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周次清教授认为阴虚不能敛阳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其基本治疗方法为育阴潜阳、养血复脉。三甲复脉汤以大队滋阴药配伍潜阳之品组方,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辨治中收效颇佳。文章通过验案1则介绍其临床运用,以期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甲复脉汤治疗骨质疏松症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其中 《中医药导报》2006,12(1):32-32,34
目的:探讨三甲复脉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口服三甲复脉汤;对照组64例,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3%,对照组为64.05%,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三甲复脉汤不仅具有滋阴清热、潜阳熄风的功效,而且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作用,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认为,阴虚每多兼血虚,滋阴方药每兼有补血之功效,复脉系列诸方亦然。本文将探讨诸方的补皿功能与微量元素铁、钴的关系。1 阴虚与血虚关系的探讨1.1 材料与方法 按照上海第二医学院阴虚动物造模方法造成小鼠阴虚模型,设正常对照组,阴虚组,阴虚加加减复脉汤组,阴虚加二甲复脉汤组,阴虚加大定风珠组和对照组加加减复脉汤组,用药6d后,检测小鼠RBC。按照杨连卿等造模方法,造成Wistar大鼠阴  相似文献   

4.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伤寒和虚劳脉结悸的名方,又名复脉汤。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吴鞠通在炙甘草汤基础上加减变化,组成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类方,用于治疗温病后期肝肾阴亏之证。炙甘草汤的创立开启了后学滋阴之路。笔者在临床中将其应用于阴血亏虚之证,每获良效,兹将该方治疗1例房颤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糖尿病的体会分享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复脉系列诸方除“复脉强心”功效外,另一重要共性即“滋阴”,在此共性基础上,又各有个性。复脉汤中有参、桂、姜等一组益气温阳药,即益气滋阴;加减复脉汤去参、桂、姜、枣加白芍,专主滋阴;一甲复脉汤于加减复脉汤中去麻仁加牡蛎,旨在滋阴兼收敛;阴虚则难免阳亢,故有二甲、三甲复脉汤和大定风珠滋阴潜阳。 有资料表明人体阴阳与微量元素锌、锰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复脉诸方滋阴共性及各派生个性的机理所在,对各复方及单味药中锌、锰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养阴为复脉之本,吴鞠通保留复脉汤养阴药之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第二,脉动有阴阳之分,张仲景取桂枝温卫阳以复脉,吴鞠通取芍药以补营阴而复脉。第三,温病发热不伤阳气,故吴鞠通加减复脉汤不用参姜枣。在此基础上加入三甲(牡蛎、鳖甲、龟板),以应对阴虚而成的变证阴虚风动,配入鸡子黄、五味子以防阴阳离决等,这扩大了复脉汤的适应范围。通过机理的深化和拓展,使复脉汤在温病治疗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甲复脉汤治疗心阴虚型快速性心律失常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5):300-301
目的:观察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心阴虚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阴虚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61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82例应用加味三甲复脉汤治疗,对照组79例应用心律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6%,对照组总有效率78.4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结论:加味三甲复脉汤治疗心阴虚型快速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用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后世医家对此方主治有所发展,《千金翼方》用治虚劳,《卫生宝鉴》用治呃逆,《外台秘要》用治肺痿.清代《温病条辨》将原方去参、桂、姜、枣,加生白芍,改生地黄为干地黄,更名为加减复脉汤,治疗"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并在加减复脉汤的基础上创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治疗温病不同时期之变证.  相似文献   

9.
三甲复脉汤出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化裁于张仲景的炙甘草汤,是将原方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加生白芍,改生地黄为干地黄,更名为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的临床应用已不限于治疗阴虚阳亢进,亦可治疗肝肾虚损证、精微下泄证和痰瘀互结证等。  相似文献   

10.
介绍毛得宏教授从阴虚肺燥论治小儿鼻衄的临床经验。毛得宏教授结合中西医学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提出阴虚肺燥为小儿鼻衄的共性病机,阴虚又以肺阴质为主,临床采用滋阴润肺法,以补肺阴为主,兼顾补脾肾之阴,自拟鼻衄停汤治疗,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加减论治。其立论独特,用药精准,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汗证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糖尿病病机演变规律及中医辨证分型,将糖尿病汗证临床所见胃热津(阴)伤、阴虚火旺、阴虚阳亢、上热下寒等证型,分别用竹叶石膏汤、大补阴丸、三甲复脉汤、连梅汤合四妙丸等方加减治疗。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对糖尿病汗证及伴随症状均有明显疗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根据糖尿病病机演变规律及中医辨证分型,将糖尿病汗证临床所见胃热津(阴)伤、阴虚火旺、阴虚阳亢、上热下寒等证型,分别用竹叶石膏汤、大补阴丸、三甲复脉汤、连梅汤合四妙丸等方加减治疗.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对糖尿病汗证及伴随症状均有明显疗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加减复脉汤与下焦温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减复脉汤是治疗下焦温病的常用方剂 ,其组方原则对临床治疗下焦肝肾阴亏等内科杂病有较大的启发 ,由其变化而产生的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对临床亦具指导意义。笔者试分析如下。1 精亏而肾阴被灼当宗加减复脉汤加减复脉汤是《温病条辨》中治疗下焦温病的著名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发现对复脉汤加减方主治病位的认识经历了由上至中而下的三焦变化,即起于上焦,用于治疗上焦心肺阴虚之证;变于中焦,意在补胃生津;用于下焦,从护阴、清邪、收阴、潜阳固阴四个维度共奏存下焦真阴之功。认为复脉汤加减方不变之处为滋阴法,其变之处在于据三焦病位、兼夹病性、内伤外感、伤寒温病的不同,来确定对应的治法,以此选择对应加减药物,为拓展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阴阳失调与微量元素锌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初就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人体阴阳失调与机体某些微量元素的变化有关。虚证患者血清锌含量降低,锌铜比值也明显下降,阴虚者尤为显著。笔者对复脉汤、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一组具有滋阴、滋阴温阳、滋阴潜阳功能的方剂及其组成药物的微量元素进行测试。检测结果:诸方中锌含量和锌铜比都比较高。有资料表明,这种比值是对机体有利的。锌铜比最高的是大定风珠,而其锰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各方。从组成  相似文献   

16.
<正>三甲复脉汤出自《温病条辨》,由加减复脉汤(生地黄、白芍、阿胶、麦冬、火麻仁、炙甘草)加龟甲、鳖甲、生牡蛎而成,主治“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1],有育阴潜阳息风之效。方中龟甲、鳖甲、生牡蛎滋阴潜阳,平肝之亢;阿胶味厚,能滋阴养血;生地黄、麦冬、白芍清润,可滋水涵木;火麻仁多脂,可养阴润燥;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使真阴得复,虚阳得潜,  相似文献   

17.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炙甘草汤具有阴阳、气血同调、益气复脉、滋阴补血之功效。临证时辨清阴虚、阳虚之偏重以及夹湿、夹瘀之兼证,合理变通,可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弥补了西药抗心律失常疗效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发病以阴虚为本,阳亢为标,因天癸渐竭,阴精耗损,导致阳亢于上,阳不入阴,常年不寐。因此笔者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以滋阴安神,潜阳入阴为治则,予温病经典方三甲复脉汤进行加减,或选用疏肝解郁、培阳育阴方,在临床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导师李文东主任中医师主张从痰论治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体质以气郁质、阴虚质居多,气郁阴虚痰阻是基本病机,治疗以疏肝理气健脾,活血滋阴化痰,自拟理气滋阴化痰方治疗此病,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分析一例典型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张晓天  史慧怡  郭丽雯  王燕 《河南中医》2012,32(11):1468-1470
目的:观察滋阴润玉膏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阴虚气郁体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年龄在40~ 55岁的相关体质女性48例,给予滋阴润玉膏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的改良Kupperman评分、阴虚质体质积分、气郁质积分变化,评价药物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改良Kupperman评分及阴虚气郁体质积分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综合征状改善有效率为73.0%,阴虚气郁体质改善总有效率为54.1%.结论:滋阴润玉膏在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有一定效果,能够干预并改善阴虚质及气郁质的体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