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讨论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该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年至2005年收治的3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无特殊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病变原发于骨骼而无其他组织起源的证据,通过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以B型细胞源性为主.结果:手术治疗19例,术后局部放疗9例,全身化疗7例,未行放、化疗3例.单用全身化疗6例,放、化疗结合者12例,未行治疗1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1~18年,获得随访结果33例,2年内死亡12例, 5年与10年生存率分别为41.1%(14/34)和20.1%(7/34).结论:病理检查,尤其是免疫组化是确诊和分型的重要手段,治疗以放疗结合CMT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件骨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0例患者资料,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件骨性淋巴瘤。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结果 随访3个月-35个月,平均12.7个月。最长生存期35个月,5年生存率0%。结论 骨恶性淋巴瘤早期诊断后,治疗以放、化疗为主,辅以手术,手术治疗不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9例原发性骨淋巴瘤(PB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BL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中5例仍存活,4例死亡。结论:PBL主要以B细胞来源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为多见,临床治疗以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为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110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 W  Wang J  Jing HM  Wang JJ  Liu Y  Zhao W  Chen YP  Ke XY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0):652-655
目的 探讨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NHL)的病理分型、预后因素和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0例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相关因子及各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110例患者男女比例1.56∶1,中位发病年龄58.5岁.发病部位以胃为主,其次为小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是主要类型.可追踪病例75例.5年累积生存率62%,中位生存期36个月.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胃与肠道的NHL预后相似(P>0.05),MALT型预后好于DLBCL型(P=0.003).PGI-DLBCL中生发中心(GC)与non-GC的比例为1∶2.82.3种主要的治疗方式中手术联合化疗与单纯手术、单纯化疗相比病死率最低.疾病进展死亡占总病死率的51.7%.结论 本组PGI-DLBCL患者中non-GC比例升高,5年总体生存率较DLBCL总体生存率低;治疗应首选联合化疗,手术仅用于局部并发症的治疗及对巨块型病变的控制;系统性治疗后的患者仍需巩固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勾红峰  陈心传 《华西医学》2010,(11):1960-1963
目的对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穿孔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治、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8年12月诊治的17例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细胞型9例,T细胞型8例。17例原发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穿孔患者的穿孔部位:大肠7例,小肠7例,回盲部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除2例穿孔前行化疗的患者以外,其余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有14例获得随访结果,6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术后接受化疗者7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23.6%、11.7%,仅1例生存期超过5年。结论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穿孔术前诊断困难,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收治的58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患者全部为I期和Ⅱ期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腹痛为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63.8%),末端回肠及回盲部(87.9%)为其最好发部位.本组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52.8%;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2.5%,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单纯手术治疗组患者5年生存率27.2%,手术治疗加化疗组患者5年生存率59.6%,两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对于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应首选手术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随访1~10年(平均4.2年),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的7例患者,6例存活,1例死于多发转移;单纯接受化疗的5例患者,1例死于化疗相关并发症。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可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等检查早期诊断,对化疗及放疗均敏感,化、放疗联合治疗患者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8年收治的29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仅6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6 例患者术后辅以化疗,手术切除率为89.7%.免疫组化证实B细胞型淋巴瘤27例,T细胞型淋巴瘤2例.25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为56%,其中Ⅰ期+Ⅱ期5年生存率为61.9%(13/21);Ⅲ+Ⅳ期5年生存率为25 %(1/4).结论 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胃镜活检是术前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联合应用化疗是治疗PGML的重要手段.免疫组化及临床分期对PGML的分类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21例PB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总结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治疗转归,并探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1例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均阴性,其中男12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52岁。16例原发病灶位于结外,分期为Ⅲ-Ⅳ期患者占81%。18例采用CHOP±E(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依托泊苷)一线方案化疗。化疗后仅1例获得完全缓解,8例获得部分缓解。中位生存期6. 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评分及骨髓是否浸润具有预后意义(P 0. 01)。结论:本组PBL以中老年多发,HIV均阴性,原发结外病变常见。多数患者处于晚期,治疗效果较差。ECOG体能评分≥2及骨髓浸润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肾淋巴瘤5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0年收治的5例PRL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特征和诊治措施.结果:5例女性PRL,中位年龄48(41~65)岁,5例首发症状是腰痛,3例发热,4例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小T细胞淋巴瘤.手术治疗3例,术后行化疗1例,另外2例只行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8.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8.5(2~90)个月.结论:PRL确实存在,临床易误诊.以成人发病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腰痛.PRL绝大多数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半为大B细胞性.采取根治性肾肿块切除,术后联合化疗的患者可获得长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5例乳腺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一抗选用CD20、CD79a、CD10、CD3、CD5、CD23、CD45RO、bcl-2、bcl-6、MYC、MUM-1、Ki-67和EBV,回顾性研究其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1.8岁,乳腺及同侧腋窝包块为最常见的症状。4例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1例为继发性乳腺淋巴瘤(SBL)。Ann Arbor分期:I EA期3例,ⅡEA期1例,ⅣA期1例。经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4例PBL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且均为非生发中心型,其中1例合并浸润性导管癌;1例SBL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乳腺淋巴瘤罕见,乳腺淋巴瘤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的碰撞瘤发生在乳腺部位更罕见,确诊及分型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5例乳腺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一抗选用CD20、CD79a、CD10、CD3、CD5、CD23、CD45RO、bcl-2、bcl-6、MYC、MUM-1、Ki-67和EBV,回顾性研究其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1.8岁,乳腺及同侧腋窝包块为最常见的症状。4例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1例为继发性乳腺淋巴瘤(SBL)。Ann Arbor分期:I EA期3例,ⅡEA期1例,ⅣA期1例。经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4例PBL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且均为非生发中心型,其中1例合并浸润性导管癌;1例SBL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乳腺淋巴瘤罕见,乳腺淋巴瘤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的碰撞瘤发生在乳腺部位更罕见,确诊及分型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3.
骨原发性淋巴瘤(PBL)早期无淋巴结肿大,骨髓检查未见异常,多为单骨发病,预后较好.PBL国内外报道不多,常引起误诊而延误病情或诊断后早期过度治疗,我们报道我院1例PBL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4.
刘雪娟 《华西医学》2011,(2):207-209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1980年1月-2007年12月对收治的21例乳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21例乳腺恶性淋巴瘤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7岁;其中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18例,继发性恶性淋巴瘤3例.原发件乳腺恶性淋巴瘤均为非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至2008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2例,单纯手术16例,手术+化疗9例,手术+化疗+放疗3例,单纯放疗3例,放疗+化疗11例,单纯化疗7例,手术+放疗5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8.1%、19.5%和8.7%.加化疗的综合治疗组预后优于局部治疗组(P=0.017).结论: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疗法是治疗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临床特点,增强对PAL诊治和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结果:2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发现肾上腺肿物。经病理组织学诊断1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另1例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前者拒绝治疗,明确诊断后第32天死亡;后者因化疗前并发急性胰腺炎,接受了"Gem Ox"方案化疗,联合"VP-16+DXM"方案控制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短暂好转后迅速恶化,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于化疗后第40天死亡。结论:PA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结外淋巴瘤,治疗以放化疗联合治疗模式为主。PAL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预后差异较大,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发性胃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6例中,男∶女=1.17∶1,首发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42.3%),病变部位以肠道为主(73.1%)。患者3年生存率为15.4%,生存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首发症状、病变直径、LDH升高与否、临床分期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胃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预后不良的疾病,其预后与年龄、首发症状、病变直径、LDH升高与否、临床分期因素等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48例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结果: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5%和69%,五组分析表明,R-CHOP治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CHOP组患者(89%vs. 70%,P 0.05)。单变量分析表明,年龄 60岁、ECOG评分≥2分、Ⅲ-Ⅳ期、IPI评分≥3分、单纯CHOP化疗方案和无放射治疗均与患者总生存率差相关。此外,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60岁与患者更差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结论:年龄 60岁是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一个重要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小细胞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子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C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SCCCIa1例、Ib期15例、Ⅱb期3例、Ⅲb期5例,SCCC早期即可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并很容易转移至肺、肝、脑等器官;对16例早期SCCC患者中14例采用手术 放疗 化疗或手术 放疗的综合治疗,其中6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13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 放疗或放疗,1例单纯手术治疗,1例接受同步放化疗,8例中晚期患者中2例接受同步放化疗,6例接受典型放疗。结果:15例早期SCCC患者术后病理证实盆腔淋巴结阳性有6例(40%),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的平均生存期为11∶32月。6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成功率为100%,2例完全缓解,3例肿瘤缩小>50%,总有效率为83.3%。接受化疗者平均生存期29月,未接受化疗者为18月,接受放疗者平均生存期26月,未接受者22月。8例中晚期行同步放化疗或单纯放疗患者,平均总生存期为22.5个月,2年生存率为37.5%,5年生存率11.1%。死亡患者中有5例死于盆腔复发,3例远处转移。结论:SCCC早期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复发率高,对化疗敏感,化疗能改善其预后,SCCC的治疗与预后影响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可手术的细支气管肺泡癌43例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临床症状、病理类型、诊断、治疗模式及预后。方法:对43例可手术的BA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AC的临床表现、治疗模式及预后。结果:BAC患者临床症状与普通肺癌相似。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与生存期密切相关的因素。单独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期37.71个月,5年生存率为18%,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的中位生存期48.30个月,5年生存率为2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术后化疗与否与生存期未见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