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外伤、青光眼、糖尿病及葡萄膜炎所致的小瞳孔并伴有白内障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植入人工晶体手术中采取双辅助切口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62眼双辅助切口组和63例64眼的对照组的伴有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双辅助切口组术后1周视力≥0.5者41眼(61.1%),相比对照组31眼(48.4%)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后囊破裂发生率:双辅助切口组1眼(1.6%),相比对照组8眼(12.5%)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对于各种原因所致小瞳孔的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手术时应用双辅助切口,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视力恢复快而稳定。  相似文献   

2.
王伟献 《中原医刊》2011,(16):75-76
目的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治疗筛选后无手术禁忌证的67例(72眼)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术前、术后对患者局部及全身进行综合检查及治疗;术中在持续低流量吸氧和心电监护下采用表面麻醉,软壳技术,居中环形撕囊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05者4例(4眼),0.3〉矫正视力≥0.05者12例(12眼),矫正视力≥0.3者51例(56眼)。术前与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脱残率为77.8%,脱盲率为94.4%。术中后囊破裂5例(5眼),术后角膜水肿16例(17眼)。结论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应优先选择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3.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轴微切口及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192例(19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微切口组87例(87眼),小切口组105例(105眼)。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矫正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所用平均超声能量(AVE)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及术中前房稳定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切口组术后第1、3天角膜水肿比小切口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更轻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微切口组术后第1、7、28天视力恢复情况均好于小切口组、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度(SIA)均小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低、视力恢复的好并能够有效地减少SIA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与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浸润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A组361例(361只眼)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B组298例(298只眼)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浸润麻醉的方法对白内障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A组在表面麻醉下325例顺利完成手术,36例术中追加表面麻醉或加用结膜下浸润麻醉后完成手术。B组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浸润麻醉的298例全部顺利完成手术。结论表面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和超声乳化摘除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12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7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对两组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月及3月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d、1月两组散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术式疗效相近,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易掌握、并发症少及术后散光小等优势,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余威德  俞存  李波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403-1404,1422
目的分析比较印度白内障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300眼白内障患者,150例150眼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150例15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眼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裸眼视力≥2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裸眼视力≥20/60及矫正视力≥20/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后囊破裂手法小切口组1眼(0.67%),超声乳化组2眼(1.33%);术后第1天手法小切口组角膜水肿12眼(8.0%),超声乳化组23眼(15.3%)。结论两种手术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低并发症率,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技术特别适合大规模的防盲及基层和暂时尚无超声乳化条件的单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切121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另选同期应用常规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作对比,比较两组的视力恢复及散光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0.5时,观察组最佳视力眼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周两组平均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小切121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散光小,组织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92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48只眼)与治疗组40例(44只眼)。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组采用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术中平均超声乳化能量、时间、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 d裸眼视力,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 w及1个月视力,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周,治疗组平均角膜内皮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个月平均角膜内皮密度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结论: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特点,为白内障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林加水   《中国医学工程》2011,(5):72-73,7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乳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106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并与传统囊外摘除术治疗的99例(10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切口手术组的106眼中,术后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60眼(56.60%),传统手术的109眼中,术后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44眼(40.37%),两组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小切口手术组发生散光与水肿均比传统组低。结论反眉状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的出现情况。方法将35例(42眼)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22例(27眼),超声乳化组13例(15眼)。对两组术后角膜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5眼(18.5%)明显低于超声乳化组7眼(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角膜水肿率低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对361例(369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369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仅有81眼(22%)在热凝止血时有灼热感,9眼(2%)有疼痛感。术后1天及1周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217眼(58%)和273眼(74%)。结论表面麻醉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2mm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 对100例11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行3.2mm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后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选同期老年性白内障100例11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并比较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眼均成功完成3.2mm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术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发症包括:悬韧带离断,角膜轻中度水肿,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3.2mm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效果好,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实用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方式。 [关键词] 白内障;小切口;晶状体,手法碎核;折叠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夹持娩核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白内障手术患者共90例(90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行夹持娩核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45例(45眼)为研究组,以劈核刀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45例(45眼)作为对照组,分析手术并发症和术后1周手术源性散光、角膜内皮细胞数、裸眼视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角膜内皮损失小于对照组(P=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手术源性散光接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1.25,P=0.22);术后1周研究组裸眼视力接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持娩核法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对角膜内皮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术;中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初学者容易上手,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技术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83例(200眼)各种类型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只眼,分别在表面麻醉下及传统的球后麻醉下实施非乳化白内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手术娴熟情况下,表面麻醉技术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改良梯形切口及常规直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超大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83眼随机分为两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其中,直切口组31例38眼;改良梯形切口组33例45眼,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结论对超大核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良好,梯形手术切口优于直切口。  相似文献   

16.
王金鸿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44-145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应用七氟醚进行全麻手术的麻醉疗效。方法将我院78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全麻而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全麻,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效果及患者恢复时间。结果78例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期血压、心率等基础指标均在基础值25%以内波动,且未发生术中麻醉并发症。观察组、对照组在麻醉时间、患者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平均睁眼时间、平均拔管时间、平均恢复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17,P〈0.05;t=2.02,P〈0.05;t=2.00,P〈0.05)。术后恢复期两组躁动发生率、切口疼痛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18,P〈0.05;χ^2=5.26,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进行七氟醚全麻的术中麻醉效果与异氟醚相当,但术后恢复时间短,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和降低术后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林震   《中国医学工程》2012,(5):122-12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46例,根据患者核硬度不同与实际情况选取手术方法,A组122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进行治疗,B组124例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视力恢复情况、散光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1周、4周、12周复检的视力恢复分别为83眼(68.03%)、97眼(79.51%)、99眼(81.15%),小切口囊外摘除组为86眼(69.35%)、95眼(76.61%)、107眼(86.29%),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同期术后平均散光度相比也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讨论本次临床研究中,两种手术方法均有显著疗效,差异不明显,对于适应症均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侃 《实用全科医学》2010,8(5):583-584
目的观察正常眼压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方法将289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眼表麻醉,后者给予球旁浸润麻醉后压迫软化眼球,均统一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疗效。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提高幅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眼压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安全、快捷、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和全身麻醉组(全麻组)。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外组手术后第1天及第7天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均与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全身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8例(68只眼)硬核白内障通过6mm小切口用劈核器碎核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简称非超乳组);随机抽取32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简称超乳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1周视力≥10.5,非超乳组50只眼(78.09%),超乳组26只眼(81.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采用巩膜联赛道切口,术后散光均较小。结论。硬核白内障用劈核器碎核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创伤小、技术难度小,费用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