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酒事乱说     
于茶,我是很有发言权的。 虽不敢吹牛我能象王安石先生能尝出中峡还是上峡的水泡的茶,但我一尝便知是龙井还是毛峰,铁观音还是屯绿。此外,于茶的香气,我也能比别人多说出些道道来。这倒不是因为我在茶棵里长大的原因,实是我“不可一日无此君”,喝出了经验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福建民间自古就有酿酒的传统。福州远古传说“神仙拍逷(丢失)剑”,说的是吕洞宾因醉酒,斩了白刀精后失剑福州乌龙江畔的峡兜,为福建的酒文化增添了浓浓的色彩。唐代福建就有黄酒,不仅城市有酒坊,集镇圩市的小酒业也很多。宋代酿酒之风更盛,大文豪苏东坡当年谪居岭南之时曾借酒消愁,  相似文献   

3.
《中国酒》2011,(8):44-49
我们请来了著名剧作家石零先生作客《中国酒》杂志,为大家讲苏东坡的传奇人生。上一期讲了《宦海沉浮看东坡》的第一部分,苏东坡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上书万言,直接把矛头指向了皇上。今天请石零先生继续为我们讲苏东坡的遭遇,以及他将要为此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苏北鲥鱼美     
鲥鱼的美味,使我触景生情,吟几首唐诗宋词下酒,真可谓思接千载,玩味古今。王安石在《名元丰行》诗中称赞道:“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苏东坡诗赞鲥鱼:“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相似文献   

5.
一.形成在观赏石中,水胆玛瑙被誉为“奇石之冠”。主要分布于基性和中性喷发岩中,玛瑙由硅酸胶体凝聚而成,化学成分为SiO_2,因美丽多彩而被作为宝石或工艺制品。其颜色与其所含矿物成分关系密切,见下表: 水胆玛瑙形成的方式有三种: 1.矿物原生水形成,形成玛瑙后,SiO_2胶体再次冷却,压力减少,结晶速度缓慢,便形成了石英颗粒和水晶晶簇,剩余  相似文献   

6.
有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并非某个高厨或名人贤士精心制作的,而是由于机缘的巧合,名菜往往在“错中成名”。 东坡肘子:东坡肘子其实并非苏东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一次,王弗在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  相似文献   

7.
北宋初年,苏东坡仕途十分顺畅,他先在朝廷任中书会人,后又升为翰林学士、知制法兼待读。显赫一时的地位加上苏东坡善于交往,经常应酬不断,但是他始终格守自己的养生之道,每餐“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报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有关这方面的轶闻,宋代笔记小说中多有记载。一次,苏东坡与好友刘故闲谈,他们由作诗说到饮食。苏东坡说:‘人在饥饿时吃东西,会感到粗茶淡饭也胜过八珍。”刘攸不信,以为苏东坡是在说笑话,就借故问:“先生真的不厌弃粗茶淡饭?”苏东坡长叹一口气,深沉地…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先生曾在《苏东坡传》中对苏东坡做出这样的评价,"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这样的东坡无疑是崇高、伟大,高高屹立于神坛之上的,让人心生敬畏。而依我之见,应该再给予他一个更平民亦贴切的荣誉称号——"吃货"。  相似文献   

9.
宪章 《烹调知识》2003,(12):33-33
钱桂华君的《漫话吴山酥油饼》一文《烹调知识》2003年第8期),说吴山酥油饼又称“蓑衣饼”,系与苏东坡有关。为了说明“蓑衣饼”叫法的可靠性,钱君引用了苏东坡在吴山吟的一首诗:“野餐花前百事无,腰间维系一葫芦;已倾潘干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之后苏便以自身所穿之蓑衣与饼相似而将该饼命名为“蓑衣饼”。  相似文献   

10.
石林 《电击高手》2006,(2):74-75
收藏赏玩奇石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族文化传统.以奇石作为商品交换的形式古已有之.北宋石痴--米芾就曾以一枚奇石换得镇江金山寺旁的一座庭院.苏东坡因未能购得“壶中九华”一石,遗憾之余写下了“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尤在画图中”的绝美诗句.  相似文献   

11.
四有关几个问题的讨论1.关于目前发酵方法采用一罐法或两罐法问题安时(AMS)公司认为,目前国际上流行一罐法发酵,一罐法有其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不开心了,来一份巧克力派、一块饼干或是直接豪饮一罐"快乐肥宅水(可乐)".如今,很多人都相信,甜味食品虽然有增肥风险,但是它能调节人的情绪,给人带来快乐.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给人带来短暂的快乐后,甜味食品可能很快就会让人重归沮丧.  相似文献   

13.
<正>话说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半路上遇见一个富户人家在用对诗的方法选女婿。这诗的上联是小姐自己出的,求对下联。上联写道:"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王安石心想,这位小姐还有几分文才,不觉已有几分好感。转念一想我何不试一试。他略一思索,便吟出"地满红香花连风,凤连花香红满地"。众人齐声称好,小姐闻知,也十分满意。于是,王安石与小姐约定科考后完婚。说来十分凑巧,在科考场上考官收毕试卷后,主考官又另外出了一题:"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  相似文献   

14.
李国文 《中国食品》2001,(11):38-39
大多数中国人可能未必背得出苏东坡的诗词,但没有领教过或者索性不知道“东坡肉”或“东坡肘子”的,恐怕为数甚少。在中国洋洋大观的菜系食谱中,珍馐以一个诗人的名字来冠名,这个荣耀只能由苏东坡独享。东坡肉的发源地,应是1080年苏东坡的谪居地湖北黄州。因当地猪多肉贱,他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宋人周紫芝在其《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典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1089年,苏轼调往杭州…  相似文献   

15.
兔肉是肉食品中的佼佼者,难怪苏东坡赋诗赞美:“兔处处有之,为食品之上味.”  相似文献   

16.
鱼,大多数人都喜欢吃。虽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说过:“鱼吾所欲也。”在不少古曲诗词中,也有不少咏鱼诗,读来诗味隽永,饶有情趣。 鲥鱼是我国四大名贵鱼类之一,古代诗人多有吟咏。苏东坡吃鲥鱼后曾赋诗赞曰:“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王安石有“鲥  相似文献   

17.
东坡豆腐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诗做得妙,还擅烹调。他在杭州做官时,疏浚了西湖,使杭州老百姓和四乡八里的农户得益,杭州百姓为了感谢他,特置备了许多猪肉和美酒送给苏东坡,苏东坡让厨师将猪肉用酒和酱油,盐等焖煮之,由此而首创了杭州名菜——东坡肉。殊不知,苏东坡不但首创了东坡肉,还创制了东坡豆腐,此菜在宋代  相似文献   

18.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东坡一生多才多艺,其在文、诗、词等方面皆有极高的造诣。苏东坡这一生辉煌灿烂又坎坷曲折,他多次从庙堂之高跌落市井田野。面对贬谪,他努力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寻觅人间美味,用那份温暖排解心中苦闷。黄州:自耕自乐,研制接地气的美食苏东坡因受累"乌台诗案"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朋友徐君猷把黄州城东一块荒废军地给他,获得这块地后,苏轼笑称这是东坡,自己就是东坡居士了。  相似文献   

19.
三三  邢铮 《餐饮世界》2013,(3):99-101
台基厂的午后很安静,行人三三两两走在路上。街口转左,那家黄白相间门脸儿的小店依旧掩映在大树后面。掀帘入内,一阵清甜的乳香扑鼻,一罐罐圆身小瓶就在面前的冷柜里整齐排列着,这就到了"三元梅园"。自元朝建都北京之后,游牧民族便把奶制品带入京城。经过几百年的民族融合,酪也随之几经变化,逐渐形成两类:一类就是水酪,稀而  相似文献   

20.
我厂的发酵罐容量为380kL,采用一罐法发酵,有上、中、下三段冷却夹套和对应的三个温度探头,冷媒温度一4℃。下文简述合理的发酵温控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