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对10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观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0%,对照组总有效率58.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并采用再通率、病死率、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再通率、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10.53%、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50%、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348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活血化瘀中药、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措施治疗,对照组174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500Axalu腹壁皮下注射;治疗组174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尿激酶30万U+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4d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6.2%,对照组总有效率7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崔润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3,7(12):1145-1146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9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其中46例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46例给予尿激酶2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入,一日一次,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皮下注射,每日两次,连用14天作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给予静脉滴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孙海峰 《中外医疗》2011,30(7):55-5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抽取12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分成2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1.6%,远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80.0%(P〈0.05)。实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6.7%,出血发生率为16.7%,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脏事件21.7%,死亡8.3%,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14d后,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能较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血清IL-6、IL-8、IL-10和热休克蛋白70等水平,且其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华法林治疗,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愈率为72.2%,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59.3%。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更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面对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总结临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68例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B组患者实施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的B组患者其再通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A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应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保障治疗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谢莉萍 《四川医学》2012,33(7):1270-1271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50例未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0d后溶栓组临床心功能改善程度及射血分数明显优于未溶栓组(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便于临床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 9例 ,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 3 9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和心电图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3 1和 84 62 % ,对照组分别为 69 2 3 %和 5 8 97% ,两组间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何继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2,(9):93+95-93,95
目的探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及凝血因子I在治疗前后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纤酶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学观察(尿酸BNP Cys-C)。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A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给予大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组给予单独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各组患者预后差异。结果:A、B组治疗后患者血清尿酸、BNP及Cys-C水平均低于C组,上述差异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尿酸、BNP及Cys-C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用阿司匹林与尿激酶治疗后,观察组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溶栓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6小时内观察组梗死后的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使用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再通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予以探讨。方法:选择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的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郭效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324-4325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中医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治疗组在溶栓后24h显著进步和进步20例,有效率83.3%,对照组用药后24h内显著进步和进步共6例,有效率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13例,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血塞通、脑水解蛋白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组1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组14例,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噻氯匹啶治疗.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率和头颅CT改善率,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组(总有效12例,总有效率92.3%)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4例,总有效率30.8%)和低分子肝素疗组(总有效11例,总有效率84.6%),常规治疗组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相比P<0.01,常规治疗组与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组相比P<0.001,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噻氯匹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或错过溶栓治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龙海丽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47-1548,1545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肝素对照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31例。肝素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结果:与肝素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改善(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杨培文 《吉林医学》2012,(34):7491-7492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口服降压、抗凝血、血管扩张、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点滴,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有效的药物,不仅提高了冠脉再通率,而且降低了并发症,保证了患者预后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肝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的患者6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于溶栓前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静推,随后两组均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于30min内静脉输注溶栓。结果两组CK、CK—N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水平。实验组总有效率84.85%高于对照组72.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安全有效,应用较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