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清透法在温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乐平  张燕青 《中国中医急症》2001,10(3):147-147,162
当今,临床上发热性疾患越来越多,包括各类感染、传染及一些原因不明之发热,由此引起机体由功能失调到器官损害乃至衰竭。如何运用中医中药辨治而使邪挫热清,病情减轻或治愈,疗程缩短,疗效提高,这一直是中医界治疗热病中思考探索的内容,除传统的卫气营血阶段疗法及后来医家倡导之截断疗法被广泛应用外,笔者认为清透法因其所针对温热病病机及贯穿存在于温病的全过程和诸法中,尤当引起重视。就此,略作探讨。1 清透法之概念清即清热之意,为中医八法之一;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历代医家治疗温病都很注意热邪之清与透,如叶…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上的发热性疾患越来越多,如各类感染、传染及一些原因不明之发热,由此引起机体功能失调到器官损害乃至衰竭。如何运用中医药辨治,使邪挫热清,疗程缩短,疗效提高,一直是中医界治疗热病中思考和探索的内容。除传统的卫气营血阶段疗法及后来医家倡导之截断疗法被广泛应用外,笔者认为“清透法”因其所针对温热病病机而贯穿于温病的全过程中,尤当引起重视,本文就此略做探讨。 1 清透法之概念 “清”为八法之一,乃清热之意;“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历代医家治温病都很注意热邪之清与透,如叶天士之“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  相似文献   

3.
祛邪是中医学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而透法属于祛邪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透法内涵的探讨,阐释透法的核心内容在于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使邪透于外之意。结合外科疮疡自身特有的临床特点,采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探寻透法指导外科疮疡的治疗,分别从宣透法、清透法、通透法、透托法、养透法5类以阐释不同透法的定义、文献记载、具体适应证及代表方药。认为透法在外科疮疡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实践,能够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姚五达温病治疗六法北京市建筑工人医院(100054)于丽军姚五达主任医师擅长治疗温病,他在温病的治法上不拘于古人,大胆创新,创立了独特的“清解、清透、清化、清渗、清和、清扶”六法。六法均贯以清字。清即洁净、纯洁之意,在治疗中引申为清除邪气以达体内纯净...  相似文献   

5.
浅谈《金匮》通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宁  张永 《河南中医》1997,17(2):74-75
浅谈《金匮》通阳法韩宁张永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主题词《金匮要略》胸痹/中医药疗法通阳利湿祛瘀通者,通透、通达、透达之意。所谓通阳法,就是运用通透之品使阳气通达上下内外,用以治疗阳郁证的方法。阳气走而不守,内通五脏六腑,外达肌腠皮毛,上行清窍...  相似文献   

6.
清透法不仅用于小儿高热,根据文子源老师清透法的配伍原理,在文公的清透方中(新医学1983,10)选择清透结合的青蒿、地骨皮、白薇等三味,既能散风火、宜利血滞,又能清血热除骨蒸的药物,配  相似文献   

7.
透穴刺法的取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  相似文献   

8.
浅析透法的历史源流及运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扈晓宇  杨芳  潘勇  刘小虎 《中医杂志》2012,53(7):558-559
浅析透法在伤寒、温病及内伤杂病中的应用,认为透法分为清透法和温透法.透法具有因势利导、分消病邪及用药多轻灵辛散等特点,深入研究透法为临床疑难杂病、顽症、重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透乃宣透、透达之意,并不单纯指透散在表之邪,凡能宣畅气机,使在深层之邪向浅层转出的,均应视之为“透”。透法在温病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主要包括透散表邪和透达里邪几个方面。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就多处提及此法。以下仅就个人理解试述之。1温邪在表宜宣透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方法:通过运用自拟肾病升降散以调畅气机、清透邪热、利小便、解毒、疏肝、健脾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疾患.结果: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该法取其清代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中的升降散之意,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疾患,对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命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13-715
文章探讨了透法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放射性肺损伤从外因上属温病火热伏邪,治当用透法,方用桑杏清营汤,提出其清透、转透、宣透、养透等透法可能在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起到扭转病机、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等关键作用的科学假说,应开展相应的效应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丁鑫  王乐平 《中医药学刊》2014,(9):2240-2242
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析清透法在清代温病医案中温热类证候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显示:清透法贯穿于温病温热证卫气营血全过程。"透邪"药物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辛温/辛微温的药物在温病卫分证中根据邪气郁闭的程度和邪气性质及患者的体质等可与辛凉类药物相配伍,增强辛凉透表之功;"清法"的用药多注重脏腑和病位浅深,药物多归肺、胃、肝胆、心经。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的“斑疹”,为温病热邪深入营血之象。历代医家治法各有不同,可大体总结为清营养血法、凉血散血法和透热转气法,其中尤以透热转气法最有效,而透热转气法祛邪又以“透”为关键,将其向外延伸,可归纳为宣透法,凉透法,养透法。本文从上述“三透法”结合历代医家观点,试述“透”在透热转气法治疗斑疹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4.
清透法是在历代许多医家长期治疗热病的经验和方药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主要治法。体现在温病各阶段的治疗中,该治法下的方药在临床治疗热病中具有退热快、标本兼治、疗效好的特点。但关于清透法的内容散在于历代文献和临床经验的记载中,为了对这一治法做更深的探讨,本文就清透法的理论源渊进行梳理,对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清透法是温病的主要祛邪大法,其运用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合理运用清透法,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温病治疗学中的透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法是温病治疗学的方法之一,体现了中医治疗学的优势,温邪致病应以透邪之法为纲,邪在于卫分,应宣通气机,透邪于外;邪在气分,当调畅气机,寓清于透,透热于外;邪在营分则当"透热转气"使营分之邪转出气分而解;邪入血分则应以清营凉血,使邪热随斑出而向外透解。只有理解和应用好透法,才能更好的应用中医药治疗温热病。。  相似文献   

17.
“透热转气”,首见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是温病热入营分证的治疗大法。由于后世医家对此认识颇不一致,影响对该法的正确理解。笔者认为,“透热转气”法的含义与用药,体现在清透营热、清泄气热、清利小肠三方面。一、清透营热。热入营分,首以清透营热为要。因营分介于气分、血分之间,营分邪热的出路在于外透气分而解,若清营过于苦寒凉遏,不仅有伤阴之  相似文献   

18.
外感温热之邪多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各阶段逐层深入,因此在治疗上应采用"轻清宣透法"因势利导逐层托透温邪,再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性分而治之。卫分疏散表邪,气分透邪外解,营分透热转气,血分托邪外达,总以"轻清宣透法"贯彻始终。宣透邪气,疏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契合温病的病机特点,故而贯穿温病证治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温病学中的和法适应于温邪既不在卫分之表,又未结于阳明气分之里,而是介于表里之间邪郁于少阳,留连三焦,以及邪伏募原等证。温邪不在卫表,汗之损伤卫气,病证不属阳明之里,下之又徒伤胃气,惟宜和解表里,以宣通气机,透解邪热,以冀外解里和。温病和解四法不同于伤寒,其作用各别,清透少阳法偏于清透胆经郁热,分消走泄法着重宣展三焦气机,泄化痰浊,清透分消法是上两法合用,为和法之合法,开达募原法在于透达募原秽浊之邪。所用药物以清热不伤阴,清气不寒凝,轻平灵动为选药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论述了温病卫分证的病机实质上是温邪侵扰脏腑,引起脏腑功能失常进而影响到卫气的生成和输布,而非温邪侵袭人体肌表。本文认为发汗是透邪外出的主要途径,无论辛温发汗还是辛凉清透,其目的都是使邪随汗解。辛温发汗与辛凉清透都应属于汗法,故认为"在卫汗之可也"的"汗之"就是汗法。综合考虑分析温病卫分证的发生机制后,认为组方用药时内清与外透相结合应是温病卫分证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