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逸文  刘绍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697-3699
目的分析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多种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baPWV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0年11月来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1 764例体检者,进行baPWV检测。按照所测baPWV值分成两组,<1 400 cm/s者为低baPWV组(n=1 144),≥1 400 cm/s者为高baPWV组(n=620)。以baPWV值为应变量,以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率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高baPWV组除HDL-C水平低于低baPWV组外,其余各指标水平均高于低baPW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SBP、DBP、MAP、空腹血糖、心率与baPWV呈正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心率是baPWV的影响因素(P=0.00)。回归方程:baPWV=-255.97+8.024×年龄+7.681×SBP+5.877×心率。结论 baPWV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有关,年龄、SBP和心率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甲状腺激素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病人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3组。检测所有病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肌酐(Scr)、尿酸(UA)、BMI等代谢指标并探讨甲状腺激素与代谢综合征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TSH、TG、LDL-C、Scr、UA、SBP、DBP 7个指标水平均按照正常、超重与肥胖体型逐级上升(P < 0.05~P < 0.01),HDL-C、FT3、FT43个指标水平则逐级下降(P < 0.05~P < 0.01),HbA1c与TC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SH与BMI、LDL-C、TG、TC、Scr、UA呈正相关(P < 0.01),与HDL-C呈负相关(P < 0.01),与SBP、DBP、HbA1c无明显相关(P>0.05);FT3与SBP、DBP、Scr、UA、BMI呈正相关(P < 0.01),与LDL-C、HDL-C、TG、TC、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FT4与Scr、UA呈正相关(P < 0.01),与TC呈负相关(P < 0.01),与BMI、LDL-C、TG、LDL-C、HDL-C、SBP、DBP、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TG、UA与TSH水平显著相关(P < 0.01);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应密切注意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代谢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尿酸(UA)对肥胖人群动脉硬化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体检者12 259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1 875例和非肥胖组10 384例,根据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为动脉硬化组和无动脉硬化组。记录所有受检者一般资料以及血压、血尿酸、血糖、血脂和baPWV。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肥胖人群baPWV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血尿酸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ROC 曲线分析血尿酸、BMI对肥胖人群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结果12 259例体检者中肥胖者1 875例(15.29%),肥胖人群动脉硬化检出905例(7.38%)。动脉硬化组血UA水平明显高于无动脉硬化组(P<0.05);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动脉硬化组与无动脉硬化组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UA与baPWV、SBP、DBP、BMI、FBG、TG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SBP、DBP、BMI、TC、LDLC、FBG、UA均是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UA>350.05 μmol/L联合BMI>24.45 kg/m2对肥胖人群发生动脉硬化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结论肥胖人群伴血UA高于350.05 μmol/L者更易发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方案将200名受试者分为4个年龄组:15~30岁;31~45岁;46~60岁和61~80岁。每组男女各25名,使用美国产HDI-200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为C1,小动脉弹性为C2)。结果:男性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同时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脉压差(PP)无统计学差异(p>0.05);C1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最好(r=-0.640,P<0.01);C2与SBP和DB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DBP相关性最好(r=-0.544,P<0.01),与PP无相关。女性组:SBP、DBP和PP随年龄增加而升高,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C1和C2均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最好(r=-0.660,P<0.01;r=-0.704,P<0.01)。结论: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小动脉顺应性均下降。SBP是影响其大、小动脉顺应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青少年不同指标肥胖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2009年间延边地区安图县1 206名高中生体格检查资料,年龄在17~18岁之间.通过体格检查准确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及血压.采用体质量指数(BMI,kg/m2)、WC及腰围与身高比值(WHtR)作为不同指标肥胖:以BMI≥P90界值为整体型肥胖;分别以WC≥P90界值及WHtR≥0.46为腹型肥胖.[结果]朝鲜族WC,WHtR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汉族,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朝鲜族和汉族不同指标肥胖组的SBP及DBP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WC及WHtR与SBP及DBP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指标肥胖与血压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亚滨 《中外医疗》2012,31(22):133+135-133,135
目的分析儿童高血压与儿童营养过剩性肥胖的相关性。方法将儿童的体重指数(BMI)作为营养状况指标,应用整群分层及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60名儿童的血压及BMI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排除年龄、性别的影响后,儿童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BMI均是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5和0.2264(P〈0.05);SBP和DBP值随BMI增加而增加(P〈0.05)。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以及SBP与DBP超标率均随BMI增加而增高。SBP、DBP与BMI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BMI和年龄对SBP和DBP值有影响(P〈0.05)。在调整年龄因素后,高一级体重分类,患高血压的RR是低一级的2.21倍;其RR的95%CI为2.09~2.68。结论儿童的SBP、DBP与BMI独立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及心血管病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48例体检人群,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为baPWV<1400mm/s组和baPWV≥1400mm/s组。同时采用"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3148名体检人群ICVD 10年发病危险进行评估。结果:baPWV<1400mm/s组和baPWV≥1400mm/s组两组比较,DBP、BMI、TC、TG、Cr、BUN、FB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危险度、SBP、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1400mm/s组高于baPWV<1400mm/s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SBP、PP、年龄和ICVD10年发病危险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baPWV与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正相关性,baPWV增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受检者将来发生ICVD的危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延缓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影响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多种临床因素.方法 使用日本科林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左右侧肱动脉-踝部动脉之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取两者平均值作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TC/HDL比值、血糖(GLU)、血尿酸(UA)、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为自变量.作均数比较、t检验,简单相关分析,多因素偏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男性baPWV显著高于女性,吸烟者baPWV显著高于不吸烟者,有高血压病史者haPWV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有糖尿病史者baPWV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史者,SBP≥90mmHg组baPWV显著高于SBP<90mmHg组.TC≥5.17mmol/L组baPWV显著高于TC<5.17mmol/L组,LDL≥3.37mmol/L组baPWV显著高于LDL<3.37mmol/L组,GLU≥6.10mmol/L组baPWV显著高于GLU<6.10mmol/L组.BMI≥24kg/m2组baPWV显著高于BMI<24kg/m2组.baPWV与收缩压、脉压、年龄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56、0.471、0.433.各P值等于0.000.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人选因素有:收缩压、年龄、高血压史、体重指数、TC/HDL比值、血糖、吸烟史.结论 baPwV与收缩压、脉压、年龄呈正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住院患者692例,将超重或肥胖,腰围:男≥90 cm、女≥80 cm,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血压作为MS基本症候群,根据患者组分不同分为MS1组(272例,仅具有MS基本症候群)、MS2组〔270例,具有MS基本症候群伴三酰甘油(TG)异常〕、MS3组〔150例,具有MS基本症候群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测量受试者baPWV。结果 各组年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TC、TG、LDL-C、HDL-C、FPG、2 hPG、hs-CRP和ba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S1组、MS2组、MS3组年龄、体质量、BMI、腰围、SBP、DBP、PP、MAP、FPG、2 hPG、hs-CRP和baPWV均高于对照组|MS2组和MS3组体质量、BMI、腰围、SBP、DBP、PP、MAP、FPG、2 hPG和baPWV均高于MS1组|MS3组男性腰围、SBP、PP、TC、LDL-C和baPWV均高于MS2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S患者年龄、BMI、SBP、PP、MAP、TG、FPG及2 hPG与baPWV呈正相关,DBP、HDL-C与baPWV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SBP、DBP、2 hPG、TG是MS患者baPWV的因素(P<0.05)。结论 MS患者异常组分越多,引起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性别、年龄、BMI、血压、2 hPG、TG是MS患者baPWV增加的危险因素,对MS患者进行baPWV检测有利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及老年混合性高血压对颈动脉和左室重构的影响程度,从而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77例门诊及住院的初诊、血压水平在1~2级之间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60岁),按血压类型不同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组40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的混合性高血压组37例;另外选取30例同期的血压正常的老年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对各组病人行颈动脉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根据crous法计算斑块积分(PS);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计算左室实际质量和左室质量预测值,得出左室质量比值(%PLM);对全部入选病人行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身高、体重检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脉压(PP)。结果:①ISH组与混合组之间颈动脉斑块积分(PS),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左室质量比值(%PLM)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变量间相关分析时老年高血压患者SBP、PP、DBP、年龄均与PS、IMT、%PLM呈正相关,而对SBP、DBP、PP与年龄的多元逐步回归显示:以IMT为因变量,SBP、DBP、PP及年龄为自变量时,SBP和年龄被有效选入回归方程,DBP、脉压未被引入方程。以PS为因变量,SBP、DBP、PP及年龄为自变量时,SBP被选入回归方程,DBP、PP、年龄未引入方程;以%PLM为因变量,SBP、DBP、PP及年龄为自变量时,SBP被有效选入回归方程,DBP、PP、年龄未引入方程。③PS、IMT与%PLM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0.286,P<0.01)。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比混合性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程度更严重;在老年高血压中SBP是最重要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年龄因素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关系;老年高血压血管重构与左室重构有相关性,血管重构可能参与和加重左室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与肱踝脉搏波速度fbaPWV)的相关性。方法:baPWV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eGFR作为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以eGFR≥60mL/(min·1.73m^2)、无临床蛋白尿的老年T2DM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分成A组[eGFR〉90mL/(min·1.73m。)1与B组feGFR60~90mE/(min·1.73m^2)1,比较两组间临床及生化检查指标的差异,对baPWV与eGFR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B组的年龄(AGE)、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浆肌酐(P—Cr)、体重指数(BMI)、空腹血浆葡萄糖(FPG)、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高于A组(P〈0.05);baPWV与AGE、BMI、SBP、DBP、TG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当eGFR在高滤过状态至eGFR≥60mL/(min·1.73m^2)范围内变化时,随着baPWV值增大,eGFR下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baPWV与AGE、SBP呈正相关,与eGFR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T2DM患者eGFR的下降与baPWV值的增加独立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小学生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多种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于2012年7月15—18日和2013年7月16—21日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 747例延边地区小学生(朝鲜族2 011人,汉族3 736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并测量清晨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FBG)、胰岛素、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结果 ]调整民族、年龄和性别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延边地区小学生脂联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WC,SBP,DBP,TG,F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P<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1);瘦素水平与BMI,WC,SBP,DBP,TG,FBG,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1);TNF-α水平与BMI,WC,SBP,DBP,TG,HOMA-IR呈正相关(P<0.01),与FBG,HDL-C呈负相关(P<0.05);A-FABP水平与BMI,WC,SBP,DBP,TG,HOMA-IR和HDL-C均呈正相关(P<0.01);朝鲜族与汉族小学生脂联素、瘦素、TNF-α和A-FABP水平与多种代谢指标的关联程度有所不同.[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小学生不同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多种代谢指标的关联程度有所不同,且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3.
马竹芬  孙琳 《海南医学》2008,19(5):17-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M)参数及体重指数(BMI)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袖带式24小时动态血压仪监测29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BPM,彩色超声测量左心室参数,LVH者为研究组(131例),非LVH组(162例)为对照组,研究LVH与ABPM监测参数: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脉压差(PP)、心率(HR)、BMI的关系。结果LVH与动态血压SBP、DBP、PP、HR水平成正相关(P<0.05),BMI的变化在上述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LVH与动态血压SBP、DBP、PP、HR水平密切相关,他们可能都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脂肪肝与某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控制状况。方法 统一组织 2 6 19例 4 0~91岁人群进行健康体检。结果  2 6 19例中老年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为 2 6 .1% (6 84 / 2 6 19) ,脂肪肝人群与非脂肪肝人群年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谷氨酸转氨酶 (ALT)和空腹血糖 (FSG)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0 1) ,脂肪肝人群BMI、FSG、SBP、DBP、TG和TC控制达标率低。结论 中老年人群脂肪肝与BMI、SBP、DBP、TC、TG和FSG密切相关 ,脂肪肝人群BMI、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状况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健康儿童青少年学生血压(BP)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经体检确定为健康的5 363名10~18岁在校的儿童、青少年学生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定,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血压随着年龄、体重而升高,其中男生的血压高于女生,血压偏高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身高和BMI值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女学生收缩压与身高、年龄、体重、BMI值、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内蒙古地区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血压水平随着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而改变;儿童、青少年学生血压偏高的问题应引起重视,体重偏高或肥胖者应注意控制体重,以降低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2):111-113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小学生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多种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间在延边地区选择4所小学校,随机抽取3 879名8~12岁小学生(朝鲜族2 011名,汉族1 868名)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准确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空腹12 h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FBG)、胰岛素(FIns)及FFA水平,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估测人体胰岛素抵抗(IR)水平.[结果]调整年龄和性别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朝鲜族小学生FFA与BMI,WC,SBP,DBP,FBG和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呈正相关(r=0.261,0.196,0.133,0.115,0.982,0.344,均P<0.001),与HDL-C呈负相关(r=-0.056,P<0.05);汉族小学生FFA与BMI,WC,SBP,HOMA-IR呈正相关(r=0.115,0.095,0.073,0.044,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056,P<0.01).调整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延边地区小学生FFA与BMI,WC,SBP,DBP,FBG和HOMA-IR呈正相关(r=0.146,0.116,0.084,0.034,0.277,0.118,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055,P<0.001).[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小学生FFA与不同代谢指标的相关程度有所不同,且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对男性人群体质指数及血压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区内466名男性,按照是否吸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3例。观察组为吸烟者,对照组为不吸烟者,对其进行身体质量检查、血压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烟量与SBP、DBP指标存在相关性,SBP、DBP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身体质量指数(BMI)与SBP、DBP指标存在呈正相关性。结论吸烟量的变化会使患者BMI指数对SBP、DBP影响造成差异,吸烟量较少时会导致DBP指数上升,吸烟量较多时会导致SBP指数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及瘦素的关系,初步探讨睡眠呼吸紊乱及瘦素在OSAHS并发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60例OSAHS及40例年龄、体质指数(BMI)相匹配对照组睡前及醒后血压(BP)、醒后心率(HR),血清瘦素(LEp)水平,同时测定BMI、颈围(NC)、腰臀比(WHR)、血清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空腹真胰岛素(TI)水平.对比两组睡前、醒后BP变化;分析睡眠呼吸紊乱参数及瘦素与高血压的相关关系.结果 OSAHS组与对照组睡前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醒后血压尤其是舒张压(89.75±2.04)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81.63±1.91)mmHg并独立于年龄和肥胖(P<0.01);OSAHS组DBP与瘦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282,P<0.05;r=0.318,P<0.01);BMI(P=0.029)、醒后HR(P=0.030)及瘦素(P=0.049)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睡眠呼吸紊乱可能对醒后血压,尤其是醒后舒张压产生独立的效应;而BMI、醒后HR和瘦素可能是高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培哚普利(ACEI组)、替米沙坦(ARB组)和氨氯地平(CCB组)治疗,在治疗后第1、3个月分别测定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baPWV)。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SBP、DBP、PP、HR、baPWV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压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SBP、DBP、PP、baPW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SBP、DBP、PP、baPWV均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降低(P<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HR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3组baPWV变化(△baPWV)比较,ARB组>CCB组>ACEI组,3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其中替米沙坦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健康体检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142-1143,1148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与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老年人群健康体检病例573例。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尿酸,分析老年人群代谢危险因素和尿酸的相关性。结果:MS组与非MS组相比,MS组BMI、SBP、DBP、FBG、TG、TC、LDL-C和尿酸偏高(t=14.014、9.766、9.111、7.214、2.305、2.541、2.765、3.489,均P<0.05),HDL-C偏低(t=-3.125,P<0.01)。随着MS组份个数的增加,尿酸水平增加。BMI与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尿酸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08,P<0.01)。结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尿酸有关,肥胖是尿酸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