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腹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逐瘀脱膜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片治疗,研究组采用逐瘀脱膜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9d后对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等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为87.5%和9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脱膜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采用十七椎及双侧次髎穴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及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3.8%和78.1%,对照组分别为85.2%和50.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和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半年后随访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0.6%和68.8%,对照组分别为70.6%和38.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埋线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加扶阳罐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合扶阳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痛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随访期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埋线加扶阳罐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芬必得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轻度有效率为83.33%,中度有效率为94.11%,重度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轻度有效率为71.43%,中度有效率为86.67%,重度有效率为62.5%,两组各程度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积分均有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痛经方结合砭石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痛经方结合砭石治疗,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方结合砭石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方口服加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证属寒凝血瘀者,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经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用温经活血方口服加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95.0%,对照组复发率25.0%,两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经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补阴丸合曲直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针灸科随机抽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大补阴丸合曲直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7%,对照组有效率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L2-L4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补阴丸合曲直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痛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原发性痛经诊疗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痛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痛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气血亏虚型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针灸联合八珍汤加减治疗。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P=0.0130);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0.165,P=0.0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气血亏虚型能够有效缓解痛经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艾附暖宫丸,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张继红  赵文武 《新中医》2018,50(8):167-16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温经散寒汤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治疗后观察中医症状、痛经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 3.3 3%,对照组总有效率81.03%;治疗组治愈率3 3.3 3%,对照组治愈率17.24%。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3月,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痛经持续时间均缩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痛经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镇痛效果,缩短疼痛时间。  相似文献   

13.
陈丽君 《新中医》2016,48(4):124-126
目的:观察八珍益母胶囊辅助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八珍益母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痛经持续时间、痛经程度评分等。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6%,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经期的疼痛持续时间对照组为(32.6±6.5)h,观察组为(33.1±6.8)h;2组经期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经期的疼痛持续时间对照组为(12.8±2.1)h,观察组为(4.1±1.3)h,2组经期疼痛持续时间较对照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八珍益母胶囊辅助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显著改善患者痛经状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跃  陈飞  徐霞  谷甸娜 《新中医》2020,52(7):117-119
目的:观察平衡火罐联合督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片,观察组采用平衡火罐联合督灸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月经期时间、月经量变化、痛经程度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月经期时间、月经量明显增加(P0.01);2组痛经程度评分和痛经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月经期时间、月经量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痛经程度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火罐联合督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经痛消方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经痛消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少腹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凝血因子、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经痛消方治疗寒凝血瘀型PD患者疗效较好,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温经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进行评分;测定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比较2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6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α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热敏灸是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婷婷 《新中医》2015,47(8):163-165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痛经宝颗粒口服,观察组予少腹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周期后、治疗2周期后及治疗3周期后痛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周期后,2组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周期后,2组痛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痛经宝颗粒相比,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艾灸联合熨烫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有效性,以期为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优化方案。方法:收集就诊于四川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150例,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经行腹痛程度计分(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CMSS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综合疗效等情况。结果:(1)在经行腹痛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CMSS量表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①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90.14%,对照组有效率为62.1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综合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91.55%,对照组有效率为63.6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联合熨烫对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具有确切疗效,能改善经行腹痛程度、中医证候及痛经症状平均严重程度,能缩短痛经症状发作总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经汤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经汤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3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经症状积分、PGF2α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汤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