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以及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单纯椎板开窗术,实验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结果实验组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以及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6例,以术式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和治疗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5.48%(4/7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44%(12/73)(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势,可尽快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减少腰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3例,其中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35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和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时,相较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椎间孔镜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与对照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均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接受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手术相关指标(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0%(48/4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47/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镜与经Quadrant通道椎板间"小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选取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56例接受椎间孔镜治疗(A组),50例接受经Quadrant通道椎板间"小开窗"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VAS评分、JOA评分。结果两组间术前VAS评分、JOA评分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3、7、30天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经Quadrant通道椎板间"小开窗"术相比,经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近期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更加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焦作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接受开放椎板间开窗术,观察组50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VAS、ODI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6.22±1.04)d]、出血量[(40.69±9.58)mL]、手术时间[(60.38±8.14)min]与对照组[(9.68±2.54)d、(110.25±9.03)mL、(86.26±9.47)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可减轻机体创伤性,还可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腰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丁荣攀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40-1241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上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FD治疗,观察组接受PTED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手术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D相比,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失血量较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疗效、手术指标、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降低疼痛评分,缩短手术时间,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eroendoscopicdisceetomy,MED)与开放椎板开窗(open disceetomy,0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手术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组、开放椎板开窗组各24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按Nakai评分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椎间盘镜组和开放椎板开窗组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间盘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椎间盘镜与开放椎板开窗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但椎间盘镜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恢复较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