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对产妇实施穴位按摩,探讨其对产妇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变化及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将3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辨证后采用穴位按摩法镇痛;对照组160例,自然分娩。比较2组产妇体内PG水平的变化及对分娩疼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后羊水前列腺素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穴位按摩后,观察组中第一产程宫缩期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按摩前(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第一产程活跃期进行穴位按摩可以降低产妇羊水PG水平,减弱宫缩压,减缓分娩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无痛分娩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英德市妇幼保健院足月临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自然分娩,接受产科常规护理和助产指导,不进行任何镇痛干预,观察组产妇采取穴位无痛分娩。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不同分娩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长;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的阿氏(Apgar)评分及桡动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镇痛前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镇痛30 min、镇痛60 min的VAS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的Apgar评分及桡动脉动脉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无痛分娩可以减轻产妇分娩中的镇痛程度,缩短产程,提高新生儿出生后桡动脉动脉氧分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用于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拟经阴道分娩的足月产妇120例,按分娩顺序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Ⅰ组为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组,Ⅱ组为单一变频体表穴位电刺激组,Ⅲ组为单一导乐助产组,Ⅳ组为对照组,自然分娩,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4组孕妇分娩镇痛效果(VAS评分)及镇痛前后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镇痛效果:4组产妇潜伏期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跃期及第二产程Ⅰ、Ⅱ、Ⅲ组产妇VAS评分与潜伏期及Ⅳ组产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产妇活跃期及第二产程VAS评分与Ⅱ、Ⅲ组产妇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产妇活跃期NE、E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产妇胎儿娩出前NE、E含量均低于活跃期及Ⅱ、Ⅲ、Ⅳ组胎儿娩出前NE、E含量,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表穴位电刺激配合导乐助产用于分娩镇痛操作简便,临床效果确切,能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探究合谷、内关、腰骶部穴位电刺激对产妇分娩疼痛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自愿参与本研究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分娩时,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程处理,观察组给予合谷、内关、腰骶部穴位电刺激镇痛。对比2组产妇分娩时VAS评分、产程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结束、第二产程结束以及第三产程结束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 0.05)。结论进行合谷、内关、腰骶部穴位电刺激有利于缓解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感,缩短产程时间,能促进产妇的顺利分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情志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助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联合情志干预,比较两组分娩情况,探讨干预方式对产妇分娩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活跃期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宫缩期观察组宫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间歇期两组宫缩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3d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剖宫产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情志干预在产妇分娩中应用较佳,可显著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改善不良情绪,缩短第一、第二产程,进一步降低术后不良妊娠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合谷、内关、腰骶部穴位电刺激对产妇分娩疼痛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自愿使用穴位镇痛仪的产妇与未使用的产妇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程处理,于分娩过程中不给予任何镇痛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合谷、内关穴位及腰骶部电刺激镇痛。比较2组宫缩痛各时点VAS评分、产程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宫缩开始0 min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宫缩15 min、30 min、60 min、第一产程结束、第二产程结束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产妇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合谷、内关穴、腰骶部穴位电刺激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感,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对产程进展有促进作用,且操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游晨羽  樊云 《中医药导报》2023,(10):74-78+124
目的:探究穴位注射高乌甲素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镇痛机制。方法:将102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高乌甲素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及镇痛后0.5 h、1 h、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记录各产程时间、缩宫素用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检测镇痛前及镇痛后0.5 h、1 h神经递质水平[强啡肽(DYN)、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后0.5 h、1 h、2 h 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对照组VAS评分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缩宫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后30 min、60 min血清DYN、5-HT水平均高于镇痛前,血清DA水平均低于镇痛前,差异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两方面,对比分析其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疼痛程度及产程进展,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心理安慰与呼吸减痛法(对照组)和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观察组),各组50例;通过对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分析疼痛程度,记录分析是否影响产程进展。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纳入对照组的自然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自然分娩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发生时间均显著高于纳入观察组的初产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自然分娩初产妇疼痛感,并能缩短产程,为顺利分娩提供理论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吕晓静 《新中医》2020,52(4):158-160
目的:探讨初产妇采用导乐分娩配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产妇产痛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13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68例的对照组和68例的观察组,2组产妇均给予导乐分娩,观察组在导乐分娩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对比2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1、第2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产后出血量明显较少,阿氏评分(Apgar)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0级或1级例数与对照组比较,镇痛分娩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口开2 cm、6 cm、10 cm时产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导乐分娩配合穴位按摩的护理模式,可以减轻产妇疼痛程度、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状况,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穴位按摩与硬膜外麻醉镇痛的分娩效果。方法:回顾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分娩初产妇100例资料并根据干预方式随机分组。药物镇痛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穴位按摩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镇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实施镇痛前后疼痛的程度;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分娩、剖宫产。结果:在实施镇痛前,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镇痛后,穴位按摩组产妇疼痛程度显著低于药物镇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组第一产程时间显著比药物镇痛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药物镇痛组,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显著比药物镇痛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与硬膜外麻醉镇痛的分娩效果对比,中医穴位按摩效果更好,可减轻产妇疼痛,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法对产妇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及其镇痛作用的机理。方法:将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采用穴位按摩法干预分娩疼痛,对照组不施任何干预手段,自然分娩。观察穴位按摩的镇痛效果及对宫缩压的影响,检测按摩前后血清5-HT的含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2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活跃期2组的血清5-HT含量均明显高于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活跃期治疗组的血清5-H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穴位按摩法可明显升高血清5-HT含量,能较为有效地缓解分娩疼痛。结论:采用穴位按摩法可明显减轻分娩疼痛,其可通过有效调节5-HT的含量来达到镇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腕踝针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用操作性技术进行镇痛。分别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开始、第一产程活跃期(子宫口开至3cm)、第二产程结束时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结束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是分娩镇痛有效的方案,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分娩球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产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分娩的产妇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0例,对照组64例纳入研究,应用分娩球辅助分娩,观察组67例纳入研究,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TENS镇痛,两组产妇如有镇痛需求则给予自控式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不同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自控式硬膜外镇痛人数、镇痛药物应用剂量。比较两组临产时、宫口开全时血清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并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宫口2cm、3cm时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硬膜外镇痛使用率(χ~2=7.123,P=0.008)、镇痛药物应用剂量(t=3.902,P=0.000)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宫口开全时血清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or、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S联合分娩球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减少镇痛药物应用量,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妇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初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2组产妇进产室后均给予常规护理缓解紧张情绪,对照组使用自然分娩的方式,采用长腹式呼吸镇痛法缓解疼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镇痛法。观察2组产妇的Wong-Bakcr脸评分、VAS评分,评估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评定疗效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Wong-Bakcr脸评分(5.54±1.27)分、VAS评分(5.21±1.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01±1.02)分、(7.85±1.23)分(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能够显著缓解初产妇分娩疼痛,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镇痛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51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TEAS组(76例)和硬膜外组(75例)。硬膜外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TEAS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穴取合谷、内关、夹脊穴(T10~L1)、次髎,采用疏密波(2 Hz/100 Hz),电流强度为15~50 m A。镇痛时间均为宫口开至3 cm到宫口全开。观察两组患者镇痛前即刻,镇痛后30、60、120 min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变化;记录各产程时长、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评估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P0.01),但TEAS组下降幅度小于硬膜外组(P0.01);TEAS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长均短于硬膜外组(P0.01,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7/76)和2.6%(2/76),均明显低于硬膜外组的34.7%(26/75)和18.7%(14/75)(P0.01);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镇痛效果虽不如硬膜外阻滞,但可减轻产痛至产妇能耐受程度,并能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长、减少缩宫素使用,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分娩镇痛仪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阳春市中医院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300例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穴位贴敷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于宫口开大约3 cm、产程进入活跃期、疼痛达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级以上、产妇迫切需要镇痛时给予穴位贴敷联合导乐分娩镇痛仪镇痛;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方法。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镇痛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的羊水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分娩镇痛仪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明显,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提高顺产率,不会对新生儿及羊水性状造成不良影响,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控式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镇痛分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10例为镇痛组,另选择同期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5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镇痛组采用自控式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比较2组产妇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较对照组疼痛明显减轻,2组镇痛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镇痛组产程时间活跃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自控式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镇痛完善,产程短,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足月自然分娩过程中,针刺穴位与硬膜外麻醉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符合自然分娩的研究对象199例,随机分为4组。针刺组采用针刺穴位方法;硬膜外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镇痛组采用针刺穴位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干预。主要观察指标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比较干预全程(宫口3 cm即0 min、30 min、60 min和宫口全开时)产妇分娩疼痛,同时记录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宫口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Apgar评分以及产后出血量(2 h)。全程监测第一产程中血?-内啡肽和5-HT水平变化。结果 VAS评分显示,较之对照组,其他三组皆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硬膜外组和复合镇痛组下降程度相似,而针刺组下降幅度稍逊色;比较产程相关指标,针刺组产妇宫口扩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针刺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综合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针刺组跟硬膜外组比较,未有使用助产催产;第一产程中产妇血?-内啡肽,针刺组和复合镇痛组观察到不同程度上升(P0.05),而硬膜外组与对照组则没有观察到显著变化(P0.05)。结论 针刺镇痛可减轻分娩痛,缩短产程,同时不影响第二产程及各项产妇胎儿安全指标。  相似文献   

19.
吴菊  张君烨  丁施思 《光明中医》2023,(6):1109-1112
目的 观察揿针疗法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方法 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当VAS评分≥4分时,对照组进行常规分娩期护理,助产士给予呼吸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揿针疗法,将揿针埋于产妇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及次髎穴,之后每30 min用指腹按压针柄进行穴位刺激,也可根据产妇疼痛程度增加按压频率,以增强疗效。比较2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各产程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3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疗法安全经济、操作简单、不影响自由体位,镇痛效果良好、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联合情志干预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46例)给予穴位按摩联合情志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程度、各产程时间及不良情绪.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