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房桂萍  成玉富  徐强 《蔬菜》2023,5(5):11-16
为探究2个茄子组合品种的果形指数遗传规律,选用3种果形指数差异显著的高代自交系茄子(长筒、高圆和短筒果形)为材料,构建了2个杂交组合(组合Ⅰ:长筒×高圆,组合Ⅱ:高圆×短筒),采用六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果形指数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果形指数遗传属于数量性状,2个组合果形指数遗传模型均适于E-3模型,即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组合Ⅰ表现出一负一正的主基因加性效应,组合Ⅱ表现出2个负向的主基因加性效应,2个组合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均大于显性效应,说明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组合Ⅰ中B1、B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F2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大于主基因遗传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B2世代环境效率较高,为48.49%;组合Ⅱ中B1、B2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F2的多基因遗传率大于主基因遗传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B1和B2世代遗传受环境因素影...  相似文献   

2.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两种不同的遗传分析模型, 研究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运用Griffing Ⅱ的方法进行遗传效应的分析, 就不育度而言, 加性作用的方差占总的遗传方差为21.89% , 而显性作用的方差为78.11%; 广义遗传力为97.22% , 狭义遗传力为21.23%。配合力的比较结果表明, 5个不育亲本中, 523-16的一般配合力最高, 达3.17; 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是606-7 ×102, 达10.42。用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遗传规律的研究, 结果表明, 影响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育性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一对加性- 显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 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模型) ,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2.03% ~94.12% , 微效基因的遗传率为0.14% ~10.94% , 两种遗传分析模型研究结果均表明: 主基因的显性作用在不育性表达中占主导地位, 但主基因的加性作用以及微效基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西葫芦熟性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凤真 《中国蔬菜》2011,1(6):42-48
以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杂交组合,构建6个联合世代(P1、P2、F1、BC1、BC2和F2)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西葫芦熟性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为D-2模型,始花期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均以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始花期以加性效应和加性×显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为主,组合1以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由于环境因素对西葫芦F2第1雌花节位和始花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第1雌花节位的选育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在育种中对始花期性状的选择宜在高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4.
结球甘蓝耐裂球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球甘蓝‘79-156’和‘96-100’为亲本配制的6 个联合世代(P1、P2、F1、B1、B2、F2)群体为试材,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耐裂球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两年结果均表明,耐裂球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E-0 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两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且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2010 年该组合B1、B2、F2 分离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3%、1.4%和59.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56.2%和0,遗传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60.9%,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39.1%;2011 年该组合B1、B2、F2 分离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5.5%、22.3%和8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24.3%和0,遗传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63.9%,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36.1%。表明该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B1、F2 主基因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果实性状差异较大的来源于美国的厚皮甜瓜ms-5和黑龙江省薄皮甜瓜HM-1为亲本,构建P_1、P_2、F_1和F_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甜瓜果实长度、宽度及果形指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果实长度受到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控制;果实宽度受到2对加性-显性上位多基因遗传模型控制;果形指数受到加性-显性-上位效应多基因控制。主基因在F_2代群体中遗传率果实长度为54.5%;果实宽度为61.4%和58.0%,显性效应占主要作用;果形指数主基因遗传效应为20%和11%,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兵强  王兰兰  陈灵芝  张茹 《园艺学报》2013,40(11):2263-2268
 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 及其恢复系F19 为原始材料,利用主基因 + 多基因联合分析方 法对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受两对加性— 显性上位性主基因 + 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第1 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分别为0.9314 和 1.1549,均使恢复性增加。第2 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分别为–0.5276 和–0.1930,均使恢复性 降低。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分别为–2.4038 和0.1036。主基因的遗传率高达97.57%,表现出很 高的遗传力,说明在早期世代就可对恢复性进行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7.
甜瓜糖酸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新疆厚皮甜瓜‘76-2’的60Co- γ射线诱变酸味突变自交系和‘黄皮脆’形成的P1、P2、F1与F2 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果实中糖含量、酸含量和糖酸比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酸味突变自交系ב黄皮脆’组合的糖含量性状遗传受两对等加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 (E-4) 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88.8%,多基因遗传率为6.94%;酸含量性状遗传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 (D-0)模型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26.68%,多基因遗传率为72.77%;糖酸比性状遗传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1)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82.86%,多基因遗传率为16.02%。  相似文献   

8.
以茎/叶性状不同的3个茎瘤芥自交系为亲本配制了2个杂交组合,对其P1、P2、F1、F2 群体茎/叶性状的遗传体系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杂交组合的茎/叶性状遗传体系均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D-0)构成;F2 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0.17%~68.74%,多基因遗传率为6.83%~10.23%;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负向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全雌黄瓜单性结实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闫立英  娄丽娜  娄群峰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8,35(10):1441-1446
 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黄瓜强单性结实雌性系‘6401’ 与非单性结实自交系‘6429’、‘6426’杂交组合多世代群体的单性结实性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全雌黄瓜单性结实性在不同遗传背景下遗传表现基本一致,单性结实性遗传均表现为不完全隐性基因遗传,符合E-1-1模型,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两组合第1主基因显性效应、主基因显性×显性互作效应以及多基因效应较大。‘6401×6429’组合的B1、B2、F2群体(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36%、72.31%和76.78%;‘6401×6426’组合的B1、B2、F2群体(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50%、75.39%和74.58%。强单性结实全雌黄瓜品种选育以双亲均为强单性结实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以苦瓜自交系K7-359(P_1)和K7-422(P_2)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通过杂交获得F_1,F_1自交获得F_2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苦瓜种子长度、宽度和单粒质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苦瓜种子长度和单粒质量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C-0模型),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4.91%和76.55%,说明对苦瓜种子长度和单粒质量的选择宜在高世代进行;苦瓜种子宽度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0模型),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9.30%和3.86%,主基因遗传效应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说明对种子宽度的改良可以采用组合育种的策略,且适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西葫芦株型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株型性状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株高与叶片数性状遗传均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的株高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叶片数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表明西葫芦株型育种宜早代选择;对西葫芦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可选择株型紧凑的亲本材料,通过杂交、回交转移主基因,选育株型紧凑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小白菜耐盐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杨  李锡香 《中国蔬菜》2009,1(4):21-25
以8个具有不同耐盐水平的小白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Ⅱ正交全轮配法配制杂交组合,采用Hayman法对小白菜耐盐性基因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白菜耐盐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耐盐性主要表现为显性,盐敏感性为隐性;遗传效应中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以显性效应为主,可能存在超显性,控制耐盐性表现显性的基因组数较少。  相似文献   

13.
 以高抗疫病的甜椒育种材料‘N1345’与高感疫病辣椒材料‘N1308’为双亲,构建了6个联合世代,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 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N1345疫病抗性进行遗传分析,并对其F2群体进行EST-SSR与SSR连锁标记分析。结果显示,N1345对疫病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1-1),两主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均相等,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世代分别为63.43%、82.32%和83.46%。筛选到E73、E318等2个EST-SSR标记与疫病抗性病级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6、﹣0.5492,差异水平均为极显著(P < 0.01),表明这2个标记与对疫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这2个标记在22份甜辣椒材料中分离一致,有6份材料抗、感表型与标记分离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陈凤真 《北方园艺》2011,(5):159-162
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实整齐度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实整齐度性状遗传均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西葫芦果实整齐度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19个不同栽培类型胡萝卜品种(或自交系)配制的16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探讨胡萝卜根粗和根长的遗传表现,并进行杂种优势预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根粗主要受加性效应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根长主要受加性效应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根粗和根长的遗传率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而互作狭义遗传率较小。杂交后代的超亲优势为负值,表明在胡萝卜育种中,利用杂种优势增加根粗和根长比较有限,但是利用一些特殊类型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改善后代的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黄瓜苗期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6份保护地黄瓜自交系为试材,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轮配法(不含反交) 配制15 个组合, 研究了黄瓜苗期子叶面积、真叶面积、地上部鲜样质量、株高和下胚轴长度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单株子叶面积、真叶面积和地上部鲜样质量的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 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3. 3 %、97. 2 %和94. 3 % , 狭义遗传力分别为35. 3 %、43. 7 %和52. 9 %; 株高和下胚轴长度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 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8. 2 %和97. 8 % , 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8. 2 %和87. 6 %。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是寡基因或寡基因组。  相似文献   

17.
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4个皮色性状不同的黄瓜品种配成正反杂交组合8个,测定结果表明相同亲本正反交组 合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受核基因控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低含量品种‘海阳白皮’与高含量品种‘济宁秋黄瓜’杂交组合的6个家系世代(P1、F1、P2、B1、B2和F2)进行群体叶绿素含量的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合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受2对加性一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2模型)控制。其B1、B2和F2群体叶绿素含量主基因遗传率(h2mg%)分别为83.94%、62.12%和86.98%,多基因的遗传率(h2pg%)为5.86%-18.15%。主基因中加性效应明显,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显著高于第二对主基因的效应值,2对主基因对叶绿素含量的贡献率差异较大。两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差异不大,分别为2.7762(ha)和2.3392(hb )。多基因效应主要表现为显性效应[h],效应值为-5.5243。  相似文献   

18.
苦瓜单瓜种子数与种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瓜自交系29 和惠州大顶为亲本构建6 个世代(P1、P2、F1、B1、B2、F2)群体,分别对
苦瓜单瓜种子数和苦瓜种皮颜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单瓜种子数的遗传符合2 对等显性主基因+
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6 模型),由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多基因显性效应较大,F1 表现
出超亲优势。苦瓜种皮颜色的黑色对棕黄色表现为1 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