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莲娥  苏雅芳  江爱玉 《护理研究》2008,22(12):1055-1056
[目的]比较临床一线护士与医生的自测健康状况及幸福感.[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桐乡市3家医院的临床一线护士和医生作抽样调查,并做对照性分析.[结果]护士组与医生组的SRHMS总分、自测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自测生理健康得分护士组高于医生组(P<0.05);护士组在自测社会健康及相关的多个维度得分上均低于医生组(P<0.05,P<0.01);GWB总分护士组明显低于医生组(P<0.01).[结论]临床护士自测社会健康及幸福感比医生差,需注意加强社会支持、提高其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刘芳  卢国华  张瑛  柳伟伟 《全科护理》2013,11(3):268-269
[目的]探讨护士的复原力和应对方式及健康状况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亚洲复原力量表、自测健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复原力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1),护士的健康状况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1)复原力高分组的护士在自测健康,自测心理健康,正向情绪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复原力低分组的护士(t=9.340,8.722,7.327,P〈0.01),复原力高分组的护士在负向情绪与心理症状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复原力低分组护士(t=-6.503,P〈0.01)。[结论]护士的复原力水平越高,其健康状况越好,采取积极应对的护士的复原力水平比较高,健康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军队和地方院校大中专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调查问卷法比较军队和地方院校大中专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差异。 方法:于2004-07/2004-08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一所军队大学.两所地方大学的在校大中专学生820人应用生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V1.0)进行现场调查。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包括个体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健康子量表,由身体症状和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9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分析指标为3个于量表得分、9个维度分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终得分。终得分=维度窑际粗得分/组成某一维度的理论最高粗得分&;#215;100。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分数越高,表明自测健康状况越好。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发放统一印制的健康调查问卷,统一指导语,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现场收回问卷。 结果:发出调查问卷820份,回收795份,实际回收率为96.9%。在回收调查表中,所有项目均被完成的有773份,调查表的完成率为97.2%。(1)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其维度和量表总分的终得分为61.10~97.55分,其中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较高为83.68分,终得分均分低于70分的维度分别为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社会支持4个维度。(2)地方院校学生在自测健康各维度、子量表和量表总分上的所有比较项目的得分均高于军队院校学生。两组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子量表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中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83.01&;#177;6.60),(84.41&;#177;6.46),t=2.879。P〈0.05];[(66.05&;#177;14.05),(68.82&;#177;12.97),t=2.777,P〈0.05];[(74.33&;#177;8.76),(76.09&;#177;8.89),t=2.599,P〈0.05];而两组的社会健康于量表差异无显著性。在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正向情绪、社会支持3个维度上,两组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64.47&;#177;12.57),(67.30&;#177;12.82),t=3.050。P〈0.05]:[(73.17&;#177;16.26),(77.19&;#177;14.10),t=3.642,P〈0.05];[(64.28&;#177;17.41).(67.58&;#177;15.95),t=2.733,P〈0.05](P〈0.05);但在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健康状况较好,地方院校学生的白测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军队院校学生,尤其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总体自测健康方面。应加大力度调节军队大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医护人员总体幸福感与自测健康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主观幸福感、自测健康状况及两者之问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27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测评,并作描述性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医护人员的总体幸福感总分为(115.08±15.19)分;自测健康总分为(335.56±45.57)分,自测生理健康为(139.43±14.91)分,自测心理健康为(104.96±23.33)分,自测社会健康为(91.17±15.94)分,健康总体自测(29.37±6.79)分;总体幸福感与自测健康各子量表、健康维度均呈正相关(r=0.230~0.644,P〈0.01);回归分析可见,医护人员的总体幸福感主要和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健康总体自测、认知功能有关。结论医护人员的主观幸福感与个体的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其中与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非理性信念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北京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20名在职精神科护士进行评定。结果精神科男护士的非理性信念总分(62.25±10.59),其中低挫折耐受(30.73±5.60)、绝对化要求(17.93±3.97)均高于女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护士的总体幸福感(100.22±9.05)低于女护士(109.07土7.19)(t=5.93,P〈O.01);精神科护士总体幸福感与非理性信念中的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加强对精神科护士尤其是男护士的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非理性信念,提高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护理人员幸福感与心理应激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对122名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男护士总体幸福感得分(100.58±4.77)分,在PSSG中生活事件得分(2.56±1.12)分、积极情绪(2.21±1.33)分、积极应对(5.97士3.04)分,均低于女护士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651,-6.833,-6.056,-3.813;P〈0.01);男护士在应对心理应激时多采用消极情绪及消极应对,消极应对(3.39±1.47)分、应激总分(38.93±9.52)分,均高于女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348,2.918;P〈0.叭)。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护理人员的总体幸福感与心理应激方面的生活事件呈负相关、与积极情绪及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总体幸福感与心理社会应激密切相关,应加强精神科护士心理社会应激能力的培养,尤其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幸福感指数。  相似文献   

7.
王玉英  冯育曼 《全科护理》2012,(1):79-79,87
[目的]了解纠纷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有效的管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发生护理纠纷科室的10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管理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护士对纠纷原因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士的GWB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纠纷可降低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管理干预在改变护士对纠纷原因认识的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肿瘤科护士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心理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49名肿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SCL-90量表总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恐怖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肿瘤科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1);躯体化、强迫症状及恐怖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抑郁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与学历呈负相关,焦虑与婚姻状况正相关。[结论]肿瘤科护士躯体化、焦虑、强迫、抑郁、恐怖症状较重,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背景护理人员科研成果应用阻碍因素的差异。[方法]采用成果应用障碍量表对山西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61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背景护理人员护士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过科研课程与否组、不同成果应用态度纽环境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习过科研课程与否组呈现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背景因素对护士维度均有影响,对研究维度均无影响,对环境维度和呈现维度的影响各不相同;建议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加强交流等可能会更好地减少科研成果应用的阻碍。  相似文献   

10.
张飞云  童建冲 《护理研究》2008,22(6):1606-1607
[目的]了解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探讨社会支持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对67例乳腺癌病人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且与5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病人的总体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均较健康对照者差(P〈0.05);社会支持与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病人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提示护士应该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方院校农村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性,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180名大学生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农村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依恋回避维度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主观支持维度评分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P〈0.05或0.01),依恋焦虑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城市大学生(P〈0.05);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各维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农村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维度评分显著影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P〈0.01);在农村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维度评分与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的回归分析中,依恋焦虑、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依恋回避维度评分显著影响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P〈0.01),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水平在加入社会支持后下降。结论农村大学生更倾向于回避型依恋,其依恋水平越低,总体幸福感越强。社会支持在农村大学生的依恋水平和总体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主观幸福感、自测健康、社会支持状况.探讨自测健康、社会支持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某院81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并以其总体幸福感总分为应变量,以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各维度分和社会支持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总体幸福感总分为(114.19±13.80)分;自测健康总分为(326.10±40.04)分,自测生理健康为(136.95±12.65)分,自测心理健康为(101.90±18.71)分,自测社会健康为(87.25±17.29)分,健康总体自测为(28.22±6.2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2.51±7.14)分.总体幸福感与自测健康各维度和子量表、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r=0.221~0.553,P<0.05);回归分析显示: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身体与症状器官功能、社会支持总分与护士的总体幸福感均成正相关.结论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与个体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应加强护士的健康和社会支持,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幸福感水平、状况和各自特点,为进一步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实习护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自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对某大学护理学院2008年中专116人、大专381人、本科79人,共计57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专和本科护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专护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大专和本科护生(P〈0.05)。不同性别、生源、经济状况、收入来源、贷款情况的护生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护生总体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放任型的护生(P〈0.05)。结论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应加强对大专、本科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护生人际信任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方法]以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和Rotter的人际信任量表对111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社交苦恼量袁得分三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P〈0.01),社交回避量表得分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P〈0.01)。人际信任量表得分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P〈0.05)。贫困生社交苦恼量表得分高于非贫困生(P〈0.05)。人际信任量表得分与社交苦恼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23,P〈0.05)。[结论]护生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困难,三年级护生与贫困生更易产生社交苦恼与焦虑,新生更易出现社交回避行为,社交苦恼得分越高人际信任度越低。  相似文献   

15.
军队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为提高管理效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职业倦怠普适量表(MBI—GS)对某市3所部队医院86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2.03%的军队医务人员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耗竭现象,66.94%有一定程度的人格改变,79.95%的没有个人成就感;军队医务人员中女性人格改变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O.01);年龄〈30岁的军队医务人员人格改变得分显著高于年龄≥30岁者(P〈O.01),个人成就感也低(P〈O.05);已婚军队医务人员个人成就感得分显著高于未婚和离婚者(P〈O.05);护士人格改变得分显著高于医生(P%0.01);专科学历军队医务人员人格改变得分高于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者(P〈0.01);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情绪耗竭和人格改变得分显著高于中高级职称者(P〈O.05或P%0.01)。[结论]军队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较为普遍,且严重程度令人担忧:职业倦怠程度圣性别、卑龄、婚姻状况、工作赢住、举历和职称吉白影响一  相似文献   

16.
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状况。方法:对44名市级某专科医院精神科护士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疲劳量表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并与市三级综合医院的护士作比较。结果:精神科与综合科护理人员的生活满意度相近(P〉0.05),但精神科护理人员总体幸福感好于综合科(P〈0.01),且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疲劳度轻于综合科(P〈0.05);精神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指数总评、睡眠持续时间及白天睡眠功能紊乱现象也好于综合科(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好于综合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状况,指导临床护理管理。方法选取某二级甲等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护-:100名作为调查对象,应用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轻度、中度和重度工作倦怠检出率分别为24.00%、64.00%和8.00%。年龄36~45岁组护士的耗竭得分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工作年限16—25年组护士的耗竭得分高于其他组(P〈0.05);本科护士成就感降低得分高于大专、中专护士(P〈0.05);已婚护士的耗竭得分高于未婚护士(P〈0.01)。结论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工作倦怠,管理者及护士本身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驻岛官兵人格特征、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部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328名驻岛官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驻岛官兵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内外向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精神质维度评分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及其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神经质维度评分与躯体化、人际关系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内外向维度评分与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及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精神质维度评分与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松弛或紧张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神经质维度评分与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及除精力因子分外的其他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对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结论驻岛官兵的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主观幸福感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特需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现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上海市特需护士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多元文化护理水平提供培训课程的依据及管理建议。方珐自行设计特需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调查问卷(4个维度),对上海市11家具有特需医疗服务的综合医院从事特需服务的202位护士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多元文化护理总体得分为(128.70±14.92)分,其中理论知识维度认知得分最低,为(27.36±6.43)分;大专及以上护士的总体认知水平显著高于中专组(P〈0.01);通过大学英语3级及以上护士总体认知水平显著高于未通过组(P〈0.01);不同医院护士的总体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影响护士多元文化认知水平的因素有护士的学习时间(P〈0.001)、护士所在医院的级别(P〈0.001)及护士的文化程度(P〈0.01)。结论上海市特需护士多元文化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必须加强培训及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护士身心健康状况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及影响作用,为改善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和护士工作投入状态、稳定护理队伍及开发人力资源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采用自测健康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和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对828名护士进行身心健康、抑郁水平和工作投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自测健康得分为(75.06±18.78)分,抑郁倾向得分为(18.94±5.33)分,工作投入得分为(3.28±1.10)分,护士工作投入与自测健康呈正相关,与抑郁倾向呈负相关(P〈0.01)。结论护士工作投入对其自测健康和抑郁倾向有一定影响作用,提高护士工作投入水平有利于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