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抑菌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含毒介质法进行17种杀菌剂对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医用链霉素、退菌特、杀毒矾、代森锰锌、代森铵和福美双抑菌效果都很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小于10pμg/mL;其次是加收米、真细菌克、可杀得和加瑞农,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5、22.5、30、30μg/mL;再次为DT抑菌效果.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50μg/mL;叶青双、植保灵、绿乳酮、柏高、速补和农用链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0%亿达枯荣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为29.00μg/mL;其次是90%瓜爽和72%农用链霉素,最低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47.50μg/mL和54.00μg/mL;75%百菌清、枯必治、80%杀菌狂、70%代森锰锌、50%万竞生和77%可杀得,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为156.50~706.00μg/mL;50%氟吗霜疫克和15%庄园乐水剂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125μg/mL;20%叶枯唑抑菌效果较差,最低抑菌浓度为3000.00 μg/mL;80%烟病速克净的抑菌效果最差,抑菌最低有效浓度高达6000.00 μg/mL。  相似文献   

3.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红掌细菌性叶疫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5万U医用土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6.91μg/mL;其次是80%乙蒜素和25万U医用四环素,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0.72μg/mL和13.39μg/mL;再次是90%绿爽、72%农用硫酸链霉素和88%水合霉素,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27.5、40.5、66μg/mL;90%新植霉素、20%叶枯唑和5%丙稀酸·恶霉灵·甲霜灵的效果相对较差,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101.25、366.67、435.61μg/mL。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生姜青枯病的大田防治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抑菌圈法测定春雷·王铜、春雷霉素、可杀得、噻唑锌、壬菌铜、噻菌铜、农用链霉素和新植霉素共8种抗细菌药剂对生姜青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农用链霉素、春雷·王铜和春雷霉素对生姜青枯病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其EC50分别为27.19μg/mL、33.28μg/mL和58.17μg/mL;噻菌铜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为774.28μg/mL;壬菌铜、新植霉素和可杀得抑菌效果较差,EC50值分别为1 125.4μg/mL、1 173.82μg/mL和1 593.7μg/mL;噻唑锌无明显抑制作用,终浓度为8 000μg/mL时,抑制率接近于0。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治林蛙"红腿病",试验以林蛙"红腿病"病料中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为菌株,选择21种常用抗生素,通过药敏试验、最低抑菌浓度试验(MIC)、最低杀菌浓度试验(MBC)及其杀菌时间的测定,检测其对林蛙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林蛙嗜水气单胞菌对21种常用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敏感性。MIC试验和MBC试验及其杀菌时间的测定结果表明,氟哌酸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μg/mL,最小杀菌浓度为2μg/mL,杀菌时间为0.5h;氯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μg/mL,最小杀菌浓度为16μg/mL,杀菌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6.
油樟油抑制细菌生长的活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检测抑菌效果,对6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油樟油的MIC在12.5~3.13μL/mL,MBC在25~3.13μL/mL,生长量在72h内细菌生长仍受到抑制。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最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7.
复方恩诺沙星对禽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试管法和杯碟法研究了复方恩诺沙星对禽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与了阿普拉霉素组成的复方恩诺沙星制剂对禽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μg/mL,而单独使用恩诺沙星和阿普拉霉素对禽素对禽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μg/mL和2.25u/mL,表明二者制成复方后,表现为协同作用,抗菌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厚朴酚、黄藤素、秦皮、大黄素和黄柏5种中药提取物,采用药敏纸片法和布氏肉汤稀释法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进行抑菌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厚朴酚、黄藤素和秦皮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22.0、11.3、15.6 mm,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256、64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6、512、256μg/mL;大黄素和黄柏提取物对C48-1没有抑菌作用;厚朴酚的抑菌作用最强,秦皮次之,黄藤素最弱。培养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时,培养基中加入厚朴酚含量为6μg/mL时,细菌的生长速度相比对照组受到明显抑制,当药物浓度为MIC(8μg/mL)值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生长被完全抑制。从体内抑菌试验结果可知,厚朴酚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侵染江汉鸡的保护力最高,为50%。该结果为进一步研制中药制剂预防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4种复方抗菌药物对常见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溶液,通过药敏纸片法测量药物对细菌的抑菌圈直径来确定该药物的抑菌效果,评价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浓度为128μg/mL氟苯尼考高敏,大肠杆菌对浓度为64μg/mL氧氟沙星高敏,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浓度为256μg/mL盐酸多西环素高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性不高。结论: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效果,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9种杀菌剂对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毒介质地进行9种杀菌剂对香草兰细菌性软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农用链霉素凶菌效果最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30μg/mL;其次是加瑞家 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50μg/mL;最杀得101,杀毒矾抑菌效果亦较好,基 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300μg/mL和375μg/mL;代森锰锌、疫霜锰三乙磷酸铝抑菌效果较差,其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600μg/mL、、900μg/mL和900μg/mL;多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褐斑病的抑菌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硫酸新霉素、硫酸链霉素、多粘菌B、硫酸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和黄斑消、细菌病杀、疣克星等消毒剂对杏鲍菇褐斑病的病原菌细菌Pseudomonas tolaasii药剂筛选,采用纸碟法,以抑菌圈的大小.测定杀菌效果表明,消毒剂的防治效果黄斑消>疣克星>细菌病杀.生产上防治细菌性褐斑病首选黄斑消.四种抗生素抑菌效果表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链霉素>多粘菌B.4种抗生素有效成分Ec50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多粘菌B>硫酸链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庆大霉素且其差异显著,其中多粘菌最高为7,67 μg/mL,硫酸庆大霉素最低0,73μg/mL.  相似文献   

12.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风轮菜和雀儿舌头2种植物的醇提取物对6种细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风轮菜醇提取物对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效果,其中对变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但对藤黄八叠球菌和黑曲霉没有抑菌功效;风轮菜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对4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62 5 g/mL。雀儿舌头醇提取物对黑曲霉及除藤黄八叠球菌以外的5种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尤以对黑曲霉的抑菌功效最为明显;雀儿舌头正丁醇部位的抑菌效果最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提取物的敏感性最高,其水部位对该菌的最低浓度值为0.062 5 g/mL。试验结果证实了雀儿舌头的抑菌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临床常用抗菌药对兔源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临床常用8种抗菌药物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测定病原菌部分的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病原菌为沙门氏菌;庆大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强(0.125μg/mL),其次为氧氟沙星(0.250μg/mL)、恩诺沙星(0.500μg/mL),磺胺嘧啶钠(8.000μg/mL)、磺胺间甲氧嘧啶与阿米卡星(均为16.000μg/mL)抑菌效果较差,而阿莫西林与青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差(均为128.000μg/mL)。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阿莫西林与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与氧氟沙星联用呈协同作用,阿米卡星与磺胺嘧啶钠、阿米卡星与磺胺间甲氧嘧啶、恩诺沙星与阿米卡星联用呈无关作用,氧氟沙星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青霉素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与磺胺嘧啶钠联用呈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思茅松毛虫五龄幼虫肠道细菌为供试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紫茎泽兰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紫茎泽兰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除茎提取物外,对5种思茅松毛虫肠道细菌(共10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叶>根>茎。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叶提取物对5种肠道细菌的抑菌作用大小顺序为雷金斯堡约克氏菌(Yokenella regensburgei)>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peneumoniae)>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其对雷金斯堡约克氏菌、产酸克雷伯氏杆菌以及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0.125g/mL,对其余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25g/mL、0.5g/mL。根提取液对雷金斯堡约克氏菌和克雷伯氏杆菌无抑制作用,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其对其余3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与叶提取液相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0.25g/mL。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于开发新型的植物源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芥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开发芥菜作为杀菌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奠定基础,为芥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葡萄座腔菌和烟草黑胫菌等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有机溶剂获得的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以95%乙醇提取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提取物的抑菌率可达90%以上。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分别为0.5 g/mL和1.0 g/mL,通过毒力方程的测定,它的半抑菌浓度(EC50)为0.2212 g/mL。通过试验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表明:芥菜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菌、葡萄座腔菌、烟草黑胫菌、辣椒菌核病菌等4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强,其EC50分别为0.0898 g/mL、0.1265 g/mL、0.1679 g/mL、0.1685 g/mL,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弱,EC50为0.5833 g/mL。[结论]芥菜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并且具有较广的杀菌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杨桃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的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含毒介质法,通过8种杀菌剂对杨桃细菌性褐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效果较佳的几种药剂。其中链霉素、福美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小于10μg/mL;其次是氯霉素和可杀得101,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35、183μg/mL;DT、CTM效果较差;而代森锰锌和乙磷铝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17.
唐琳  赵辉  秦磊 《贵州农业科学》2012,(12):118-120
为生产上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茄子黄萎病,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多菌灵、三唑酮、甲基托布津、恶霉灵和氟硅唑等5种农药对茄子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恶霉灵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和EC90分别为1.570 0g/mL和3.520 2g/mL;防治茄子黄萎病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mg/mL,最低杀菌浓度为1.43mg/mL。建议,生产上使用浓度为1.43g/L(700倍液)的恶霉灵防治茄子黄萎病。  相似文献   

1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研究了大蒜鳞茎粗提物对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iumf.niveum Snyder et Heansen)病菌的抑杀效应。结果表明,随大蒜鳞茎粗提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强,大蒜鳞茎粗提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156 25 mg/mL;当大蒜鳞茎粗提物的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100%;质量浓度达到20 mg/mL时,抑菌圈直径最大,为5.7 mm,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100%,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大蒜鳞茎粗提物可有效抑杀西瓜枯萎病菌。  相似文献   

19.
初步研究黄藤素对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黄藤素和12种抗生素对耐药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微量棋盘法测定黄藤素联合抗生素使用对耐药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用PCR法检测13个耐药基因;用细菌浓度OD值的变化和透射电镜检测黄藤素对耐药沙门氏菌生长曲线和形态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含量、电导率、可溶性蛋白浓度、胞内蛋白浓度、acrA表达等的变化来研究黄藤素对耐药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黄藤素对编号为8、10、15的3株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64μg/mL、256μg/mL和128μg/mL。黄藤素与恩诺沙星等7种抗生素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黄藤素与多粘菌素B等4种抗生素联用表现为拮抗作用。3株沙门氏菌均携带了多种耐药基因。0.5 MIC(32μg/mL)和1 MIC(64μg/mL)的黄藤素能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使细菌细胞壁变薄,空腔增多,使碱性磷酸酶增多,电导率变大,可溶性蛋白与胞内蛋白含量均增加,降低acrA的表达。结果提示,黄藤素引起耐药菌形态、蛋白表达和外排泵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后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药后效应(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及亚抑菌浓度效应(SM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2~8 MIC(μg/mL)范围内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AE为1.31~5.01 h,PA-SME为1.66~24.20 h,SME为0.05~1.31 h;其PAE受药物浓度、细菌接触时间及接种量的影响。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氟苯尼考治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时,应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MIC及PAE,制订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