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外科技术在结直肠肿瘤手术的应用。 方法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11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直肠肿瘤 2 8例。年龄 (33~ 89)岁 ,平均 6 5 .4岁。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 3例 ,降结肠腺瘤切除术 1例 ,乙状结肠直肠前切除 2 1例 ,腹会阴联合手术 3例。 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 5例 ,无手术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发生。腹腔镜手术 2 3例 ,手术时间 (15 0~ 30 0 )分钟 ,平均 178分钟 ,术中出血 30ml~ 10 0 0ml,平均 135ml。 5例中转手术原因 :Ducks分期C期 3例 ,D期 1例 ,另 1例因全宫手术粘连、解剖不清。 2 2例恶性肿瘤随访 5~ 2 0月 ,仅一例低位直肠癌术后 12个月盆腔局部复发。trocar穿刺部位及小切口部位无肿瘤复发。 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手术损伤小 ,恢复快 ,胃肠干扰少 ,在达到肿瘤根治的前提下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正确运用腹腔镜技术就能完成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小占位(≤3 cm)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小占位结直肠肿瘤41例,结肠镜进行全结直肠内探查,在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进行染色,腹腔镜下进行局部钛夹定位,退出结肠镜,术中根据快速冰冻病理结果选择在腹腔镜下肠管切除、结直肠根治术等相应手术。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无中转开腹。9例术前诊断为癌前病变,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肠上皮内瘤变6例,Tis期腺癌3例。32例术前诊断为0~Ⅰ期结直肠癌者,术中及术后诊断Ⅰ期29例,其中T_1N_0M_0期腺癌23例,T_2N_0M_0期腺癌6例;Ⅲ期3例,均为T_2N_1M_0期腺癌。多发病灶2例。结肠上皮内瘤变及Tis期结直肠肠癌行病变肠管切除,T_1~T_2期结直肠癌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2例结肠上皮瘤变分别在术后9、12个月随访无复发。其余39例随访24~49个月,中位时间38.6月,35例结直肠癌中,1例T_2N_1M_0即Ⅲ期腺癌术后34个月结肠镜复查局部复发,所有患者均无转移。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3 cm良性及Tis~T_2期恶性结直肠肿瘤,可发挥双镜优势,尤其适用于单镜难以定位或完全切除的病变,可提高定位精确性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加二期内镜下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根治术切除范围外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0年6月对54例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根治术切除范围外结直肠腺瘤(〉1.0cm)的患者(研究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加二期内镜下腺瘤切除的综合治疗,对同期396例单发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通过并发症发生率、长期随访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1、3和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辅助化疗后对合并腺瘤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4例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成功止血,未发生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腺瘤癌变,其中2例癌变局限于腺瘤中,1例癌细胞侵犯达黏膜下层,该例患者再次行腹腔镜下切除,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辅助化疗及内镜为合并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外腺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厂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完成结直肠肿瘤手术255例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27例,腹腔镜结肠部分切除术5例,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13例,腹腔镜乙状结肠根治切除术40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119例,腹腔镜Miles术50例,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1例。 结果:255例手术均成功切除肿瘤(255例中1例为手助式,2例为腹腔镜辅助式),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尿外溢1例,经放置输尿管支架后治愈;无其余明显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平均约35 mL,平均手术时间155 min(其中后80例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3 d;术后疑有吻合口小渗漏1例,经局部引流等治疗而愈;发生切口感染 2例,肿瘤局部浸润较深者术后尿潴留症状1例。术后随访最长75个月,随访率84.3%(215/255), 2例复发转移,尚未发现死亡者。 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手术创伤小,术中操作精准,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传统开腹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手助腹腔镜的结直肠癌根治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国外于 1990年逐渐开展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 ,并随着腹腔镜设备和技术的发展 ,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均有了很大进步 ,尤其是手助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的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结果[1] 。我院 1999年 7月~ 2 0 0 1年 1月应用手助腹腔镜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 30例 ,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患者中 ,结肠癌 13例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4例 ,行左半结肠根治切除术 6例 ,行右半结肠根治切除术 7例。直肠癌 17例 ,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10例 ,行直肠癌前切除根治术 6例 ,行直肠癌腹会阴根治切除术11例。患者年龄 36~ 75岁 ,平均 5 6…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良、恶性息肉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肠镜、腹腔镜及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全结肠镜愉奄发现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共378例。结肠镜圈套器摘除319例,结肠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11例,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治疗7例,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楔形切除术6例,结肠镜辅助腹腔镜肠段切除术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32例。结果腹腔镜辅助结肠镜治疗组与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局部切除术组均未出现一例并发症,结肠镜圈套器摘除组中1.6%(5/319)出现并发症。结肠镜组肿瘤残留11例,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随访中,EMR术1例肿瘤残留,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楔形切除术中2例为浸润性结直肠癌,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论大部分结直肠良性息肉可以通过单纯结肠镜的方法得到治疗;双镜联合的治疗方式对于结肠镜治疗困难的结直肠息肉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结肠镜诊治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及腹腔镜结合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总检出率12.19%(P<0.01)。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切除术14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结肠部分切除术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2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随访0.5~4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0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1年首例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问世,至今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已是消化道外科最成熟的手术方式之一[1].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是否符合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原则仍然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总结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运用腹腔镜技术,按开放手术原则治疗结直肠癌32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2例,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式)19例,Miles术式9例. 结果 31例手术成功,1例上段直肠癌因侵及膀胱后壁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10~21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40~300 ml,平均150 ml.术后1~3 d肠蠕动恢复,平均1.6 d.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尿潴留等并发症,2例术后性功能障碍.术后住院5~8 d,平均7 d.随访32例,时间1~18个月,平均6个月,1例腹腔内广泛转移.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和丰富的开腹结直肠手术经验是完成此类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腹部外科》2012,25(4)
目的 探讨经自然孔道取出标本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实施了经自然孔道取出标本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21例临床资料.结果 经阴道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1例,经肛门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3例,经脐完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6例,经脐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5例,经脐完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6例.手术时间为(145±20) min,出血量为(140±40) ml;术后平均住院8.2 d,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清扫淋巴结14枚(10~25枚),转移0枚,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所有病例短期随访4~13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经自然孔道取出标本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近期疗效好等优点,但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运用腹腔镜技术,按开放手术原则治疗结直肠癌7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7例,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52例,Miles术9例。结果:69例手术成功,1例因侵及膀胱后壁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0min,术中平均失血100ml。术后肠蠕动恢复平均1.6d,5例术后性功能障碍,4例术后早期排尿障碍。无术后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随访1~39月,2例腹腔内广泛转移,2例肝脏转移,1例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和丰富的开腹结直肠手术经验是完成此类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为42例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应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onal dissection,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1例行直肠外翻切除术,6例腹腔内直肠切除远侧端拉出肛门外用国产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术,5例高位直肠癌患者中1例腹腔内荷包缝合,4例用闭合器钉合远侧端再用吻合器完成结直肠吻合术.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60min,平均160min;术后1~3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6~12d,平均9d.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下段直肠癌行直肠外翻切除术,用国产吻合器吻合结直肠手术安全可靠,可以替代进口吻合器的双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2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笔者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结、直肠癌手术 2 1例。完成左半结肠切除术 3例 ,直肠前切除 (Dixon术式 ) 1 2例 ,腹会阴联合切除 (Miles术式 ) 2例 ;中转手术 4例。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漏。手术时间 1 80~4 0 0min ,平均 2 4 0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 1 50ml。经 4~ 1 2个月随访 ,未发现切口种植 ,局部复发及转移。提示只要熟练掌握腹腔镜的操作技术 ,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具有手术视野广、损伤小 ,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为42例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应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al operational dissection,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1例行直肠外翻切除术,6例腹腔内直肠切除远侧端拉出肛门外用国产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术,5例高位直肠癌患者中1例腹腔内荷包缝合,4例用闭合器钉合远侧端再用吻合器完成结直肠吻合术。结果:4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60min,平均160min;术后1~3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6~12d,平均9d。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PMOD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下段直肠癌行直肠外翻切除术,用国产吻合器吻合结直肠手术安全可靠,可以替代进口吻合器的双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完成结直肠手术48例,中转开腹3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9例,左半结肠切除术8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4例,直肠前切除术11例,腹会阴联合根治术6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腹腔镜手术时间150~320(平均195)min,术中出血40~300(平均120)Ml,手术清除淋巴结2~26(平均8)枚.术后20~72h均恢复胃肠功能,术后疼痛轻,无术中大出血、术后无特殊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不包括化疗)7~10(平均8)d.随访45例(88.2%),随访时间3~54个月,2例死亡,均为Dukes C期直肠癌患者,1例术后17个月死于肝转移,另1例术后19个月死于腹腔广泛转移并衰竭.未发现套管穿刺部位及辅助小切口处肿瘤种植和局部复发.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应用技术上可行,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微创、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笔者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经验,对该方法的手术操作技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单孔腹腔镜手术的21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手术体会。结果 21例患者中,行右半结肠切除者5例,行乙状结肠切除者2例,行经骶前直肠癌切除术者9例,行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者2例,行全结肠切除者1例,行结肠造瘘术者2例。其中20例患者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另1例在离断低位直肠时增加了一处12 mm的穿刺切口。手术操作时间40~335 min,(189±75)min;术后住院时间7~16 d,(11.5±3.4)d。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无感染、裂口、疝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在合理掌握适应证条件下,单孔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肿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其具有更好的微创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4):385+282-F0003
专题研讨题目:微创外科发展的未来与方向;如何撰写与发表微创外科论文;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拓展与探索;腹腔镜技术在肝胆胰脾外科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腹腔镜胰腺体尾部肿瘤切除方式的选择;单孔腹腔镜技术;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难点和对策;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技术难点;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可行吗?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微创手术or美容手术?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多学科治疗模式以及微创手术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其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08年11月我院为20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完全腹腔镜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术2例,次全结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6例,乙状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术1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10例。术中平均出血116.5ml,平均手术时间183.5min,术后平均住院8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19个月无复发。结论:完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切口小,应用于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结肠、直肠上段良恶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确定手术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3月。结果25例患者中行结直肠部分切除术14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6例。22例患者成功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2例改为“四孔法”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中位切口长度为3.8cm(3.5~4.5cm),手术时间为(192±32)min,术中出血量为(61±21)mL,肿瘤中位长径为2.7cm(1.0~5.0cm),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7枚(3~22枚),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d(1—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d(6~20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包括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11例行根治手术的患者肿瘤环周切缘均为阴性。2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例结肠癌患者术后10个月发现肝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20.
刘骞     
正刘骞,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现任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结直肠肿瘤的外科治疗,擅长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肠癌完整系膜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保护自主神经功能的结直肠癌等手术,尤其在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造诣。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各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收录及核心期刊论著100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