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腰椎椎体软骨结节是由椎间盘内结构通过断裂的软骨板疝入到椎体而形成的,从广义上来分为椎体前缘软骨结节(椎缘骨),腰椎许莫尔结节;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由于CT的广泛应用,腰椎椎体软骨结节的发现率不断提高,据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共879例临床初步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腰椎椎间盘扫描,其中共发现有腰椎椎体软骨结节87例,发现率约10%,可见腰椎椎体软骨结节不是少见病,由于腰椎椎体软骨结节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越来越被临床重视。对87例腰椎椎体软骨结节的临床症状和CT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68名飞行员X线资料,了解腰骶角、承重线和许莫氏结节的关系,为招飞和改装体检及健康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以来368名飞行员腰椎摄片检查,对腰骶角和承重线进行测量,分析腰骶角、承重线和许莫氏结节的关系。结果腰骶角增大组许莫氏结节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承重线前移组许莫氏结节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许莫氏结节患病率13.6%,大部分位于腰5,达92.3%。结论在航空环境下,腰骶角增大、承重线前移会促进飞行员腰椎许莫氏结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在腰椎滑脱中CT、MRI的变化,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腰椎滑脱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03月间收治的112例腰椎滑脱患者的CT、MRI资料。在CT上观察椎间盘真空征、许莫氏结节及钙化的情况,在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椎间盘高度、滑脱角;在MRI图像上评价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突出及软骨终板的Modic改变。结果滑脱椎间盘148个,CT显示:滑脱椎间盘高度L3~4、L4~5、L5~S1的后份较前份窄,L3~4、L4~5、L5~S1滑脱角逐渐变小。真空征69个;许莫氏结节44个;钙化16个;骨质增生72个。MRI显示椎间盘Pfirrmann分级,Ⅱ级15个;Ⅲ级46个;Ⅳ级30个;Ⅴ级11个。终板Modic改变:Ⅰ型15个;Ⅱ型22个;Ⅲ型7个;伴椎间盘突出54个。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及终板Modic改变与腰椎滑脱在病理上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CT与MRI的结合应用在临床治疗的选择上有较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脊椎滑脱中全腰椎间盘的CT与MRI表现,提高对脊椎滑脱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腰椎滑脱患者的CT、MRI资料。观察椎间盘的Pfirrmann分级、软骨终板的Modic改变、突出或膨出、真空征、许莫氏结节及钙化情况。结果:L_3、L_4、L_5滑脱段椎间盘的形态变化和信号分级较其他节段变化程度显著(均P0.05);L_3、L_4滑脱段椎间盘以下节段较以上节段形态变化与信号分级程度更明显;L_3、L_4、L_5滑脱近节段椎间盘较远节段形态变化与信号分级程度更明显。结论:CT与MRI两者结合对腰椎滑脱中的腰椎间盘退变诊治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附21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建国 《放射学实践》2000,15(2):119-120
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的认识以避免误诊。方法对21例腰椎后椎后骨结节的CT资料进行分析,9例与常规X片比较。结果:CT特点为:(1)椎后维骨后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似,周边硬化。(2)缺损区后壁有突入椎管骨块。(3)多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明确诊断腰椎后椎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发病机理及其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材料和方法49例LPMN行CT检查,其中19例行MRI检查,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本组好发年龄20~40岁,以S1和L5后上缘最常见。软骨结节的形态以类圆形最多见,多有硬化边缘;裂隙形或边缘无硬化者可能为本病早期改变。软骨结节下多形成骨性突起,造成椎管矢状径变小。软骨结节常使椎体终板变形后膨,导致椎体侧隐窝狭窄。结论 CT是较好的检查手段,能清楚显示软骨结节和其后骨块的形态及大小。软骨结节与邻近椎间盘相连续且信号变化一致,是MRI的特征表现。本病可能是在椎体终板发育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加上扭曲外力使椎间盘疝入椎体终板内而形成。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歼-7飞行员,飞行时间1100 h,因外伤后腰部疼痛3年余,加重1年入院.2007年,患者在飞行训练过程中不慎受伤,当即腰部未感明显疼痛,未行任何诊治,之后在剧烈运动时腰部疼痛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同年底,患者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CT检查,示:第5腰椎体双侧峡部裂伴Ⅰ度滑脱.因腰部疼痛症状有所加重1年余,于2010年10月住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空勤科,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无阳性体征.专科检查:步行入科,腰椎无明显畸形,腰椎间隙及椎旁压痛阳性,叩痛阳性,无明显放散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力Ⅴ级,末梢感觉及血运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典型许莫氏结节(SN)的CT、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复习160例CT或MRI诊断的SN,将体积较大、或在椎体内形成通道者,划分为不典型SN。结果不典型SN 15例,男9例,女6例,均为单发,平均年龄27岁。大小为1.4cm×1.0cm~3.0cm×2.0cm,多位于胸腰段(73.3%)的上软骨终板(60%),80%位于椎体中前部,13.3%为通道性SN。影像上为椎间盘密度或信号强度组织,与椎间盘相延续。结论不典型SN发病年龄较小,发病部位有一定特点,与椎间盘相延续是其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表现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终板骨软骨炎108例,其中男73例,女35例,年龄30~78岁,平均57.5岁,发生于颈椎者26例,胸椎者32例,腰椎者50例.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改变.结果 108例病例中共累及终板416处.MRI表现为沿终板及其邻近椎体内带状或斑片状异常信号灶.伴随改变:所有病例均伴有椎间盘的变性或突出,好发于下腰段,骨质增生96例(88.9%),椎管狭窄45例(41.7%),许莫氏结节89例(82.4%),骨质疏松35例(32.4%),黄韧带肥厚33例(30.6%),脊柱不稳15例(13.9%).按照不同的MRI表现,将终板骨软骨炎分为3型.结论 低场MRI能清楚显示终板骨软骨炎各期的信号特点.  相似文献   

10.
303例歼击机飞行员骨科病症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歼-5、歼-6,歼-7、歼-8和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骨科病症谱的分布规律.方法 对303例歼击机飞行员均进行常规颈、胸、腰椎正侧位及腰椎双斜位计算机X线摄影检查、腰椎CT或MRI扫描,然后进行分类.将303例飞行员按机种分为3组,分析其骨科病症谱,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位于前10位的骨科病症分别为椎间盘突出、腰椎峡部裂、骶椎隐形裂、半月板损伤、肌腱损伤或断裂、关节炎、腰肌劳损、骨折、许莫结节和腰椎楔形变.3组飞行员骨科病症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x2=-0.202~2.115,P>0.05). 结论歼击机飞行员的骨科病症以脊柱和运动系统病变为主,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航卫保障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4岁,歼7-B飞行员,飞行时间250 h.因飞行时双耳闷、耳痛伴有耳鸣、听力下降3月余收治入院,尤以飞机起降时感觉明显,飞行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引起颈腰背痛的首要病种.高性能战斗机区别于普通战斗机及其他机型,具有高载荷、高载荷增长率和高角加速度等特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椎间盘退变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机型飞行员,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柱相关症状极大影响了飞行员的睡眠和精神状态,甚至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为探究导致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该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附10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分析了10例较为少见的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的临床、X线及CT表现。典型的改变为:(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2)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对发生于椎体后上、下缘的软骨结节的发病机理做了探讨并比较了二者影像学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脊柱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搜集1997年9月-1999年5月椎间盘退变的MRI资料,腰椎673例,其中男405例,女268例,年龄13-83岁,平均47岁;颈椎662例,其中男416例,女246例,年龄22-86岁,平均51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改变。结果 673例腰椎间盘退变中,192例有终板骨软骨炎,占28.5%,共累及326个终板;135例有Schmorl结节病灶,其中40例在结节及周围骨质中存在终板骨软骨炎类似改变。662例颈椎间盘退变中,139例有终板骨软骨炎,占21.0%,共累及275个终板;29例Schmorl结节中16例在结节及周围骨质中存在终板骨软骨炎样改变。按照不同的MRI表现,将终板骨软骨炎分为4型。结论 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临床局部疼痛的原因之一,MRI是检查本病的最佳方法。临床工作中注意终短骨软骨炎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将为颈、腰痛疾病的及时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umbar posterior marginal cartilaginousnode,LPMN)曾有报道[1,2],本文仅总结发生在腰椎后下缘的软骨结节38例,重点探讨其X线、CT表现.  相似文献   

16.
腰椎退变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CT诊断为腰椎退变的 96 3例有关资料。结果 :96 3例中 ,椎间盘变性膨出 96例 ;椎间盘突出 713例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5 2例 ;椎小关节病 94例 ;退变性滑脱8例。结论 :CT扫描是检查和诊断腰椎退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炜 《放射学实践》2007,22(5):509-510
目的:提高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探讨相关的发病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CT、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病的3项主要CT表现为:①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结论:CT扫描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具有首肯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CT诊断作用。方法回顾45例共48个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的CT表现。结果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在椎管内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及与母椎的联系有一定特征,尤其软骨结节与母椎骨缺损同存、两者可匹配及髓核阶的出现率均为100%。结论初步认为本文提出的"匹配征"对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CT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0岁,A-321飞行员.2004年5月"以发现右颈肿物4年"为主诉就诊.查体:右甲状腺可触及一1.0 Cm×1.2 cm质硬结节,无压痛,可动.右颈深上、下淋巴结可触及数个直径1.5 cm~2.0 cm质硬淋巴结.B超提示"右甲状腺实质肿块,右淋巴结肿大".诊断"右甲状腺癌,右淋巴结转移".于全麻下行右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术中见右甲状腺上极一约1.2 cm~1.0 cm质硬结节,中份一约1.0 cm×1.0 cm质中结节.腺体与周边无黏连.淋巴结多发肿大,其中右下颈深区淋巴结与颈内静脉牯连,但可分离.手术经  相似文献   

20.
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影像诊断 ,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 16例PL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典型的影像改变为 :( 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 ,边缘较致密硬化 ;( 2 )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 (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 ) ;( 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 (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 ,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