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华平 《海峡药学》2013,25(5):264-265
目的对如何在妇科围手术期中如何使用抗生素以避免伤口感染做出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均在围手术期中使用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g与20mL浓度为25%的葡萄糖注射液。观察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即在手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西丁,如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h,则在术中静推1次抗生素,术后6h再行1次静脉注射,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不超过2d,肿瘤切除手术则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不超过3d;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西丁,如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h,则在术中静推1次抗生素,术后6h再行1次静脉注射,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不少于2~5d,或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持续使用抗生素2~3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平均体温以及体温恢复正常体温所需要的时间均没有明显差异,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约了一部分医疗费用,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控制术后伤口感染与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无关;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妇科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有重要作用,值得在妇科手术的预防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小儿急腹症发病急、进展快,重症者随病情发展继发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又称脓毒性休克,是指脓毒症诱导的组织低灌注和心血管功能障碍[1]。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儿确诊后应在治疗休克的同时进行紧急麻醉和手术祛除感染病灶。正确进行围术期麻醉管理,可减轻手术和麻醉创伤,促进患儿疾病转归。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对23例感染性休克急腹症患儿行手术治疗,现回顾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时间与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妇产科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将2000年6月~2002年5月的妇产科手术中6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先后分为3组,A组256例为术前1~2d使用抗生素,B组228例为术前2h使用抗生素,C组为164例手术后使用,均使用头孢曲松钠4g加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至术后5天,对比3组患者的术后痊愈情况。结果A、B、C三组痊愈情况有差异,A组与B组痊愈相当且优与C组,A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1.94%,B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1.77%,C组患者伤口感染率为7.32%(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术前效果优与手术后使用,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且手术前1~2d使用抗生素与手术前2h使用抗生素效果无明显差异,建议术前2h使用抗生素,既可以提高抗生素效果,又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胃肠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辅助镇痛作用。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在腹腔镜手术开始前,于手术部位腹膜外局部注射0.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时间、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术后1,3,36和48 h活动状态下疼痛程度评分明显降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1 d,术后住院时间缩短2 d。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腹膜外局部浸润麻醉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剖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7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36例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常规建立气腹,根据病情及患者需求等因素决定手术方式。剖腹组36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按常规行剖腹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或卵巢胚胎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剖腹手术组,静脉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剖腹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镇痛用药率少于剖腹组(P〈0.01),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剖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不需镇痛、术后病率低、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妊娠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回顾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患者127例,根据胰岛素应用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用量、术后康复情况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日平均血糖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日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等待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且不会增加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彭英忠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80+82-80,82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常见类型及麻醉处理方式。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联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对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联合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法效果佳,而且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吴伟宏  刘中元 《海峡药学》2011,23(9):139-140
目的 观察首外料围手术期抗生素不同预防应用方法的效果,探讨合理的应用方式.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2月普外科患者35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75例,观察组麻醉诱导期给予抗菌药物1次,头孢三嗪2.0g于术前1h静滴,手术时间超过3h增加抗菌药物1次,手术回病房后不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手术中不给抗生素,术后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1年钦州市钦南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4±7.8)岁,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结果 8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60例,术后死亡5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糖尿病肾衰竭,1例死于败血症。非手术治疗26例,治愈18例,死亡8例,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2例死于败血症,2例死于低血容量休克,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急腹症患者,无并发心脑肾功能严重衰竭时,应在抗休克同时积极抗感染,手术治疗。临床医生应掌握扎实的理论临床知识,认真总结疾病经验,提高术前急腹症病因的诊断水平,有的放矢的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疾病治愈率,同时为患者减轻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治方法,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外科住院的患者32例老年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29例90.06%(29/32),皆痊愈;非手术治疗3例9.3%(3/32),皆死亡.结论 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首先应抗休克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合并糖尿病普外手术患者围术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6例合并糖尿病的普外手术患者,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8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8例患者实施围术期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拆线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对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有一定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拆线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都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5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4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普外手术患者围术期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改善,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对感染性休克病人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对感染性休克病人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氯胺酮麻醉,对照组以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等全身麻醉,每组1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1 h(T2)及术后24h(T3)共3个时间点取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26例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胸腔镜组)的围手术期情况,并按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等匹配条件从同期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手术中抽取21例(开胸组)作为参照,并对两组肿瘤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胸腔镜组手术时间略少于开胸组,两组术中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麻醉时间平均(4.31±1.19)h,术中出血量平均(65.38±57.71) ml,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2.42±0.70)d,术后镇痛时间平均(2.58±0.95)d,术后拔管时间平均(4.04±3.75)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58±5.78)d及总住院费用平均(2.69±0.89)万元,1例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合并肺部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 纵隔肿瘤如果适合在胸腔镜下进行手术切除,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具备视野暴露充分、安全可靠、出血量少、创伤小、疼痛小、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住院期短、恢复快、切口微小、美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选择我院剖宫产产妇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的产妇给予术后常规使用头孢噻肟钠3 g,每日2次,用药3~5 d的方法,观察组采取术前半小时给予头孢噻肟钠3 g,术后6 h重复使用1次的方法。比较两组抗生素总使用时间、药物费用、住院的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发热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抗生素总使用时间、药物费用、住院的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发热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存在差异,采取术前半小时给予头孢噻肟钠3 g,术后6 h重复使用1次的方法可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术后感染风险,并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40例采用MTX单次肌内注射治疗作为药物组,4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作为腹腔镜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同时对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监测血β-HCG,无持续性妊娠发生.治疗后3个月在我院门诊复查,腹腔镜组患者包块消失.药物组患者有1例包块仍然存在,经中药治疗后,包块逐渐缩小消失.腹腔镜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6.56±2.18)d,住院时间为(6.14±2.12)d,药物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56±4.54)d,住院时间为(14.32±4.90)d,腹腔镜组明显低于药物组;腹腔镜组住院费用为(3798.6±178.9)元,药物组为(1567.9±158.0)元,腹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药物组.结论 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是治疗异位妊娠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急腹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接受手术的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FTS新理念治疗(TST组)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腹症外科治疗中应用FTS可以有效促进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总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等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费用(6201.5±365.4)元高于对照组(5517.5±359.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应用于妇科急腹症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60例外科急腹症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外科急腹症患者围术期护理经验,即术前完善手术准备和患者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手术,术后做好患者康复治疗。结果 5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但并发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和换药等治疗,住院10 d后伤口愈合出院。腹主动脉刺伤1例患者因出血过多,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切实做好外科急腹症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能够极大地帮助患者手术治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头孢呋辛钠与替硝唑术前联用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术前未使用头孢呋辛钠与替硝唑预防伤口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均给予预防用头孢呋辛钠与替硝唑联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伤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临床治疗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前给予抗菌药物预防伤口感染治疗,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向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598-599
目的探究分析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二类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探究分析,统计其抗生素应用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取常规用药方法,即术前1d至术后1周,B组采取预防性用药,即麻醉前2h应用,术后48h内应用,期间采取相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感染情况、住院费用及时间等,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结果显示,A组感染率5.7%,B组感染率5.2%,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无显著差异;但比较两组住院费用和时间,B组显著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手术多为二类切口手术,因此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够减少感染概率,但是应该合理应用,在提高预防效率的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