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目的探索Ilizarov技术在瘢痕挛缩致儿童烧伤患者足踝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北京市京都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临床治疗儿童烧伤后瘢痕挛缩致足踝畸形36例(共46只足),应用Ilizarov技术+矫形手术矫正儿童烧伤后瘢痕挛缩所致足踝畸形。 结果本组手术患者,畸形矫正顺利,瘢痕软化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44只足优(90~100分),2只足良(75~89分)。 结论Ilizarov技术矫治足踝关节畸形,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痛苦,而且避免了植皮手术带来的供皮区的瘢痕增生,使没有良好供皮区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成为可能,为瘢痕挛缩足踝关节畸形的临床治疗开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izarov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合并跟腱挛缩的重度足踝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合并跟腱挛缩的足踝部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Ilizarov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5~40周,平均18.6周,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5.9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与后足关节(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1)。参照AOFA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2%。2例患者术后出现针道感染,经换药、局部注射抗菌药物后得到控制;无患者因感染等原因拔除钢针。结论 Ilizarov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合并跟腱挛缩的足踝部畸形疗效确切,且创伤小、安全性较高,能够保证矫形效果,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技术结合微创闭合截骨、缓慢牵伸延长矫治复杂小腿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6年2月我科应用微创闭合截骨结合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及组织牵伸技术治疗83例下肢小腿复杂畸形。其中创伤骨缺损而致下肢短缩畸形的39例,由炎症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而致下肢短缩畸形的36例,先天性假关节形成而导致下肢短缩畸形者8例;骨缺损长度为6~11 cm,平均8 cm。采用病灶微创闭合骨段切除、Ilizarov技术骨段延长治疗。参照Paley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并分析其骨折愈合时间、带外固定架时间、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83例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6个月,畸形、负重力线获得完全或大部分矫正,步态及负重功能也基本恢复满意。带外固定架时间6~18个月,平均10.3个月;骨段搬移延长4.5~9.0 cm,平均6.3 cm;骨折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9.8个月。根据Paley骨折愈合及功能进行分级评价,优53例,良24例,可6例。结论采用闭合微创截骨、针对性地软组织松解、缓慢牵拉成骨Ilizarov技术对小腿胫腓骨复杂畸形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矫正畸形,是治疗小腿复杂畸形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04年2月-2012年2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6~42岁,平均20.6岁。先天性分节不全型3例,先天性半椎体型8例和混合型3例。术前脊柱后凸 Cobb 角91°~155°,平均109.4°;术前矢状面偏移-0.1~5.5 cm ,平均0.9 cm。13例合并脊柱侧凸,Cobb角11°~128°,平均67.5°;术前冠状面偏移0~6.5 cm,平均2.6 cm。8例半椎体畸形中有2例合并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C级和D级各1例。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0~45分,平均16.8分。结果手术时间为5.6~10.7 h,平均6.9 h;术中出血1400~5100 ml,平均3160 ml;脊髓短缩为1.9~2.9 cm,平均缩短2.4 cm。融合固定节段为6~14节椎体,平均10.4节。1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24~96个月,平均44.9个月。末次随访结果:脊柱后凸 Cobb 角9°~44°,平均26.4°,后凸矫正率75.8%;矢状面偏移矫正到-0.8~0.5 cm,平均0.09 cm,矫正率89.8%;脊柱侧凸Cobb角0°~55°,平均17.2°,侧凸矫正率74.6%;冠状位偏移矫正到0~2.7 cm,平均0.5 cm,冠状位不平衡矫正率81.3%。术前2例神经损害者,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到E级。术后ODI评分0~2分,平均0.2分,改善率为98.8%。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无脊髓损伤。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能有效改善脊柱的柔韧性,可获得极好的畸形矫正,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背阔肌皮瓣局部转移腋窝成形术联合瘢痕松解修复烧灼伤后腋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7年10月,青海红十字医院骨外科采用背阔肌皮瓣局部转移腋窝成形术修复9例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7 例、女2例,年龄22~43 岁。受伤原因:电击伤3例,烫伤4例,热压伤2例;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程度:轻度3例、中度5例、重度1例;受伤至整复时间为3~10年。患者均为上肢、前胸及腋部烧灼伤后导致瘢痕挛缩畸形,术前患者肩关节外展角度为47.5°±19.7°。术中先行瘢痕松解,松解后的皮肤缺损采用背阔肌皮瓣转移覆盖,切取皮瓣面积7 cm×12 cm~12 cm×2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全/中厚皮片植皮覆盖。结果 本组9例患者术后随访9~2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治愈;6例供区直接缝合,3例部分缝合后小面积缺损采用全/中厚皮片移植覆盖,植皮均成活,所有病例供区均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外观佳,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外展角度达127.8°±23.5°,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860, P<0.01)。结论 背阔肌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术后皮瓣成活率高,外观佳,肩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早期整形手术方法防治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对1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愈合10~30d的病例,进行早期的功能部位整形手术,切除有瘢痕增生的组织,移植中厚皮。结果全部病例移植的中厚皮成活,无瘢痕增生,关节活动良好,明显减轻了瘢痕挛缩畸形。结论烧伤后及时进行功能部位整形手术,能有效地防治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和功能障碍,弥补伤后早期抢救期间失去的功能部位整形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递进式皮下蒂双V-Y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术修复部分甲床缺损的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对17例19指指端横断缺损伴甲床缺损的患者采用同指递进式皮下蒂双V-Y推进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术治疗。患指创面面积为1.0 cm × 0.8 cm ~ 1.6 cm × 1.5 cm。随访观察术后伤指功能、外观,以及钩甲畸形发生率。 结果 术后随访8 ~ 24月,平均13个月。19指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感觉恢复达S4级。重建后指端呈弧形,手指外观满意,关节活动正常。指甲外观、质地良好;甲床长度平均增加3.3 mm(2 ~ 4 mm);均未出现钩甲畸形,指甲再生优良率为94%。 结论 递进式双V-Y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术修复伴甲床缺损的指端横断缺损,在重建指端及指甲外形的同时,减少了钩甲畸形的发生率,使伤指最大限度地恢复外形与功能,是一种疗效确切、便于操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通过手术整形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56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程度的畸形以及瘢痕组织的部位、范围等结合手外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手部瘢痕挛缩畸形。分析并比较手部功能及形态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手术,移植皮片均成活,随访6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均基本恢复,无再次挛缩发生。结论对不同部位及程度的瘢痕挛缩需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案,且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恢复手部功能及形态,防止再次挛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MIPO)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2例掌侧Barton骨折患者,男9例,女13例,年龄30~68岁,平均56岁,术前掌倾角13.6°±4.1°,尺偏角15.7°±2.8°,均采用桡骨远端掌侧纵行小切口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置入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1个月复查X线片掌倾角10.3°±3.2°,尺偏角20.5°±4.6°,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腕关节功能按照Gartland-Werley功能评估标准:优1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 采用MIPO治疗掌侧Barton骨折,复位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创伤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关节部位瘢痕挛缩修复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收治的12例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为23.0~67.0岁,烧伤面积为70.0%~95.0%总体表面积(TBSA)。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明确拟手术切除部位,行Ⅰ期关节部位瘢痕松解,完整切除功能受限的关节部位瘢痕,使其恢复最大功能位。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10.0 cm×5.0 cm~20.0 cm×15.0 cm。脱细胞异体真皮覆盖创面,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封闭负压吸引7 d后行Ⅱ期手术,取自体刃厚皮覆盖于脱细胞异体真皮上缝合固定,并行封闭负压吸引。术后7 d观察皮片成活情况;创面愈合后6个月,参照《实用烧伤康复治疗学》中关于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标准,采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同时观察患肢肌力、感觉、外形、遗留症状、关节区域功能及供受区外观;创面愈合后6个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同时采用自制外观满意度评分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 结果术后7 d,10例患者皮片全部成活,2例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有残余创面,经换药处理后1个月内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创面愈合后6个月,12例患者关节活动度分别最大可达:肘关节屈曲130°、伸展0、腕关节掌屈60°、背伸65°、尺偏25°、桡偏20°。所有患者患肢肌力正常、感觉良好、外形较术前有很大改观,关节区域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受区皮肤质地柔软,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供皮区毛发发育未见异常。创面愈合后6个月,10例患者痊愈,2例有效。创面愈合后6个月,10例患者非常满意,2例患者满意。 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大面积烧伤后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解决了患者自体中厚皮源不足的问题,术后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国内外鲜见采用有限元法分析Ilizarov技术在骨科疾病肢体延长及对关节挛缩外固定器的作用机制。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Ilizarov技术对肘膝关节屈伸挛缩畸形矫正器的作用机制。 方法:利用Ilizarov生物学理论设计出的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节挛缩矫正器。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应用Ilizarov技术在肘膝关节屈伸挛缩畸形矫正器设计中的力学有效性和科学性。 结果与结论:建立了几何外型逼真、生物力学特性全面的肘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力学分析计算出各组织包括骨与软组织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指标,可通过施加关节挛缩矫正器的载荷分析其关节内、外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变化情况。Ilizarov技术可对肘膝关节挛缩畸形矫正器的设计与优化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有限元力学分析揭示了肘膝关节屈伸挛缩畸形病变组织结构的生物力学变化中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桡骨远端"分水岭"以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采取Mayo评分、DASH评分对患侧腕关节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1个月。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1.2周。末次随访Mayo评分86~95分,平均92.8分,其中优14例,良5例;DASH腕关节功能评分6~12分,平均9.7分。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能有效复位并支撑关节面,便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烧伤后末节指腹与手掌瘢痕粘连畸形的整复处理要点。方法对37例52指烧伤后末节指腹与手掌瘢痕粘连形成的严重畸形采取切疤、松解挛缩、植全厚皮手术,并在术后变相应用软组织扩张技术的原理,在弹性加压包扎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撑顶方法以延长短缩的肌腱、神经、血管等软组织,逐渐使极度屈曲的患指伸直。结果随访半年~3年,34例47指外形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合并侧偏屈畸形3例5指,虽然腹屈畸形被矫正,但侧偏屈畸形改善不明显。结论采取切疤、松解挛缩、植全厚皮手术,并在术后变相应用软组织扩张技术的原理,在弹性加压包扎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撑顶方法能较好地矫正烧伤后末节指腹与手掌瘢痕粘连形成的严重腹屈畸形,但对侧偏屈畸形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背景:既往尚无有效的方法彻底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Ilizarov技术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短缩畸形、软组织损伤及关节挛缩等相关问题。目的:探讨Ilizarov牵拉架外固定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效果及钢环的参数选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胫骨骨缺损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既往有胫骨骨折并一期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有胫骨骨髓炎合并骨与软组织损伤,在患肢上安放Ilizarov环形架外固定。比较外固定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胫骨缺损长度和软组织缺损面积,观察外固定前后踝关节Kofoed评分和膝关节ROM评分有无差异,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诊疗评价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67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35个月。67例骨缺损得以重建,骨折愈合,但其中5例效果较差;44例软组织缺损病例中,40例创面闭合,4例创面未愈合。外固定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胫骨缺损长度和软组织缺损面积均较外固定前改善(P < 0.05);外固定后踝关节Kofoed评分及膝关节ROM均较外固定前改善(P < 0.05);末次随访时各种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优良率为85%。对于合并皮肤缺损的胫骨骨髓炎性骨缺损,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创伤小,能够避免多次复杂手术,缩短治疗时间和节省治疗费用,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选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钢环的大小和材质对外固定效果和固定后调整均有一定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5~66岁,平均36岁。4例伴有不全性瘫痪,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为D级。术前后凸角-4°~54°,平均29°。手术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前路钉板系统固定进行治疗。术后给予12~18个月抗结核治疗,随访观察术后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后凸畸形矫正至-6°~19°,平均9°。随访8~34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术后Frankel分级提高至E级。全组均获得骨性融合,植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终末随访时后凸角-5°~23°,平均11°。未见植入物断裂、结核复发和窦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够矫正畸形,稳定脊柱,促进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并研制股骨干骨折三维闭合复位器在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6月,术中使用自行研制股骨干骨折三维闭合复位器在骨折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18~75岁,平均35.8岁。骨折按A0分型:32A型35例,32B型22例,32C型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2d,平均6d。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 手术时间80~13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60ml。骨折复位时间5~30 min,平均20 min。68例获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0~10.5个月,平均6.0个月。无医源性骨折、感染、神经血管损伤、断钉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股骨干骨折三维闭合复位器操作方便,有效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并能维持骨折复位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静态牵引综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理工学院附属黄石爱康医院骨科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3例采用关节镜辅助治疗的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平均53.83岁。采用外固定架扩大腕关节间隙,临时复位固定后,无需使用专用腕关节镜牵引系统,利用关节镜系统进一步探查关节面复位情况及TFCC等相关软组织并视损伤情况进行修复。术后4周根据复查情况拆除外固定架,统计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记录术后10个月疼痛情况,采用Mayo评分和DASH评分评价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术后随访10~25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未发现外固定松动、严重钉道感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5~6周,平均5.3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85~94分,平均90.7分,优20例,良3例。DASH评分7~13分,平均10.7分。活动伴有疼痛2例,为轻度疼痛(VAS评分2~3分)。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静态牵引综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及青少年Salter-HarrisⅡ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行手术治疗的19例Salter-HarrisⅡ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基本指标,随访术后患肢生长、腕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19例患儿手术中进针方向、长度、直径均与术前模拟过程一致。手术时间17~39 min,平均21.6 min;术中出血量0~10 ml,平均4.5 ml;术中透视次数4~6次,平均5次,17例患儿骨折达解剖复位,2例术后骨折移位≤2 mm。19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患儿患肢均达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采用Gartland-Werley 评分标准对腕关节进行功能评定:优18例,一般1例。 结论 3D打印技术作为辅助技术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Ⅱ型不稳定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缝线Nice结张力带结合拉力螺钉固定简单横形尺骨鹰嘴骨折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本院23例简单横行尺骨鹰嘴骨折采用缝线Nice结张力带结合拉力螺钉固定患者,其中Mayo IIA型14例,IIIA型3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行尺骨鹰嘴横形截骨手术6例。记录骨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获12~28个月、平均(17.5±2.7)个月随访,无螺钉断裂和退钉刺激产生明显不适症状,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2.3±0.5)个月。术后3个月和1年,肘关节平均屈伸范围为(103.5±22.0)°和(127.1±34.0)°,平均旋前为(72.2±7.0)°和(80.8±7.5)°,平均旋后为(70.9±6.7)°和(78.2±8.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yo肘关节评分为(90.7±8.3)分,优良率91.30%,内固定取出率为26.1%,其中需要取出率为4.35%。 结论 缝线Nice结张力带结合拉力螺钉固定简单横形尺骨鹰嘴骨折方法简便,关节功能恢复较快、较好,并发症少,内固定取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