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Survivin、Caspase-3、突变型p5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癌标本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Caspase-3、突变型p5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Survivin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70.9%(39/55),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阳性表达;Caspase-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6.4%(20/55),与对照组阳性率80%(12/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p5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55.5%(36/55),与对照组阳性率33.3%(5/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它与肿瘤数目、膀胱癌的初发和复发、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Survivin表达与膀胱癌的初发和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但与肿瘤数目无关;膀胱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Caspase-3和突变型p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膀胱癌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Caspase-3表达和突变型p53对临床医生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urvivin、Caspase-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癌标本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Caspase-3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Survivin在膀胱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0.9%(39/55),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Caspase-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6.4%(20/55),与对照组阳性率80%(12/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关联(P<0.05)。它与肿瘤数目、膀胱癌的初发和复发、病理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膀胱癌的初发和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肿瘤数目无关。膀胱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膀胱癌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对临床医生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aspase-3、突变型p5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癌组织石蜡切片中Caspase-3、突变型p5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Caspase-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6.4% (20/55),与对照组阳性率80% (12/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p5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65.5%(36/55),与对照组阳性率33.3%(5/1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与膀胱癌的初发和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膀胱癌中Caspase-3和突变型p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3表达和突变型p53对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Caspase-3在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7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T1期内.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 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1%(32/47),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Caspase-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8.3%(18/47),与对照组阳性率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显著相关(P<0.05),但与肿瘤数目无关;Caspase-3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发复发相关,但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无关.相关性分析表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Caspase-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降,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Survivin、突变型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行TUR—BT术切除BTCC标本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突变型p53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0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Survivin在BTCC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0.0%(42/60),而正常对照组中无1例呈阳性表达;Survivin表达与BTCC的初发、复发、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P〈0.05),但与肿瘤数目,临床分期无关(P〉0.05);突变型p53在BTCC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65.0%(39/60),与对照组阳性率35.0%(7/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TCC的初发、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它与肿瘤数目无统计学意义(P〉0.05),BTCC中Survivin和突变型p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BTCC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ur—vivin和突变型p53对临床医生判断BTCC的预后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与Caspase-3、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BTCC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p53蛋白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BTCC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76.0%(38/50),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预后显著相关(均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30%(3/1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36.0%(18/50),与对照组阳性率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Caspase-3表达呈显著负性相关(r=-0.457,P<0.05),survivin与p53表达呈显著正性相关(r=0.317,P<0.05).结论:survivin在BTCC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BTCC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Caspase-3失表达、p53突变与survivin阳性表达可能在BTCC的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对于判断BTCC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Fas在膀胱移形细胞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Fas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膀胱移形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9%(31/45),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6.7%(21/45),与对照组阳性率100.0%(10/1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显著相关(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数目无关;Fas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初发和复发相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相关性分析表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Fas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Fas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降,survivin及Fas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rvivin、p53蛋白在鼻NK/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24例鼻NK/T淋巴瘤和17例良性淋巴结病变中细胞凋亡和Survivin、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p53蛋白在鼻NK/T淋巴瘤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5.8%(11/24)和62.5%(15/24);Survivin表达上调与p53高表达密切相关(P<0.05);凋亡指数与Survivin、p53蛋白明显呈负相关(P<0.005)。Survivin过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者(P=0.03),但p53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与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可能在鼻NK/T淋巴瘤的发生进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且与p53异常表达显著相关。Survivin表达可能是鼻NK/T淋巴瘤的一个新的预后不良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突变型p53、多药耐药蛋白p17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乳腺癌Survivin、p53及p170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乳腺癌Survivin、p53及p170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6%(44/56)、35.7%(20/56)和89.3%(50/56)。Survivin与p53表达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Survivin与p17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p53与p170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Sur-vivin与p53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参与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抑制及乳腺癌的耐药形成。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Yu ZY  Yu JM  Wu TH  Zhuo PY  Wang SF  Li M  Zhang X  Lü BY  Liu YB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7):420-42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bcl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1例乳腺癌的DNA倍体、S期细胞百分比(SPF)及bcl2和突变型p53表达阳性率,结合雌激素受体测定和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Ⅰ、Ⅱ、Ⅲ级间异倍体阳性率、DNA指数(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乳腺癌组织Ⅰ、Ⅱ、Ⅲ级的SPF分别为(1.84±1.02)%、(2.44±1.07)%和(2.7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3±1.11)%、(2.91±1.61)%和(3.37±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雌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两组间,SPF分别为(2.17±1.04)%和(4.56±1.77)%,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93±1.63)%和(4.39±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PF和p53表达阳性率两两相关,DI与SPF、DI与p53表达阳性率、SPF与p53表达阳性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40和0.42(P均<0.01);bcl2表达阳性率与各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突变型p53和bcl2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异倍体率、DI与突变型p53表达阳性率可以提示肿瘤预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可以作为病理诊断的补充;乳腺癌患者可术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预后,确立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 survivin 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 HER-2、突变型 p53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 survivin、HER-2、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62例乳腺癌组织中 survivin、p53阳性率分别为67.7%、35.5%;HER-2过度表达率37.1%。Survivin 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 p53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与 HER-2过度表达相关(P=0.013)。结论 Survivin 表达水平与 HER-2过度表达相关;HER-2基因可能与 survivin 基因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表明,KAI1表达下调与多种肿瘤的转移有关,但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研究较少,且导致其下调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从mRNA和蛋白水平探讨KA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48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癌组织标本中KAI1mRNA、KAI1/CD82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20例肺部良性疾病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肺癌组和对照组中KAI1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52%和90%(P<0.01),KAI1/CD8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8%和85%(P<0.01),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5%和5%(P<0.01)。KAI1mRNA、KAI1/CD82和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率与肺癌患者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或P<0.01)。肺癌组织中KAI1mRNA与KAI1/CD82表达呈密切相关性(P<0.01),KAI1/CD82与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亦呈显著相关性(P<0.05),KAI1mRNA与突变型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KAI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其下调的机制可能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并与p53基因有关,二者可能作为评估肺癌患者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化疗栓塞对膀胱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化疗栓塞前后的膀胱癌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53蛋白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栓塞前高分级、浸润性膀胱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级、非浸润性膀胱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后p53降低程度随着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化疗栓塞前后p53中高度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栓塞前后高分级和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p53蛋白中高度阳性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随访19.8月,总生存率为88.0%,复发率为18.0%(9/50),术后生存率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强度间差异在化疗栓塞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化疗栓塞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率与化疗栓塞前后p53蛋白阳性表达强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表达可作为膀胱癌恶性程度判断的预后估计的指标,术前动脉化疗栓塞可以明显降低膀胱癌p53表达,调节膀胱癌的分化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 bcl-2、p53、PCNA 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SABC 免疫组化分折62例(T1G1-G339例,T2-T4aG3 NOM023例)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的膀胱癌标本 bcl-2、p53和 PCNA 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平均随访37个月,24例复发。增殖指数(PI)表示肿瘤细胞中 PCNA 阳性细胞百分比。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凋亡指数(AI)表示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62例膀胱癌中,50例(80.0%)发生 p53突变,与 G1(72.7%)和 G2(78.5%)相比较 G3(91.3%)更多见(P<0.05);pT2期(95.7%)p53突变率较 pTa-1期(74.3%)高(P<0.01)。14例(22.5%)发现有 bcl-2表达,bcl-2表达阳性率 G3明显高于 G1和 G2(P<0.05),与分期无关(P>0.05)。Bcl-2表达与 p53突变无关。在膀胱癌中,PI 为17.2%~41.8%(平均为22.4%),AI 为1.9%~3.5%(平均为2.9%)。统计分析显示 PI 与肿瘤分级、分期关系密切,AI 与肿瘤的分级有明显关系。结论结果表明,p53突变与浸润性行为呈正相关。在膀胱癌中 p53和 PCNA 过表达可能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随着肿瘤的进展,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可能伴有频繁的凋亡,但增殖指数的增加明显强于凋亡指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2例NHL和18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蛋白在NHL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63%(79/142)、51.41%(73/142)、48.59%(69/142)和60.56%(86/14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性别以及在不同细胞类别NHL中,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基本一致,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低年龄组、临床Ⅲ-Ⅳ期和高度恶性组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年龄组、临床Ⅰ-Ⅱ期和低度恶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变型p53蛋白与Ki-67蛋白呈正相关(r=0.8769),survivin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846).结论:突变型p53、bcl-2、Ki-67、survivin蛋白在NHL组织中高表达,与NHL的发生与发展、细胞恶性程度和组织病理学等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Zhang SQ  Qiang SY  Yang WB  Jiang JT  Ji ZZ 《癌症》2004,23(6):697-700
背景与目的:Survivin蛋白是新近发现的凋亡抑制因子,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3、Caspase-7而阻断细胞凋亡过程,目前研究表明Survivin蛋白在很多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本研究通过观察Survivin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96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56例)、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12例)及乳腺癌组织(119例)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和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4/96)、5.4%(3/56)、42.7%(5/12)、72.2%(86/119),后二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二者(P<0.005);浸润性非特殊类型乳腺癌Survivin蛋白阳性率(82.0%,73/89)明显高于浸润性特殊型乳腺癌(45.4%,10/22)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37.5%,3/8)(P<0.05);Survivin蛋白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的趋势,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16、p21、p53和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在单发性和多发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正常、单发和多发性膀胱癌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和定位分布。结果与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相比,p16和p5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随着膀胱癌恶性程度的升高和侵袭程度的增加,p16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而p53表达明显升高(P<0.05)。p2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高分化膀胱癌的p21蛋白表达低于低分化膀胱癌(P<0.05);多发性膀胱癌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单发性(P<0.05)。EMA主要表达于细胞浆,随着肿瘤分级和(或)分期的增加,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P<0.05),在单发和多发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p53、p21和EMA在膀胱癌组织中不同水平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对膀胱癌相关基因的检测有助于膀胱癌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Liao XB  Hu DX  Zhou XM  Yu FL  Yuan YC  Chen MJ 《癌症》2004,23(3):334-338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与PTEN、p16、p21和p53突变或失表达有关。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研究PTEN、P16、P21、P53在肺癌中表达报道较少见。本研究目的是检测肺癌中PTEN、P16、P21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P16、P21和P53蛋白在100例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PTEN、P16、P21和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1%(31/100)、38%(38/100)、42%(42/100)、53%(53/100),其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85/100)、75%(75/100)、80%(80/100)、23%(23/100)。肺癌组织中PTEN、P16和P21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其相应癌旁组织,而P53蛋白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癌旁组织呈低表达(P<0.05,P<0.01)。肺癌组织中PTEN与P21两者呈共同低表达(P<0.05)。PTEN、P16、P21和P53的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以及肺鳞癌和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P16和P21呈低表达而P53高表达(P<0.05,P<0.01)。结论:肺癌中存在PTEN、P16、P21蛋白的共同低表达和突变型P53蛋白高表达;PTEN、P16和P21低表达和突变型P53蛋白高表达与肺癌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TEN、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Survivin和Caspase-3在6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三者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随着食管鳞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减低和浸润深度的增加,PTEN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P<0.05),而Survivin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PTEN、Caspase-3阳性表达率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Survivin阳性表达率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Survivin与Caspase-3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TEN、Survivin和Caspase-3在食管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细胞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密切,三者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C—erBb—2、p53、ER和PR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分析研究C-erBb-2、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192例原发乳腺癌各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C-erBb-2阳性率为39.1%(75/192),p53阳性率为32.3%(62/192),ER阳性率为47.9%(92/192),PR阳性率为54.2%(104/192)。C-erBb-2、p53随临床分期的递增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其阳性表达率随之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则与C-erBb-2、p53呈负相关,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erBb-2、p53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ER、PR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但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