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上古生界的物源方向及物源分区,揭示该地区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应用碎屑组分、重矿物、稀土元素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对物源区构造演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各层段的物源特征及影响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受到北、南两个方向的物源控制,其中北部物源是控制区内沉积的最主要物源,南北物源大致在甘泉—富县—宜川一带交汇。本溪组至山西组山23沉积期,南部物源并未影响到研究区;从山22沉积期始,南部物源开始影响研究区,至石盒子—石千峰期,南部物源的影响逐渐增大,成为研究区主要的物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东海椒江凹陷晚古新世物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分析椒江凹陷上古新统明月峰组物源,探索适用于海域的物源研究方法,对东海椒江凹陷的岩石组分、重矿物及碎屑锆石U-Pb定年等数据进行物源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凹陷东部明月峰组上段和下段的物源发生了改变,其下段物源主要来自凹陷东部的海礁隆起,以过渡弧-切割弧环境的酸性侵入岩为主,主要源岩时代为183~209Ma,有少量变质岩及其他中生代火成岩贡献;至明月峰组上段沉积期,物源以过渡弧环境下的酸性喷出岩及侵入岩为主,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106~116Ma,与围区物源特征基本相同;结合沉积体系演化分析,表明整个椒江凹陷的物源来自西部的浙闽隆起区.研究区物源变化是构造、沉积环境在晚古新世发生剧变的结果,这种物源变化对该区的盖层发育及对油气层封盖能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考察下二门地区古地貌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关于下二门油田物源方向的各种即得学说,运用河流凸岸沉积,凹岸剥蚀的有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下二门油田的物源方向自深层系至浅层系,由西北部向东南部演绎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嫩江组二 、三段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 从岩石矿物成分、砂体平面展布、重矿物组合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 指数) 、泥岩颜色区域分布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随时间变化有所变化, 但变化不大。嫩江组二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东方; 嫩江组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除东部来的物源外, 东北部物源对盆地北部物源体系也参与贡献, 物源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嫩二段晚期盆地北部地层隆起。松辽盆地北部在嫩江组二、三段时期主要存在着 3 个方向的物源: 东北、东部以及西部物源。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 东部物源为主要物源, 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后期, 东北向物源出现并与东部物源共同起主导作用。西部物源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晚期出现, 影响范围小。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新近系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ZTR指数和Q型聚类分析对琼东南盆地新近系的重矿物资料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对重矿物分布影响较小,而且琼东南盆地新近纪构造活动微弱,因此,重矿物的分布特征主要受物源控制;三亚组和梅山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供给特征基本一致,主要为海南岛物源,并受到松南一宝岛凹陷一带的局部基性火山活动影响;黄流组沉积时期,海南岛物源供给增强,同时,乐东凹陷受到红河物源的影响;莺歌海组沉积时期,盆地的物源供给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局部的火山作用消失,盆地北部仍以海南岛物源为主,而西部的崖南凹陷和乐东凹陷分别受到莺西物源和红河物源的影响,其母岩类型均为高级变质岩类.  相似文献   

6.
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戴一段物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高邮凹陷戴南组沉积期构造和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利用重矿物组合分析法、矿物成分分析法、砂岩质量百分含量法、地震反射波组形态分析法和古地貌分析法,对戴南组戴一段的物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高邮凹陷中东部戴南组戴一段北部物源来自于柘垛低凸起,存在4个主要物源,南部物源主要来自通扬隆起区以及东南部的吴堡低凸起,存在5个主要物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戴南组戴一段的沉积体系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史家湾地区长6时期物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耿湾-史家湾地区延长组长6时期物源状况,揭示该地区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文章通过常规矿物成分、重矿物、岩屑、地球化学特征和地震剖面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耿湾地区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受到3个方向物源控制,即东北、北西和西南部,其中东北物源是控制区内沉积的最主要物源。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空间配置关系良好,并从根本上决定了长6时期的沉积体系分布格局以及砂体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8.
沉积物中碎屑组分与重矿物的分布受物源区母岩性质、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及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沙河街组断陷湖盆内部低凸起带物源区特征,及其对凹陷内部沉积体系的影响,依据砂岩碎屑组分及重矿物聚类分析识别母岩类型、颗粒表面结构分析推测搬运距离、稳定系数分析判定物源方向的研究思路,综合分析研究区内碎屑组分及重矿物数据的统计特征,认为母岩类型主要为岩浆岩和少量变质岩,分别对应于西部燕山隆起主物源、东部辽西低凸起南部隆起区次物源和北部隆起区弱物源。西部物源主要控制辽西凹陷的缓坡区沉积,东部物源的影响范围局限在辽西低凸起的陡坡带,北部物源对区内沉积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
物源方向研究是沉积相研究的重要内容,物源方向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古水流的方向,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范围和延伸趋势。因此物源方向的分析和研究对沉积相展布、储层评价及油气成藏等综合分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重矿物组合、砂地比及古地貌特征,对松辽盆地新庙西新北地区扶余油层进行物源分析。结果表明,新庙西新北地区扶余油层存在两大物源体系,分别是西南方向以锆石为主要重矿物类型的西南保康物源体系和以石榴石为主、锆石次之的南部怀德物源体系,两大物源体系共同控制了新庙西新北地区泉四段沉积时期砂体的形成和分布,并且形成了"多物源混源沉积、各物源源间存异、各时期继承发育"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根据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和碎屑颗粒粒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区的母岩性质、物源方向及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组沉积物主要来自两种类型的母岩,即深变质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在延长组沉积早中期,主要物源来自北部和西南两个方向,而延长组沉积晚期,西南方向物源占优势,北部物源的影响明显减弱,而且物源南北分布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
 物源方向研究是沉积相研究的重要内容,物源方向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古水流的方向,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范围和延伸趋势。因此,物源方向的分析和研究对沉积相展布、储层评价及油气成藏等综合分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重矿物组合、砂岩厚度及沉积砂体展布特征,对松辽盆地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进行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西区受西北物源(北西、北西西两分支)控制,南山湾地区受北部物源北东向分支控制。  相似文献   

12.
综合岩石学特征、砂岩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探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沙一段的沉积特征和物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车排子凸起存在南北双物源体系, 沙一段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在一砂组沉积阶段, 扎依尔山为北部物源区, 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沉积; 中天山及北天山造山带为南部物源区,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二砂组沉积阶段, 中天山供给减弱, 北天山供给加强, 盆地水体加深, 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端分布小型滨浅湖滩坝。南部物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影响, 天山在新生代中新世中期经历强烈的挤压和抬升过程, 造成北天山隆升, 为车排子凸起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组合、古流向的研究结果显示,物源为盆地北面阴山古陆中元古界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的早期盖层,以及古元古界和太古字变质岩组成的结晶基底.砂岩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表明,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混合区(切割弧)和火山物质成分.这些结果揭示了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缝合过程的拉张-挤压旋回,由此形成具有明显旋回性的物源供给.在此过程中,每一演化阶段中所形成的超长期旋回的早期阶段,都对应着相对构造活跃时期和强物源供应期.  相似文献   

14.
The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eavy mineral assembly of the Jurassic System in Kuqa Basi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ectonic evolution, which is the major factor controlling the filling process of Kuqa Basin. Controlled by the source areas at the both sides of the Basin, the matrixes are dominated by sedimentary rock,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 acid magmatic rock, and the highest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 of zircon-garnet-magnetite in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heavy mineral indexes, the Jurassic strat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rhythmic units of heavy mineral. The lower sequence contains abundant heavy minerals and relatively high content of detritus and its matrixes primarily came form the recycling orogen. The assemblage of “zircon-garnet-magnetite” indicates that the sedimentary area in the early evolution period of the basin is relatively near the provenance. The middle sequence is different from the lower sequence in the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 and ha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that of source rock. The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 is “garnet-zircon”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 of garnet and its main matrices are the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 acid magmatic rock and hydrothermal vein at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the basin. The middle and upper sequen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last provenance, which is primarily from the recycling orogen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basin and secondarily from the southern uplift. As a result of the two provenances, the strata with apparent changes of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 and index better coincides with the interfaces of the secondary strata sequences, which reflects the denudation history and the filling process of the orogen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basin.  相似文献   

15.
对鸡西盆地白垩纪不同时期砾石统计结果显示: 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岩和花岗岩, 与盆地周缘露头前中生代基底主要岩性相吻合; 上白垩统猴石沟组砾石成分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增多, 出现石英砂岩和少量泥岩, 砾石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下白垩统。 6个统计点的砾石主要为次棱角状到圆状, 长短轴之比集中在1~2, 粒径以小砾为主, 粒径长度符合正态分布; 沉积环境判别函数显示砾石主要属于河流(三角洲)成因。研究表明城子河组沉积时期, 盆地西部的张广才岭和盆地内的古隆起为盆地提供物源, 城子河组到穆棱组的沉积过程是一个水体不断扩大的过程; 穆棱组沉积中晚期, 盆地西部成为盆地主要物源区。晚白垩开始, 在强烈的逆冲作用下, 盆地及周缘发生区域抬升, 抬升区遭受强烈剥蚀, 为盆地提供物源, 低洼处沉积猴石沟组。  相似文献   

16.
探讨酒西盆地古近纪沉积与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的关系。通过对酒西盆地西部红柳峡剖面古近系火烧沟组、白杨河组进行系统的沉积学和年代学分析表明:火烧沟组的砾石成分主要以中-低级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到了白杨河组则转变为以岩浆岩为主;古水流方向主体来自西部-西北部;室内砂岩碎屑鉴定结果显示古近系砂岩的碎屑成分全部落入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现出新元古代和中元古代2个主要的年龄峰值。综合对比酒西盆地周缘的物源区,初步认为阿尔金地体为火烧沟组和白杨河组主要的物源供给区。结合前人对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的研究,表明自渐新世以后阿尔金地体才离开酒西盆地,进一步确定阿尔金断裂带最大左行走滑量450km。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位于华北克拉通盆地的西南部,其形成演化和沉积过程与华北克拉通南侧秦岭造山带的活动有紧密的联系.晚古生代沉积的物源特征能够帮助提取关于秦岭造山带的演化信息.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澄城和韩城2条出露本溪组-石千峰组的剖面岩石学特征的详细研究,从岩石性质、碎屑特征、重矿物组合和碎屑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晚古生代物源的详细信息,并揭示了秦岭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本溪组-太原组的物源为秦岭造山带中的华北板块南缘带;山西组-石千峰组的物源来自于北秦岭构造带,物源区有向南迁移的特征.晚泥盆-晚石炭世商丹带的点接触初始碰撞造成华北板块南缘发生抬升,早二叠世秦岭造山带进入面接触碰撞阶段,造成北秦岭弧后盆地和岛弧带依次发生隆升,成为鄂尔多斯南缘沉积区的主要物源供给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自东向西剪刀状的碰撞,造成鄂尔多斯南缘沉积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的古流向由南东-北西方向朝南西-北东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中间沟组一段物源体系及展布,以岩矿与主量元素分析为基础,结合水动力条件、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和古地貌分析,研究砂体的发育程度、物源方向与搬运通道,探讨五墩凹陷侏罗系中间沟组不同井区的沉积物来源。研究结果表明:XC1与D2井具有同源性,岩屑类型以变质岩岩屑为主,D1井物源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岩屑类型以岩浆岩岩屑为主,主量元素分析结果与岩屑类型分析结果相一致;XC1、D2井主要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D1井主要为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XC1和D2井区主要接受南部三危山隆起物源区的沉积物供给,D1井区主要接受北部北山物源区的沉积物供给。重新落实的物源体系展布对于研究区砂体展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川西拗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示踪方法,通过岩石薄片、痕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蓬莱镇组源区背景属性和物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蓬莱镇组砂岩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种岩屑;REE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较为明显。其源区的构造环境是从海相过渡到陆相,最后演化成复杂的源区。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有龙门山、大巴山-米仓山多个物源区,北部的主要物源区为大巴山-米仓山,南部的物源区为龙门山,中部则为混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