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0年至1999年我院用常规手术,激光手术和药物注射方法治疗鼻息肉12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以下3组:(1)常规手术组:48例,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15~76岁,平均43.3岁.单侧鼻息肉15例,双侧鼻息肉33例;单发鼻息肉12例.(2)激光手术组:62例,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17~65岁,平均46岁.单侧鼻息肉19例,双侧鼻息肉43例,单发鼻息肉10例.(3)息肉内药物注射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2~67岁,平均44.4岁,单侧鼻息肉14例,双侧36例.单发鼻息肉11例.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91年以来在鼻息肉切除术后应用CO2激光止血和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作对照各40例,现就其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鼻息肉需行手术切除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激光止血组:采用B800型CO2激光机,输出功率25W,光斑直径0.2mm,凝固汽化时间3~5秒。在异息肉切除术后直接汽化手术后伤口或息肉残端止血。对照组:鼻息肉切除术后常规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1.激光止血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5~60岁,平均37岁,病史2~3O年。单侧鼻息肉15例、双侧25例。单发性息肉8例、多发性32例。曾经作鼻息肉切除术11例,手术次数1~12次。…  相似文献   

3.
Nd∶YAG激光治疗鼻息肉51例李宝玲王东平我科自1993年3月以来,应用Nd∶YAG激光行单纯鼻息肉摘除术5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14岁~68岁。双侧多发性鼻息肉40例,单侧多发性鼻息肉9例,单侧单发性鼻息肉...  相似文献   

4.
鼻息肉是因鼻粘膜Ⅰ型和Ⅱ型变态反应而致,因为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鼻粘膜血管扩张,静脉、淋巴循环障碍、腺体过度分泌和粘膜高度水肿而形成。常规手术治疗只能从表面上去除息肉,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其再复发,所以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我们采用Nd∶YAG激光治疗鼻息肉,由变态反应发生的机制阻断,到病变去除及预防复发同兼,从而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简化手术过程及减轻病人痛苦。临床资料1.病例分组319例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3组:(1)传统手术组154例,男性98例,女性56例,年龄16~65岁。(2)传统激光组79例,男性43例,女36例,年龄14~60岁。(3)…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Nd∶YAG激光和CO2激光对治疗常年性变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例80例,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15~62岁,平均38岁。病程2~15年,病情分级重度37例,中度43例。激光治疗方法为:充分麻醉后,一组用输出功率15~20W的Nd∶YAG激光光纤线型接触式由后向前烧灼双侧下鼻甲2~3道炭化凹道,再予烧灼凝固  相似文献   

6.
韩文岭  徐东宁 《武警医学》2002,13(12):758-759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87例,女性5例,年龄19~54岁,平均24.3岁,病程5~24 a,平均3.7 a,有明确腰扭伤 史者59例,慢性累积性损伤33例,单侧发病者88例,双侧者4例,施术1次者45例,占48.9%,2次者36例,占39.1%,3次者11例;占12%,单纯小针刀治疗7例,占7.7%,小针刀  相似文献   

7.
CO2激光联合浅层放疗治疗穿耳孔后形成瘢痕疙瘩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5年至今以CO2激光联合浅层放疗治疗穿耳孔后形成的瘢痕疙瘩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穿耳孔后形成的瘢痕疙瘩患者23例,男性5例,女性18例;年龄18~35岁,平均26.5岁。单侧2例,双侧21例。瘢痕大小0.2 cm×0.2 cm~1.5 cm×1.5 cm。病程6~12个月。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5 8例鼻出血患者中 ,男性 33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10~ 6 1岁 ,平均 39岁 ,单侧出血者 41例 ,双侧出血者 17例 ;病程 5天至 3年。鼻腔检查 :鼻中隔黎氏区血管扩张 ,可见出血点或粘膜糜烂引起出血。治疗方法 :(1)治疗设备 :应用DIOMED2 5外科半导体激光系统 ,激光波长为 80 5nm± 2 0nm ,输出功率为 0 5~ 2 5W ,,脉冲时程为 0 1~ 0 9s,光纤直径为 40 0 μm。 (2 )方法 :以 1%丁卡因加肾上腺素行粘膜表面麻醉。麻醉成功后 ,将半导体激光功率调至 13W ,0 3s脉冲时程 ,对黎氏区出血部位进行凝固止血。结果 :本…  相似文献   

9.
He-Ne激光治疗癌症患者手术后切口的疗效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3月~2005年4月,我们采用He-Ne激光照射治疗外科手术后切口不愈合癌症患者120例观察,并对疗效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20例癌症患者均来源于外科住院患者,其中乳癌术后48例,肺癌37例,食管癌35例;男性54例,女性66例;年龄43~71岁,平均51岁。术后时间15~90d,平均31d。手术切口长8~20cm;深度0·3~1·1cm,平均0·6cm。患者随机分为:He-Ne激光组(A组)34例,男性14例,女性20例;激光加抗生素组(B组)40例,男19性例,女性21例;He-Ne激光加紫草油纱条、抗生素组(C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2·复方紫草油纱条的制作采用以紫草为主辅…  相似文献   

10.
采用激光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近年来国内已有报道 ,选择治疗效果佳而对病变周围组织损伤小 ,操作方便的激光类型是必要的。我们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声带良性病变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2 3例 ,男性 98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2 1~ 72岁 ,病程 3个月至 4年。其中声带小结 2 3例 (均为双侧 ) ,声带息肉 84例 (单侧 6 2例 ,双侧 2 2例 ) ,喉乳头状瘤 5例 (均为单侧声带 ) ,声带白斑 11例 (单侧 9例 ,双侧 2例 ) ,主要症状为声嘶逐渐加重 ,微小病变 (<1mm) 2 9例 ,中等大小病变 (1~ 3mm) 75例 ,较大病变 …  相似文献   

11.
<正>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后中期随访影像学变化,评价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PLDD治疗的22例颈腰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44~73岁,平均58岁。随访时间36~54个月,平均41.5个月。椎间盘分布:颈椎12例27个,腰椎10例22个;其中C3~43个,C4~58个,C5~610个,C6~76个,L2~32个,L3~42个,L4~5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2013年12月—2016年9月治疗5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chatzker V型骨折33例,Ⅵ型18例。根据术前是否行3D打印骨折模型分为3D打印辅助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3D打印辅助手术组19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65岁,平均44.7岁。传统手术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9~62岁,平均47.1岁。记录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术后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3D打印辅助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97.7±1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7.4±41.7)m L,术中透视次数(4.6±1.5)次;术后6个月影像学Rasmussen评分(16.8±1.8)分,HSS评分(90.1±5.9)分。传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10.5±17.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1.1±5.2)m L,术中透视次数(6.4±1.7)次;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16.5±2.6)分,HSS评分(88.3±6.3)分。3D打印辅助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Rasmussen及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但对术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未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应用CO2激光与微波照射联合治疗腋臭46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材料及方法 1.临床资料腋臭患者46例,男性17例,女性29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25.0岁。双侧43例,单侧3例。病程3~13年,有家族史者46.7%。  相似文献   

14.
资料:18例鼻息肉患者,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23~25岁;多发息肉4例,单发息肉14例;病程2~4年.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纪念医院1921~1981年诊治的19例颅骨成骨肉瘤(占同期1200例成骨肉瘤的1.6%)的经验。10例原发性,9例继发性(6例畸形性骨炎,2例放射辐射,1例纤维结构不良)。年龄9~82岁(平均38岁,中数33岁),原发性者平均26岁,继发性者48岁。男性10例,平均44岁(11~82岁),女性9例,平均31岁(9~55岁)。3例(10%)为13岁或以下。15例以颅骨肿块、3例以神经学症状就诊,症状期2个月~5年(中数6个  相似文献   

16.
笔者报告一种较特殊的多发性血肿 ,它是导致术中脑膨出的原因之一 ,如果延误诊断及治疗 ,将导致严重后果。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90年 3月~ 1999年 10月共收治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19~ 6 2岁 ,平均 35 .5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6例 ,跌伤 3例 ,坠落伤 2例 ,砸伤 1例。临床表现 :术前GCS10分 1例 ;9分 1例 ;6~ 8分 3例 ;3~ 5分 7例 ,其中 3分 2例 ,4分 3例 ,5分 2例。单侧瞳孔散大 4例 ,双侧瞳孔散大 2例。轻偏瘫 7例 ,神经系统病理征阳性 8例。 (2 )首次头颅CT检查情况 :均有单发颅内血肿和中线明显移位。急性血肿的对…  相似文献   

17.
资料 :慢性肥厚性鼻炎 76例 ,其中Nd∶YAG激光光凝术2 9例 ,男性 17例 ,女性 12例 ;年龄 9~ 5 2岁。下鼻甲部分切除 47例 ,男性 30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1~ 6 3岁。方法 :(1)Nd∶YAG激光光凝术在门诊进行治疗 ,在表面麻醉下 ,用 30~ 5 0W的输出功率行下鼻甲表面凝固 ,并根据情况用光纤接触或插入下鼻甲内进行组织凝固 ,给予麻黄素滴鼻 ,门诊定期换药。 (2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局部麻醉下剪除部分下鼻甲 ,术后用氯霉素纱条填塞鼻腔 ,定期换药 ,10天左右痊愈出院。结果 :激光组有效率 72 4% ,手术组有效率 89 3% ,差异有显著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计算机虚拟设计与3D打印应用于儿童下颌骨骨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儿童患者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2~12岁,平均6.9岁.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15例).3D组通过计算机虚拟设计与3D打印制备颌骨损伤模型、术后复位模型及咬合导板,按预定位置行下颌骨骨折固位;常规组采用小型内固定器械实现骨折坚固内固定.两组患者同时采用牙间结扎进行加强.3D组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12岁,平均6.7岁;单发骨折13例,多发骨折5例;摔伤6例,道路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运动伤2例,其他1例.常规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11岁,平均7.1岁;单发骨折12例,多发骨折3例;摔伤7例,道路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通过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患者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肿胀)及随访情况比较分析临床应用价值及术后牙胚发育情况.结果 3D组术中总出血量(28.6±7.5)mL少于对照组(30.2±8.9)mL(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平均总手术时长(65.3±11.8)min显著少于常规组(83.2±14.7)min(P<0.05);3D组术后满意度(8.9±1.0)分显著高于常规组(7.9±1.8)分(P<0.05).结论 运用计算机虚拟设计及3D打印技术,能有效减少儿童下颌骨手术时长,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有利于骨折的精确复位并降低对牙胚的影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KTP/YAG双波长激光汽化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激光组男性 4例 ,女性 3例 ;年龄 45~ 6 8岁 ;对照组男性 4例 ,女性 3例 ;年龄 43~ 46岁。病程 2~ 10年。全部病例术前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两组病例均常规行鼻侧切开全筛窦切除和上颌窦内侧壁及部分前壁切除术或 /和蝶窦自然开口扩大术或 /和鼻外径路额窦切除术。激光组在原发灶切除后 ,以功率为 10~ 15WKTP/YAG激光彻底汽化残存组织及基底部 ;对照组未行激光治疗。结果 :术后 3年随访 :激光组复发 2例 (2 / 7,2 9% ) ;对照组复发 4例 (4/ 7,5 7% …  相似文献   

20.
周斌  刘玲 《航空航天医药》2001,12(4):199-200
自 198 7年~ 1999年 12月共接收癫痫住院病人 5 48例 ,其中持续状态 12 6例 ,占 2 3%。现将此 12 6例 15 0例次癫痫持续状态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 12 6例 ,男性 74例 (5 8 7% ) ,女性 5 2例 (4 1 3% ) ,男 :女为 1 42 :1。发病年龄 2~ 18岁 ,平均 33岁。发生癫痫持续状态共 15 0例次。其中一次者 6 4例 ,二次以上者 6 2例 ,有 8例在 10~ 15年间发作 5次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时间最短者 1小时 ,最长者 15天。本组 12 6例病人发作癫痫持续状态 15 0例次 ,其中全面发作强直—阵挛者 78例(5 2 2 % )部分感觉发作 12例 (7% ) ,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