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疗效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医院门诊就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112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保守治疗,利用影像学测量狭窄程度,并作疗效随访评价。疗效评价指标包括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完成随访研究病例共107例,有9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改为手术治疗。剩余98例患者中,VAS评分、JOA评分分别在治疗2周、随访1个月、随访6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按随访6个月时的JOA改善率及手术与否,107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7%。107例患者中,狭窄程度主要集中在二度及三度。相关性分析显示,疗效分级与狭窄程度之间的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为r=0.035(P=0.691),两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保守治疗疗效是确切的,无论狭窄程度的轻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通过系统到位的保守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中药熨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维普、CBM、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有关中药熨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纳入研究的数据提取和质量由两人独立提取,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7篇文献,纳入病例703例。中药熨疗或结合传统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总有效率、JOA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有明显优势。结论:中药熨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且中药熨疗在总有效率、JOA评分上优于西药等。  相似文献   

3.
姜江  周斌  顾伏龙  李中伟  陈学先 《新中医》2014,46(6):104-105
目的:观察张仲景"瘀水同源"理论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31例患者应用瘀水同治法治疗,随访3月、6月、12月,记录评价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JO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12月回访优良率达96.7%,治疗后3月、6月、12月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瘀水同源理论指导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点线正骨调曲法对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本科室就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点线正骨调曲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四维牵引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腰椎弓形面积,JOA量表以及临床疗效评价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主观症状、日常生活动作评分、总分、腰椎弓形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线正骨调曲法相较于腰椎四维牵引法对改善患者腰曲的治疗效果更佳,对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配合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法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改良中文版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CRMDQ)对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痊愈20例,好转7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13例,好转5例,无效12例;前者有效率为90.0%明显大于后者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RM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CRMDQ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配合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斜扳正脊手法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率为7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治疗组显效率为94.74%,对照组显效率为87.9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显著,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血通督汤联合手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二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64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督汤,对照组单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采用ODI评分、JOA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评分、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督脉论治思想,运用活血通督汤联合手术椎管减压,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靶点联合叶氏正骨十步手法治疗椎间盘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椎间盘型腰椎管狭窄症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射频热凝靶点联合叶氏正骨十步手法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方法。治疗3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脊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脊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00%,两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联合叶氏正骨十步手法这种"二联法"治疗椎间盘型腰椎管狭窄症优于单纯射频热凝靶点疗法,为临床治疗椎间盘型腰椎管狭窄症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 3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手法结合中药治疗 ,30天为 1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治疗总有效率93.94%。结论 :综合疗法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生存质量。方法:11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随访评价VAS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结果:随访107例,其中9例患者改为手术治疗;治疗2周、随访1、6、12个月VAS评分与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随访1、6个月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能显著提高DLSS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存质量,但DLSS患者需持续系统的治疗维持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明明  马勇  程建 《新中医》2012,(12):59-61
目的:观察扶阳通络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术后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扶阳通络汤口服。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4周,记录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计算4周后功能改善率。结果:术后1周、4周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4用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术后1周、4周2组I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4周治疗组JO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功能改善优秀率、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扶阳通络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等神经麻痹症状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痹散熏蒸合低周波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0例,采用骨痹散熏蒸(每日1次,每次30min)合低周波(每日1次,每次20min)治疗;对照组200例,采用温热磁场(每日1次,每次20min)合低周波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6.0%,对照组分别为77.0%、8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有效例数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痹散熏蒸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调曲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生理曲度(腰椎弓顶距离)的改善程度。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0例,运用理筋、调曲法、练功治疗1个疗程以上,治疗前、后运用百分评定法进行疗效观察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结果:总有效率98.9%,椎曲改善率84.2%,腰椎弓顶距离平均改善0.7cm。3个月随访优良率92.7%,6个月随访优良率92.9%,12个月随访优良率97.5%。结论:中医调曲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创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微创针刀松解术,神经触激术,椎管内外松解术,加现代手法复位治疗。结果:采用微创针刀松解术,神经触激术,现代手法综合治疗,腰椎生理屈度改善,腰椎生物力学功能较前恢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通过临床系统研究,认为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生物力学有着密切关系,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关键是恢复腰椎生物力学。减少手术风险和后遗症,减少医疗纠纷,减少医疗费用在临床上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X线片、MR片的相关内容变化,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大肌面积情况,研究其与其他相关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从而探讨更合理、更便捷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269例患者的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腰椎MR片,最终确定为腰椎管狭窄症者89例,观察其性别、年龄、弓形面积、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的情况,探讨其相关性。结果:8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大肌横截面积与腰椎弓形面积呈正相关性,而与年龄、硬膜囊和马尾神经受压分级均呈负相关性。且腰椎弓形面积与硬膜囊和马尾神经受压分级的关系也是呈负相关性改变。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大肌维系腰椎生理曲度的力量减弱,当生理曲度变小时,椎管容积也随之变小,脊髓压迫也更加明显,故合理功能锻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和方法采用客观公认的腰椎病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观察了“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设常规针刺的对照组,对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以及疗效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病,治愈率为48.08%,总有效率为92.31%;治疗后,患者疼痛的症状评分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病具有显著而肯定的临床疗效。其疗效优于传统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治疗腰椎管狭窄导致跛行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刺大肠俞、委中、承山和昆仑穴治疗28例跛行患者,同时用常规治疗26例为对照.结果经过4个星期治疗,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显著增加,针刺治疗显效4例,有效21例,常规治疗显效4例,有效8例.结论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导致的跛行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4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两年,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见跛行得到改善,其中,下肢肌力障碍恢复患者49例(90.7%),肌萎缩患者均有所恢复;48例感觉障碍患者,见完全恢复20例(41.7%),见部分恢复24例(50%),见无明显恢复4例(8.3%)。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术前腰椎滑脱症状均得到矫正,椎弓根内固定位置较好,未见松动。结论: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椎弓根内固定可使滑脱椎体复位,并有利于相邻椎体间的稳定及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刺腰夹脊联合推拿(四指推脊柱调整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LDH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遵循随机信封法等分成联合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腰椎牵引联合常规推拿治疗,联合组则实施针刺腰夹脊联合推拿(四指推脊柱调整手法)治疗.评价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治疗前后腰椎功...  相似文献   

20.
周献伟  李志伟  丁强 《河北中医》2014,(11):1654-1656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减压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1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保留棘突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减压术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JOY评分)评价术后1个月末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提高JOY评分幅度、JoY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4.47%,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0.6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棘突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减压术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