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致飞行员硬膜外血肿的诊治方案、预后评估. 方法 结合1例男性战斗机飞行员的临床资料及复习文献,对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诊治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原歼-6飞行员,因车祸致头部外伤后昏迷,清醒后感头痛、头昏、恶心和呕吐.头颅CT提示:左颞顶部硬膜外血肿.保守治疗3 h病情加重.复查头颅CT示:左颞顶部硬膜外血肿明显增大.全麻下急诊行左颞顶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经综合治疗,临床治愈出院.出院诊断: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左颞顶部硬脑膜外血肿,左颞顶骨骨折,头皮血肿.后因脑外伤综合征两次住院治疗.复查头颅CT无异常发现.1年半后停飞,转业到民航,2002年在民航开始参与飞行(副驾)空客及波音系列机型至今已6年,一切正常. 结论 根据外伤史、临床症状及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飞行员硬膜外血肿.及时而合理的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并可恢复飞行.  相似文献   

2.
例1男68岁。入院前2个月不慎跌例,左侧颞部着地,伤后头痛、头昏,渐缓解。1个月后上述症状复发并逐渐加重,右侧肢体乏力。右侧肢体肌力Ⅲ级。颅脑CT扫描示:左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含血量约80m1),中线右移约16mm。遂在CT导引下局麻行钻孔血肿引流术。术后头痛、头昏减轻,  相似文献   

3.
男性,66岁。头部跌伤三天,出现左下肢乏力,活动不利入院。查体:意识清,颈软,左下肢肌力Ⅲ级。CT平扫示;右额颞顶部见新月形高低混杂密度影,右侧脑室腔受压变形。诊断为右额颞顶部硬膜下亚急性血肿(图1)。患者有糖尿病Ⅱ型,长期服药史,一般情况较差,经保守治疗一月余,症状无明显好转。CT复查示:原硬膜下亚急性血肿转为慢性血肿,中线结构仍左移。局麻下于右额颞部行钻孔血肿引流,引流出暗红色液体约100ml。术后两周复查CT示:右额颞硬膜下仅存少量低密度液体影,中线结构回复。患者左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出…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以“5公里跑步后头痛、恶心2小时”人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疲惫,语言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示:左额颞部颅骨下方巨大低密度混杂阴影,形状不规则,量约200ml。CT报告:左额颞部巨大硬膜下血肿,考虑诊断:左额颞部巨大蛛网膜囊肿并囊内出血。急诊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近血肿底边(颞底)钻孔,术中引流出血性液体约200 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术后引流管持续引流。患者第2天感头痛、头晕、烦躁,复查头颅CT示:除原硬膜下空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27岁.因头痛1年于2010年5月18日就诊,体检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就诊当日行头颅CT扫描,平扫见右侧颞顶部不规则团块状高密度肿块,中心密度偏低,病变边界清晰,边缘见多发类圆形结节状突起,局部结节侵入右侧侧脑室内(图1).肿块周围示片状低密度水肿带,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形,脑中线结构左移.右侧岩锥乳突部示骨质吸收破坏,肿块侵入乳突内.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较弱(图2),冠状面及矢状面重组示病灶基底位于岩锥及小脑幕.初步诊断:右侧颞顶部脑膜瘤可能性大.手术前未行MR检查.  相似文献   

6.
王娟 《放射学实践》2022,37(5):658-660
<正>病例资料 患者,男,32岁,头部外伤出血1月余。患者1月前晨起摔倒,后脑部着地,被发现后意识障碍约2 h, 醒后持续头痛无缓解,当地医院急查头部CT提示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出血。入院后查体示四肢腱反射减弱,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沉升高(38 mm/H),血白细胞计数升高(9.55×109/L),脑脊液总蛋白(1321 mg/L)及白蛋白(528 mg/L)均升高,余无特殊。头颅CT平扫:右侧额顶颞部硬膜下/外出血,邻近脑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7.
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一年前发现右侧颞顶部包块隆起,质硬,无压痛,未予处理。近1个月来时出现头昏头痛,呕吐及肢体瘫痪等不适。体检发现右侧颞顶部约4 cm×3 cm质硬隆起,较固定。实验室检查阴性。X线平片:右侧额顶部骨质破坏吸收,其间密度不均匀(图1)。CT扫描:平扫示右侧颞顶骨部分骨质吸收破坏,周围见稍低密度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肿块大部分位于颅内,相邻脑组织受压推移(图2);增强扫描示肿块强化不明显(图3)。术前诊断:①脑膜瘤;②颅骨肿瘤性病变。手术所见:切开头皮及颞肌,见颅骨已被侵蚀,局部隆起,颅骨钻孔形成骨瓣后,见颅骨肿瘤与…  相似文献   

8.
病人 ,男 ,4 2岁。患者于 2 0 0 3年 11月 19日因车祸致头部外伤 ,当时昏迷 ,急诊行头颅CT示 :急性右侧颞部硬膜下血肿 ,股骨X线片示 :左股骨颈骨折。故急诊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意识清。患者又于2 0 0 3年 11月 2 9日在全麻下行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意识不清 ,处于浅昏迷状态。复查头颅CT示 :右侧硬膜下积液 ,于 2 0 0 3年 12月 7日在局麻下行“右侧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 ,术后仍然昏迷。为行康复治疗由当地县医院转入我院康复科继续治疗。入院后查体 :巩膜轻度黄染 ,腹部膨隆 ,右上腹饱满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CT定位引导穿刺抽吸、液化、引流血肿,1~3d内血肿基本清除后拔出穿刺针. 结果 术后24h内复查CT示血肿减少>80%.意识清醒者穿刺后头痛、呕吐症状明显好转.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16例,4分15例,3分4例.继发脑积水1例,癫痫2例. 结论 选择性应用一次性穿刺针穿刺清除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老年自发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呈分层状改变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男 ,67岁 ,因突发头痛、呕吐、昏迷 1.5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曾两次患蛛网膜下腔出血。查体 :昏迷状态 ,血压 15 0 /78mmHg ,双侧瞳孔不等大 ,左侧大于右侧 ,右侧肢体肌力O级 ,GLS评分E1V1M5共 7分。CT表现 :于左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见一弧形分层状影 ,界线分明 ,由外至内分别为高———低———高———低密度 ,高密度及低密度影CT值分别为 78HU、 15HU。相应脑组织明显受压内移 ,左侧脑室受压变窄 ,中线结构右偏 ,基底池变窄(附图 )。手术所见 :于病后 3h行左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术中见硬膜下新…  相似文献   

11.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8岁,轰6飞行员,飞行时间3000 h.患者于2011年4月中旬饱餐后出现腹部饱胀不适,无发热,无明显腹痛、恶心、呕吐,无黑便及体重下降.2011年4月20日来医院就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上腹部轻度压痛,余无阳性体征.心电图、腹部超声均正常,腹部核磁未见异常.化验:胰淀粉酶升高,10 000 U/L.逆行胰胆管造影提示胰腺占位性病变.于4月26日行手术切除,肿物大小0.5 cm×0.7cm,病理示低度恶性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术后未行放疗及化疗,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未见异常,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对非常见部位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头颅外伤后在 2 4h内行CT检查 1 9例 ,2~ 3d内行CT检查 7例。经治疗后在 1~ 4周内复查CT。结果 单纯表现为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7例 ,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5例。额颞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脑挫裂伤、脑内血肿伴有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3例 ,伴有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 ,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 2例 ,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 2 6例大脑镰与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均发生在单侧。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态有的在中线呈细线状 ,有的呈粗线状。血肿厚度 0 .3~ 1 .5cm不等。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片状、新月形。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和额颞底部急性硬膜下血肿是发生在少见部位的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 ,只要对此类血肿有所认识 ,CT检查不难确诊 ,但有时需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相似文献   

13.
病例男性,58岁,汉族,1个月前存在雪地行走摔伤,左颞顶部首先触地,硬冰路面,当时头颅 CT提示未见明显异常;5d前感头部胀痛,休息后无缓解,间断出现恶心,进行性加重;入院前1 d头颅CT提示“左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并以该诊断收住入院。积极术前准备后,在局麻下行“左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d下午突然出现言语含混不清,右下肢功能障碍,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量多,查体发现右侧病理征阳性,急查头颅CT提示“左侧脑实质结构不甚均匀,内囊后肢及颞叶局部密度减低模糊,CT值约26 HU,同侧额颞部及枕顶部有小弧形低密度影,左侧侧脑室变窄中闭塞,中线结构向右略移位”。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两次手术后成功再飞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民航飞行报务员,总飞行时间:12200h。1997年10月1日因车祸伤后头痛、左肩关节活动障碍3h、意识模糊1h急诊入某医院神经外科。查体:左肩关节肿胀、畸形、活动障碍。神经系统检查:意识处于朦胧状态,语言混乱,双侧眶部青紫肿胀,呈“熊猫眼”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头颅CT示:双侧额骨多发性粉碎性骨折,伴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右侧额叶内血肿形成,前颅凹底骨折,气颅蛛网膜下腔出血,左颞骨及左枕骨骨折。左肩关节平片示:左肩…  相似文献   

15.
脑肿瘤合并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4%左右,主要见于转移性肿瘤与胶质瘤。脑膜瘤合并颅内出血者异常少见,至今也只有15例报告。本文报告了1例脑膜肉瘤并发硬膜下血肿。患者为36岁男性,因头痛、恶心、呕吐数周入院。CT扫描发现右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右中颅凹与外侧裂有高密度区。右侧脑血管造影发现一个很大的无血管区。手术钻颅吸出血性液体150毫升。术后数天再次复发,又行第二次钻颅术。术后8天开颅探查,右侧额顶颞区有一大的硬膜下血肿,而且有坚硬的包囊围绕。并发现一个源于蝶骨脊外1/3的肿瘤,部分瘤体穿过血肿内壁突入腔内。血肿腔内尚发现几个小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空中客车320正驾驶,年度飞行时间800 h.平素身体健康,既往年度大体检均无异常.患者于2006年3月18日不慎摔倒致腰背部疼痛,以左侧腰背部症状明显,伴局部肿胀,随即去医院就诊,体检示左侧腰背部肌肉紧张,压痛(+),第3~4腰椎左侧脊旁压痛明显,腰部向左侧屈及前屈活动轻度受限,向后伸及右侧屈活动基本不受影响.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示:第3腰椎左侧横突骨折.诊断:第3腰椎左侧横突骨折、腰背部软组织挫伤.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因车祸伤后昏迷2 h就诊,诊断为左额颞硬膜下血肿、左额颞叶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左额颞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清醒,并于术后1个月开始行高压氧治疗及康复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恢复.高压氧治疗1个月后,复查头CT示:颅骨呈术后改变,颅脑损伤恢复期,未见颅内积气.患者出院后继续在门诊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9岁,因头痛、恶心、双下肢渐近性无力伴肌紧张1周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侧颞顶部见手术瘢痕,长约15 cm,愈合良好.胸腹部检查(-).专科检查:左侧视野颞侧偏盲,双上肢肌力正常,左下肢肌力Ⅵ级,右下肢肌力Ⅲ级,腹壁反射(+),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反射(+),膝腱、跟腱反射未引出,闭目难立征(-),颈项强直(-),跟膝胫试验(-),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2008年11月因不明原因头痛行MRI检查,发现右侧侧脑室异常占位,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脉络丛乳头状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CPP)Ⅱ级.术后予以放疗5个疗程.2011年5月患者再次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MRI提示颅内多发占位.再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右颞叶、右侧侧脑室脉络丛癌(choroid plexus carcinoma,CPC).  相似文献   

19.
患者王××,女,36岁,主因右侧鼻腔反复流脓血鼻涕,鼻腔疼痛伴头昏头痛23年,于2001年7月5日初诊为“副鼻窦炎”入我院治疗。患者自诉于23年前(13岁)开始反复出现右侧鼻腔阻塞,流脓血鼻涕,继之出现鼻腔疼痛,头昏头痛,但无明显发热及其它不适。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拍X线片示“右侧慢性上颌窦炎”,按上颌窦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可以暂时缓解。近半年来上诉症状复发,并鼻部疼痛加重,伴有低热等不适。入院查体:T38.2℃,鼻外观无畸开,鼻中隔无偏曲,右侧鼻腔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有腥臭味,给予清除干净后见下鼻甲糜烂,下鼻道后端可…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性,45岁.因"车祸后头痛1h"于2008年1月4号入院.患者自小左下肢轻度无力,伴随跛行,1年4~5次癫痫发作,未用药,无智力发育迟缓.查体:生命体征稳定,神智清楚,右侧颞顶部有一2 0cm×3.5cm挫伤.左下肢肌力Ⅳ,无颈项强直,无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病理反射未引出.CT平扫示右侧顶叶线状高密度影延伸穿过右顶叶脑实质,直达右侧脑室外壁(图1).影像诊断:闭唇型脑裂畸形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