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柱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脊柱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脊柱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及X线、CT与MRI检查资料.结果 X线平片无阳性发现者5例,骨质疏松不伴骨质破坏者4例,骨质疏松伴骨质破坏者6例.11例CT检查4例表现为骨质疏松不伴骨质破坏,7例表现为骨质疏松伴溶骨性或穿凿样骨质破坏.14例MRI检查1例表现为骨质疏松,13例显示椎体单发或多发骨质破坏所致异常信号,分别呈局灶型、弥漫型和不均匀型.结论 X线平片对脊柱骨髓瘤的诊断敏感性较低,CT和MRI易于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尤以MRI显示效果最佳,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法.诊断时需与脊柱转移瘤、脊柱结核及单纯脊柱骨质疏松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1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7例行螺旋CT检查,15例行MR检查。结果原发性ABC共20例,继发性ABC1例,均发生于长管状骨。21例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9例病灶内见骨性分隔,18例有硬化边;17例行CT平扫,13例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小骨嵴、骨包壳中断情况,11例显示病灶内液-液平面,硬化边显示明显;15例行MRI检查,13例骨质膨胀,11例显示囊腔及液-液平面,囊腔周围间隔呈长T1、短T2信号。结论 CT及MRI、特别是MRI对ABC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的临床表现。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临床表现,均行X线、CT及MRI诊断。结果①病变部位分布:脊柱病变26例(70.7%)、骨盆病变12例(36.2%)、肋骨病变16例(70.7%)、颅骨病变4例(6.9%);②X线表现:多见骨质破坏,部分见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少数见骨质硬化、软组织肿块。与病理结果对照,准确率为79.5%。③CT表现:多见骨质破坏、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部分见骨质硬化、软组织肿块1,少数见骨质异常。与病理结果对照,准确率为87.9%。④MRI表现:可见椎体压缩及破坏、颅骨及股骨破坏,少数见软组织肿胀、骨盆破坏。与病理结果对照,准确率为96.6%。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可先使用X线进行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筛查,然后再用CT或MRI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多发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分析MRI室近10年来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16例多发骨髓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均行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穿凿样溶骨性破坏、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4例未见异常。CT表现为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或骨质破坏。MRI表现8例弥漫型,3例局灶型,1例椒盐型,4例弥漫加局灶型。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影像特点,对脊椎病变MRI比X线和CT有一定优势,尤其对早期MM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特征与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骨穿和(或)病检证实的20例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CT及MRI的影像诊断学及临床特点。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骨痛、贫血、乏力、发热、肝脾肿大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脊椎CT检查100%显示有骨质破坏;脊椎MRI检查100%提示有信号改变,多数病变呈长T1、T2信号。结论MRI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骨髓内侵润敏感,对早期疑似病例在X线平片检查的基础上做MRI检查,可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及MRI表现,其中全部病例行X线平片检查,16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结果 2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长骨14例,骨盆2例,额骨1例,距骨1例,跟骨1例,腰骶椎各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DR平片均表现为膨胀性骨破坏,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行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3例,皂泡状混杂密度2例,腰椎体见有溶骨型破坏1例。其中软组织肿块12例,液液平面8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6例T1WI上低信号内见混杂信号,5例在T2WI见液平面。结论综合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 ,可提高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并给临床提供更多病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BM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原发性BMFH的X线片、CT、MRI表现,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7例BMFH中,位于长骨4例,扁骨及不规则骨3例,X线、CT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其中5例呈地图样、虫蚀样,2例呈无结构的溶骨性破坏,5例骨皮质中断,4例骨髓内软组织肿块,纵径大于横径,密度与周围肌肉相仿,髓外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于溶骨病变,软组织块内均未见钙化,2例骨鞘完整,5例不完整。MRI表现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骨质破坏区,其软组织肿块T1呈稍低信号,T2呈不均匀高信号影,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影,周围大片状软组织水肿。结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若中年人出现单发长骨骨内不规则骨质破坏且软组织肿块大于骨质破坏区,骨膜反应不明显但大范围水肿时应考虑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能。  相似文献   

8.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骨和关节X线平片及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收集我院稳定性维持血液透析且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42例,行X线平片及CT检查,部位包括颅骨、肩关节、腕关节、双手、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腰椎,观察其影像学改变。42例患者X线平片显示骨质疏松38例,骨质破坏12例,骨质吸收17例,骨质硬化10例,关节肿胀18例,软组织内转移性钙化18例;CT检查显示骨质疏松42例,骨质破坏14例,骨质吸收19例,骨质硬化10例,关节肿胀20例,软组织内转移性钙化18例,关节囊积液10例。X线平片检查是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骨、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CT是发现早期病变及鉴别诊断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X线和MRI的应用价值及影像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4月收治的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分别为X线、MRI,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显像特征,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X线检查结果显示,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病理性骨折13例(25.0%),软组织肿块15例(28.8%),骨质破坏48例(92.3%),骨质疏松14例(26.9%),骨质硬化7例(13.5%);MRI检查结果显示:弥漫加灶型6例(11.5%),局灶型25例(48.1%),弥漫型12例(23.1%),椒盐型10例(19.2%);MRI组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与X线组相比,X线组均显著低于MRI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对多发性骨髓瘤病变的早期骨髓浸润、骨质破坏情况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相比于X线影像学方法,其检出率和符合率更高,具有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PVNS临床及影像学(X线平片、CT、MRI等)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10例患者起病缓慢,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局部包块,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X线平片仅能显示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囊的肿胀、关节面下的骨侵犯或骨缺损及其周围硬化;CT可以显示关节囊突向关节腔的软组织结节。MRI对显示关节滑膜增厚和关节积液尤其敏感,滑膜增厚及软组织结节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1为低信号3例,等信号或稍高信号7例,8例在增厚的滑膜内可见多发散在含铁血黄素沉着的长T1、短T2低信号影。10例病变关节均有关节积液。8例病变关节有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结论 PVNS在MRI上有典型特征性的表现,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CT,MRI能准确反映PVNS中滑膜的绒毛结节状增生、增生的滑膜对关节软骨的破坏以及其对软骨下骨质及软骨下远部骨质侵蚀的不同时期绒毛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并可以准确评价病变对关节内外累及的范围,是诊断PVNS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MRI对早期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早期脊柱转移表现的认识。方法对20例获得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原发瘤与转移部位之间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转移部位的胸腰椎最多见74%(15/20),MRI对骨质破坏椎管受累62.5%,10.7%椎管软组织内均未见明显肿块。结论胸腰部脊柱是转移瘤好发部位,且先侵犯椎体及附件,常规X线,CT对大多数转移瘤能够作出诊断,而MRI能更早地显示其难以发现的早期轻微骨质破坏改变,敏感性明显高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及CT表现,加深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10例的X线与CT表现。结果10例多发性骨髓瘤中,累及部位主要位于颅骨、肋骨、脊柱、肩关节、骨盆;X线及CT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骨折。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常规X线与CT检查能对本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程洁  袁杭  林上奇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84-3285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D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X射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该病影像学表现。结果 29例患者中27例为单骨型,2例为多骨型;X射线及CT影像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14例,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3例,丝瓜瓤样改变9例,虫蚀样骨破坏2例;MRI表现病灶多为混杂信号,仅1例表现信号均匀,其中2例见"液液平面",11例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1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结论 FDB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常混合存在。综合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高对FDB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福转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76-1577
目的 探讨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骨肉瘤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骨肉瘤,全部病例均作了X线、CT平扫与19例MRI,其中8例CT增强扫描,1例MRI增强扫描。结果 骨肉瘤的基本征象有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这些征象在平片、CT与MRI上均可见到,但他们的表现有所不同。CT与MRl可显示平片不可见或难以发现的征象: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分界、肿瘤坏死、出血、肿瘤侵犯关节及跳跃性病灶。增强扫描更有利于显示肿瘤的边界及肿瘤.骨髓交界面。结论 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CT与MRI相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葛湛  谢长浓  潘恒  吴永峻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31-3032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X线、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s患者的X线平片、螺旋CT及MRI表现,其中12例子X线平片检查,11例子cT检查,5例予MRI检查。结果发生在软组织的pPNETs共8例,X线及cT表现为分界不清的等或低密度软组织肿块,部分肿瘤破坏相邻骨质;MRI表现为软组织内边界不清的较大肿块,其内信号不均匀,相邻骨皮质及部分骨髓腔为软组织影替代;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发生在骨的pPNETs6例,X线及CT表现为范围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骨的周围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病灶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肿块,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pPNETs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X线平片、CT与MRI检查有助于术前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分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宏  杨菊霜  张艳玲 《河北医药》2011,33(4):551-552
目的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敏感的检查手段。方法回顾分析1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PVNS的MRI、X线平片和CT等影像资料,比较和评价PVNS的MRI信号特点,关节内结构侵犯、关节外侵犯和骨质侵蚀等征象。结果 130例膝关节PVNS,104例MRI具有典型的含铁血黄素沉着,T1WI和T2WI呈低信号。MRI可以准确显示X线平片及CT难以显示的关节内软骨和韧带侵蚀以及关节外侵犯的范围。结论 MRI在膝关节PVNS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MRI信号及很高的诊断价值。可准确评价PVNS在关节内外的侵犯范围,对指导手术、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及早期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分期及早期影像学诊断.方法 86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平片、CT及低场MRI检查,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对照.结果 全部患者X线平片诊断早期ANFH共126个部位,其中Ⅰ期占58个,x线表现为骨质疏松及骨硬化,Ⅱ期68个,表现为骨硬化和囊状低落度区.CT发现早期ANFH 76例共108个部位,其中I期占44个,表现为组成骨小梁星芒结构消失,骨质疏松变和骨硬化,Ⅱ期34个.表现为囊状低密度区及骨硬化,Ⅲ期30个,以新月征为特点.低场MRI仅发现68例98个部位,Ⅰ期45个,表现为斑,T1WI低或高信号,Ⅱ期33个,表现为T1WI及长TE梯度回波(GRL)序列呈不规则低等高信号.Ⅲ期20个,在T1WI及GRL序列呈片状低信号,并可见高信号环绕.三者比较差异较大,意义显著.结论 CT及低场MRI可早期显示ANFH病变,而低场MRI对ANFH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高于X线平片及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方式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结果发病部位为骨骼6例(包括左胫骨1例、右胫骨2例、骶骨1例、髂骨1例、左肱骨1例),软组织4例(纵隔2例、胸壁1例、腹膜后1例)。X线检查发现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多有囊变、坏死;MRI表现主要为T1WI为稍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 X线、CT及MRI检查均可较好地观察病灶内部结构及周边变化,合理联用可达到理想的定性、定量诊断效果,还可指导手术切除、远处转移分析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肘关节Charcot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行X、CT及MRI检查的肘关节Charcot关节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中5例患有脊髓空洞症.1例为胸髓损伤截瘫患者。X线及CT显示2例为增生型,表现为关节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内见大量块状骨化影;4例为吸收型,表现为关节以骨质破坏吸收、碎裂为主,骨端消失,周围软组织肿胀,内见多个小而锐利的骨化影。MRI清楚显示肘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结构.由内向外为关节囊内积液、关节囊壁及囊壁外其余软组织块影。结论肘关节Charcot关节病是一种目前较少见的关节疾病.严重破坏的关节跟自觉症状极不相符是其主要特点。X线片是Charcot关节病的首选诊断手段,MRI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的3层结构改变较具特点.是X线片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丽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3):79-8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其早期影像学表现,比较X线与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具有典型影像表现并经临床确诊的4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X线平片、CT,分组对照其征象及变化。结果AS早期骶髂关节影像学改变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面不清,局限性硬化,侵蚀,虫噬样破坏,关节强直等。就病变征象而言,X线可与CT显示的基本相同,但CT对细微结构可显示得更加清晰,能更直观地反映病变的范围及关节间隙的改变,对早期病变显示优于X线。结论骶髂关节骨质发生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AS的早期征像,CT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对疗效观察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