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废弃电路板中环氧树脂真空热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条件下,应用程序升温管式电炉对废弃电路板中环氧树脂热解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的热解终温(200~700 ℃)、升温速率(5~30 ℃/min)、真空度(以压力表征,3~30 kPa)及保温时间(10~150 min)对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解终温是影响热解油产率最重要的因素;选择适当的热解终温(400~550 ℃)、升温速率(15~20 ℃/min)、真空度(15 kPa)及保温时间(30 min)有利于提高热解油产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不干胶类包装废弃物的热解特性,采用热重分析手段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不干胶类废弃物的失重特点,并且采用Ozawa法和KAS法比较分析不同转化率条件下的表观活化能分布.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不干胶类废弃物的热解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室温~ 200℃)为不干胶类废弃物的干燥阶段,第2阶段(200 ~ 590℃)为热解的主要阶段,第3阶段(590 ~800℃)为热解半焦的深度热解阶段.升温速率对热解失重率有重要影响,Ozawa法和KAS法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的热解活化能比较接近,Ozawa法得到的活化能为349.9 kJ/mol,KAS法得到的活化能为336.9kJ/mol;并且不干胶类废弃物的热解表观活化能呈现出阶段性分布.  相似文献   

3.
以管式炉热解实验和热重分析为基础,研究了初始温度对废轮胎热解产率及气相产物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温度对废轮胎的热解存在重要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废轮胎的热解过程存在2个主要失重过程,第一失重温度区间为200~500℃,第二失重温度区间为650~800℃;升温速率仅改变了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并未改变废轮胎最终热解失重率;可通过提高升温速率能够缩短热解反应时间。在初始温度低于100℃时,废轮胎在800℃时热解已基本结束;当终温为800℃、初始温度在100~550℃范围内时,随着初始温度的提高,固、气两相产物产率均提高,而液相产物产率降低;其中气相中H2、CO和CH4的含量高于初始温度小于100℃时的含量;分析认为,可以通过调节热解的初始温度调节废轮胎热解在不同热解阶段的时间分配,适当提高热解初始温度有利于提高整个热解过程中的时间利用效率、改变废轮胎热解产物的分布;废轮胎热解气化的最佳温度区间为500~800℃。  相似文献   

4.
利用外热式固定床反应器,研究终温、反应时间、升温速率等因素对市政污泥热解产油率的影响,并对产物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热解终温及反应时间显著影响焦油产率,500℃是适宜的污泥热解温度,焦油产率达24.74%,温度继续升高则半焦缩聚反应强烈,热解气产率大幅增加,焦油产率基本恒定;在10℃·min~(-1)的升温速率条件下,热解终温500℃,维持20 min,焦油产率可达到平衡;升温速率对焦油产率的影响不显著,热解反应达到平衡时,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焦油产率相似;污泥焦油组分与中低温煤焦油相近,具备提酚、制燃料油和特种油品的潜力;污泥半焦灰分高,固定碳含量低,具有一定热值,比表面积较发达,掺混燃烧、制备吸附剂是其重要的潜在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别应用管式炉反应器和热重分析手段对印刷线路板废弃物的热解行为和热解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管式炉中,研究不同的热解温度:700~950℃,对产物分布和气体成分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CB热解气体的主要成分是H2和CO2,气体的热值较低,仅为2.09~5.41 MJ/m3,PCB不适合以气体产物为目标的能源利用方式.应用Friedman方法对PCB的热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求得PCB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分别是:表观活化能190.92 kJ/mol,反应级数5.97,指前因子lnA47.14 min-1.  相似文献   

6.
印刷线路板废弃物的热解与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应用管式炉反应器和热重分析手段对印刷线路板废弃物的热解行为和热解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管式炉中,研究不同的热解温度:700~950℃,对产物分布和气体成分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CB热解气体的主要成分是H2和CO2,气体的热值较低,仅为2.09~5.41MJ/m^3,PCB不适合以气体产物为目标的能源利用方式。应用Friedman方法对PCB的热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求得PCB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分别是:表观活化能190.92kJ/mol,反应级数5.97,指前因子lnA47.14min^-1。  相似文献   

7.
废弃植物中药渣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对丹参中药渣的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10、30和50℃/min)和不同粒径(0.85~0.6、0.3~0.18和0.125~0.1 mm)药渣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药渣热解可分为3个阶段:预热干燥阶段、主热解阶段和碳化阶段,随升温速率的升高,热重(TG)和微分热重(DTG)曲线向高温侧移动,药渣的最大失重速率也显著增加;与大颗粒相比较小颗粒的挥发分产量较大。采用Coats-Redfern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对药渣热解的动力学进行分析,选出了较为合理的机理函数,并计算得出药渣热解活化能为62~72 kJ/mol。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废弃印刷线路板的热解特性,确定金属和非金属分离的热解最佳参数,用差热-热重联用分析仪对FR-4型印刷线路板进行了热失重分析,并对影响废弃印刷线路板中金属和非金属分离效果的升温速率、颗粒尺寸、热解终温和保温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R-4型线路板在320~360℃区间热失重速率达到最大值;升温速率越高,热解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和失重峰温也越高,显著失重过程持续的时间越长;当热解终温相同时,升温速率对FR-4型线路板的热失重率影响很小。综合考虑FR-4型废弃印刷线路板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离效果、热解装置的设计、热解过程的能耗以及运行过程的控制等因素,最佳热解参数建议设定为升温速率为10℃/min,热解终温为500℃,保温时间取3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退役风机叶片热处理特性,开展风机叶片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风机叶片材料4个不同升温速率(5、10、20、40℃·min-1)及2种载气氛围(氮气、空气)的热重实验,结合动力学方法对各个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热重分析表明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风机叶片在氮气氛围下存在2个失重阶段,500℃以后质量基本稳定;在空气氛围下存在3个失重阶段,600℃以后质量基本稳定,说明氧气的参与影响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的热分解特性。对比不同升温速率下的TG/DTG曲线,随升温速率的提高,TG曲线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DTG曲线最大失重率逐渐降低,整个反应过程的质量损失也发生小幅下降。使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和Flynn-Wall-Ozawa(FWO)方法研究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热解和氧化反应条件下用2种动力学模型求解的活化能取值范围分别为135.14~207.24、137.64~207.58 kJ·mol-1和117.95~172.19、119.31~173.22 kJ·mol-1,平均值分别为179.30、...  相似文献   

10.
油田采油污泥的热解动力学及其热解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采油污泥为对象,分别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小型流化床热解反应器研究了含油污泥的热解过程及其热解效果。结果表明,油泥热解主要经历了失水、轻质组分挥发、重组分快速热解失重和缓慢失重4个阶段,热解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提高热解的升温速率,可使油泥的最大失重速率Dmax、失重速率峰值温度θmax、升温终点的最大失重率都随之增加,表现在动力学上,反映出表观活化能和碰撞频率因子的同时升高,即提高油泥热解转化率的同时也影响了热解效率。失水油泥用流化床热解,在热解温度600℃、反应时间3 min时,油泥回收率可达到87%。  相似文献   

11.
干法脱硫非均匀初始孔隙率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晶粒模型的优缺点,并针对晶粒模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晶粒模型的改进模型。改进后的模型考虑到颗粒内部初始孔隙率的非均匀性,建立了一个初始孔隙率沿半径变化的单颗粒脱硫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二沉池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建立了二沉池的一维动态模型,同时定义偏差函数作为模型参数校核的目标函数,并对某污水厂二沉池进行动态仿真的模拟.通过对模拟数据和实际运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二沉池模拟的合理性以及参数校核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数学模型与GIS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特点、环境信息的特性和水环境数学模型软件应用时存在不足的3个方面分析了GIS和水环境数学模型软件集成的必要性.介绍了GIS和水环境数学模型的集成方式以及苏州河三期综合整治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重点从GIS和水环境数学模型集成方面介绍了地图矢量化、模型计算结果转化为相应数据库文件、数据库文件和GIS实现绑定以及断面水位动态演示的实现方法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气质量数据不足及波动较大的情况,将灰色GM(1,1)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组合并改进,建立改进型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利用天津市2001—2008年PM10、SO2和NO2年均值作为原始数据预测2009—2010年PM10、SO2和NO2的浓度以进行模型精度检验,最后利用该模型预测2011—2015年天津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与灰色GM(1,1)模型、传统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相比,所建立的改进型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相对模拟误差小,预测结果更为可靠,可以用于空气质量预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环境测试舱模拟不同光源种类和光照强度下的室内环境,以甲醛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分析Ce-TiO2光催化降解甲醛溶液效果与光源的关系。并且采用指数平滑法中的3次指数平滑模型,建立Ce—TiO2光催化降解甲醛溶液效果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误差小,预测值精确度高,这为光催化降解甲醛溶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烟台市污染源的排放贡献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烟台地区污染排放特点,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8)进行污染源解析分析,得出每个污染源对于受体地区颗粒物体样本的排放贡献率。最终的模型结果显示,建筑尘和居民烯煤锅炉排放,海洋尘和冶炼厂排放对于大气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以上分析可以为城市污染源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结构化设计的湖、库富营养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宏洋  张代钧  卢培利  许丹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5):371-374,381,i0004
基于结构化设计概念,将LEEDs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耦合,建立湖、库富营养化模型,模型包含N、P、COD、水温、水深和流速等6个控制模块。并以三峡水库为例预测结果表明,在3月和9~10月,月平均气温约为17℃,水深约为5m,流速约为0.02m/s时,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指标最大。模型具有可扩展性强,维护、升级容易等优点,可对模型中各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湖库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颗粒污泥沉降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颗粒污泥沉降过程的特点,采用颗粒物质干涉沉降规律对颗粒污泥沉降过程进行描述·结合Allen阻力公式,建立了颗粒污泥沉降动力学模型,并用实验和文献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模型预测值误差不超过土8%.应用模型对好氧颗粒污泥沉降速度的模拟实验表明,一般好氧颗粒污泥沉降速度在5~120 m/h,沉降速度随好氧颗粒污泥粒径和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沉降过程雷诺数(Re)在1~100,处于Allen阻力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A模型的区域削减指标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建立了区域削减指标分配模型,综合分析了2005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绩效以及水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分析表明,我国COD、SO2的排放效率、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节水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根据效率原则,得到了全国各地区节能节水减排的削减指标分配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