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据葫芦岛自然、经济、污染现状,提出要发展就要建设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概念,同时指出重点放在调整行业结构和城市布局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提高公众生态意思,加强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建立城市自然保护区,加强一旦工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等多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分析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途径。阐述了生态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的一般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原则、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与限制条件、生态旅游产业的结构与空间适宜性分布。  相似文献   

3.
文海自然行政村位于我国著名旅游城市丽江的西北角,因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一个极富生态旅游价值的区域,而极低的农业产量和贫困的经济现状也迫切需要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介绍了国际NGO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于2002年在文海开展的生态旅游项目,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当地经济。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主体是由56户农户组成的合作社,社区村民参与了整个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发展过程。分析了文海生态旅游的发展特点及取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指出生态旅游在文海发展虽然进展缓慢,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和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含义,特征和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探讨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前进行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以及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从而为生态旅游开发的环境可行性、旅游规划的优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开发生态旅游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内蒙古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提出内蒙古生态旅游的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态旅游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和特征,综合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生态旅游自诞生以来的概念发展进行了梳理。针对国内生态旅游的泛化现象.提出将生态旅游的概念彻底泛化的想法,其泛化原则就连将旅游资源同生态旅游资源等同起来,即任何旅游资浑都可以开展生态旅游。在该泛化原则下.奉文将生态旅游的各组成要素分别作了比喻,将旅游资源比作客车,旅游者比作汽油,旅游经营者比作车主,当地居民比作乘客,地方政府比作交警。最后在这个比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生态旅游概念模型,以期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有个奎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赫克特·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提出。生态旅游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兴的绿色消费方式。牛首山森林公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境内,从古至今即为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江宁区旅游业的发展,牛首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正被重视,因此在开发前期必须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确保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牛首山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分析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在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四个…  相似文献   

9.
泸沽湖生态旅游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旅游强调开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旅游业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泸沽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在泸沽湖旅游业发展中,只有将生态旅游的保护思想融入旅游开发和管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最终将导致旅游业的衰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态旅游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斌 《环境保护》2002,(7):27-29
本文根据生态旅游的科学概念及其判定准则,分析了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和自然观光旅游的区别,纠正了将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误为生态旅游的认识,以期能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是新世纪人类理想的居住模式,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呼和浩特环境承载力、人口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以及其他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针对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呼和浩特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及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园林城市是指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相协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融通,并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形成优良的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生态体系和优美的人居生活环境的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这一名称,既表达了城市生态化的要求与内涵,又使城市的文化内涵得到表达,作为统率城市建设的一个平台,目标清晰,形象鲜明,在城市空间结构的控制和城市特质的塑造中,可以形成人与自然、城市环境与文化的最佳结合,是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最佳的城市模式名称。  相似文献   

13.
山东沿海七市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7.91%,农业产值占全省的41.12%。由于经常受风暴潮的影响,农业损失巨大。沿海耕地分布区地势较为低平,潮水灌入农田,使当季农作物损失率为100%,同时又改变土壤性质,影响下一季农作物的生长,而防潮堤标准低且达标率不高,对百年一遇风暴潮抵抗力较弱。因此,对山东沿海地区耕地脆弱性评价有利于防灾减灾。本文利用landsat ETM、数字高程模型和地表覆盖数据,运用GIS系统评价山东沿海地区百年一遇潮位淹没影响的耕地脆弱性。将脆弱程度划分为七级,研究结果如下:极高脆弱性的地区是垦利县、东营区;很高脆弱性的地区有河口区、昌邑县、广饶县与寒亭区;高脆弱性的地区是城阳区、崂山区与寿光市;中脆弱区的地区有莱州市、平度市、垦利县与东营区;低脆弱的地区有岚山区、牟平市、文登市、荣成市、即墨市、胶州市、无棣县、东港区、龙口市、海阳市、河口区、沾化县与黄岛区;很低脆弱的地区有蓬莱市、环翠区、利津、芝罘区、崂山区、乳山市与城阳区;极低脆弱的地区有福山区、莱山区与招远市。其中垦利县、东营区、寒亭区、广饶县、昌邑县与寿光市的脆弱性是由于百年一遇潮位较高,淹没耕地比值大;河口区脆弱性是由于当地淹没耕地比值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声分散法,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以双氧水为敏化剂,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冰醋酸作为抑制剂,制备双氧水敏化的二氧化钛粉体。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产品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焙烧温度为550℃,H2O2浓度为0.3%,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时,可制备出降解甲基橙溶液效果较好的二氧化钛。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城市和城市化的生态困境,研究了可持续城市的概念及生态特性,论述了城市生态可持续性辨识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城市生态调查,城市生态评价与城市生态决策分析,指出可持续城市在城市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城市物流形成绿色化发展趋势的主要动因在于汽车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厦其给城市环境与人们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上。二战以后。汽车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和在给社会提供迅速、使捷与准确服务的同时,也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由于城市路网和货物运输中心等基础设施既落后且跌乏科学的规划,无形中更加剧了城市物流与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实现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发展,实战中就有必要合理规划城市物流系统、通过多式联运以尽量降低卡车运输量的比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以推进和实现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共同配送。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对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的内涵与本质进行了探讨,对兰州市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生态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诸如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行为示范的主导作用、优化兰州城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加强污染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兰州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物流形成绿色化发展趋势的主要动因在于汽车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及其给城市环境与人们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上.二战以后,汽车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和在给社会提供迅速、便捷与准确服务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由于城市路网和货物运输中心等基础设施既落后且缺乏科学的规划,无形中更加剧了城市物流与城市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实现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发展,实践中就有必要合理规划城市物流系统、通过多式联运以尽量降低卡车运输量的比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以推进和实现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共同配送.  相似文献   

19.
铁岭市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地区之一,它是辽宁省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商品粮基地和新兴的能源基地,抓好铁岭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文中通过对铁岭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划分铁岭市域内的生态功能区为五个类型,并对每个类型进行归类评价和分析,并提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总体战略方针和对策,对改善铁岭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城、郊雾水化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1997年11月西双版纳城、郊雾的外场试验观测资料,从该地区雾水化学组成与其他地区雾水化学组成的比较、雾水化学组成与环境的关系、雾水化学组成的来源、雾水化学成分的浓度与雾的微物理结构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地区雾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城郊雾水明显呈碱性,F^-浓度比我国其他地区高很多;由于生态环境的不同,西双版纳城郊雾的化学成分浓度有很大差异;与历史资料,西双版纳城区雾水总离子浓度明显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