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种制备黄河鲤鱼染色体方法的比较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鲤鱼为材料,采用体外肾细胞培养及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通过对不同培养时间,不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获得的染色体分裂指数的比对,以期获得最佳的染色体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一定时,培养时间3d后分裂指数最高,为1.46%,且分裂相在前3d逐渐增多,第4d开始减少;同时发现,在培养时间一定时,秋水仙素处理时间为2h时分裂指数最高,为1.49%.因此认为最佳染色体制备条件为:培养时间3d,秋水仙素处理2h;与传统的体内注射PHA短期培养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相比,体外肾细胞培养法制备的标本背景清晰,染色后形态可辨,且染色体分散良好,彼此间没有交联,放大后染色体的测量较易完成,可以进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2.
革胡子鲶全血培养制备染色体条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革胡子鲶全血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条件方法。[方法]革胡子鲶消毒后用含有肝素的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采用RP-MI1640全培养基进行体外全血细胞培养。通过对革胡子鲶血液的细胞培养温度、秋水仙素浓度及加入时间、低渗时间及温度等各种条件的筛选,建立起较成熟的革胡子鲶全血细胞的培养和染色体制备的试验方法。[结果]5 ml培养基中加入0.2 ml全血,26℃下培养72h,在结束培养前6 h加入终浓度0.1μg/ml秋水仙素,低渗35 min,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分裂相。[结论]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染色体的结构、遗传变异、基因定位、荧光原位杂交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石鲽外周血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为试验材料研究探讨其外周血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条件方法。用RPMI1640全血培养基进行培养,从血液保存时间、刺激源PHA(植物血球凝集素)和ConA(刀豆蛋白A)等方面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其染色体制备条件进行探讨,建立较成熟的石鲽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方法。结果表明:血液于4℃保存3d后用全血培养基进行培养,细胞仍可正常生长;在16℃培养温度下,ConA和PHA两种刺激源均能促进石鲽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裂增殖,培养时间以72h最好;从培养的血细胞形态和白细胞数目来看,以ConA为刺激源的作用效果好于以PHA为刺激源的作用效果;5ml培养基中加入0.2ml全血,16℃下用终浓度为0.1mg/ml的ConA为刺激源培养72h,在结束培养前4h加入终浓度0.6μg/ml秋水仙素,0.075mol/L的氯化钾低渗35min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分裂相。  相似文献   

4.
鱼类染色体的制作方法最常用的是PHA体内培养肾细胞制片法,对野外没有良好设备的情况,此法尤为适用,但这种方法要求剖杀鱼,不利于鱼种的保存,尤其是对稀有鱼类和种鱼不太合适。因此建立一种一般实验室能够开展的方便稳定的染色体制片方法势在必行。大量研究证实采用鱼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本研究以罗非鱼为材料,对鱼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能够制备优质染色体制片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基因定位、荧光原位杂交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半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罗非鱼染色体标本的条件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鱼类染色体的制作方法最常用的是PHA体内培养肾细胞制片法,对野外没有良好设备的情况,此法尤为适用,但这种方法要求剖杀鱼,不利于鱼种的保存,尤其是对稀有鱼类和种鱼不太合适。因此建立一种一般实验室能够开展的方便稳定的染色体制片方法势在必行。大量研究证实采用鱼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本研究以罗非鱼为材料,对鱼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能够制备优质染色体制片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基因定位、荧光原位杂交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过程,提高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率。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来医院就诊患者羊水标本101例,用细胞刮片法与胰酶消化法分别处理羊水细胞,在G显带过程中选择不同浓度胰酶及不同消化时间制备染色体核型。结果:实验发现细胞刮片法更适合羊水细胞扩增与收集,能获得细胞更多克隆圈,并缩短培养时长;在质量分数为3.125×10~(-5)胰酶消化25s时,能获得染色体分带清晰、结果稳定的羊水染色体核型。结论:细胞刮片法更适用于羊水细胞扩增及收集,并且调节G显带中胰酶作用条件能提高染色体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以GTG、CBG、硝酸银等方法对染色体标本进行分带处理,分别显示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G带、C带和Ag-NORs带型,三种带型的观察分析,获得该品种的G、C、Ag-NORs带核型及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8.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鱼鳍为组织来源,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其短期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所需的消毒方法、培养基、培养温度、秋水仙素浓度和低渗处理时间等条件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以鳍组织培养法提供材料制作黄颡鱼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鲤鱼上皮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方法]对不同培养基、温度、胰蛋白酶浓度、CO2培养条件下鲤鱼上皮细胞(EPC)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并进行指标测定。[结果]EPC细胞在培养基M199、温度20~25℃、胰蛋白酶浓度0.05%~0.10%条件下生长较好,对CO2的需求不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鲤鱼上皮细胞最优培养条件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用采自正常人体的静脉血,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较成功的制备了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方法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天然二倍体、杂交三倍体(4n♀×2n♂)和天然四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鳍组织为材料,对短期培养的消毒方法、秋水仙素的浓度(1.0、1.5、2.0μg/mL)与处理时间(2、3、4 h)和低渗处理时间(30、40、50 min)等细胞培养技术,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100 g/L的碘伏溶液杀菌效果良好,对于细胞生长影响较小,尤以处理15 min时的效果最明显,细胞迁出迅速;在终止培养前3 h加入秋水仙素至终浓度为1.5μg/mL,天然二倍体、杂交三倍体和天然四倍体泥鳅鳍细胞中期分裂相染色体众数最高,分别为93.33%、90.00%、70.00%;25℃下低渗处理40 min时,可以获得大量图像清晰、长度适中、分散良好、染色体数目完整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本研究中初步建立了以鳍组织培养法作为材料来源快速制备不同倍性泥鳅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半滑舌鳎为试验对象,对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和染色体制备条件如促分裂剂、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秋水仙素浓度及作用时间等进行探索,在建立一套基于半滑舌鳎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的染色体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半滑舌鳎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用离心法收集淋巴细胞,培养基为含15%体积分数胎牛血清的L-15培养基,添加3μg.mL-1的PHA-P作促分裂剂,分裂指数可达2.6%±0.2%,6 d后收集细胞制作染色体,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BMY牛和婆罗门牛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BMY牛及婆罗门牛染色体核型,为培育我国热带肉牛新品种积累细胞遗传学基础资料和数据.[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方法制备牛染色体标本,比较BMY牛及婆罗门牛染色体核型的差异.[结果]BMY牛和婆罗门牛染色体数为2n=60,染色体臂数(NF)=62,公牛为XY型,母牛为XX型,29对常染色体为端着...  相似文献   

14.
四个品种黄牛染色体组型及其 Y 染色体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的方法,对蒙古牛、黑白花奶牛、利木辛及西门达尔牛的核型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品种之常染色体对及 X 染色体之间无明显差异;而 Y 染色体的形态及相对长度则表现出多态现象,并且在品种之间的差异极为显著。作者认为这一现象可应用于今后黄牛的育种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鲤鱼肝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对鲤鱼的肝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析不同培养基、温度、pH、胰蛋白酶浓度、生长时间对鲤鱼肝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测定肝细胞活力。[结果]鲤鱼肝细胞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温度在25℃左右,pH7.4,胰蛋白酶浓度0.250%,消化时间40 min,培养基为M199。分离肝细胞的平均存活率>85%,每克肝平均可获得3.8×106个分离细胞,在细胞活力及数量上达到最佳平衡。[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稳定的毒理学和药理学试验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鲤鱼鱼磷蛋白的酶解制备工艺,并分析所得的鱼磷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性能。[方法]以鲤鱼鱼鳞为原料,选用胰蛋白酶考察其加酶量、反应温度、酶解时间、pH、底物浓度等因素对鱼鳞蛋白水解程度的影响,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的方法优选出鱼鳞蛋白酶解的最佳条件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试验得到鲤鱼鱼磷抗氧化肽酶法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8.4、酶解温度45℃、加酶量4000 U/g、酶解时间3 h、底物浓度15%,此条件下得到的鱼磷抗氧化肽水解度较佳(29.97%),抗氧化能力较好。[结论]胰蛋白酶有溶解鲤鱼鱼鳞蛋白的能力,并且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水解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鳗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鳗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最优条件,为鳗鲡的细胞免疫研究提供方法。通过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小牛血清和刀豆蛋白A(ConA)浓度4个参数的测定,初步确定了鳗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60 h和68 h,培养温度为18.0℃、24.0℃、30.0℃,RPMI细胞培养液中小牛血清浓度为5%、10%和15%,ConA浓度为0μg/mL、2.5μg/mL、5μg/mL和10μg/mL的范围内,淋巴细胞于18.0℃、含10μg/mL ConA和15%小牛血清的营养液中培养68 h后可获得相对最好的淋巴细胞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搞清鸡的染色体数以及存在于鸡的微小染色体和大染色体的结构及遗传行为,国外已从60年代末开始。国内开展较晚已先后从鸡的骨髓、羽髓、外周血培养,以鸡胚胎组织中制备得到染色体标本,从而促进了鸡以及禽类染色体研究的进展。上述方法虽各有特点,但都存在着取材和方法上的局限和不足,如骨髓法需杀鸡取髓,适用于雏鸡或后期鸡胚;羽髓法各日龄鸡均适用,但需一定设备条件,操作也较复杂;鸡胚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技术对阿勒泰大尾羊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测量了各染色体所相对长度和着丝点指数;并进行了G一分带分析,为准确配对和分组提供了依据;对四倍体和非整倍体的出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二甲苯对实验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外周血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二甲苯接触组的染色体数目畸变细胞率(11.3%)高于对照组(6.8%)(P<0.05);结构畸变细胞率(包括裂隙)(3.57%)高于对照组(2.6%)(P<0.05)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接触组的未成熟着丝粒分离细胞率(1.85%)与对照组(1.34%)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苯接触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增加;二甲苯接触是否诱导未成熟着丝粒分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