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增强对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抽伤疾病的认识,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d以内就诊者8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个月-1年者9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肌力恢复至4级。1年以上者3例中仅1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余2例肌力分别恢复至4级和2级。结论: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桡神经深支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道不同长度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桡神经深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伤后3个月内的桡神经深支缺损2l例,缺损1~2cm者6例,2~5cm者12例,5~8cm者3例。采用相应长度腓肠神经移植修复。结果随访6个月至10年,平均13个月,21例桡神经深支功能均恢复较好,肌力均在Ⅳ~Ⅴ级。结论小于8cm长度的桡神经深支缺损,神经移植修复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增强对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疾病的认识,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d以内就诊者8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个月~1年者9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肌力恢复至4级。1年以上者3例中仅1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余2例肌力分别恢复至4级和2级。结论: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增强对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疾病的认识,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d以内就诊者8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个月~1年者9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肌力恢复至4级.1年以上者3例中仅1例桡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余2例肌力分别恢复至4级和2级.结论:儿童孟氏骨折伴桡神经深支损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并不多见。我们自1985~1995年间共收治此类损伤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5~14岁;跌伤8例,车祸3例,砸伤1例。就诊时间伤后3~18周,其中伤后4~6周占8例。骨折类型:全部病例均为伸直型闭合性损伤。神经损伤情况:12例均为完全性桡神经深支损伤,其中2例合并桡神经浅支损伤。2 治疗方法及结果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对骨折脱位的处理:行开放整复,环状韧带修复或重建4例,未行环状韧带修复或重建,仅用克氏针固定者8例。12例中仅3例作了桡神经深支探查松解。术后3周拔除固定桡骨头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损伤后的修复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筋膜蒂的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修复桡神经深支。结果30例均获得18~36个月随访,按Highet运动分级法进行评定,优1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结论采用带筋膜蒂的前臂外侧皮神经移植修复桡神经深支的手术方法可行,有利于桡神经深支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儿童陈旧性桡骨头脱位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Monteggia骨折)手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方法]8例单纯性桡骨头脱位合并桡神经损伤采用切开整复桡骨头脱位重建环状韧带术治疗(5例患者同时施行神经松解术)。18例Monteggia骨折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采用切开尺骨矫形、桡骨头复位并重建环状韧带术治疗(9例同时施行神经松解术)。[结果]26例患者随访6个月~2a,根据肘功能评价标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定结果:术前优良率88.4%;术后优良率84.6%。桡神经深支功能恢复优良率:松解组71.4%;非松解组91.6%。[结论]手术切开整复桡骨小头脱位重建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桡骨头脱位效果良好;桡神经深支损伤在桡骨头脱位整复后大多能自行恢复,神经松解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8.
桡神经深支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提高对桡神经深支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前臂在多发性损伤的情况下,拇指中立位伸指功能障碍,手和前臂感觉功能正常的11例患者,做出桡神经深支损伤的早期诊断,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中证实诊断正确率100%;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6.6个月。急性损伤急诊手术7例,术后功能完全恢复;陈旧性损伤4例,择期手术后功能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2例。结论:根据手和前臂的感觉功能及拇指在中立位伸指功能的障碍,可对前臂多发性损伤时的桡神经深支损伤做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安全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在3种不同入路的情况下与桡神经深支(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PIN)的解剖关系,确定锁钉安全人路及位置,探讨桡骨交锁髓内钉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将9具成人上肢尸体标本随机分成三组,按照标准桡骨交锁髓内钉锁钉手术方法,在不暴露桡神经深支的情况下分别从3种不同入路(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后侧入路)进行锁钉,然后解剖出桡神经深支,测量和观察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单纯桡骨骨折8例,盖氏骨折3例,尺、桡骨双骨折11例),全部采用外侧手术入路锁钉。结果在前臂中立位时,外侧入路锁钉与桡神经深支的最短距离平均为5.8mm(前侧入路平均为1.7mm,后侧人路平均为1.2mm)。前臂过度旋前位时桡神经深支的安全区域为[(50.8±6.2)mm,(?)±s,下同],前臂过度旋后位时桡神经深支的安全区域为(30.4±5.8)mm。术后22例均未发生桡神经深支损伤的症状。术后随访2~16个月,平均9个月,桡骨愈合时间为8~24周,平均12周。按照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6例,可2例,失败1例。结论桡骨交锁髓内钉近段锁钉采用前臂过度旋前位,于桡骨小头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进行锁钉对桡神经损伤的机率最小。  相似文献   

10.
不可逆桡神经损伤的手功能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不可逆桡神经损伤后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及伸指功能的效果。方法1987年1月~2005年2月,用Riordan肌腱移位术治疗不可逆桡神经损伤25例。其中桡神经主干损伤19例,桡神经深支损伤6例;均伴伸拇及伸指功能障碍,肌力0~1级,前臂肌萎缩。肌腱移位术距神经损伤或修复时间为4个月~8年。结果术后23例经3~60个月随访,根据陈德松等制定的桡神经损伤后肌腱移位术疗效判定标准,优10例,良9例,手功能恢复基本满意;可2例,差2例,其中1例为移位肌腱张力不足,3例为移位肌腱粘连所致。结论Riordan肌腱移位术可作为不可逆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肘部桡神经深支自发断裂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肘部桡神经深支自发断裂是指桡神经深支无明确外伤原因而出现的神经纤维束断裂,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肘部桡神经深支闭合性损伤。至2001年我院共收治、经术中证实为桡神经深支自发断裂的有19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卡压原因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研究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移植修复尺神经深支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16例32侧新鲜成人上肢进行观测.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对腕部尺神经深支、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和环指桡侧指神经支进行显微解剖及测量. 结果 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直径为(1.13±0.02)mm,正中神经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直径为(1.17±0.05)mm,对掌肌管出口处尺神经深支直径为(1.75±0.07)mm.显微镜下分离环指桡侧指神经支,对掌肌管出口处尺神经深支至旋前方肌支入肌长度即移植段神经长度为(104.59±20.25)mm. 结论 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移植为带血运的神经移植,属肌支对肌支的吻合,是修复尺神经深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尸体标本桡神经浅支的解剖学研究为减少桡神经浅支的医源性损伤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对40具尸体40侧桡神经浅支的解剖,观测其分支类型、变异、解剖学路径及其同周围组织间关系,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按照Ikiz和Ucerler对桡神经浅支的分型,I型29例(72.5%),II型2例(5%),III型3例(7.5%)。40例中4例桡神经浅支的SR3分支缺如,1例桡神经浅支缺如。桡神经浅支同鼻烟壶区、第一背侧间隔、头静脉、桡动脉、前臂外侧皮神经等周围组织间存在一定关系。统计分析显示桡骨茎突同桡神经浅出点间最短距离与第一掌指关节同桡骨背突间距离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y=1.0138x-0.0015(R2=0.5222,R=0.732)(P0.05)。结论通过了解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的分型、变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结合其浅出点等体表定位能使笔者减少对其意外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分析头静脉穿刺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8例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结果 经物理及药物治疗后,8例桡神经浅支损伤均恢复正常感觉功能,恢复时间2~9周,平均4.2周.没有损伤性神经瘤及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头静脉穿刺虽然很少引起永久性桡神经浅支功能障碍,但在临床操作中应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避免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  相似文献   

15.
显微技术早期修复桡神经深支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臂外伤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其症状容易被外伤引起的疼痛、出血等情况所掩盖,漏诊率较高,如不能早期明确诊断,则影响手术效果及日后功能的恢复。2000-2006年,我们共收治桡神经深支损伤41例,应用显微技术进行早期修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孟氏骨折伴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文臣  马保臣  赵军 《中国骨伤》2002,15(5):268-270
目的 对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自1990-2000年5月共诊治了6例患者,均为儿童。新鲜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3例,切开复位尺骨钢板内固定2例,均未做神经探查;陈旧性骨折尺骨畸形矫正 神经探查1例。结果 新鲜骨折合并神经损伤5例均自行恢复,陈旧性骨折畸形矫正神经探查术后半年恢复肌力3级。结论 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大多数为神经牵拉伤经观察保守治疗能够恢复,但应当注意少见的桡神经嵌顿在肱桡关节时必须早诊断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桡神经深支损伤显微修复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2011年2月,收治桡神经深支损伤患者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2岁。受伤原因:刀砍伤13例,电锯伤9例,匕首刺伤7例,玻璃割伤6例,医源性损伤5例,孟氏骨折4例,射钉枪伤3例,前臂挤压伤伴桡骨近端骨折2例。病程3 h~3年8个月,平均4.9个月。桡神经深支损伤部位:旋后肌管前15例,旋后肌管内23例,旋后肌管后11例。一期修复21例,直接行断端缝合,其中外膜缝合9例,束膜缝合12例;二期修复28例,其中腓肠神经移植修复26例,神经松解2例。结果术后创口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1.5个月。末次随访时,一期修复21例中,拇长伸肌肌力达5级13例,4级8例;二期修复28例中,拇长伸肌肌力达5级2例,4级21例,3级4例,2级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40,P=0.000)。一期修复外膜缝合9例中,拇长伸肌肌力达5级3例,4级6例;束膜缝合12例中,拇长伸肌肌力达5级10例,4级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9,P=0.023)。二期修复神经移植26例中,拇长伸肌肌力达5级2例,4级20例,3级3例,2级1例;神经松解2例中,拇长伸肌肌力4级1例,3级1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17,P=0.264)。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术后功能,一期修复获优18例,良3例;二期修复获优2例,良21例,可4例,差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40,P=0.000)。结论桡神经深支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可取得较好疗效,束膜缝合疗效明显优于外膜缝合;二期修复疗效不及一期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种既能安全显露桡骨近段又能方便进行骨折固定的手术入路.方法 收治桡骨近段骨折14例,其中6例合并尺骨骨折,3例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手术采用改良Thompson切口显露桡神经深支,经桡侧腕伸肌与指伸肌间隙进人进行骨折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年,骨折愈合率达100%,无一例出现桡神经深支损伤.3例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者术后3个月均恢复,拇指背伸功能、前臂旋转及肘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改良Thompson切口能较好地显露桡神经深支,从而避免损伤,又能方便进行骨折复位及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环状韧带重建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的方法、效果和作用。方法 在无桡神经深支损伤4例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细致彻底安全的清除神经外致压因素,包括显微切除神经外瘢痕,切开Frohse弓,切开旋后肌浅层纤维;在桡神经深支损伤4例中除上述显微操作外,更应用桡神经深支神经外膜切开减压和束间松解及保护束间交通支。结果 4例无桡神经深支损伤术中充分保护好桡神经深支未受损害:4例有桡神经深支损伤者完全恢复了桡神经功能。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在儿童陈旧性桡骨小头完全脱位环状韧带重建术中应用是非常安全、可靠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桡神经移位术的临床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高楠  王金国  牟莹  尹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2):927-928,939
[目的]通过对肱骨中下段和桡神经的解剖观测,设计桡神经移位术。[方法]采用解剖学技术,对15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男性尸体30侧上肢桡神经的走行、分支,及与肱深血管的关系进行了解剖观察与测量,同时对100侧干燥肱骨的长度、桡神经沟长度及桡神经走行的角度(桡神经沟与肱骨纵轴夹角)进行观测。[结果](1)骨标本测量:肱骨长度左侧为(30.60±1.46)cm,右侧为(31.37±1.23)cm;桡神经沟长度左侧为(5.65±1.01)cm,右侧(6.57±0.58)cm。桡神经走行的角度左侧为13.00°±1.08;°右侧13.86°±0.97;°(2)尸体标本观察,桡神经走行中的角度:桡神经在桡神经沟内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穿过外侧肌间隔后行向内下方,形成向内开放的钝角。角度明显29侧占96.67%;不明显1侧,占3.33%;(3)桡神经分为浅深支的位置: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髁间线)以上17例次,占76.67%;在髁间线以下10例次,占33.33%:平髁间线3例次,占10.00%;(4)从桡神经出口到桡神经分叉的距离(弧距)为(14.26±1.01)cm;(5)桡神经和相邻肱深血管的关系:桡神经在肱深血管内侧12例次,在肱深血管外侧10例次,和肱深血管相交叉8例次。[结论]桡神经移位术设计合理,符合桡神经的解剖生理,为肱骨中下段骨折进行各种内固定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减少了术中和术后取内固定时桡神经再损伤的发生,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损伤,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