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26例患者,给予肠粘连松解汤,针刺,穴位注射,外敷金黄膏或芒硝等非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后治愈,占83.9%,另外5例患者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后无效,中转手术后治愈,占16.1%.3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时间11~19 d,平均14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患者均给予胃肠减压、稳定内环境、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复方大承气汤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32例,中西医结合治愈30例,中转手术治愈2例,平均治愈时间10.1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可以优势互补,获得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复方大承气汤对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将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在传统治疗方法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并与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对照组12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肠梗阻缓解所需时间15-25d,平均10d;对照组7-34d,平均14d。治疗组肠梗阻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有效的,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胃肠蠕动,明显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体会。方法将7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予以西医组(34例)患者禁饮食、持续鼻胃管减压、补液,以及应用生长抑素及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对中西医组(36例)患者予以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减大承气汤灌肠等中医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西医组患者肠蠕动和肛门排气等恢复时间均短于西医组,中西医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处理方法。方法:26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同时应用莱菔承气汤胃管注入及灌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时间5~23 d,平均治愈时间为15.5 d,全部病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营养支持及中药莱菔承气汤等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方法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配合电针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大承气汤配合电针(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天枢、关元、上巨虚、丰隆、水道、归来)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28例。结果:临床治愈2l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结论:复方大承气汤配合电针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特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月—2009年8月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的方法和效果。结果: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是其原则,预防术后肠粘连是其关键。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和电解质代谢平衡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痊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愈13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分别为(2.72±0.74)d和(4.32±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8±1.36)d和(6.02±1.6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肠坏死、肠瘘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治疗总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对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3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完全胃肠外营养,抗生素,以及温生理盐水500 mL保留灌肠治疗(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21例,治愈17例(80.9%);显效2例(9.5%);有效1例(4.8%),无效1例(4.8%),后者中转手术而愈,总有效率95.2%。对照组18例,治愈8例(44.4%),显效2例(11.1%);有效3例(16.7%);无效5例(27.8%),无效者中2例中转手术而愈,其余3例通过延长治疗时间后治愈,总有效率73.2%。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所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对32例老年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灌肠,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肠鸣音恢复时间(2.48±0.46)d,肛门恢复排气时间(3.10±0.54)d,恢复排便时间(3.30±0.82)d,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5.56±1.20)d,住院时间(15.24±4.18)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术后炎性肠梗阻,创伤小,患者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早期所致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患者使用复方大承气汤结合西医治疗,观察肠梗阻好转及第1次出现排便所需时间,并与对照组25例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肠梗阻好转及第1次出现排便所需时间分别为(25.24±9.53)h和(29.46±6.35)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1.97±11.65)h和(34.71±7.1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早期所致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经治疗后痊愈;3例复发经再次用药后缓解治愈;1例手术松解粘连,术后再发,再次用药后缓解。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疗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永勤 《腹部外科》2003,16(3):181-182
目的 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31例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等一般疗法 ,未用生长抑素。中药为生大黄煎液胃管注入及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结果  31例中治愈 30例 ,治疗时间 5~16d ,其中 10d以上者 5例。死亡 1例为 73岁男性 ,家属放弃治疗 ,回家后死亡。结论 单味大黄胃管注入 ,结合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可协同保护胃肠屏障功能 ,促使肠管蠕动 ,有加速炎性粘连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麻痹性肠梗阻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抑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完全胃肠外营养,抗生素及温生理盐水500 mL日二次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比较2组治疗后肠鸣音、排气排便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86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共15例,对照组发生共1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治愈82例,死亡4例,对照组治愈44例,共19例死亡。治疗组中的肠鸣音、排气排便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治疗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麻痹性肠梗阻持续时间及减轻其危害,减少住院病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患者并发肠梗阻的优势。方法以2008年1月~2011年1月河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精神病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承气汤、针灸,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0d。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平均排气、排便、腹痛。腹胀缓解平均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时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并发肠梗阻有明显疗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味胃管注入加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配合中药大承气汤加味胃管注入加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7%。治愈时间6~17d,平均10d。对照组治愈27例,无效7例,治愈率79.4%。治愈时间10~28d,平均20d。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味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腑汤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腑汤,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通腑汤治疗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58.8+15.6)hvs(83.6+24.0)h],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93.3%vs83.3%)。结论:通腑汤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芒硝外敷及通腑合剂保留灌肠,对照组则配合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中医症候疗效指数、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芒硝外敷联合通腑合剂保留灌肠及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行中西医非手术疗法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1月腹部手术后48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经验。结果48例早期肠梗阻治愈44例,治疗时间4~13天,平均治愈时间9.5天;4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绝大多数病例可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2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分析近年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行手术治疗者,术后发生肠瘘16例(69.6%),死亡4例(17.4%)。45例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6d,无1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治疗应首先采取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