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因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痿缩的一种病证,以下肢痿软不能步履为临床特点,治疗较棘手。笔者辨证治愈疑难"痿证"2例,报道如下。 1 肺热伤津案 李某某,女,48岁。秋月患感冒发热,体温40℃,咳嗽胸痛,咳吐脓痰带血丝腥臭异常,双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  相似文献   

2.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日见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笔者根据《临证指南》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的学说,运用补气养血舒筋活络法则,治疗痿证,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根据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运动神经障碍,进行性肌肉萎缩、重证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等症。祖国医学认为痿证的发生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类:  相似文献   

4.
马生奇  陈有明 《当代医学》2010,16(9):151-151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病症。痿证的病因复杂,有内伤情志、劳倦色欲、外感湿热。但不论是内伤情志、劳倦色欲、还是外感湿热,都是因损伤内脏精气而使经脉失养,导致痿证。其病机主要是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肺热伤津、津伤不布、湿热侵淫、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髓枯筋痿。对于痿证的治疗,历代文献曾有“治痿独取阳明”、“泻南方,补北方”,但不外“补中祛湿,养阴清柳’而已。虽治法众多,但笔者认为在辨证论治中应将调理脾胃作为治疗痿证的重点,其理有三。  相似文献   

5.
黄浩棠同志:你夫人的病展转各地久经治疗始终无效,目前且日渐加重,我深表同情。人类对许多疾病目前的认识还很浮浅,治疗也尚无特效方药。肌萎缩侧束硬化症,是运动神经元疾病,其损害部位在脊髓前角、脑干、椎体束,属中医痿证范畴。痿证的临床表现是以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尤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为多见,故也称痿劈。古代将痿证分为皮痿、肌痿、筋痿、肉痿、骨痿五种,你夫人病属肌痿。  相似文献   

6.
痿证是一种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目前已越来越成为神经科关注的疾病之一.在临床治疗上,往往囿于"治痿独取阳明"而导致认识过于片面.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从《黄帝内经》理论出发,深入剖析痿证发生的病理机制,采取"滋养肺胃""清热利湿""补脾益胃"的治疗原则,并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基...  相似文献   

7.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这是痿证的重要治疗原则。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言:“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  相似文献   

8.
痿证,即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致肌肉萎缩,丧失运动功能。此病病程大都较长,无针对性药物治疗,又最易反复,因此迁延难愈。我科于89年9月6日,收治一例,用中药补肾填精,理气化湿法40天治愈,现报告如下: 张某,女,65岁,临洮县唐王乡农民,住院号:56739。 主诉:四肢麻木,双下肢萎软无力20余天,渐加重。 病史:20天前,双上肢浸渍冰水洗物后,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神经炎的中医治疗近况附院中医科黄本才多发性神经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全身多数周围神经的对称性损害[1],共同临床特征以肢体四末筋脉弛纵,手足痿软无力,甚至不能运动为主要表现,属中医学的痿证、血痹等范畴。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来自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要症状为下肢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日久而导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实证发病较急,突发肢体萎软无力,发展较快,肌肉萎缩不明显[1];虚证发病较缓,病程较长,常见下肢萎软无力,腰酸膝软,不能久立,肌肉萎缩明显。痿证病久都会损伤正气导致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转为阴虚内热型痿症,常见下肢肢体驰缓无力,腰酸膝软,或  相似文献   

11.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因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下肢痿软不能步履较为多见,故有“痿躄”之称。《素问·痿论》对本病早有较详细的论述,指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为“肺热叶焦”,因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而出现痿躄症状,并指出“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有所阐发,如《临证指南医案·痿·邹滋九按》明确指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说明了肝、肾、肺、胃气血津液的不足,是形成痿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00-2004年,我们运用现代康复理论治疗中风后患者 300余例,临床中我们发现近7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不 同程度的足内翻。现将我们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中风后足内翻产生的原因 足内翻,属于祖国医学“痿证”范畴,是以肢体筋脉弛 缓,软弱无力,日久出现不能随意运动一种病症。其多由于 肌肉牵张反射的控制紊乱所致,出现于中风急性期后,下肢 肌力开始恢复,肌张力也由于低下变为亢进或已进入痉挛期  相似文献   

13.
中医痿证或称痿 辟足 ,主要指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肌肉萎缩随意运动障碍的一组病证。现代医学的多种神经、肌肉疾病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本文应用多功能海神 2 0 0P型神经电检诊仪对 10例临床诊断为痿证的病例 ,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H反谢和诱发电位的检查 ,以肌电图“诊断指标”[1]为诊断参考依据。其中 5例的肌电图检查结论为神经原性损害 ,另 5例为肌原性损害。1 神经原性损害病损波及脊髓前角细胞以下各部位的痿证。肌电图改变的共同点 :出现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电压增高。例 1.女 ,30岁 ,腿部肌肉萎缩 ,…  相似文献   

14.
痿证是肢体痿废不用的一种病症。李东垣继承并发挥《内经》对痿证的认识,突出脾胃在痿证中的重要性,分为脾胃虚弱和湿邪两种病因,总结出痿证的四个病机特点,并以此提出补脾升清、清热燥湿、补益肝肾的治疗方法,为后人开创了诊治痿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益气健脾为主治愈痿证1例王儒飞,陈湧(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医院中医科050051)关键词:痿证;脾胃虚寒;益气健脾患者,男,28岁,农民。1986年1月18日初诊。自述7天前突然寒战1次,无发热,此后周身渐渐懂软无力。现双下肢软瘫,不能任地,双上肢无力...  相似文献   

16.
腓总神经损伤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多因外邪伤筋,经络闭阻,筋脉肌肉失去气血濡养,而致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根据“治痿独取阳明”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论,选取多气多血又主宗筋之足阳明胃经穴,针之以补益气血.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的功能.甲钴胺片通过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髓的主要成分磷脂的合成,从而达到修复神经的作用.中频和红外线照射治疗则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起到活血通络之功效.中西医结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张锡纯从脑论治痿证的思路与特色。[方法]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从脑病角度论治痿证的相关论述、医案、具体药方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痿证论治思路和特色。[结果]张锡纯汇通中西,以“肢体痿废”一症立论,结合现代医学对脑病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脑贫血、脑充血两种病因均可导致肢体痿废,在此基础上以传统医学宗气不足、精髓不充、脏腑气血大热的观点诠释二者病机,立益气引血、镇肝熄风大法,创干颓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大大扩展了痿证的治疗思路。[结论]张锡纯衷中参西,从脑病角度论治痿证,对痿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于今日临床启发尤多。  相似文献   

18.
麻木,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及躯干部麻木、并常伴疼痛,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往往不被重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古医籍中无确切病名,多数学者将其归属中医消渴合并痹证、痿证范畴。笔者认为,除了痹证、痿证之外,  相似文献   

19.
痿者,萎也。是肢体萎弱废用的一类病证。初起多见手足软弱无力,渐至肌肉麻木不仁,皮肤干枯失泽等症状。痿证是由于五脏热而津液枯竭,不能营养皮肉筋脉而形成。阳明者,多气多血之经,水谷气血之海,五脏六腑皆受气于阳明,故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是五脏六腑营养之大源。阳明又主润宗筋,宗筋是诸筋聚于前阴之处。前阴者,足之三阴、阳明、少阳及冲、任、督、足乔九脉之所会也。阳明为气血生化之源,九者均依赖阳明所化生气血濡养,所以,阳明气血充盈,宗筋才能得到滋养和濡润才能约束四肢关节使之运动自如。故王冰说:“宗筋为阴毛中横骨上下之竖筋也,…  相似文献   

20.
<正> 小儿痿证属于“软瘫”范畴,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肾精血亏损,气血失调,肌肉、血脉、筋骨失其所养,出现肢体痿软,肌肉松弛和萎缩。其病程缠绵难愈,长期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