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CVST患者,男3例,女8例,年龄19~56岁,平均39.4岁。使用Philps NT-5型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SE T1WI、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其中7例行相位对比(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结果: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MRV可更好地显示阻塞静脉窦。结论:常规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YUAN Fei  袁飞  刘银社  王进  赵军  袁滨 《武警医学》2008,19(7):619-623
 目的 探讨3.0T MRI与MR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在常规MRI检查上均有不同脑区的皮质、皮质下脑组织静脉性脑梗死的MRI表现,8例伴明显脑肿胀;7例患者的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其中6例MRI表现为静脉窦内T1WI、T2WI高信号,1例T1WI高及稍高信号、T2WI低信号.9例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结论 3.0T MRI结合MRV是诊断和随访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窦血栓磁共振血流成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脑静脉磁共振血流成像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脑静脉窦患者均作MRI和脑静脉窦MRA检查(3例治疗后随诊),8例行静脉期脑血管造影;与常规SE图像和X线脑血管造影对照,着重分析脑静脉MRA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受累的静脉窦有上矢状窦6例,窦汇(部分)8例,横窦8例(10个),乙状窦8例(9个),直窦6例,大脑大静脉3例和大脑内静脉3例(6个);脑静脉窦血栓MRA直接征象为发育正常的静脉窦高血流信号缺失或再通形成的边缘模糊且不规则的较低血流信号,间接征象有病变以远静脉侧支形成或其他途径引流静脉异常扩张。结论:脑静脉窦MRA及其原始图像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及随诊中有独特价值,它比常规SE图像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可直接显示静脉窦血栓,易于治疗后反复随诊,这些是血管造影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2 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 ,男 8例 ,女 12例。年龄 9~ 5 4岁 ,平均 3 5岁。全部有MRISE序列平扫 ,10例有TOF法静脉MRA ,3例有MRIGd -DTPA增强 ;13例有平扫CT对照。急性期 ( <1周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3例 ;亚急性期 ( 1~ 2周 ) 13例 ;慢性期 ( >2周 ) 4例。结果  2 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 ,MRISE序列扫描确诊 19例 ,1例急性期早期MRI平扫漏诊 ,后经MRA确定。 13例CT平扫均未能确定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MRI信号复杂 ,T1WI呈低、中等或稍高信号 ,T2 WI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呈短T1和长T2 信号 ,表现典型 ;慢性期由高信号到低信号 ,最后血栓吸收 ,静脉窦再通。MRA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 MRI和MRA是诊断和随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优于CT ,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5.
脑磁共振静脉成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静脉系统检查,特别是用来评价静脉窦血栓形成。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脑MRV描述正常颅内静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作用,评价它在诊断硬脑膜窦血栓形成过程中潜在的误诊因素。材料和方法:对79例常规磁共振表现正常的MRV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硬脑膜窦和主要静脉的表现和缺失情况。其中7例志愿者接受了MRV和3DPCMRA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上矢状窦、直窦、Galen静脉和大脑内静脉显示率为100%,枕窦显示率为10%,基底静脉显示率为92%。横窦血流间隙显示率约为34%,均出现在非优势侧横窦,优势侧横窦没有出现流动间隙。结论:MRV是有效的评价颅内静脉系统方法。常规MR表现正常者中有34%可以发现横窦流动间隙,这些流动间隙不应被误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MRI平扫、3D Bravo序列增强扫描及DSA。结果:23例中发病部位为上矢状窦10例,乙状窦6例,直窦3例,横窦4例。其中多个静脉窦同时受累12例,占52.17%;上矢状窦受累10例,占43.48%;横窦受累4例,占17.39%。MRI平扫示脑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T1WI及T2WI呈不同信号改变,其中4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14例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5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3例均行3D Bravo序列增强扫描,静脉窦呈环形、圆形或三角形强化,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呈充盈缺损状;11例行DSA检查受累静脉窦表现为不规则显影、静脉窦狭窄影或不显影,且与3D Bravo序列增强扫描检出的发病部位及血栓数量一致。结论:MRI平扫联合3D Bravo序列增强扫描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快速、无创且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T MRI与MR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10例患者在常规MRI检查上均有不同脑区的皮质、皮质下脑组织静脉性脑梗死的MRI表现,8例伴明显脑肿胀;7例患者的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其中6例MRI表现为静脉窦内T1WI、T2WI高信号,1例T1WI高及稍高信号、T2WI低信号。9例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结论3.0T MRI结合MRV是诊断和随访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8.
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的再探讨和MR静脉成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脑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脑内MRI表现和MR血管造影的诊断及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共9例病人,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30-56岁,平均38.2岁。使用Siemens-vision-plus超导高场MRI系统,场强1.5T。采用常规SE序列,tuberSE,TOF血管成像(用于动脉血管显示),PC法20静脉血管成像和增强3D静脉血管成像(用于矢状窦显示)。结果:MR的动脉血管成像显示阳性率为0%,2D和3D静脉血管成像阳性率为100%,3D增强静脉血管造影可更好地显示阻塞的静脉。脑实质内均有阳性表现,表现为矢状窦旁白质区对称或非对称性异常改变,呈斑片状和片状,T1W为低信号,T2W为高信号。增强后脑膜强化2例。合并脑内出血5例。结论:MRI结合MR静脉血管造影,尤其增强3D静脉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行MRI平扫,其中9例行MRV或MRA检查,6例增强.7例患者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①常规MRI检查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n=13/14),急性期(n=2/14) 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n=7/14)T1WI、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n=4/14)T1WI、T2WI信号减低,表现复杂.增强扫描可见充盈缺损(n=6/6)及脑回样强化(n=1/6);②MRV(n=9/9)表现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③MRA检查(n=1/1)受累静脉窦异常显影;④7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的患者共22个静脉窦受累,CT检出率45.4%,MRI检出率100%.结论:常规MRI联合MRV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表现及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磁共振表现,并进行误漏诊分析.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MRI检查,其中17例同时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2例行增强扫描,29例行CT检查.全部病例经DSA证实. 结果 32例CVST患者中,MRI SE序列扫描确诊26例,其中亚急性期病变20例,急性期4例,慢性期2例.6例急性期病变MRI平扫漏诊,其中4例经MRV确诊,2例经DSA诊断.急性期CVST MRI信号复杂,T1WI呈低、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表现典型;慢性期血栓信号不断地降低.MRV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本组病例中有7例曾被误诊为肿瘤、脑梗死等其他病变. 结论 MRI和MRV是诊断CVST的良好检查方法,可提供更多可靠信息.应用适当的检查技术,以及对MR征象进行认真分析,可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1.
曹惠霞  吴迪  王俊  余浩杰  崔静  韩立新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85-1188
目的:比较三维增强FLASH序列和2D TOF序列MR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系统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11例中健康志愿者6例(正常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5例(病变组),均同时行3D增强FLASH和2D TOF序列MRV扫描,病变组5例患者同时行DSA检查.将脑内主要静脉(14支)的显示情况分为3级:满意显示,一般显示和未显示.比较两种扫描方法对脑内静脉和静脉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正常组中三维增强FLASH和2D TOF序列对所观察的14支脑静脉的满意显示率、一般显示率和未显示率分别为88.10%,5.95%,5.95%和30.95%,53.57%,15.48%.三维增强FLASH未显示结构主要为下矢状窦.病变组5例中DSA共发现12处血管病变,三维增强FLASH显示优于2D TOF 10处,两者相仿2处.结论:三维增强FLASH对脑静脉系统的显示优于2D TOF序列,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脑内静脉结构的图像,对诊断脑静脉内血栓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1例CVST患者.MR检查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及MRV;其中4例行CT平扫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果:11例CVST累及上矢状窦5例,横窦1例,乙状窦1例,直窦1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1例.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3例,T1 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 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的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8例,T1 WI及T2 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受累静脉窦可见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征.MRV可显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结论:磁共振检查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T2 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结合MRV检查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硬脑膜窦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硬脑膜窦血栓形成 (DST)头颅MRI及MRV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2 0例DST患者的MRI及MRV表现。结果 MRI典型表现为硬脑膜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 ,代之以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横窦 -乙状窦、上矢状窦、直窦 ,部分患者伴有皮质引流静脉及脑深部大静脉受累。MRV示受累静脉窦全程或节段性闭塞 ,病变部位和范围与MRI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MRI及MRV可直接识别血栓 ,是目前无创性诊断DST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MRI结合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的MRI及MRV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做MRI及MRV检查,分析MR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MRV见静脉窦闭塞。结论:MR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静脉造影(CTVPA)探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部位,并与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对照评价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临床怀疑肺栓塞(PE)的147例病人行CTVPA检查,以病人为单位计算两医师诊断DVT一致性;102例患者同时行下肢超声检查,计算股静脉-腘静脉段DV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47例患者中33例(22.4%)有DVT,27例合并PE。33例DVT的患者CTV共发现156个部位的血栓,腹盆腔静脉血栓共48个(31%),股静脉-腘静脉段血栓58个(37%),小腿静脉血栓50个(32%)。DVT血栓CT值为(42±13)HU。2医师诊断DVT的一致率为90%,Kappa值为0.86。以超声作为对照,CTV诊断股静脉-腘静脉段DVT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100%。结论CTV对股静脉-腘静脉段DVT诊断准确率高,并能显示下腔静脉、滤器内及盆腔静脉血栓,CTV的观察者间诊断一致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16.
脑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34例颅内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病例的CT、MRI资料,探讨CVST的起源部位、发展延伸和分布规律以及血栓与脑实质病变之间的联系. 资料与方法 统计静脉窦血栓的累及部位,并以SE序列矢状位T1WI血栓的早期信号演变为依据,推断受累的先后顺序.比较血栓累及上矢状窦和侧窦时与单纯侧窦血栓时脑实质病变的差异.统计学方法 为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检验. 结果 静脉窦血栓多为连续性分布累及多个静脉窦或在一个静脉窦内呈空间连续性分布,常为全程上矢状窦经窦汇与至少一侧侧窦同时受累,此时早期T1WI上矢状窦常最早出现高信号.血栓累及上矢状窦、侧窦与单纯侧窦血栓时颞枕叶脑实质病变的发生率不同,P值≈0.0004. 结论 静脉窦血栓多为连续性分布累及多个静脉窦或在一个静脉窦内呈空间连续性分布,上矢状窦常最先受累.血栓常顺血流方向延伸,首先发生血栓的部位容易造成脑实质损害,而延伸累及的部位不易造成脑实质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