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IP技术的现状与核心技术进行了综述。讨论了TCP/IP的分层模型与核 心协议,IP协议第4版(IPv4)的功能与特点,IP协议第6版(IPv6)的新特性,以及IP传输 技术、IP接入技术和基于IP的新业务。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力系统网络化的发展,很多调度主站和变电站远程终端设备(RTU)的通信已经逐步采用以太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98年8月制定了IEC 60870-5-104协议,该协议的目的是将原有的IEC 60870-5-101远动协议用于TCP/IP网络。通过TCP/IP网络传输远动信息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其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对远动报文的窃听、篡改和伪造等3个方面,解决方法在于调度主站及厂站RTU的身份认证与远动报文信息的加密。为此,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对IEC 60870-5-104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及其传输模式进行了研究,在不改变原有报文传输模式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安全报文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满足信息保密与安全认证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现有电力信息网构建在TCP/IP网络体系结构基础上,存在层间功能重叠、层次固定难以扩展和传输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上述弊端,提出一种电力信息网的新型体系结构,即服务元电力信息网。给出了它的节点模型、系统模型和协议设计。这种新型体系结构摆脱了层次网络体系结构的束缚,具有简洁、高效、扩展性好的特点,为现有网络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远程抄表系统在电力部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远程抄表系统在电力部门的应用,提出了基于GPRS无线远程抄表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关键技术部分的设计主要采用双MCU、GPRS无线通讯模块、TCP/IP协议处理模块以及GPRS网络实现对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该系统可实现无线远程抄表功能,运行准确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水利电力自动化设备TCP/IP通信协议栈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CP/IP通信协议栈产品层出不穷,文中列举了几种适合水利电力行业使用的TCP/IP通信协议栈产品,进行了分析和测试比较,评价了各协议栈产品的优缺点,评估了其性价比和实用性,为水利电力行业设备的TCP/IP通信协议栈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远程抄表系统在电力部门的应用,提出了基于GPRS无线远程抄表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关键技术部分的设计主要采用双MCU、GPRS无线通讯模块、TCP/IP协议处理模块以及GPRS网络实现对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该系统可实现无线远程抄表功能,运行准确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湖南省局220 kV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和信息传输的要求。实现中提出了系统主站和子站间的通信协议采用IEC 60870-5-103和FTP组合的协议方案。分析了该通信协议所传送的信息与实际通信网络中不同类型通道的TCP/IP统一结合方式。介绍了子站系统内部采用以太网接入不同类型装置和录波器的情况,提出了协议转换采用尽量下放到接近装置,并分散处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厂工业电视系统由原来采用480TVLINES、模拟信号、同轴线缆传输升级改造为250万像素/300万像素、数字信号、TCP/IP网络传输,因安装场所分散、施工人员数量少、施工难度大等客观原因,必然有一个逐步替代的过程。本文从多个层面介绍了针对工业电视现状进行全数字高清网络化技术升级改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利》2005,(5):64-65
该系统开创性地采用了一套基于国际工业标准TCP/IP协议的专用水情应用传输协议,保证实时水情及时、准确、完整地传输,从而实现资料共享的目的。系统能够自动接收水情电报,能够提供多种不同方式的信息输入能力,能够随时接收多路通过网络传送的水情,具有按一定条件通过网络转发水情的能力,具有按一定条件转发水情电报的能力。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大大地提高报汛速度,同时避免一报多发,从而最终达到一个测站只发一份“电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桐柏电厂工业电视正逐步从480TV LINES、模拟信号、同轴线缆传输向130万像素/200万像素、数字信号、TCP/IP网络传输的方向发展,因安装场地分散、施工难度大、所需资金较多等客观原因,必然有一个新、旧工业电视体系共存的阶段,本文从各个层面着重介绍工业电视从标清道高清逐步平稳过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将多媒体技术、基于TCP/IP的网络技术与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的变电站多媒体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实现变电站与主站之间的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传输。文中阐述了新型变电站多媒体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功能, 分析了变电站多媒体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的2个主要技术问题:摄像设备选择和信息远程传输。提出了采用多媒体RTU,以实现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增加多媒体信息采集与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2.
数据通讯服务软件是水利分布式采集系统中连接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桥梁。水利分布式采集系统是基于GPRS技术的集水利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信息显示为一体的系统。分布式RTU(远方数据终端)采集各种水利数据,按一定的协议规程组装成数据包,再通过TCP/IP协议在分布式RTU与服务器平台之间建立Socket连接,形成通讯信道,数据通讯服务软件由该Socket连接接收数据包并按同样的协议规程解析数据包,从而获取相关的水利信息。  相似文献   

13.
TCP/IP通信技术在Xilinx FPGA上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CP/IP通信协议栈在Xilinx公司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的实现,介绍了其软硬件的系统组成和原理,提出一种不需操作系统的TCP/IP协议栈的高效工作模式,并在Spartan 3 FPGA上移植成功,通过建立测试平台进行测试,证明其工作方式具有更高的通信性能,为水利水电自动化系统设备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动态仿真建模技术对变电站层嵌入式以太网的实时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分析了报文端对端传递时延的构成,揭示了报文传输的本质;其次系统地分析了变电站中数据流的分布,根据统计特征建立了各类数据流的数学模型。考虑变电站通信网络数据流的分布特点和信息到达规律,采用动态仿真方法具体研究了变电站层嵌入式以太网的平均时延、最大时延等链路时延指标。最后进一步分析了TCP/IP协议的开销对报文端对端传递时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种小型包装机,基于RS-485总线,移植了标准Mod Bus协议栈,将包装机中所有的电机、传感器等设备接入到Mod Bus网络,使用TCP/IP转485模块,设计了标准以太网转Mod Bus网络的网关,实现了包装机全套控制系统的网络化、云端化、标准化。通过该系统,既可以云端监控包装机的工作,也支持利用标准编程接口,通过自主开发的示教器现场编程多台包装机,使其能够在工业现场协同作业。  相似文献   

16.
1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DEC系列机分会于1992年9月16日至26日在京举办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高级分析研讨班”.研讨了计算机网络体系、标准、协议,包括开放系统、OSI、TCP/IP,及连网技术与设备,网络接口技术等.清华大学和北方交大教授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了深入的分析.研讨班还参观了铁道部计算机网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新华通讯社计算机网络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计算机网络.全国海关、工商银行和中央气象局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力数据信息网络的发展,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二级电压实时控制系统的控制信息和数据可以逐步发展到在基于TCP/IP的标准数据网络上传输。基于网络传输的闭环控制系统设计必须考虑信息传输延迟的影响。根据二级电压控制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考虑网络传输延迟的二级电压控制模型,设计了基于多步预测和延迟补偿的二级电压控制器,以保证控制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以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为例进行数字仿真,验证了这种基于网络通信的新型二级电压控制器的性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国电南自以太网103协议及其在水电厂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进行了介绍。为了提高水电厂自动化系统与多台保护等智能装置之间通信的快速性,平衡传输是最佳的选择。在以太网的链路中,103协议采用UDP报文与TCP报文相结合。利用UDP短报文进行链路监测和链路启动,链路正常建立后,利用TCP报文进行正常信息传输。当保护智能装置等发生事件或有数据变化时,其自动启动一次TCP报文传输过程,及时将信息通知水电厂自动化系统,成功地实现了正常连接状态下的平衡传输,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完整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裴海生  帕力达 《新疆水利》2006,(2):12-14,18
基于以太网为代表的局域网技术和以TCP/IP协议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流网络技术,也必将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通信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探讨工业以太网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吴华良 《人民珠江》2009,30(5):64-67
论述RS485数据通讯网络和采用TCP/IP协议的局域网的数据通讯网络在水力物理模型测控系统中的应用开发。根据水力物理模型中水力变量的测量在距离和速度方面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软件开发策略和硬件组合,满足不同的数据通讯要求,以提高水力物理模型测控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