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针刺取穴与针刺手法两个角度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进行综述.针刺取穴方法主要涉及经脉取穴、经筋取穴、现代康复理论取穴及部位取穴.针刺手法主要分为浅刺法和透刺法两类.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以临床研究为主,机制探讨较少;存在样本量小、操作不规范、未进行随访等问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深度针刺天枢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75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常规针刺组、浅刺组各25例。深刺组使用电针深刺天枢穴至刚突破腹膜;常规针刺组用电针针刺天枢穴至0.8~1.2寸;浅刺组用电针针刺天枢穴至皮下0.2~0.3寸。3组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周自主排便次数、CC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电针3种深度针刺天枢均增加周排便次数,深刺组及浅刺组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仍有疗效(P0.05);电针3种深度针刺天枢均可降低CCS评分分值,但天枢电针深刺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的CCS评分分值均显著低于电针常规针刺组及浅刺组(P0.01);电针深刺组的有效率高于电针常规针刺组及电针浅刺组(P0.01),电针浅刺组的痊愈率高于电针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电针深刺天枢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短长期疗效最佳,其次为电针浅刺,电针常规针刺疗效最差,3种深刺针刺天枢穴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刺深度是影响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基于古代文献探讨针刺深度对疗效的影响,从三因制宜角度分析影响针刺深度的因素,探讨针刺深度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剖析深刺与浅刺的利弊,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洪  张彦 《山西中医》2005,21(3):38-38
目的:观察针刺肩髃、肩髎、内关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交经缪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50例。结果:痊愈35例,显效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针刺治疗中风足内翻,疗效明显,疗程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抬肩穴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对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肩痛患者48例(实际入组50例,每组各脱落1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放血+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放血+针刺组给予针刺和抬肩穴刺络放血治疗,疗程3周。对治疗前后组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及治疗后组间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及中医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视觉评分量表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血+针刺组较针刺组患者视觉评分量表评分下降(P<0.05);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相当。结论:抬肩穴刺络放血联合针刺治疗较针刺组能更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深度针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风后尿失禁患者60例,分为深刺组30例及常规组30例。深刺组予深刺(进针65~90 mm)八髎穴法,常规组采用普通深度(25~40 mm)针刺八髎穴,每次均操作30 min,每日治疗1次,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美国老年协会尿失禁程度量表、尿失禁程度分级作为观察指标,以尿失禁症状结合疗效指数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深刺组各项评分的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深刺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深刺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针刺疗法治疗中风机理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综述针刺治疗法对治疗中风的机理研究进展概况。方法:通过针刺对脑出血-脑血管意外等在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生化与免疫学、微循环、头针、体针、眼针、刺血法及艾灸等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合临床分析。结果:针刺对治疗中风的疗效及其机理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对照比较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针刺治疗中风的优越性。结论:针刺治疗中风的疗效肯定,只有从系统观、整体观的角度提示针刺治疗中风的确切机理,才会在今后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上有更进一步的突破和探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取得了肯定的疗效。通关利窍针刺法、补肾针刺法、穴位深刺法、舌三针等针刺方法在临床上不断应用,笔者整理近些年相关文献对此类针法进行总结,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许广里教授治疗中风后遗症,擅长针刺、手法、运动疗法的综合运用,临证常以太阳、百会、肩俞、水分、气海为主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加减穴位、选用刺法,针刺、手法、运动疗法同步进行,对于恢复机体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组(简称针刺组)和肩封理疗组(简称肩封组),连续治疗14天。结果:针刺组在减轻疼痛与水肿方面显著优于肩封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综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多发于中风后3个月内。笔者对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30例进行了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并与单纯针刺治疗30例作对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醒脑开窍法、阴阳配穴法、分期配穴法为临床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针刺方法、经筋理论、现代针刺方法、不同病因病机、特殊针法及其他疗法等为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常用的配穴原则作指导,其中传统针刺方法指导的取穴原则包括恢刺、关刺、巨刺等对于患肢痉挛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配穴原则及针刺方法的不尽相同,使治疗时针刺的有效刺激量无明确的量化标准,可重复性差。此外,目前的评价标准多以康复评定量表为主,评价疗效无统一标准,更是缺乏独立的中医疗效评定方案,针对纳入病例的患者的针刺治疗方法,大多是结合康复治疗为主,无法突出针刺的主要疗效,且临床实验样本较小,缺少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联合局部透刺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穴位针刺联合局部穴位透刺治疗,对照1组采用穴位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针具安慰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Jebsen Taylor手功能测试(JTHFT)完成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1组手功能障碍情况均较治疗前好转(P0.01),但治疗组手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优于对照1组(P0.01);对照2组治疗前后手功能障碍情况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穴位针刺联合局部穴位透刺可有效改善中风后手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针刺深度为视角,探讨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首先,讨论了针刺深度分歧的可能原因;其次,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探讨深刺与浅刺疗效的优劣,并指出浅刺在针灸推广上的重要价值;再次,基于安慰针刺对照的研究使得针刺的疗效备受争议,建立适合针灸发展的现代科研方法体系至关重要;最后,针灸的"寸"不宜标准化为毫米,针灸标准化应着眼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从针刺深度里折射出目前针灸学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针灸学的发展,也关系着针灸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专病笔谈——中风病(6):针刺治疗中风介入时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和平  高伟铿 《中国针灸》2005,25(2):109-110
1.1传统针灸以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为依据,根据病位之浅深、病情之轻重、标本虚实之先后缓急的不同,把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进行辨证治疗,或用针刺,或用艾灸,或针灸并用。而就针刺而言,或用毫针补法,或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除逢时针法外,传统针灸治疗中风是不择时机的,也就不存在针灸治疗中风的时机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血液流变学对比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孙双历  孙远征 《中国针灸》1997,17(5):271-272
不同针刺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血液流变学对比观察孙双历,孙远征,王艳指导:孙中田于致顺(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150001)主题词脑栓塞和血栓形成/针灸疗法;血液流变学/针灸效应近年来我们运用温针透刺、透刺、普通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各30例,传统针刺组进行临床常规针刺干预,联合治疗组在传统针刺组基础上予以舌下刺络放血疗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除试验干预措施以外的中风病及其他疾病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的评分变化、对失语程度进行分级,同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传统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程度分级均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舌下刺络放血疗法联合针刺可明显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针刺、中西药合治抢救脑溢血一例报告310011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医务室宋启华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疗效已被医界所公认。然而对于中风急症,尤其是脑出血病变,一般都送医院抢救,并且强调“避免一切刺,当然包括针刺治疗,否则要加重病情,甚至再度出血。”因此...  相似文献   

19.
“阴平阳秘”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蔚文  刘炳智 《河北中医》1999,21(3):165-166
探讨治疗中风新的地刺方法。方法:采用以平衡阴阳,调理气血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阴平阳秘”针刺法,取五脏背俞穴为主,治疗中风51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20例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愈显效率分别为80.4%、55.0%,经统计学处理X^2=6.70,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阴平阳秘”针刺法突出了中医特色,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疗法,是治疗中风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假球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0例假球麻痹患者,进行了针刺加刺络放血与单纯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与血液流变学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加刺络放血组的临床总显效率与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均优于单纯针刺组,提示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是治疗假球麻痹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