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找出"真凶"     
综合前述各种信息,科学家重建了过去1000多年中北半球的气候变化情况.结论是,20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是过去1000多年中都从未有过的异常现象,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变暖更是变本加厉.这一研究结果如今虽然仍存争议,但已为大部分科学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谷子 《世界科学》2004,(8):46-46
欧洲科学家最近指出,太阳可能是造成地球变暖的“元凶”。因为太阳在最近60年内比过去的1000年“燃烧”得更猛烈,使地球变得越来越热。 在过去2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摄氏0.2度。根据1860年以来收集的全球天气纪录,1997年、1998年和2002年  相似文献   

3.
解决全球变暖的预测难题 早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就意识到全球平均气温在逐步升高,也即全球变暖问题.后来,科学家发现,这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引发的.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真锅淑郎和他的同事理查德·韦瑟尔德利用物理学的方法,证明了这个难题.他们建立了辐射对流平衡模...  相似文献   

4.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排放到大气层中的CO2等温室气体迅速增加,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大约0.6℃.目前温室气体的释放速率仍然在继续增加,导致全球地表温度在过去1000年中以前所未有的速率上升,特别是近30年,每10年大约上升0.2℃.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对生物圈的巨大影响已受到了科学界密切关注,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全球变暖的许多严重后果,但是暖化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更为深远的影响还有待揭示.本文主要关注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物理及化学变化,以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它们进行概述,为进一步更准确预测全球变暖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多数科学家一致赞同: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为造成的一个多世纪来以来,人类主要依靠化石燃料(比如石油、煤、天然气等)来获取能量,造成了一度适宜生命繁衍生存的气候发生突变,给人类自身带来了灾难。  相似文献   

6.
峻岭 《科学24小时》2006,(12):15-16
尽管科学界几乎一致认为,人类的发展正在扰乱地球的气候,加快全球变暖的趋势,但是一些科学家表示,要确定造成地球气温升高的确切原因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大多数气象学家认为,人类的活动,尤其是燃烧矿物燃料,增加了诸如二氧化碳这类温室气体在地球大气层排放的水平,而温室气体能捕捉住太阳的能量,造成地球气温升高。科学家的纪录表明,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大约1摄氏度。很多科学家估计,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持续上升,本世纪全球气温可能会升高多达6摄氏度。全球变暖趋势的怀疑者争辩说,没有办法衡量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造成…  相似文献   

7.
树木年轮记录的青海乌兰地区近千年温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过去1000 a气候变化历史是评价当今气候变暖的重要背景资料. 作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 青藏高原过去千年高分辨率气候变化重建还很少. 对采集于青海省乌兰地区祁连圆柏林上限的树轮样本进行了气候响应分析, 揭示了上限祁连圆柏生长主要受温度变化限制, 即与上年9, 11月和当年2, 7月的平均温度相关显著(P<0.05), 而与降水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 重建了过去1000 a来上年9月至当年4月平均温度的变化, 转换方程的方差解释量为40.8%. 重建结果显示, 20世纪是过去千年中最暖的百年, 20世纪90年代是最暖的10 a. 重建与邻近地区的树轮、湖泊沉积记录的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表明该重建是可靠的. 与北半球千年温度变化对比表明, 中世纪暖期时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特殊性, 最近400 a来, 该地区对北半球气候变化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全球气候突然变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衣育红 《科学通报》1992,37(6):528-528
由于气候变化对经济及社会有重大影响,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过去10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学者认为20世纪全球变暖,特别是80年代的全球变暖,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如CO_2等)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剧造成的。我们根据全球及中国的温度资料,对80年代气候的突然变暖进行专门的分析,这种分析将有助于对温室效应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视野     
全球变暖物种可能大灭绝科学家近日警告说,也许就在200年之内,地球的温度就会高得足以杀灭世界上现存的一半动植物物种。科学家通过研究过去5.2亿年的化石记录发现,地球上的至少4次物种大灭绝都跟全球显著变暖直接相关。根据前几次大灭绝的周期计算,全球迅速变暖将在21世纪末或者22世纪初开始。事实上,地球一直在从极热变到极冷,再从极冷变到极热,如此循环往复,预计将在下—个6000万年内进入极热阶段。不过,200年之内开始新一轮物种大灭绝的推测并不确定,这是因为有时大灭绝是发生在地球开始迅速变暖之后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另外,宇宙射线或二氧化碳水平的周期性变化也是引发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非但没有被遏制,反而还在加快。据美国科学家测录,20世纪80年代全球平均气温超过标准值(1950~1980年地球气温的平均值)0.26℃,90年代则超标准0.4℃,21世纪头3年平均气温更超标准0.55℃。炎热、干旱已成为当今气候的主旋律。欧洲历来夏季凉爽,气温宜人,近几年却接  相似文献   

11.
据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格陵兰冰盖的融化速度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快。通过对整个格陵兰大陆块的卫星探测显示,冰川向大海移动的速度在过去的10年中显著加快。有些冰川移动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快3倍。其携带入海的冰量比5年前多了2倍。这表明,冰层正经历着潜在的灾难性的崩溃。格陵兰拥有的冰足以将全球的海平面升高21英尺(约合6.3米)。如果这成为事实,可是一个灾难性的场景,世界一些主要港口城市将被淹没。全球气温逐渐升高,而且上升速度越来越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环境学家将这种地球变暖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4,(12):76-76
美国洛基山山洞中的古代啮齿类动物遗骸表明,全球变暖会影响生物的进化。在过去至少3000年里,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东北部的拉玛山洞一直是小型动物的庇护所。科学家在对此洞中的啮齿类动物骨骸进行长达20年的研究后,看出了气候变迁对这些动物的影响。从公元850年至1350年,  相似文献   

13.
地球越来越热,这是大家都感受到的事情.因此,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事件之一,当然也是我们老百姓关注的事情.近年来,科学家也在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想办法.近来,微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他们认为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可以为减缓全球变暖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海青 《科学之友》2005,(9):19-19
人们并不想在最近的某些时候直接从海洋中取饮用水,但事实上海洋中的盐分正在减少。目前,科学家们对这一现象可能造成的危害还不能进行准确预测。科学家们说,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北大西洋的大部分海水正在变得越来越淡,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淡水增加。现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十大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及酸雨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初露端倪,进入20世纪90年代,地球荒漠化、海洋污染、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更是突破了国界,成为影响全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现将20世纪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列出,以引起新世纪人类的警觉.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人们所熟知的全球气候变暖理论,都是强调主要是由于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而最新一项华人科学家领导的研究成果显示,地球从中世纪(约公元476年—1453年)就已经开始了全球气温的普遍升高.这一发现对现有的全球变暖理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 《大自然探索》2012,(12):5-5
科学家最近宣布,位于格陵兰海岸附近的世界最北边的湖泊——卡夫卡鲁本湖复活了。由于全球变暖,从这座湖中消失了两千多年的硅藻正在回归。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美国气象学家汉森(J.Hansen)首次发出了"人类面临全球变暖威胁"的警告.全球变暖这个曾经的专业词汇成了21世纪几乎妇孺皆知的名词,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更成了世界的焦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了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姚檀栋 《科学通报》2019,64(27):2761-2762
<正>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了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以下简称"青藏科考")研究,前后历经20余年,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为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自第一次青藏科考开展以来的近50年,青藏高原自然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气候变化尤为剧烈,气温的变暖幅度是同期全球平均值的2倍,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环境变化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在  相似文献   

20.
②全球变暖     
从2002年至2007年,全球600名科学家对有关全球变暖的成千上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变暖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