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新型PS-HQD功能树脂的合成及其对Au3+ 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苯乙烯树脂小白球为原料,经硝化、还原、接枝等反应,合成了含有硫脲功能基的新型PS-HQD螯合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Au3+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新树脂在含有Au3+、Cu2+、Zn2+、Fe3+等离子的混合体系中,对Au3+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良好选择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定量地解吸树脂所吸附的Au3+.  相似文献   

2.
改性活性炭吸附金的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改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硫脲和甲醛为主要原料对活性炭进行了改性,并对改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静态吸附实验表明:改性活性炭在酸性环境中比在碱性溶液中对Au3 的吸附能力要强;无论是对金的吸附容量还是在含有重金属离子(Cu2 、Ni2 和Zn2 )的混合溶液中吸附金的选择性,改性活性炭都比一般活性炭强得多;改性活性炭几乎可将混合溶液中Au3 完全吸附,而对重金属离子Ni2 和Cu2 的吸附率不到1/3.改性活性炭对金的吸附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石油亚砜PSO3e萃取Au3+时 ,萃取剂浓度、盐酸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金的萃取率随着PSO3e的浓度和HCl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还通过研究其它因素如Au3+、Cl- 、H+、PSO3e的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HAuCl4·3PSO·mH2 O。此外 ,根据红外光谱研究萃取物的成键情况 ,得出PSO3e萃取Au3+的机理为酸性缔合机理 :H+3PSO(o) +mH2 O +AuCl4- 〔H·3PSO·mH2 O·AuCl4〕(o)  相似文献   

4.
D320树脂对Au(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D320树脂从酸性含金氯化溶液中吸附金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温度、氯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树脂吸附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时树脂的吸附效果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可达到244.9mg/g(Au/干树脂),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吸附,反应热焓△H=28.72kJ·mol-1.吸附平衡服从Freundish吸附等温式.用8%硫脲-1mol/L H2SO4混合液可以将树脂上的金完全解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几种树脂比较后发现,在氯化溶液中353E树脂对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吸附剂,考察了金含量,氯离子浓度等对353E树脂吸附金的影响;酸度、硫脲浓度、温度等对硫脲解吸金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金的肿附率和解吸率都98%以上。  相似文献   

6.
对金品位为2.02 g/t的某低品位氧化微细粒金矿开展了全泥浸出提取金的试验研究。优选出非氰浸出剂CC-1,确定了相应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3个粒级柱浸试验,对柱浸含金溶液进行了活性炭吸附试验,研究表明该矿石适宜于利用非氰浸出剂CC-1堆浸回收金。矿石磨至-200目占80%、矿浆液固比2:1、石灰用量3000 g/t原矿、CC-1浓度0.10%、浸出时间30 h条件下金浸出率92.75%;在石灰用量3000 g/t、CC-1浓度0.10%、浸出时间10 d时-10 mm矿样Au浸出率92.46%,浸出时间15 d时-20 mm及-30 mm矿样Au浸出率分别为91.49%、89.24%。采用CC-1作为浸出剂的含Au溶液活性炭吸附率为95.72%~97.11%。  相似文献   

7.
王琪  徐元萍  倪晋  陈智栋 《贵金属》2013,34(3):24-27
研究了吸附条件对戊二醛交联硫代氨基脲树脂吸附金(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0、吸附时间20 h、吸附温度25℃时,树脂对金(Ⅲ)的吸附率最高,为98.5%。光电子能谱表明,氮原子对树脂吸附金(Ⅲ)起主要作用,对铜(Ⅱ)、锌(Ⅱ)的吸附很少,对金(Ⅲ)的吸附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8.
强碱性阴离子树脂201×7吸附铑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静态和动态法研究强碱性阴离子树脂201×7吸附铑,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酸性条件下,该树脂对铑的吸附率达到45%。用5%硫脲+0.75 mol/L HCl溶液可快速解吸树脂上吸附的铑,解吸率为97%。  相似文献   

9.
王明双  荀维超 《贵金属》2022,43(2):47-50
研究了717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高盐度废水中金的性能,考察了p H、吸附时间及树脂用量对树脂吸附金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吸附率影响较大,p H=2时,经60 min吸附,1.0 g树脂对100 mL金浓度为10.6 mg/L高盐废液中金的吸附率达95%以上;树脂对金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241 mg/g;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升高温度对金的吸附有利,表观活化能Ea=21.3kJ/mol。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CO低温氧化 Au/α-Fe2O3催化剂,利用 X 射线衍射(XRD)、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ET 比表面测定、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技术,对比了制备过程 pH 值的微小变化、焙烧及光线照射对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探明了 Au/α-Fe2O3催化剂的活性物种。结果表明,110 ℃处理的 Au/α-Fe2O3催化剂表面同时存在 Au3+、Au0以及过渡态 Auδ+(0δ1),它们对 CO 氧化的活性顺序为 Au3+Auδ+Au0;pH 值为 8 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 Au3+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最好;高温焙烧使氧化态金还原的同时也使载体比表面积严重缩小,催化活性显著下降;紫外线照射可以引起 Au3+的逐渐还原以及 Au0 颗粒的生长,其催化失活作用弱于高温焙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CO低温氧化 Au/α-Fe2O3催化剂,利用 X 射线衍射(XRD)、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ET 比表面测定、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技术,对比了制备过程 pH 值的微小变化、焙烧及光线照射对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探明了 Au/α-Fe2O3催化剂的活性物种。结果表明,110 ℃处理的 Au/α-Fe2O3催化剂表面同时存在 Au3+、Au0以及过渡态 Auδ+(0<δ<1),它们对 CO 氧化的活性顺序为 Au3+>Auδ+>Au0;pH 值为 8 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 Au3+含量高、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最好;高温焙烧使氧化态金还原的同时也使载体比表面积严重缩小,催化活性显著下降;紫外线照射可以引起 Au3+的逐渐还原以及 Au0 颗粒的生长,其催化失活作用弱于高温焙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同时平衡原理对Au-I--H2O系的浸金热力学进行分析,分别研究溶液与固体Au以及Au I沉淀与固体Au平衡时的φ-p H关系、Au I存在条件和溶液中含金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含金组分的总浓度cT(Au)的降低或含碘组分的总浓度cT(I-)的增加,还原电位φsol/Au迅速降低,Au3+/Au2O3的平衡p H值增大,非常有利于金的碘化浸出;随着溶液中cT(I-)逐渐增加,出现Au I沉淀且其沉淀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cT(Au)为1×10-4 mol/L的条件下,当溶液中cT(I-)浓度大于0.0021 mol/L时,可避免Au I沉淀的生成,金主要以Au I2-络合离子形式存在。Au-I--H2O系的浸金热力学分析为金的高效碘化浸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种手段研究了金矿石中白云母对氰化浸出液中的金吸附效应。吸附试验考察了不同粒级白云母对溶液中金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云母粒度越细,溶液中金的吸附率越高,吸附率由1.29%提高至5.35%;电化学溶解实验表明,白云母粒度越小,金的溶解速率越大;对浸金产物的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表明,金的氰化络合物易吸附在白云母端点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金氰化物与白云母存在化学吸附。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金氰化物与白云母(001)表面的吸附强度为[Au(CN)2]-?AuCN。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实验室合成的S300树脂对汽车失效催化剂浸出液中Pd2+吸附过程进行研究,考察温度、溶液体系中HCl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Pd2+在S300树脂上吸附行为的影响,并对Pd2+在S300树脂中的动力学特性、交换等温线、复杂体系中的选择性以及解吸过程进行研究,根据表征结果分析在盐酸体系下S300树脂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将斛壳丹宁酸与甲醛聚合来形成的凝胶作为吸附剂能有效地移去水溶液中的银离子。研究了不同银离子初始浓度、溶液温度、pH值条件下斛壳丹宁酸树脂的附和解吸行为。研究了有关经验动力学模型的适应性。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银离子的吸附是很快的。用FTIR和SEM对吸附和解吸银离子后的斛壳彤宁酸和斛壳丹宁酸树脂进行表征。银离子在斛壳宁酸树脂上的吸附随着银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低pH值的H2SO4、HNO3和HCl溶液中进行解吸实验。斛壳丹宁酸树脂在pH2.0~7.0溶液中对银离子表现出高的吸附容量,在银离子初始浓度100.0mg/L、温度296K和pH5.0的条件下达到最大的吸附量97.08mg/g。在1mol/LHCl+1%硫脲溶液中银离子的脱吸率达99.6%。  相似文献   

16.
大孔弱碱叔胺树脂分离富集GFAAS测定痕量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幼苹  于道成 《贵金属》1998,19(2):44-48
研究了大孔弱碱叔胺树脂D371吸附和解吸金的性能。探讨了吸附金的机理,测定了静态时树脂的吸附性能和吸附容量。通过柱色谱法,试验了酸度、温度和干扰离子等因素对D371树脂吸附和洗脱金的影响。确定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痕量金的最佳参数条件及D371树脂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得柠檬酸插层Mg Al水滑石吸附剂,对吸附剂进行XRD、IR、SEM和BET表征,考察制备的吸附剂对溶液中Zn2+的吸附能力,探讨吸附剂投加量、Zn2+溶液浓度、p H以及吸附温度对Zn2+吸附率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条件对Zn2+的吸附能力影响较大,适宜的水滑石投加量为2~3 g/L,p H以弱酸性为宜,对于Zn2+浓度不超过80 mg/L的溶液,室温下Zn2+吸附率在60%以上,而高温有利于提高Zn2+吸附率。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曲线可用R-P模型来描述。吸附过程能够自发进行,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8.
NKA—9大孔树脂对金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星存  蒋毅民 《贵金属》1997,18(4):35-37
静态法研究NKA-9大孔树脂吸附金结果表明,在0.1 ̄6.0mol/L的盐酸或5 ̄20%的王水介质中,该树脂对金的吸附率均〉98%,饱和吸附容量为144mg/g,用5%硫脲溶液可快速洗脱吸附的金,树脂可反复使用,树脂对金的吸附以表面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9.
离子交换吸附富集红土镍矿浸出液中的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镁铁质红土镍矿硫酸浸出液中镍的高效提取方法。通过在d 150 mm×1800 mm PVC柱中填充12 L CN27离子交换树脂,对高镁铁质红土镍矿硫酸浸出液进行动态吸附。研究初始液pH、Ni2+和Fe2+的质量浓度、流速、吸附时间等参数对树脂有效吸附量和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液中Ni2+质量浓度2.5 g/L、pH 3~5、流速1.0 L/min、树脂饱和吸附时的有效利用率达85%~93%,树脂吸附Ni2+的最高有效吸附量可达58.0 g/kg;初始液中Ni2+质量浓度2.5 g/L、pH 4.5、流速1.0 L/min时,吸附后液Ni2+质量浓度1.0 mg/L时,树脂吸附Ni2+的有效吸附量可达41.8~42.0 g/kg,富集液中Ni2+的富集倍数达到25以上,镍离子的质量浓度提高到54 g/L以上;初始液中Fe2+的质量浓度增加,树脂对镍的吸附量降低,不仅会导致富集液中Ni2+的质量浓度降低,富集液中Fe2+的质量浓度也会增加。离子交换吸附不但能使低浓度含镍溶液富集到满足镍电积工艺的要求,且能对杂质进行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20.
以聚苯乙烯树脂微球为原料,经硝化、还原、接枝等反应,合成了含有硫脲功能基的新型螯合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Pd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新树脂在含有Pd2 、Cu2 、Zn2 和Fe3 等混合离子的体系中,对Pd2 有良好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并能定量地解吸树脂所吸附的Pd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