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2年7月7日6时至10日6时,72个小时内沂沭河流域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主要降雨区间位于沂沭河中上游地区,覆盖临沂市全境,临沂市累计平均降雨达221mm,降雨强度最大时段集中在9日20时至10日4时,8小时沂河全流域面降雨量127.4mm。连续大暴雨使得沂沭河地区在短短7天时间里旱涝急速转换,沂河临沂站10日13时洪峰流量8050m3/s,为沂沭河流域近20年来最大洪水,沂沭河各级防汛部门全面动员,通力配合,团结协作,通过科学合理调度,洪水安全下泄,工程运行状况正常。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汛期,受台风"利奇马"强降雨影响,8月10—11日,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河、沭河发生编号洪水,沂河港上站、中运河运河镇站出现1974年以来最大洪峰,新沂河沭阳站出现超历史洪水水位。淮委严格按照水利部的工作部署,把防汛抗洪作为压倒性的中心工作,精准调度、科学处置,成功防御了沂沭河洪水,保障了淮河流域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3.
今年11号台风于8月18日开始影响淮河流域,其中,沂沭泗流域的沂河、沭河、邳苍地区降了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沂沭河中上游。由于暴雨集中,强度大,沂河、沭河、中运河相继出现较大洪峰。在洪水到达前,淮委、沂沭泗局防办作了准确的洪水预报,并精心研究了调度方案。1997年完成的水毁修复及度汛应急工程,改善了防洪工程状况,为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战胜台风暴雨洪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淮河流域位于沂沭泗水系上游,面积48611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2%,京杭运河和南四湖贯穿其中。按水系,分为沂沭河和南四湖两大流域。南四湖介于现黄河与废黄河之间,地势四面高,中间低洼,湖东为山丘区,湖西为平原区,流域内的水都汇入南四湖,湖的排水口仅有韩庄运河(蔺家坝现已堵闭),一般年份泄量约为300立方米每秒。1957年遇到90年一遇暴雨,由于在此之前治淮重点放在沂沭河流域,南四湖未加治理,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受灾农田1894.5万亩,倒塌房屋229.6万间,死亡881人,伤5350人。滨湖积水消退缓慢,180万亩麦田没有种上。与此同时,沂沭河流域也遇到罕见的暴雨,沂河最大洪峰流量15400立方米每秒,沭河  相似文献   

5.
2004年7月29日~7月31日,挠力河流域普降暴雨,最大日降雨量106 mm,暴雨导致河水暴涨,并引发了洪涝灾害.文章分析了该次暴雨洪水的成因,暴雨特性及洪水特性.  相似文献   

6.
大官庄水利枢纽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关键控制工程,是沭河、分沂入沭河道、新沭河、老沭河连接的咽喉,承接沭河来水和沂河部分洪水(分沂入沭河道调尾后),控制分泄入新沭河和老沭河。就近将沂沭河洪水东调入海,为扩大南四湖洪水出路创造条件。 大官庄工程于1993年11月10日开工建设,历时两年,  相似文献   

7.
沈之望  傅亮  缪宜江 《江苏水利》2012,(7):I0003-I0003
7月5日起,沂沭泗水系出现大范围强降雨,10日沂河干流临沂站洪峰流量8100立方米每秒。国家防总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淮河防总启动Ⅲ级应急响应。13日,沂河洪峰经我省骆马湖调蓄削蜂,平稳入海,经我省累计下泄洪水达8.76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受华北冷空气南下,低涡切变及西南暖湿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2012年7月5日~23日,沭河流域发生3次强降雨过程,流域平均降雨量达到285.4mm,重沟水文站实测降雨量411mm,达到年均降雨量的1/2。受降雨影响,沭河在7月8日、10日、23日出现3次洪水过程,每次洪水均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7月23日洪水,是1991年以来沭河发生的最大洪水。现  相似文献   

9.
《治淮》2021,(8)
本文针对沂河100年一遇的洪水量级,为研究沂河超标准洪水对该流域影响,通过对沂河河库联动调洪(水库调洪、河道演进)演算和枢纽调度,分析不同情景下对沂河洪水安排的影响。研究表明,沂河在现状工情下超标准洪水需启用分沂入沭以北洪水应急处理区;可通过上游水库优化调度结合河道强迫行洪,理论上可以不启用分沂入沭以北洪水应急处理区;成果可为沂河100年一遇洪水调度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国静  张勇  王辉 《治淮》2001,(4):43-43
一、河系及主要水利工程概况 沂河、沭河是淮河流域跨苏鲁两省的重要行洪河道,均发源于鲁东南沂蒙山区,平行流人苏北地区。建国后,经导沭整沂、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建设和面上治理,在下游开挖了分沂入沭水道、沂河邳苍分洪道,建起了控制沂河洪水东调和西泄的彭家道口分洪闸、江风口分洪闸以及控制沭水向南、东分流的人民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的沂沭泗水系1993年汛期为平水年,“93·8”洪水仅为沂河建国以来的第六位(考虑调蓄后约合十年一遇),但直接经济损失却高达83亿元,不得不令人深思。 由于副高南撤、受暖切变的影响,1993年8月4日至5日,自西向东再向南的大到暴雨袭击了沂沭泗全流域,平均降雨144毫米,暴雨中心——沂河支流的刘庄水库最大点雨量380毫米。这次暴雨的特点是:范围广、强度大、历时短,雨量集中。  相似文献   

12.
《治淮》1991,(10)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的淮河和沂沭泗两大水系均出现建国以来较大的洪水过程,其中沂、泗河分別出现1974年和1957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干6月中旬出现的大洪水,则为历史同期所罕见。一、沂沭泗水系沂沭泗水系今年出现两次较大洪水过程。 6月10~11日,沂沭河地区骤降暴雨和大暴雨,致使沂、沭河洪水突发,出现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同期最大洪峰。这次洪水虽未对防汛形成很大压力,但因时值午收,因此,保证新沂河滩地30万亩小麦的开镰收割成为此次洪  相似文献   

13.
1991年的6、7月间,轰隆隆的响雷仿佛把山东淮河流域上空劈开了一个大窟窿,挟带着龙卷风的特大暴雨,接二连三地袭击了这片并不富裕的土地。河水猛涨,水库暴满,人民生命财产告急!千家万户苦心经营的家园在暴风雨中飘摇,40年来修建的各类防洪除涝工程在大洪水中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雨情、水情、灾情去年山东汛期来得早,暴雨、大暴雨提早一个月出现。进入汛期后,仅6月份,山东淮河流域部分县市降雨达200毫米以上,比常年多2~3倍。7月下旬,流域内的沂河、沭河、泗河遇到了70年代以来少有的特大暴雨,7月23~24日,沂沭河流域连降暴雨,平均雨量  相似文献   

14.
吴成志 《治淮》1992,(9):18-19
沂河、沭河发源于鲁南沂蒙山区,平行南流进入苏北,分别经骆马湖、新沂河、新沭河入黄海,是沂沭泗水系的两条骨干河道。历史上沂沭河洪涝频繁,灾害严重。建国后,经导沭整沂、沂沭河洪水东调等工程治理和面上的水利建设,先后在沭河中下游修筑了截断沭河的拦河大坝,开挖了沭河溢洪道和导沐经沙入海的新沭河,建起了控制沐水分流的人民胜利堰及新沭河泄洪闸;在沂河中下游开挖了分沂入沭水道和邳苍分洪道,建起了控制沂河洪水东调、西泄的彭家道口分洪闸及江风口分洪闸;在多次培修沂沭河堤防的同时,在沂沭河上游建起了大型水库9座,中型水库26座,大中型水库控制  相似文献   

15.
张杰 《中国水利》2009,(13):52-53
沂沭河流域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鲁中南山区的南缘,至江苏境内流入黄海.属淮河流域。沂沭河流域类型分为两种:一是临沂刘家道口枢纽和大官庄枢纽以上流域,属于高山、山丘和丘陵区,流域内河流均属山洪河道.上游支流众多,源短流急.雨季洪水暴涨,峰高量大,洪水预见期短,而枯水期则多数断流;  相似文献   

16.
苏冠鲁 《治淮》2001,(9):27-28
沂河和沭河是沂沭泗水系的两条大型山洪河道,同发源于沂蒙山区,流经鲁、苏两省14个县(市、区),流域面积21070平方公里。为加强工程管理,解决省际水利矛盾纠纷,合理调度洪水,1983年,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在山东省临沂市设立沂沭河管理处,对沂沭河河道及控制性闸涵工程进行直接管理。管理范围:沂河从跋山水库至省界,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临沂市河流综合治理情况1.沂沭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是治淮十九项骨干工程之一。2005年,东调续建工程开工建设,主要包括刘家道口枢纽,分沂入沭扩大,新沭河治理,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治理等4个单项工程,已全部完工,总投资约16.9亿元。东调工程的建成运行,对减轻沂沭河中、下游洪水压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鲁南苏北地区的洪涝灾害,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沂沭河洪水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沂沭河流域内有沂河、沭河两大水系,10公里以上河流250余条,流域面积16783平方公里,各类水利工程9万余处,水库千余座,拦河闸坝210余处,其中国家直管的沂、沭河干流等河道长度400余公里,控制性枢纽4座。这些水利工程都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文化、景观价值,形成了大量的水利风景资源。  相似文献   

19.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卫辉市发生特大暴雨,位于卫辉市的共产主义渠黄土岗站发生建站以来第3大洪水,汲县站发生建站以来最大洪水。对本次暴雨成因、暴雨时空分布、暴雨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极端天气暴雨特性;对洪水来源和组成、洪水过程、洪水特点、洪水重现期进行分析,认识卫河流域的洪水特性。本次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对卫辉市卫河流域的规划设计、洪水预报和防洪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丽 《治淮》2005,(7):7-9
沂沭泗水系由沂河、沭河和泗河组成,沂、沭、泗河均发源于沂蒙山区,原属淮河水系.历史上由于黄河长期侵泗夺淮,淮河流域被分为淮河和沂沭泗两大水系,沂、沭、泗河原有水系被破坏,下游洪水出路不畅,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