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纳米技术是本世纪前20年的主导技术,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核心,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也是纳米技术的应用基础之一。纳米科技的发展传统磁性产业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纳米级磁性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是磁性材料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但同时也应重视用纳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对现有材料进行纳米改性方面的研究,以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略介绍纳米及纳米技术的概念 ,并以现在绕组线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材料、设备为例 ,简述纳米技术对传统产品生产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全文分纳米及纳米技术概念、未来的纳米世界、迎接纳米时代的到来和纳米技术对绕组线生产的可能影响等四部分。对绕组线的发展、技术创新和改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纳米技术微电机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宝库 《微特电机》2002,30(5):31-32
纳米材料的特殊功能给材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出人意料的活力。添加纳米粒子的功能性材料不断涌现,从而也促进了诸多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纳米技术在微特电机领域中的应用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吴宇平  Rahm Elke  Holze Rudolf 《电池》2002,32(6):350-353
对近几年来纳米技术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所用纳米技术包括溶胶 凝胶法、模板法、碳棒电弧法和机械研磨法等,制备的锂二次电池纳米材料包括正极、负极和其它材料。纳米正极材料包括氧化钴锂、氧化镍锂、氧化锰锂和钒的氧化物等,纳米负极材料包括碳材料、富勒烯、碳纳米管、氧化锡和金属负极材料等,其它纳米材料包括聚合物电解质和导电剂。这些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一般方法制备的材料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在锂二次电池领域对纳米技术的理论研究还有待于深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锂二次电池的诞生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纳米级大小的传感器节点将变得实际可行。由纳米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纳米传感器网络有着诸多非常重要的应用,比如体内释药系统、空气污染监测等。由于纳米电池所能携带的电量极其有限,节能是其通信技术设计的最重要目标之一。针对采用键控开关调制的无线纳米传感器网络,研究设计综合考虑发送能耗和接收能耗的通信能耗最小化编码方案,首先将该编码设计问题建模为整数规划问题,然后通过求解该优化问题得到最优编码方案。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编码方案可以有效地节省纳米传感器的通信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微电子事业正在不断进步,尤其是近年微电子科学在集成电路上的应用,使得传统的集成电路正在不断的进行革新,但是依靠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构建起新的集成电路技艺,但是微电子事业的整体发展步伐却逐渐趋于缓慢。伴随着高分子材料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器件在集成电路中逐渐推出和应用,所以本文主要从纳米技术在集成电路大生产中的使用进行研究,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探讨纳米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1碳纳米管灯丝110年前,爱迪生发明灯泡时使用的加热灯丝是碳丝,碳丝的发光效率高,但由于当时的制作技术水平,碳丝易烧断寿命短,随后在大量寻找研究中,发明了钨丝作灯丝。在纳米时代的今天,为了解决钨丝发光效率低的缺点,又回过来研究碳丝。采用单壁或双壁碳纳米管作灯丝,其制备  相似文献   

8.
6月12日,在德累斯顿举办的第九届国际纳米技术研讨会上,德国弗劳恩霍夫材料与射线技术研究所(IWS)展示了他们研发的基于碳纳米管的含硫电极材料。该材料被应用在锂硫电池中,可以获得高达900毫安时/克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及德克萨斯州理查森市2003年9月16日报导,Keithley仪器公司(NYSE:KEI)与Zyvex公司于日前签订了合作协议以共同开发适用于纳米技术市场的新的解决方案。协议的前者是世界领先的低电平电子测量仪器的制造商,而后者则是世界知名的私营纳米技术公司并在分子装配器组装领域享有盛誉。根据此协议,双方将分享市场、销售、应用工程资源,以结合Zyvex的纳米控制器  相似文献   

10.
吉时利仪器公司(NYSE:KEI),日前宣布结盟位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CNSI)并展开合作。CNSI将在半导体行业下一代仪器和测量所需的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领域提供研究合作,吉时利和CNSI将分享在纳米技术和纳米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宽禁带器件在电动汽车中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硅基电力电子器件经过长期的发展,其性能已经逼近其材料极限,很难再大幅提升硅基电力电子装置的性能。以碳化硅和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比硅器件具有更优的器件性能,成为电力电子器件新的研究发展方向。首先主要介绍了电动汽车对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要求及宽禁带器件的发展,然后对宽禁带器件在电动汽车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最后指出了宽禁带器件在电动汽车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Carbon nanotube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intensive study due to their unique structure-dependent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y are thought to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catalyst supports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high engineering reinforcements, and molecular wire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Good dispersion of carbon nanotubes in a matrix of composite materials, especially in inorganic materials, indeed is a significant problem due to the strong Van der Walls force between CNTs and the poor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two phases. It is the intention of our research work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regarding incorpor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i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eramics. The initial step toward this goal involves coating CNTs with materials that will eliminate the undesirable attrac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anotubes and facilitate their incorporation into composit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new and simple methods named as heterogeneous coagulation and direct hydrolysi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ttach various inorganic nano particles such as alumina, zirconia and titania to the surface of carbon nanotubes. These functionalization methods might be new strategies to altering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nanotubes. We expected that the attachment of metal oxides to nanotube surfaces will promote better ceramic or other inorganic matrix-CNT adhesion and may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omogeneous composites, thereafter improving mechanical and/or electr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压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将投入运行,电力电子化已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系统相对惯量、阻尼下降,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虚拟电机技术可以使电力电子设备模拟传统旋转电机惯量和阻尼特性,解决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所面临的安全稳定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虚拟同步电机和虚拟直流电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描绘了虚拟电机技术在光伏和风力发电、电力电子式变压器、柔性交直流输电和负荷响应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最后对虚拟电机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发电系统电力电子控制器通用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分布式发电系统涉及的电力电子并网装置控制结构多样、建模方式繁杂的特点,构建了一种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系统通用控制结构。将控制部分分为外环和内环2个通用模块,这些模块内含有模式控制开关,通过改变这些开关的状态,可使外环分别实现功率控制、电压控制、下垂控制及恒压/恒频控制,内环则可实现电流控制。该模型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表征一大类不同的电力电子并网装置的控制系统结构及控制策略,具有模块化特征,特别适合基于面向对象建模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智能化的电力电子装置是建设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对电力电子装置的智能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推进电力电子装置智能化理论研究和实用化研制,对目前电力电子装置智能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该文按功能不同对电力电子装置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别,分析了电力电子装置智能化的主要技术,如传感、通信、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在分析电力电子装置智能化智能监控、故障诊断、状态评估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总结了电力电子装置智能化研究多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对电力电子装置智能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针对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机器人作为电子学、机械学、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典型应用被广泛地用来作为高校实践课与第二课堂的典型载体。本文多功能机器人采用力矩直流电机驱动,大大降低机器人的造价成本,为工科电类专业单片机、机电一体化、智能电子技术实验、实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手段,具有造价低,调控容易、重复性好、配智能电路控制模块,功能无限扩展,技术先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可变电抗器是电力系统中调压调功控制、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的关键设备。电力电子电抗器是一种新型的可变电抗器,它采用电磁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阻抗值的连续可调。这里介绍了电力电子电抗器的拓扑结构,分析了其阻抗变换原理,对其阻抗变换进行了仿真,并将其应用在电机软起动中,给出了实验结果。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电力电子电抗器阻抗可连续变化的特性,可将其应用在电机软起动、无功补偿、谐波抑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电工技术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其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值得关注。介绍了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应用领域、学科分类,并根据该分类重点选择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电工新技术三个学科作了回顾与展望,其中电力电子技术侧重于电力器件的发展历程,电机控制技术侧重于控制方法和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电工新技术侧重于不同学科的交叉领域的发展及应用。最后还对我国发展21世纪电工技术提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变压器作为电网中保持电压稳定性和改善电网电压质量的一种重要设备,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相较于传统机械结构的高度可控性和不产生电弧的特性,变压器逐渐呈现电力电子化的趋势。首先将变压器按电力电子化发展方向的不同分为了两个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变压器电力电子化进程各个阶段的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每个电力电子化阶段的变压器对有载调压的影响做了详细介绍。最后对不同电力电子化阶段的变压器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做了对比,对变压器的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