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8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UC和CD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组(P<0.05)。UC和CD缓解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升高,并参与了肠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瘦素(Leptin)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检测60例UC患者(活动期34例,缓解期26例)及3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瘦素、TNF-α、IL-1β、IL-6的水平,分析瘦素与这些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UC活动期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轻、中、重度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活动期组血清Leptin水平与TNF-α、IL-1 β、IL-6均呈正相关(P<0.01),而UC缓解期组血清Leptin水平与TNF-α、IL-1 β、IL-6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Leptin作为炎性反应中的协同因子,与TNF-α、IL-1、IL-6等促炎因子相互作用,参与UC的发病过程,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尹岸民 《吉林医学》2011,32(27):5682-5682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中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检测24例活动期(活动期组)和18例缓解期(缓解期组)UC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IL-1β、IL-6、TNF-α及TGF-β等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而TGF-β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UC活动期患者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增高,而抑炎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能在UC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环氧合酶-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以及与UC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8例活动期UC患者和10例对照组结肠黏膜中COX-2和TNF-α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UC患者结肠黏膜中COX-2和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COX-2和TNF-α的表达与活动期UC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内镜分级有关(P<0.05),COX-2与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1,P<0.05)。结论 COX-2和TNF-α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并且可以反映UC的炎症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贾百灵  候晓华 《医学争鸣》2004,25(9):849-850
目的: 测定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并分析其与病变范围、活动度的关系. 方法: UC患者56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的含量. 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 结果: 活动期UC患者TNF-α含量(227.5±39.5)ng/L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131.2±37.8)ng/L及正常对照组(120.1±36.4) ng/L(P<0.01). 全结肠炎组TNF-α为(298.2±30.9) ng/L,显著高于远端结肠 直肠炎组(166.4±35.3)ng/L及左半结肠炎组(153.8±34.3) ng/L (P<0.01). 结论: UC患者血清TNF-α含量与病变活动度及病变范围有关,可做为监测UC活动及疗效判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瘦素(Leptin)与炎症因子TNF-α、IL-lβ、IL-6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UC患者(活动期34例,缓解期26例)及3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瘦素、TNF-α、IL-lβ、IL-6的水平,分析瘦素与这些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UC活动期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lβ、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轻、中、重度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活动期组血清Leptin水平与TNF-α、IL-lβ、IL-6均呈正相关(P〈0.01),而UC缓解期组血清Leptin水平与TNF-α、IL-lβ、IL-6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Leptin作为炎性反应中的协同因子,与TNF-α、IL-1、IL-6等促炎因子相互作用,参与UC的发病过程,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大麻素受体1(CNR1)和大麻素受体2(CNR2)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和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UC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35例UC(UC组)、20例已排除炎症性肠病的普通肠炎患者(疾病对照组)和15例肠黏膜病理正常者(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CNR1、CNR2、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黏膜中CNR1和CNR2的表达情况。结果 UC患者血清中CNR1、CNR2含量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UC活动期血清中CNR1、CNR2、IL-10表达量要低于缓解期,而CRP高于缓解期(P<0.01)。UC肠道黏膜CNR1、CNR2表达率明显高于普通肠炎黏膜以及正常肠黏膜(P<0.05),而后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NR在UC中表达显著上调,表明CNR对UC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晓阳  陈国敏 《河北医学》2005,11(8):697-699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监测,探讨不同患病时期PNS儿童T淋巴细胞表型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PNS患儿共40例,年龄在2~15岁,分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活动期及缓解期各检测一次。对照组为经过体格检查为正常健康儿童,年龄在2~14岁,共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型CD3、CD4、CD8的阳性细胞百分率;酶联免疫技术对细胞因子(IL-6、TNF-α)监测,组间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活动期与缓解期、对照组比较,CD4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1),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IL-6、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缓解期IL-6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P<0.01)。结论:PNS患儿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免疫的辅助功能降低,CD4、CD8、IL-6、TNF-α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PNS患儿病变活动或缓解和估计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固肠胶囊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结肠病理组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固肠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及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应用复制大鼠慢性UC模型,于造模缓解复发期灌胃给药10 d,观察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病理组织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10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AI、CMDI评分及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固肠胶囊能明显升高血清IL-10水平(P<0.05),降低DAI、CMDI评分(P<0.01)及血清TNF-α水平(P<0.05),促进溃疡修复。[结论]固肠胶囊可通过抑制血清TNF-α表达、促进血清IL-10表达,抑制炎症进展,减轻结肠组织因过度免疫介导作用而导致的肠黏膜损伤而治疗慢性U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前列腺素EP2受体的表达,探讨EP2受体与UC黏膜炎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7例活动期UC、11例缓解期UC及23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UC患者按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UCAI)进行疾病分期及病理学分级,再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每例结肠上皮EP2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表明,活动期UC患者结肠上皮和炎症细胞中EP2的表达均高于UC缓解期及正常结肠黏膜(P<0.01),活动期UC患者EP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EP2蛋白在活动期UC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且与炎症程度相关, EP2有可能作为UC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以及T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3例活动期和30例缓解期SSNS分别检测TNF-α、IL-10的水平变化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8,分析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SNS患儿活动期IL-18、TNF-α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儿童,活动期IL-10较缓解期和正常儿童无明显变化.血清IL-18与TNE-α水平呈正相关,与IL-10无明显相关性;缓解期患儿TNF-α、IL-10、IL-18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变化.结论 SSNS患儿在活动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间比例失调,IL-18促进了TH1免疫应答,是参与SSNS发病的重要介导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新生儿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IRS新生儿87例(SIRS组),并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组患儿血清脂联素和TNF-α水平。结果 SIRS组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IRS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未并发MODS患儿(P<0.01),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未并发MODS患儿(P<0.01);SIRS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8,P<0.01)。结论检测血清脂联素和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SIRS新生儿病情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9,(2):98-101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22结合蛋白(IL-22BP)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6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克罗恩病组(CD组)30例,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35例。并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三组肠黏膜IL-22BP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CD组及UC组活动期患者的IL-22BP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组及UC组活动期患者的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肠黏膜IL-22BP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检测各项指标有助于预测患者活动期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曹男 《当代医学》2022,28(4):11-14
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UC患者132例作为UC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UC组肠黏膜内NF-κB、TNF-α、ICAM-1的表达水平,评估治疗1个月后的肠黏膜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和淋巴细胞内亲环素A(CyP A)水平及CyP A自身抗体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7例活动期、49例缓解期UC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正常对照组)者血浆和淋巴细胞内CyP A水平同时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CyP A自身抗体,统计分析其间关系。结果:UC活动期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CyP 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期UC患者(P<0.01),但正常对照组与缓解期UC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期患者抗CyPA自身抗体阳性者也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和淋巴细胞内CyP A升高和抗CyP A自身抗体阳性可反映UC活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抵抗素(resistin)在哮喘儿童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检测其对肥大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组)和缓解期(缓解组)患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抵抗素的水平。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抵抗素组、脂多糖(LPS)组和抵抗素+LPS组,分别用抵抗素、LPS及二者共同干预小鼠肥大细胞株(P815)后收集上清,上清用ELISA检测TNF-α的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组血清抵抗素水平较急性发作组下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在细胞水平的研究发现,对照组、抵抗素组、LPS组、抵抗素+LPS组P815培养上清的TNF-α分泌依次升高,且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抵抗素水平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活动情况及严重程度。抵抗素可刺激肥大细胞分泌TNF-α,可能在哮喘的发生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4):1903-1906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与TLR/NK-kB、炎症介质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UC的患者,活动期UC患者和缓解期UC患者纳入AUC组和RUC组;另取同一时期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体检发现结肠息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粪便并检测菌群数量,采集病灶黏膜并检测TLR/NK-kB、炎症介质的表达量,采集血清并检测炎症介质的含量。结果:AUC组和RUC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拟杆菌的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目以及病变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NK-kB、HMGB1、TNF-α、IL-6、IL-17的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中HMGB1、TNF-α、IL-6、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AUC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拟杆菌的数目显著低于RUC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目以及病变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NK-kB、HMGB1、TNF-α、IL-6、IL-17的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中HMGB1、TNF-α、IL-6、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RUC组;病变肠黏膜中TLR2、TLR4、TLR5、TLR9、NKkB、HMGB1、TNF-α、IL-6、IL-17的mRNA表达量以及血清中HMGB1、TNF-α、IL-6、IL-17的含量与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拟杆菌的数目呈负相关,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的数目呈正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能够通过激活TLR/NK-kB通路来增加炎症介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1年3月~2014年2月笔者医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106例,依据研究分组时的病情状况分为活动期UC组66例,缓解期UC组40例,同时筛选出54例身体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大便细菌种群的结构与数量,检查3组样本血液中IL-10、IL-6、IL-4、TNF-α与内毒素水平等炎性指标。 结果 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活动期UC组病患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的菌群数量显著减少,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小梭菌菌群数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UC组与健康组相比较,拟杆菌菌群数量降低明显(P<0.05),其余菌群数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较,活动期UC组 IL-6、TNF-α与内毒素增高显著(P<0.05),IL-10与IL-4降低明显(P<0.05)。 结论 UC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结构失衡,并导致机体肠道炎症,致使机体内部抑制炎症的因子分泌下降,促进炎症的因子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09年5月-11月于我院住院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为病例组,39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对照组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NF-α、IL-6可能在支气管哮喘的发作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秦臻  吴成  陈苗苗 《广西医学》2016,(5):671-673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粪便中钙卫蛋白(FCP)和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及其在评估UC活动性及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3例UC缓解期患儿、41例UC活动期患儿及20例单纯腹泻患儿,检测其FCP和血清IL-2的水平,同时对活动期UC患儿进行肠镜检查,进行内镜分级及临床严重程度评估.结果 UC患儿中位FCP水平为451.8 μg/g,显著高于单纯腹泻患儿的34.6 μg/g(P <0.05),活动期UC患儿、缓解期UC患儿及单纯腹泻患的FCP水平依次降低(P<0.05);UC患儿中位IL-2水平为213.0 ng/L,低于单纯腹泻患儿的349.2 ng/L(P <0.05),活动期UC患儿、缓解期UC患儿及单纯腹泻患的FCP水平依次升高(P<0.05).64例UC患儿的Mayo评分与FC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L-2水平呈负相关(P<0.05).在活动期UC患儿中,FCP水平与Mayo评分、临床严重程度以及内镜下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而IL-2与Mayo评分、临床病情分度与内镜下分级负相关性(P<0.01),FCP与IL-2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FCP和IL-2水平有助于判断患儿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