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春晓  谢亨渊 《包装工程》2008,29(5):131-133
通过对中国传统符号的概括与归纳,从符号"形"的借鉴、"意"的延伸、"神"的传承3个方面分析产品设计中传统符号运用的特征,以阐述产品设计借鉴传统符号形式的重要性与必然性,同时坚持以国际视野和文化流变的视角探索产品设计中民族化语汇和民族风格,以及传统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演绎方式,希望在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到适合的联系通道,使传统符号在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臧勇  吴雨婷  王蓉 《包装世界》2014,(3):108-109
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设计随之有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符号作为民族文化几千年的浓缩象征,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中具有独特的识别与认知优势。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将传统文化符号反映在标志设计中,做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体现现代的同时呈现出民族文化的精神,透出中国特色,使中国符号在世界艺术设计领域中发挥出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传统文化符号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积淀,更影响着具有创新价值的中国风服饰文化市场。通过对传统儿童服饰文化与市场的分析,探究传统文化符号在童装设计中的趣味延伸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视觉传达形象设计,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审美风格,又要注重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使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美丽乡村建设与设计中得到新的继承和发扬。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符号的概念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象、文化信息等视觉意蕴,和自然、人造等不同传统符号在美丽乡村建设与设计中的设计手法,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前乡村视觉形象设计中的使用和作用以及一些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周炜婕 《中国包装》2023,(8):100-103
文章以库淑兰剪纸为研究对象。通过论述陕西旬邑彩贴剪纸的发展脉络及库淑兰剪纸的色彩取向、民俗意蕴、符号象征、主观意向等文化价值内容,探索出其基于传统五色文化及阴阳哲学理念构建下的宗教信仰、祈福纳祥、农耕生活等文化形态的民俗符号特性并讨论其与当代都市文化融合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6.
邢亚龙 《包装工程》2022,43(4):392-400
目的 以文化符号的象征性含义为切入点,探索澳门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有效方法,促进澳门文化传播和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方法 首先,对澳门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必要介绍,并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纪念品属性与开发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从文化符号角度进行澳门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符号概念的阐述,定义文化符号的主题类别,继而在文化符号借用象征方式和隐喻象征方式中构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架构;最后,调查和分类澳门文化符号的内容,给出澳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方法,同时通过设计实例加以说明。结论 文化符号的借用与隐喻设计方法能有效帮助设计师从象征角度完成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关键是找到文化符号与旅游纪念品之间的象征性联系。这对设计理论研究和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传播主要是以信息和符号作为出发点的,包装设计在商业活动中实际上也是一种视觉符号语言的传播。本文以某包装设计实例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包装设计中符号信息对传统与民族文化的还原作用,以发掘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新的生命表现。  相似文献   

8.
花腰彝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升华出来的一系列代表性的符号作为本土设计元素的代表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是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元素如不加以改变和创新,往往就会显得过于烦琐累赘,很难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本文通过对花腰彝服饰纹样的剖析,深入探析民间艺术符号的内涵,从传统民族艺术文化中获取设计创作的资源,彰显传统艺术语言在现代作品中的价值,为寻求民间传统与现代象征这两极之间的契合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花腰彝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升华出来的一系列代表性的符号作为本土设计元素的代表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但是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元素如不加以改变和创新,往往就会显得过于烦琐累赘,很难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本文通过对花腰彝服饰纹样的剖析,深入探析民间艺术符号的内涵,从传统民族艺术文化中获取设计创作的资源,彰显传统艺术语言在现代作品中的价值,为寻求民间传统与现代象征这两极之间的契台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传播主要是以信息和符号作为出发点的,包装设计在商业活动中实际上也是一种视觉符号语言的传播.本文以某包装设计实例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包装设计中符号信息对传统与民族文化的还原作用,以发掘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新的生命表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出现了相当丰富的符号隐喻,这些符号系统构成了少数民族影片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特性。少数民族风格从宏观角度构建了少数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增强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象征符号则从微观角度传达出影片的美学意蕴和精神世界。本文以回族电影《清水里的刀子》为例,分析其中的回族风格特征以及象征符号,旨在更加深入探析少数民族电影叙事结构、身份认同以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王兰珍 《包装工程》2013,34(18):112-114
分析平面设计和符号学的本质联系,结合生活中的图像符号、指示符号以及象征符号的各种实例,论述符号在人类与文化、信息之间沟通时所起的作用。提出在选择平面设计符号时,必须了解其可能有的、曾经有的甚至是既有的各种含义。把控所有变量,在作品中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3.
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经上映,便广受赞誉,成为近些年来中国动画电影里程碑式的佳作。该片内容方面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改编,形式方面颇具中国美学风格。但是,针对动画角色造型中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尚有值得辨析与反思的问题。传统文化符号承载形式与意义双重属性,该片在形式层面,通过传统文化符号表现了角色造型的形式美感。但在意义层面,传统文化符号尚未满足剧情文本需求。即符号意义与故事内容、时代背景和地域特征应形成逻辑自洽的审美系统。  相似文献   

14.
汪行东  姜文 《包装工程》2018,39(20):101-106
目的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平面广告的应用进行讨论,研究将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方式。方法 在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后,使用皮尔斯符号学的基本方法,将传统文化符号分为图像型符号、指示型符号、象征性符号,并结合解构主义的方法,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广告设计中的使用情况。结论 在现代平面广告中,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可行且必须的。在进入后现代主义社会的情境下,丰富传统文化符号也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艳梅 《包装工程》2019,40(20):125-129
目的 探讨传统文化符号的隐喻特征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构建传统文化符号隐喻机制及隐喻设计方法。方法 从修辞学角度,研究传统文化符号的隐喻特征,探讨如何对传统文化符号特征进行抽象提炼。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实现从来源到目标的映射关系,实现对文化符号意义的传达。重点提出基于人类认知的隐喻设计方法理论框架,并运用案例分析法,进一步地论证应用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传统文化符号具有深远的传承价值和意义。通过现代产品中的隐喻设计,不仅可以传达其自身隐含的价值和意义,为设计师提供创意源泉和设计思路,而且可以实现文化认同,丰富现代产品设计的语义。这为文化产品的构思与设计提供了系统清晰的研究思路,为现代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传统装饰符号的由来及应用做了基本的概述,随后归纳了传统装饰符号的分类并阐述了传统装饰符号的意义,最后比较了不同传统装饰符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呈现了不同装饰符号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对传统装饰符号理解的革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邓楚君 《中国包装》2010,30(3):23-26
本文针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探讨如何恰当使用民间传统符号所凸显的地域特色、民俗民情、以及传统文化,通过解构和重构并转换新的载体设计,将民间传统符号巧妙的用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当中,由此开发出新的趣味和创意。对促使旅游纪念品成为文化有效传播载体、大大提高旅游纪念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旅游经济作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8.
晋商大院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为研究晋商大院视觉表征的丰富内涵,本文从晋商大院建筑的文字符号、布局方式、装饰特色、工艺品质和色彩符号等方面入手,探究晋商大院建筑特色的文化理据,以形成关于晋商大院研究的独特视域,为今后晋商文化的延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说明:藏云阁是以销售中国传统工艺品为主的店铺,标志设计以莲花作为主体,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代表吉祥如意的寓意,佛教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荷花作为吉祥的象征,画面通过对中国传统莲花的归纳、提炼,形成了具有装饰美感的莲花图形,色彩以黄色、蓝色、绿色象征着高雅、清洁。将人们熟知的莲花形象代表中国传统工艺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吉祥云的使用更增加了传统符号的视觉化体验,两者有力的结合使  相似文献   

20.
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饕餮纹作为商周青铜纹饰的重要象征与符号,更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本文以“有意味的形式”为理论基础,探究饕餮纹的几何形式和审美感情,结合现代意味,创新其在品牌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使其既有历史意蕴,又有时代特色。以期弥补中国传统纹样与包装设计结合的不足,并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