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在头颈部癌手术前诱导化疗中的价值,对手术前诱导化疗的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方法:1986年-1998年,在对213例头颈部癌进行手术前诱导化疗,以顺铂 平铂霉素 甲氨蝶呤(DPM方案)或以顺铂 5-氟脲嘧啶(DF方案),用1-2个周期,结果:诱导化疗后的有效率为:DPM组为42.4%,DF组为4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总的3个生存率为51.5%。5年生存率为44.8%。结论: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头颈部癌是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对头颈部癌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输卵管肿瘤 ;原发性顺铂 ;联合化疗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1978年~ 1995年治疗的 3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 ,均给予手术治疗 ,基本术式为 :全子宫 双附件 大网膜切除 ,其中 7例给予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结果 :手术 噻口替哌化疗、手术 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手术 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4.2 % (1/ 7) ,50 .0 % (7/ 14) ,71 4 % (5/ 7)。结论 :彻底的手术治疗 ,辅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子宫肉瘤的联合化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子宫肉瘤术后及复发肿瘤联合化疗疗效。方法 收治 3种主要病理类型的子宫肉瘤 174例 ,回顾分析了 5 1例手术后辅助化疗以及 38例复发肿瘤共接受 98个疗程化疗的病例。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分为 4组 :单药组、VAC组 (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 )、VAD组 (长春新碱、阿霉素或表阿霉素、氮烯咪胺 )及其他方案组。复发肿瘤化疗采用VAD、PA/PAC(顺铂、阿霉素或表阿霉素 /顺铂、阿霉素或表阿霉素、环磷酰胺 )以及包括异环磷酰胺 (IFO)、足叶乙甙 (VP16 )、顺铂 (DDP)、阿霉素 (ADM)的联合方案。结果 Ⅰ、Ⅱ期子宫肉瘤手术后辅助化疗 5年生存率为 5 4.9%。其中采用VAD方案组 5年生存率为 72 .7% ,较其他方案组有明显提高 (P <0 .0 5 ) ,肿瘤复发率亦下降且生存率与手术后辅助化疗的疗程数相关 ,1~ 2个疗程及≥ 3个疗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1.9%和 76 .0 % (P<0 .0 5 )。不同病理类型复发性子宫肉瘤对化疗反应率无差异。结论 Ⅰ、Ⅱ期子宫肉瘤术后辅助化疗未能提高生存率。各种化疗方案比较以VAD效果较好 ,但应进行至少 3个疗程化疗。新的有效化疗方案如EPA、IA等 ,有待更多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头颈部癌52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JL  Hong XN  Tang WY  Guo Y  Li J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9):567-569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癌患者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52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吉西他滨1000mg/m^2,第1天和第8天;顺铂25mg/m^2,第1~3天;21d为1个疗程。结果 可评价患者52例,3例(5.8%)达完全缓解,19例(36.5%)达部分缓解,有效率42.3%(22/5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0个月,中位生存期9.9个月,1年生存率为43.4%。在既往经含铂方案化疗的32例患者中,2例(6.3%)达完全缓解,11例(34.4%)达部分缓解,有效率为40.6%(13/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4个月,中位生存期8.3个月,1年生存率为29.2%。主要不良反应为1或2度血液学毒性、皮疹和恶心呕吐。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头颈部癌患者安全、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新辅助化疗提高三阴性乳腺癌(TNBC)手术切除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局部晚期TNBC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取ET(吡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方案.B组采取GP(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后病理反应及其与远期生存的关系.结果:ET组有效率为88.7%,GP组为82.0%.两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5.4%、71.4%和85.3%、58.9%.结论:TNBC对紫杉联合蒽环类(ET组)较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的(GP组)新辅助化疗更敏感,更易获cCR、pCR.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时间调节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洛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采用时间调节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洛铂化疗。结果中位随访23月。诱导化疗后的有效率的77%;同期放化疗结束后的有效率93%。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3.3%、71.6%和65.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3%、68.4%和62.2%,1、2、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4%、73.4%和66.8%,1、2、3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3%、86%和78.2%。诱导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3~4级血小板降低1例,3~4级白细胞降低7例,3~4级中性粒细胞降低9例。同期放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3~4级口腔黏膜炎4例,3~4级血小板降低17例,3~4级白细胞降低12例,3~4级中性粒细胞降低10例。结论 TPF时间调节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洛铂化疗对于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但仍需扩大病例数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比较以奈达铂(NDP)为主的化疗方案与以顺铂(DDP)为主的化疗方案对头颈部鳞癌、食管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头颈部鳞癌及食管癌,NDP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四氢叶酸(CF);NSCLCNDP联合诺维本(NVB);对照组:以DDP替代NDP,两组其他用药均相同。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结果:2002年5月~2003年11月共有194例患者入组,其中188例完成试验,6例出组。头颈部鳞癌60例,食管癌60例,NSCLC68例。头颈部鳞癌试验组有效率为46.67%,对照组有效率为46.67%,χ2=0.2820,P=1.0000;食管癌试验组有效率为35.48%,对照组有效率为13.79%,χ2=2.4506,P=0.7470;NSCLC试验组有效率为31.43%,对照组有效率为15.15%,χ2=1.4315,P=0.1553。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除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24,P=0.000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外,血常规、腹泻、便秘、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ND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头颈部鳞癌、食管癌、NSCLC疗效肯定,不良反应中呕吐明显减少,轻中度骨髓抑制,其余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方克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将46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5,方克600mg/m^2静滴d1-5,顺铂30mg/m^2静滴d1-3,21d为1周期;对照组: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5,5-Fu500mg/m^2静滴4~6hd1~5,顺铂30mg/m^2静滴d1~3,21d为1周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43%,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30.4%;对照组有效率为34%,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1年生存率为26.1%。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方克联合顺铂是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同期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与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期间,42例放疗同期化疗的食管癌病例,临床分期Ⅱ-Ⅲ期。均为CT定位,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0-68Gy。均于放疗第1、28天联合化疗,根据同期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22例联合多西紫杉醇加顺铂方案,为TP组;20例联合顺铂加氟尿嘧啶方案,为DF组。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0年12月,随访率100%。两组有效率:TP组81.8%、DF组75.0%(P〉0.05)。1、2年局部控制率:TP组86.4%、63.6%;DF组80.0%、60.0%(P〉0.05)。1、2年生存率:TP组81.8%、59.1%;DF组80%、50%(P〉0.05)。急性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TP组明显高于DF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TP组明显低于DF组。结论:适形放疗同步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食管癌较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可提高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但经积极治疗后可耐受,能够继续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1978年-1995年治疗的3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均给予手术治疗,基本术式为: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其中7例给予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结果:手术+噻呋哌化疗、手术+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手术 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年生存率分别为14.2%(1/7),50.0%(7/14),71.4%(5/7)。结论:彻底的手术治疗,辅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头颈肿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及临床根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u GH  Chen FJ  Zheng ZY  Li H  Song M  Wei MW  Xue GP  Guo ZM  Zhang Q  Yang AK  Cheng WK 《癌症》2002,21(6):654-657
背景与目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自1967年Bocca提出后,在头颈外科临床中已被推广应用,但对其临床应用适应证及其临床根治效果,国内外头颈外科专家特有不同观点,本研究旨在探索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应用适应证和临床根治效果。方法:对152例次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病例,利用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及随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52例次功能性颈清扫术,舌鳞癌20例次,喉鳞癌23例次,甲状腺乳头状癌96例次,滤泡状腺癌9例次,髓样癌4例次,舌,喉鳞癌N0,N1,N2病例术后5年复发率分别为12.5%,14.3%,40.0%和20%,16.7%,50.0%,甲状腺乳头状腺癌N1a,N1b病例术后5年复发率分别为:6.5%,7.1%。结论: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适用于较早期及低度恶性的头颈肿瘤手术治疗,且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远处转移率为 4 1 2 % (2 1 5 1) ;单部位和多部位远处转移分别占 71 4 % (15 2 1)和 2 8 6% (6 2 1) ;肺、骨、肝和脑的转移依次占 81 0 % (17 2 1)、2 3 8% (5 2 1)、14 3% (3 2 1)和 9 5 % (2 2 1)。远处转移的平均发生时间在首次治疗后 5 36年。远处转移组和未远处转移组的生存期、10年生存率分别为 9 81年和 14 31年 ,5 3 8%和 4 1 0 %。远处转移后平均生存期为 2 5 5年 ,2年生存率为 4 7 8%。单纯肺转移组与肺外转移组Log rank检验生存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32 ) ,其平均生存期、2年生存率分别为 3 4 8年和 1 4 9年 ,72 7%和 2 0 0 %。分析结果还表明 ,远处转移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以及侵犯解剖部位多少无关 ,但与首次手术是否规范 (P =0 0 2 5 )、术后综合治疗是否规范 (是否术后辅以放疗 ) (P =0 0 4 5 )以及是否局部复发 (P =0 0 4 3)相关。结论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生存期长 ,远处转移率高 ,远处转移出现的时间较晚 ,出现远处转移后患者仍可长期生存。通过根治性手术加术后放疗可能能够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Functional neck dissection was first described by Bocca and Pignataro in 1967. It has been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years, but remains controversial among neck-surgery expert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indications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functional-neck dissection (FN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two cases which underwent FND were reviewed with an analysis of pathological specimens and follow-up datas. RESULTS The series of FND included 20 cases of tongue carcinoma, 23 cases of larynx carcinoma, 96 c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9 cases of follicular adenocarcinoma and 4 cases of medullary adenocarcinoma; the five-year recurrence rate for tongue carcinoma was 12.5%, 14.3%, 40.0% and for a larynx carcinoma was 20.0%, 16.7%, 50.0% in N0 stage, N1 stage, N2a stage, respectively. The 5-year recurrence rate of thyroid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was 6.5%, 7.1% in N1a, N1b,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Functional neck dissection is indicated in early and low malignant head and neck neoplasms and results in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红霉素逆转头颈肿瘤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勤江 《肿瘤学杂志》2001,7(5):267-269
[目的]观察红霉素逆转头颈部肿瘤(唇癌、鼻咽癌、甲状腺未分化癌)多药耐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唇癌、鼻咽癌及甲状腺未分化癌的P糖蛋白(Pgp)表达,将Pgp表达阳性者(唇癌19例,鼻咽癌30例及甲状腺未分化癌10例)各随机分两组.红霉素加化疗组(试验组)与单化疗组(对照组),各自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唇癌试验组CR+PR(70%)高于对照组(22.2%),P<0.05;鼻咽癌试验组CR+PR(72.7%)高于对照组(47.4%),P<0.05;甲状腺未分化癌试验组CR+PR(3/5)高于对照组(2/5).[结论]红霉素逆转头颈部肿瘤(唇癌、鼻咽癌及甲状腺未分化癌)多药耐药,疗效较佳,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大剂量5-FU(4000mg/m2)持续96小时静脉输注联合方案对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上述5-FU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55例,其中联合DDP+PYM(PPF方案)35例,联合DDP(PF方案)20例。结果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11例,进展(P)9例,有效率(CR+PR)63.6%。全组中位生存期13.1月。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85.5%),白细胞降低(36.4%),血小板降低(9.1%),口腔粘膜溃疡及腹泻(60.0%),外周静脉炎(69.1%)等。结论本方案对头颈部鳞癌有较好疗效,骨髓抑制轻,但消化道粘膜毒性和外周静脉炎较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探讨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 1989年~ 1999年连续就诊的 10 9例腺样囊性癌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对放疗、手术切缘、神经侵犯、病理类型等对预后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中复发 37例 ,远处转移 2 9例 ,2 5例死于本病 ,5例失访 ,总体 5年生存率为 63.4 %。放疗病例与未放疗病例的 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实性型与其他病理类型的 5年生存率差异也无显著性 ;切缘阳性与阴性及有无沿神经侵犯病例的 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影响腺样囊性癌预后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是切缘阳性及沿神经生长。  相似文献   

17.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附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年2月-1999年3月收治的12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获得随访,5年以上生存5例,5年生存率为41.67%(5/12)。5例在5年内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例于治疗后8个月死于脑出血。结论该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对可疑病例应及时做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确诊。手术联合放疗、化疗是治疗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时辰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方法:对50例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先给予2-3周期 TPF 时辰诱导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顺铂75mg/m2,分5天完成,静滴给药,每天10:00-22:00;5-氟尿嘧啶750mg/(m2·d),第1-5天,持续静滴,每天22:00-10:00,21天为1周期,然后调强放疗( IMRT),顺铂80mg/m2,3周重复同期化疗,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并统计2年生存率。结果:50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9例,PR 12例,SD 11例,PD 8例,总有效率( CR﹢PR)62.0%,疾病控制率( CR﹢PR﹢SD)84.0%。2年总生存率58.0%。结论:时辰诱导化疗后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陈燕青  王家东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758-1761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多原发癌(MPC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近11年收治的头颈部多原发癌患者28例,分析患者的性别、有无吸烟史、先证癌及治疗、第二原发癌及治疗和两者发病的间隔时间及转归。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第一、二原发癌均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A组)和第一、二原发癌非均位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B组),比较其发生间隔时间有无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累积生存率。结果:在28例头颈部多原发癌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6岁。除1例同时性MPCs外,先证癌与第二原发癌出现的间隔年限为0.5年~20年。28例病例中有12例患者的先证癌和第二原发癌先后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器官,占42.9%。资料中有6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数年后,于放射野发生第二原发癌。A组患者MPCs发生的平均间隔时间长于B组患者,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颈部多原发癌好发于上呼吸消化道。第二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放疗有关;放疗可能降低第二原发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头颈部多原发癌的治疗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肿瘤部位及病理性质等选择。第二原发癌常于先证癌治疗后数年发生,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