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致肾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UPJO致肾积水患儿63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经彩超筛查、静脉肾盂造影(IVP)、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或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尿路成像(CTU)确诊.单侧肾积水55例中47例行一期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切除无蠕动功能的肾盂输尿管狭窄段和大部分扩张的肾盂;5例因重度肾积水先行患肾穿刺造瘘引流3~6个月,其中3例二期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另2例因肾脏无功能行肾切除术;3例保守治疗.双侧肾积水8例中3例一期完成双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5例分次完成.结果 术后B超随访,肾积水均有改善,肾盂前后径缩小,肾实质增厚;IVP均证实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畅.肾脏积水导致肾功能受损者,术后肾动态显像榆查患肾功能均有恢复.结论 彩超为UPJO诊断最常用的筛查方法,IVU、MRU及CTU是确诊UPJO的可靠方法,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是造成肾积水的首要原因、肾盂进行性扩张或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者需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7~2005年收治33例小儿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1例,左侧27例,右侧5例,双侧1例。就诊年龄5~14岁,平均9岁,病程1个月至5年,平均1年7个月,发病年龄4~12岁,平均7岁。结果33例患儿行手术治疗,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肾脏积水为输尿管息肉造成梗阻所致,术后6~12个月行IVP检查,肾积水缓解或减轻,腹痛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至18年未见息肉复发。结论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以男孩多见,且以学龄儿童为主,多发生在左侧,临床表现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积水类似,但腹痛较剧烈,积水多不重。治疗根据息肉的位置及大小决定手术方案,包括息肉段输尿管切除+肾盂输尿管吻合,及息肉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一输尿管吻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190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病例中,6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解剖结构及处理方法等.结果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患儿190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6例,占3.16%.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0 d至3岁7个月,平均13.8个月.围产期行B超检查发现肾积水4例,泌尿系感染1例,腹部包块1例.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3例;3例为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3例为重肾Y型输尿管,其中1例为右重肾Y型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及下肾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3例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病例中,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2例行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3例重肾Y型输尿管中,2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盂端侧吻合+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B超及IVP显示肾积水明显好转,无并发症.结论 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发病率低,易误诊.术前B超、IVP及MR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临床应根据患儿肾功能及解剖异常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输尿管中段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1990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先天性输尿管中段梗阻10例,年龄7-15岁。所有患儿术前均行相应的检查,包括B超、CT、IVP、MRI及逆行性输尿管造影检查。6例术前确诊,手术的治疗方式:管壁原因所致梗阻为切除病变段输尿管,行端端吻合术;管外原因所致梗阻为去除外在压迫原因,如无法去除则行输尿管离断后复位吻合术,其中2例例行Anderson-Hyne手术。结果: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出现并发症。术中证实梗阻原因为下腔静脉压迫,迷生血管和束带压迫;输尿管内瓣膜及输尿管狭窄。结论:先天性输尿管中段梗阻少见,病因复杂,术前确诊有利于术者的术中应变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肾双输尿管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性肾积水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4年间收治重肾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肾积水8例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6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4.8岁。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5例;上肾积水2例,下肾积水5例,上下肾积水1例;3例为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5例重肾Y型输尿管。结果 3例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中,上肾积水1例因肾实质薄无功能行上肾切除术,下肾积水伴上肾输尿管膨出症1例行上肾切除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另1例下肾积水因临床症状轻微,IVP示积水半肾的肾盏变钝不明显,未行手术门诊随诊。5例重肾Y型输尿管中,上肾积水1例行上肾盂与下输尿管吻合,下肾积水3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盂吻合 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上下肾均积水行上下肾盂吻合 下肾盂成形术。术后3~6个月复查IVP肾积水明显好转。结论 重肾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肾积水发病率很低,术前不容易明确诊断或被误诊。腹部B超、IVP或MR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应根据息肾功能、形态而定,如息肾功能严重受损,行患肾切除,反之,根据积水的部位、输尿管的形态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所致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所致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小于3岁婴幼儿UPJO所致肾积水46例51只患肾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均行B超检查,提示UPJO诊断者共46例51只肾.46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其中16例16只肾影像明确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迂曲狭窄;对未显影的16例和虽肾盂显影而输尿管未显影的14例再采用膀胱镜检,此30例中25例30只肾成功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而确诊;另5例根据IVU及B超检查疑诊而手术.所有患肾均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术后恢复好,均I期成功.术后均获得B超随访,积水消失或不同程度改善,肾盂前后径缩小,肾实质增厚;26例28只肾术后获得IVU随访,均证实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畅,且术后肾盂显影时间明显较术前提前.结论 B超、IVU及必要的膀胱镜检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是诊断婴幼儿肾积水的有效可靠的方法;婴幼儿肾积水宜早诊治;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仍是治疗婴幼儿患者最好的术式;除脓肾外,都应保留患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重复肾畸形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6月-2007年9月60例经手术治疗的小儿重复肾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60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55例,误诊为肾上极囊肿5例.60例患儿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均提示重复肾,其中2例上下肾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进一步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诊断下肾部膀胱输尿管返流、下肾部输尿管膀胱交接部梗阻各1例.结果 重复肾畸形患儿60例均行手术治疗,行上肾部切除及其输尿管切除58例,重复肾并上下肾部积水手术2例,其中1例下肾部输尿管末端梗阻致下肾部积水,上肾部输尿管囊肿,行上肾部及其输尿管切除,术后输尿管囊肿萎陷,下肾部输尿管末端梗阻解除,症状消失,术后6个月复查IVP,下肾部肾盏杯口清晰,无肾积水,肾功能良好,疗效满意;另1例为下肾部输尿管返流致下肾部积水,上肾部输尿管囊肿,行输尿管囊肿切除,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6个月复查排尿膀胱尿道造影,膀胱输尿管返流消失,排尿正常,无泌尿系感染.结论 术前诊断不明或误诊的原因多系患儿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症状相类似而误诊为其他疾病,应强调对可疑征象的辅助检查.如重复肾畸形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小儿输尿管息肉又称输尿管纤维息肉或上皮息肉,系输尿管原发良性病变,多发生在输尿管上段及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其主要病理结果为肾积水,现总结3例输尿管息肉引起梗阻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85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息肉合并肾积水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肾核素扫描、IVP、CT检查所见及病理结果。结果14例患儿,男12例(85.7%,12/14),女2例(14.3%,2/14),左侧13例(92.9%,40,13/14),右侧1例(7.1%,1/14)。年龄5~13岁,平均9.9岁。临床表现以间歇性腰腹痛为主。超声检查术前诊断率为14.3%(2/14)。IVP和CT术前诊断率为28.6%(4/14)。三维增强CT重建诊断率为88.9%(8/9)。所有患儿均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息肉均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病变的病理表现包括炎性息肉和纤维上皮性息肉样改变,9例合并有肾盂输尿管交接处原发性病变(输尿管肌层增厚、输尿管平滑肌增生、肌束排列紊乱)。结论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息肉少见,多见于大龄男孩,左侧多见。临床无特异性症状,28.6%术前可经IVP和CT诊断,三维CT重建诊断率高,可达88.9%。病因多为先天性异常,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儿童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 5例患儿均行逆行输尿管造影(RU)或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MSCTU)等检查,特征性影象学表现为输尿管呈倒J形或S形;治疗采用输尿管矫正复位术,术中将输尿管切断移到下腔静脉前做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 5例患儿均术前确诊。术后3-6个月复查症状消失;B超和IVU示肾积水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IVU和R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方法;MSCT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最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此病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囊肿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13例输尿管囊肿患儿均行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IVU)确诊,9例行上肾段和输尿管切除,4例行囊肿切除、膀胱输尿管抗返流输尿管再植术。结果:术后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无尿路感染;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显示无输尿管返流;IVU显示输尿管、肾盂无扩张。结论:上肾段输尿管切除、囊肿切除和膀胱输尿管抗返流再植术是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婴儿肾积水手术治疗及预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婴儿肾积水手术指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总结40例小婴儿肾积水的手术治疗.全部病例术前均行彩超、IVP、静脉肾盂造影后三维CT重建及SPECT检查.所有患儿均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盂输尿管交接处梗阻所致肾积水.术后常规随访,行彩超和SPECT检查.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经过顺利,无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彩超示所有患儿肾盏扩张明显减轻,肾盂前后径和肾实质厚度均较术前好转,术前肾实质平均厚度为(4.37±1.57)mm,术后为(5.89±1.66)mm;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术前.肾盂前后径为(4.20±1.66)cm,术后为(1.93±0.98)c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32例单侧肾积水术后25例肾脏功能稳定,7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没有恶化者.8例双侧肾积水较重侧手术,术后对侧积水均明显减轻.结论 小婴儿肾积水肾盂前后径增大并出现肾盏扩张、肾实质变薄者,即使肾功能正常也以手术为佳.肾功能恶化、肾积水加重或出现临床症状者应积极手术.肾盂前后径小于2 cm,肾功能在40%以上,但肾图为梗阻曲线者应密切观察.小婴儿肾积水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肾脏形态恢复显著,肾脏功能可以保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夺院收治的3例Y形输尿管病例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例。病变位于左侧2例,右侧1例。结果3例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中,1例为左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肾盂和输尿管连接部狭窄,Y形输尿管汇合于近下肾部肾盂和输尿管连接处。行下肾部肾盂与上输尿管端侧吻合术。1例为有不完全性输尿管重复畸形,有膀胱输尿管返流Ⅲ~Ⅳ级,Y形输尿管汇合于输尿管中下段,行有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为左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肾盂和输尿管连接部狭窄,Y形输尿管汇合于输尿管中部,行下肾部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后随访6,15个月,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不完全性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发病率低,术前不容易明确诊断或被误诊。腹部B超、IVP、DR或CT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应根据患肾功能、形态等多种因素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部迷走血管压迫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34例迷走血管压迫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男30例,女4例,左侧28例,右侧6例。平均发病年龄9.5岁。手术方法为离断性肾盂成型术(Anderson—Hynes术式),术中同时将迷走血管移向肾盂后方。病理检查证实12例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术后半年行IVP复查,积水缓解,症状消失。结论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部迷走血管压迫致梗阻性肾积水发病年龄较大,腹痛明显,积水较轻。治疗上在采取离断性肾盂成刮术的同时,应将迷走血管转移到肾盂输尿管交接部的后方。马蹄肾合并肾积水时迷走血管压迫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小婴儿重度先天性肾积水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小婴儿重度。肾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例年龄在3个月内的重度。肾积水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MRI、ECT等检查,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式)。结果 8例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5个月以上,无血尿、腹块、腹胀,尿常规正常,均获临床治愈。7例复查IVU手术侧肾功能明显改善,其中2例患侧输尿管显示良好。1例复查SPECT,患。肾GFR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小婴儿(包括新生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所致重度肾积水应及时手术。以避免患。肾。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小婴儿肾脏功能恢复能力较强,对肾盂积水一般均应考虑保留。肾脏。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技术已成熟,手术打击较小,小婴儿多可以耐受。虽然小婴儿组织脆弱、输尿管较细,但只要注意手术操作精细,对合准确,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和预防.方法 1996年1月-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发生并发症患儿共22例.男20例,女2例;年龄8 d~9岁(平均3.5岁);左侧20例,右侧2例.对患儿进行随访,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中吻合口狭窄10例,其中8例行再次肾盂输尿管成形术,2例行吻合口瘢痕松解、瘢痕狭窄切除再吻合;吻合口水肿伴泌尿系感染6例,3例行肾造瘘,3例延期拔除原肾造瘘管;单纯泌尿系感染2例,行抗感染治疗;输尿管中段狭窄1例,行输尿管中段狭窄切除再吻合;输尿管末段狭窄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吻合口血肿伴泌尿系感染1例,行血肿穿刺引流、肾穿刺造瘘;巨大肾积水并无功能肾1例,行肾切除.10例吻合口狭窄切除标本病理:输尿管慢性炎症,肌层增厚;2例输尿管中、末段狭窄切除标本病理:输尿管慢性炎症,管壁变薄;1例肾切除标本病理:肾实质不同程度萎缩,间质慢性炎症并不同程度纤维化.随访6~36个月,临床症状均已消失,复查尿常规均无异常.超声检查21例患侧肾积水均减轻、肾皮质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另1例患肾切除术后超声检查示对侧肾脏代偿性增大.结论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术前正确诊断,术中细致操作,术后精心护理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均是预防并发症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们共收治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68例,其中231例采用微创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231例中,男152例,女79例;左侧156例,右侧58例,双侧17例。年龄6d至5岁11个月。诊断依靠超声、MR及ECT检查,部分病例选用静脉肾盂造影或cT检查。Grignon分级:Ⅲ级12例,Ⅳ级85例,V级134例。患儿均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肾盂输尿管吻合术。术后前半年每6~8周行超声和尿液检查,后半年每2~3个月复查1次,术后1年行静脉肾盂造影(we)和(或)核素肾图(ECT)检查。结果231例中,188例选用1.5~2cm切口顺利完成手术,27例延长切口至2—2.5cm,6例切口2.5~3cm,10例切口3—4cm。231例中,超声检查肾积水明显减轻者211例,积水无加重者19例,1例吻合口不通畅予再次手术。术后1年行IVP和(或)ECT检查,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婴幼儿及部分正常体重的学龄前儿童,微创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的重度肾积水胎儿出生后围新生儿期的诊断、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 对新生儿期入院的肾积水患儿7例进行分析,超声提示存在4级肾积水,行IVP或ECT 及 MRU检查后提示重度UEJ0肾积水.6例直接行离断式肾盂成型术(Anderson-Hynes术).另1例行肾穿刺造瘘术.引流38 d后再行肾盂成形术.结果 7例患儿均无近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尿常规未见明显泌尿系统感染.超声提示肾盂分离值较术前明显改善,肾皮质厚度较术前增厚.结论 肾积水围新生儿期手术治疗安全而有效,新生儿重度肾积水,明确诊断即可积极手术治疗,以保存患肾功能.超声检查对于肾积水患儿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儿童闭合性肾外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提高儿童肾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保存肾功能。方法 报告儿童肾外伤49例,年龄2-14岁,男37例,女12例,均有外伤史,其中23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例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86%有血尿,诊断主要依靠CT及静脉肾盂造影术(IVP)。结果 41例保守治疗,2例行肾缝合术,3例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再吻合术,2例行患侧尿囊引流术,均痊愈,1例肾动脉栓塞保守治疗,随访肾功能未恢复。结论 肾外伤患儿一般不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为不能控制的出血,尿外渗,肾碎裂伤,肾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腰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独肾肾盂积水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们收治的17例独肾肾盂积水患儿临床资料,男10例,女7例。其中16例行腰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加肾盂造瘘术,1例行单纯经腰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逐月复查超声及尿常规,术后1年复查静脉肾盂造影了解肾积水恢复情况。均获3个月至3年随访。结果17例均手术成功,术后均逐月复查患肾超声及尿常规,无严重尿路感染,无镜下血尿等。超声检查提示肾实质均较术前增厚,集合系统分离明显减轻,3例已无积液。15例获长期随访患儿术后1年复查静脉肾盂造影,均于2 min内显影。结论独肾肾盂积水应积极处理,采取精确定位下经腰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加肾盂造瘘术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