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目的 用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作对照,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65 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分为缬沙坦组33 例和氨氯地平组32 例, 分别给予缬沙坦80 ~ 160 mg和氨氯地平5 ~ 10 mg 口服6 mon, 疗程结束前后行24 h ABPM 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两组24 h ABPM 参数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 和心脏彩色超声参数IVST、PWT、LVMI 用药后均较用药前有显著下降(P <0.01);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缬沙坦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24 h血压, 并能使其左室肥厚明显消退,这种作用与氨氯地平相似。  相似文献   

2.
郑民  何敏  徐济良  殷晓芹 《金属学报》2004,9(8):945-948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βR-Ⅰ)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缬沙坦治疗8 周后,取肾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TβR-ⅠmRNA 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TβR-Ⅰ mRNA 的表达(0.719 ±0.139)较正常组(0.257 ±0.116)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缬沙坦组(0.341 ±0.11),与糖尿病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βR-Ⅰ 表达是上调的,缬沙坦对TβR-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效应。方法 将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4 组,每组6只。其中3 组分别灌胃缬沙坦8 mg·kg-1、24 mg·kg-1和苯那普利1mg·kg-1,对照组和6 只正常大鼠给生理盐水。结果 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后血压均显著降低(均P<0.01),以缬沙坦(24mg·kg-1)的降压幅度最大,与苯那普利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苯那普利组的心肌细胞横径(TD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缬沙坦(24mg·kg-1)组的TDM 和心脏湿重/体重(HW/B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苯那普利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均具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缬沙坦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强度并不平行;缬沙坦(24 mg·kg-1)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较苯那普利(1mg·kg-1)强。  相似文献   

4.
赵荣伟  俞佳 《金属学报》2005,10(9):1038-1040
目的: 建立HPLC 法测定人血浆中缬沙坦浓度的方法。方法: 以厄贝沙坦为内标, 血浆用液-液萃取处理。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 (150 mm ×4.6 mm, 5 μm);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水:磷酸:三乙胺为40:60:1.0:1.5(v/v);流速1.0ml·min-1;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65 nm, 发射波长为378 nm。结果: 血浆内源性杂质对样品测定无干扰。缬沙坦最低定量浓度为25 ng·ml-1, 在25 ~2 500 ng·m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6)。缬沙坦的日内、日间RSD 均小于8%, 样品多次冻融及提取后24 h 内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法快速、灵敏、准确, 可用于缬沙坦的体内分析及临床药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安才  成蓓  谢晓竟  徐浩 《金属学报》2004,9(8):880-88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24只SHR 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mg组(50mg·kg-1·d-1)、阿托伐他汀10mg组(10 mg·kg-1·d-1)和缬沙坦组(20mg·kg-1·d-1);6只Wistar-Kyoto 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共6 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 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并检测心肌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含量和全心重量(HW)、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用药前SHR 各组SBP均显著高于WKY 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后第4、6 周,阿托伐他汀50 mg 组SBP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10 mg 组不明显;缬沙坦组自给药后第2 周,SBP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50 mg 组TC、TG 及LDL-C水平较SHR 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阿托伐他汀10 mg 组仅LDL-C 水平明显下降(P<0.05)。SHR对照组血浆Ang Ⅱ浓度与WKY 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心肌Ang Ⅱ浓度明显增高(P<0.05);给药6 周后,阿托伐他汀各剂量组和缬沙坦组血浆Ang Ⅱ浓度显著高于SHR 对照组(P<0.01),而心肌Ang Ⅱ 浓度在阿托伐他汀50 mg 组和缬沙坦组明显降低(P<0.05)。SHR 对照组心肌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较WKY 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6 周后,阿托伐他汀50 mg 组较SHR 对照组降低(P<0.05)。SHR组HW、LVM和LVMI与WKY正常对照组相比增高(P<0.01),而阿托伐他汀50 mg 组却低于SHR 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显示,阿托伐他汀50mg组和缬沙坦组与SHR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核膜较完整,肌原纤维清晰,排列较整齐,横纹清楚,间质胶原纤维无明显增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SHR 的心室重构,降低血压和心肌Ang Ⅱ浓度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代文) 的降压效果及其对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的影响。 方法: 对 32 例轻、中度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 6 mon 的缬沙坦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对血压、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测的对比, 探讨缬沙坦对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结果: 经过 6 mon 的治疗, 血压从 162/102 mmHg 降至 135/84 mmHg(P <0.01), 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 也明显下降(P <0.01)。 结论: 缬沙坦长期治疗可使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逆转。  相似文献   

7.
张林叶  邢文  王安才 《金属学报》2008,13(11):1243-124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 表达的影响, 探讨阿托伐他汀降血压作用可能的新的作用机制。方法: 40 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5 组(每组8 只) :假手术组、高血压组、缬沙坦组(20 mg·kg-1·d-1) 、阿托伐他汀组(10 mg·kg-1 ·d-1) 和阿托伐他汀组(30 mg·kg-1·d-1) 。鼠尾容积法测定术前、术后1周及药物干预后4 、8 周的SBP 变化。8 周后,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ACE2 蛋白表达,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水平,RT-PCR 法检测肾脏组织ACE2 mRNA 表达。结果: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SBP 较高血压组降低显著(P<0.01)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血压组降低心肌组织Ang Ⅱ 浓度显著(P<0.01) ;RTPCR显示缬沙坦组和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肾脏组织ACE2 mRNA 的表达较高血压组不同程度增高(P<0.05) 。结论: 2K1C 高血压大鼠肾脏组织ACE2 蛋白、ACE2 mRNA 表达降低。阿托伐他汀在降低高血压大鼠SBP 的同时, 降低心肌组织Ang Ⅱ浓度, 增加肾脏组织ACE2 蛋白、ACE2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孕酮的还原性代谢产物四氢孕酮和地西泮抗焦虑作用。方法 C57小鼠腹腔注射四氢孕酮 、地西泮或赋形剂,20 min 后观察在架高十字迷宫试验中的表现,测定其自发活动 。结果 腹腔注射四氢孕酮 0.1mg·kg-1,明显缩短小鼠进入十字迷宫开臂的潜伏期[ 从(31.30±8.39)s 减少到 (8.80±6.00)s,P<0.001],并显著增加进入十字迷宫开臂的次数 (从 1.20±0.42 增到4.80±1.75,P<0.001) 及在开臂的滞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从 7.13%增加到 32.50%,P<0.001) 。而腹腔注射地西泮 0.25 mg·kg-1的抗焦虑作用弱于四氢孕酮 。自发活动实验显示,0.5 mg·kg-1地西泮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 (P<0.01),而 0.1mg·kg-1地西泮和 0.25 mg·kg-1的四氢孕酮均不影响小鼠自发活动。结论 试验结果提示神经甾体和地西泮对小鼠行为有不同的作用 。四氢孕酮具选择性抗焦虑作用而不影响自发活动,可望成为地西泮抗焦虑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9.
张红  李华  李艳艳  熊玉卿 《金属学报》2004,9(7):792-794
目的: 建立一种固相萃取的克拉霉素血药浓度HPLC测定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 柱(4.6 mm ×150 m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1KH2PO4 (pH=3.07)=32∶68,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 。结果: 本方法在0.05 ~ 3.2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可定量浓度为0.05mg·L-1(信噪比>3),两制剂间AUC、Cmax、Tmax、t12β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供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10 ±19.40)%。结论: 本HPLC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很好地评价了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0.
蔡青  袁荣花  孟君 《金属学报》1999,4(3):214-217
目的 观察双黄连粉针剂中绿原酸与氨苄青霉素在小儿静脉滴注时药物动力学的相互影响。方法 临床治疗的呼吸系统感染小儿, 在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剂(SHLP)60 mg ·kg-1或(和)氨苄青霉素钠(AMP)150 mg · kg-1 后采集不同时间段的尿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绿原酸(CHA)和AMP 浓度。结果 两药合用后的24 h 排出率较单用时有明显下降(P<0.05), CHA 和AMP 的排出率分别由(51.7±15.6)%和(76.3±20.5)%下降至(42.1±12.2)%和(62.3±19.3)%, t1/2 分别由(3.44±1.14)h 和(1.98±0.51)h 增加至(4.33±1.38)h 和(2.67±0.75)h, 增加明显(P<0.05), 相应地Cl R 明显下降(P<0.05)。结论 SHLP 与AMP 合用后体内CHA 和AMP 排出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计算控释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谷/峰比率(T/ PR) 的最佳方法和该药的平稳指数(SI)。方法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 例, 每天早晨服控释硝苯地平(nifedipine GITS) 30 mg, 治疗前及4 w k后作动态血压监测, 分别以2 h个体法和整组法计算T/PR 并计算该药的SI。结果 4 w k治疗后患者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的降低幅度分别为(24 ± 12) / (12 ±8) mmHg和(14.5 ±3.9) /(11.2 ±3.1) mmHg; 个体法计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T/PR 分别为0.65 ±0.23 和0.66 ±0.25, 而整组法则分别为0.62和0.68; 该药的收缩压和舒张压SI 分别为3.74和3.77。结论 控释硝苯地平可24 h有效平稳地降压;其降压平稳作用可通过T/PR 和SI 反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及硝酸甘油控制高血压病人插管与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45例原发性高血压全麻病人, 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U组, n =15)、 硝酸甘油组(N 组, n =15) 和对照组(C组, n =15), 分别于诱导时和术毕静注乌拉地尔0.5 mg·kg-1或硝酸甘油 1 μg·kg-1或不用降压药,观察插管期及拔管期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平均动脉压(MAP)、 心率(HR)、 和心率 收缩压乘积(RPP)。 结果: 插管与拔管期C 组心血管反应剧烈,各项观察指标均异常升高(P <0.01); U 组和 N 组SBP、 DBP、 MAP 平稳, 分别与 C 组同期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 U 组与 N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U 组和N 组HR、RPP 虽有升高, 但升高幅度均 低 于 C 组 (P <0.01)。 结论: 乌 拉 地 尔0.5 mg·kg-1或硝酸甘油 1 μg·kg-1静注均能有效控制插管与拔管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有助于高血压病人插管与拔管期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汤海  胡作英  杨霆 《金属学报》2001,6(1):12-14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AT1受体拮抗剂valsartan 对SHR 的降压疗效及其逆转心肌肥厚作用的影响。方法 18 只14 周龄雄性SHR 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小剂量valsartan 组、大剂量valsartan 组, 另设WKY 正常对照组,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valsartan 8mg·kg-1、valsartan 24 mg ·kg-1, 每日1 次灌胃给药, 持续8 wk 。结果 药物干预各组SHR 动脉收缩压(SBP)水平明显下降, 尤以大剂量valsartan 组SBP 下降最显著;药物干预各组LVM/BW、TDM均明显减低。结论 不同剂量AT1 拮抗剂均有明显的降低SHR 的SBP 作用, 能明显抑制左室肥厚进展;大剂量用药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阻断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 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的影响及TNF-α与蛋白尿之间的关系。 方法 32 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CGN 并伴有明显蛋白尿患者, 分别接受Ang Ⅱ阻断剂[ 苯那普利、缬沙坦或两药联合(苯那普利+缬沙坦) ] 治疗, 疗程8 ~ 12 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TNF-α、尿TNF-α、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 并观察血、尿TNF-α水平与蛋白尿之间的关系。 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尿TNF-α水平、24 小时尿蛋白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分别为(7.8 ±3.9) vs (5.0 ±1.6) fmol mL, (11.9 ± 6.8) vs (8.3 ± 3.5)fmol /mL, (2.55 ±2.01) vs (0.97 ±0.52) g(分别为P <0.01, P <0.05, P <0.01) 。治疗前后血TNF-α水平和24 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 =0.515, P <0.01;r =0.385, P <0.05) 。治疗前后尿TNF-α与24 小时尿蛋白也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 =0.622, P <0.05;r =0.360, P <0.05) 。 结论 CGN 患者血、尿TNF-α水平升高, 与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Ang Ⅱ阻断剂可有效降低血、尿TNF-α的水平, 减少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蔡平  洪华山  王一波 《金属学报》2005,10(9):1030-1032
目的: 探讨不同血压水平与高血压病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近5 年住我院未治疗高血压病患者696 例(男387 例, 女309例), 按不同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进行分组, 分析不同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水平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有关(P <0.05), 其影响顺序依次为:脉压>收缩压>舒张压。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有关, 但脉压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夏朝红  孔祥权  杨玉雯  孙波峰 《金属学报》2008,13(11):1259-126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动脉血压及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 channel, BKCa,MaxiK) 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9 周龄SHR12 只, 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VT 组) 、蒸馏水组(DW 组), 每组6 只, 以Wistar-Kyoto 大鼠为对照组(WKY 组) (n =6) 。AVT 组以AVT 加适量蒸馏水灌胃10 周(50 mg·kg-1·d-1) 。观察给药前后大鼠腹主动脉血压的变化, 测定大鼠血清TC 、TG 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含量。利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电流、用四乙胺阻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后的电流、膜电容, 以计算BKCa 电流值、电流密度。结果: AVT 组腹主动脉血压明显低于DW 组[(171±8) mm Hg vs (190±10) mm Hg, P<0.01] (1 mm Hg =0.133 kPa) ;与DW 组相比,AVT 组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电容减低[(23.8 ±2.6) pF vs (30.0±2.5) pF, P<0.01] 而电流密度则显著高于DW 组[(13.2±1.2) pA /pF vs (9.2±1.2) pA /pF, P<0.01) ], 与WKY 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SHR 血压, 其机制可能是AVT 影响BKCa 活性, 调节血管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