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植物耐盐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与植物耐盐性密切相关的小分子渗透物质(脯氨酸,甜菜碱,多元醇,多胺,果聚糖),晚期胚胎发生富集蛋白(LEA),调渗蛋白(OSM),水通道蛋白,K^ 通道蛋白和ATPase等的合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甜菜碱提高植物抗盐性的作用机理及其遗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波  张怀刚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9):1888-1893
系统地讨论了甜菜碱在提高植物抗盐性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甜菜碱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及其遗传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在进一步弄清甜菜碱提高植物抗盐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应在重要作物中开展甜菜碱合成相关基因的导入,以期获得耐盐植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徐呈祥 《生态学报》2012,32(24):7966-7980
低温胁迫是世界范围内影响植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植物抗寒生理生态研究是比较活跃和发展很快的领域.文章综述了提高植物抗寒性机理的研究进展.大量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气象因素与植物自身因素是影响植物抗寒性的关键因素,前者主要是温度、光周期和水分,后者主要是植物的遗传学基础、生长时期、发育水平以及低温胁迫下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保证植物抗寒基因充分表达对提高植物抗寒性有重要意义.植物抗寒性的遗传机制与调控主要通过5条路径实现:丰富多样的植物低温诱导蛋白,低温转录因子DREB/CBF可同时调控多个植物低温诱导基因的表达,DREB/CBF与辅助因子相互作用调控下游基因表达,Ca2+、ABA及蛋白质磷酸化上游调控低温诱导基因表达,以及不饱和脂肪酸酶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改良植物抗寒性已获重要进展,但距产业化尚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要做,目前主要通过导入抗寒调控基因和抗寒功能基因而实现,后者主要是导入抗渗透胁迫相关基因、抗冻蛋白基因、脂肪酸去饱和代谢关键酶基因、SOD等抗氧化系统的基因以及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的基因.农林技术对提高植物抗寒性有重大实用价值,其中的不少技术蕴涵着深刻的科学机理,重点评述了抗寒育种、抗砧嫁接、抗寒锻炼、水肥耦合及化学诱导五大技术提高植物抗寒性的作用机理.展望了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植物因缺铁而产生黄叶病的现象十分普遍,潜在性植物缺铁的土壤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5%—40%,且分布范围极广。因此,研究铁的生理功能和吸收机制,探讨如何提高根际土壤中铁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植物对钾营养的吸收、运转和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钾营养研究是植物营养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植物中钾的吸收和转运、钾转运系统、低钾胁迫和缺钾时的生理表现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综述,并提出了解决钾肥供需矛盾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敏 《植物学通报》2008,25(5):624-630
植物营养贮存蛋白(vegetative storage protein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营养组织且含量丰富的蛋白,最初是作为植物氮源的临时贮存形式而被人们认识。然而,不同植物中的营养贮存蛋白的生化来源和生物学特性并不相同,并且除了营养贮存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这类蛋白在植物防御中也承担着多种多样的重要角色,或具有抗虫活性,或能够抑制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的生长,或参与植物防御过程中的信号转导等。对植物营养贮存蛋白在植物防御中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使这类蛋白在新型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敏 《植物学报》2008,25(5):624-630
植物营养贮存蛋白(vegetative storage proteins )是广泛存在于植物营养组织且含量丰富的蛋白, 最初是作为植物氮源的临时贮存形式而被人们认识。然而, 不同植物中的营养贮存蛋白的生化来源和生物学特性并不相同, 并且除了营养贮存功能外, 更重要的是这类蛋白在植物防御中也承担着多种多样的重要角色, 或具有抗虫活性, 或能够抑制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的生长, 或参与植物防御过程中的信号转导等。对植物营养贮存蛋白在植物防御中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使这类蛋白在新型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植物镁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洪  褚天铎 《植物学报》1999,16(3):245-250
总结近些年来有关镁素营养研究应用。详细综述植物对镁的吸收、镁在植物体内的分配与运输、镁的生理作用、植物体内镁与一些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镁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汪洪  褚天铎 《植物学通报》1999,16(3):245-250
总结近些年来有关镁素营养研究应用。详细综述植物对镁的吸收、镁在植物体内的分配与运输、镁的生理作用、植物体内镁与一些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癌植物药及其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是抗癌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人们对植物来源的抗癌药物非常重视 ,一方面是由于植物种类繁多 ,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化学成分 ,对发现新抗癌药有很大潜力 ,另方面 ,也可为设计更理想的抗癌新药提供独特的化学结构 ,后者可被作为创制新药的先导化合物。本文仅对几种抗癌效果较为确切且其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较多、近期可望工业化生产的植物药用成分及其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 紫杉醇 (paclitaxel,商品名 taxol) 最初是从短叶红豆杉 (Taxusbrevifolia)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紫杉烷类化合物 ,对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均有显著疗…  相似文献   

11.
植物物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植物物候直接反映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植被动态模拟的关键.在遥感和模型技术的推动下,植物物候与全球变化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从植物物候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植物物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植物物候的遥感监测方面,综合论述了植物物候的研究进展,找出植被物候研究的不足,进而提出未来植被物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In areas where soils are low in bioavailable selenium (Se), potential Se deficiencies cause health risks for humans. Though higher plants have been considered not to require this element, the experience with low-Se soils in Finland has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he supplementation of commercial fertilizers with sodium selenate affects positively not only the nutritive value of the whole food chain from soil to plants, animals and humans but also the quantity of plant yields. The level of Se addition has been optimal, and no abnormally high concentrations in plants or in foods of animal origin have been observed. Se levels in serum and human milk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daily intake has been within limits considered to be safe and adequate. In fact, plants act as effective buffers, because their growth is reduced at high Se levels. They also tend to synthesize volatile compounds in order to reduce excess Se. On the other hand, when added at low concentrations, Se exerts a beneficial effect on plant growth via several mechanisms. As in humans and animals, Se strengthens the capacity of plants to counteract oxidative stress caused by oxygen radicals produced by internal metabolic or external factors. At proper levels it also delays some of the effects of senescence and ma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short-wavelength light by plants. High additions are toxic and may trigger pro-oxidative reactions. Thus, the present supplementation of fertilizers with Se can be considered a very effective and readily controlled way to increase the average daily Se intake nationwide.  相似文献   

13.
硒营养状态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硒营养状态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炎症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硒组、适硒组和补硒组,分别给予低硒饲料、适硒饲料和补硒饲料喂养,持续42 d。收集0、21和42 d时各组大鼠粪样与血样,对比各组不同时间血清硒水平;分析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指纹图谱,比较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H')、ERIC-PCR指纹图谱条带数及图谱间相似系数(Cs);42 d后处死大鼠取十二指肠组织,对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21 d、42 d时血清硒水平、肠道菌群H'及ERIC-PCR指纹图谱条带数组间比较,补硒组最高、适硒组其次、低硒组最低,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组内比较,补硒组上述指标随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5),低硒组显著降低(P<0.05),适硒组变化不显著(P>0.05);组间Cs累积分布曲线分析,小于0.6的Cs值在低硒组占80.00%,补硒组占65.42%;组内分析,21 d时小于0.6的Cs值在补硒组、适硒组、低硒组分别占总Cs个数的78.57%、54.27%和38.79%,42 d时小于0.6的Cs值在3组分别占总Cs个数的72.58%、53.47%和36.81%;低硒组IL-6、IL-1β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适硒组和补硒组(P<0.05),适硒组与补硒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硒日粮可降低血清硒水平,引起肠道菌群结构失调、降低其多样性,进而引起肠道炎症,适量补充硒可提高血清硒水平,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丰富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植物土传病害难以防治,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展现了诱人的前景.PGPR能够高密度地在植物根际定殖,兼有抑制植物病原菌、根际有害微生物,以及促进植物生长并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些PGPR能够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SR),从而提高植物整体的抗病能力.近20年来,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已有很多成功应用的PGPR产品,国内应大力加强基础与应用的研究,并推进其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植物高效利用磷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缺磷是限制目前农林业产量的一个重要因子,传统的农林业生产主要通过施肥和土壤改良来满足植物对磷的需求,近年来人们开始发掘磷高效利用植物来替代传统方法提高磷的利用效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高效利用磷的形态学、生理学及遗传学作用机制,植物高效利用磷的机制主要包括:(1)磷高效利用植物能通过根系形态变化(包括根伸长、根轴变细、根毛数量和密度增大、侧根幼根数量增加及形成排根等)和根冠问的物质分配改变等形态学机制来适应磷胁迫;(2)在缺磷环境下磷高效利用植物能通过根系分泌物增加、菌根侵染、根系吸收动力学特征变化及植物磷素内循环加强等生理学机制来适应磷胁迫;(3)在磷亏缺的长期选择压力下,植物可通过某些“沉默”基因的诱导表达或DNA序列的特定形成相对稳定的磷营养遗传性状,由此通过遗传学机制来增加对土壤难溶态性磷的利用,使植物表现出较高的磷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中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营养调控及分异成因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赵少华  宇万太  张璐  沈善敏  马强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197-1203
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元素,它在环境中含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及动植物的健康安全。结合国内外资料及最新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环境中硒的生物地球球化学循环,包括环境中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土壤中硒的含量分布、形态及有效性,大气和水环境中硒的形态分布,植物体中的硒及其对硒的吸收关系;讨论了低硒高硒环境中硒营养水平的调节及环境分异的成因,诸如母质类型、气候特征、风化淋失、气体挥发、土壤质地和地力耗竭等方面;并提出了环境中硒研究的前沿及今后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促进今后环境中硒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Radiotherap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common therapies for cancer patients. Selenium has been shown to be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because selenoproteins have anti-oxidative functions agains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hat are induced by the radiation. They also function in DNA-repair and cytokine control.PurposeWe explored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in radiotherapy in our previous review to establish guidelines.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expanded the search to cover recent advances in clinical studies of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in radiotherapy.MethodsWe conducted an initial screening in the PubMed using the MeSH terms and keywords “selenium”, “radiation”, “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using the same methodology applied in our previous review. We identified 121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December 2019. We then identified eight articles (six studies) on selenium and radiotherapy by excluding 113 articles.ResultsIn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studies, selenium doses of 300−500 μg/day with duration of 10 days to 6 months were used.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improved the selenium nutri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 and reduced the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did not reduce the effectiveness of radiotherapy, and no toxicities were reported.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our previous and current reviews showed that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offers specific benefits for several cancer types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Here, we suggest a new guideline for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in radiotherapy. We recommend determining the selenium status of the patients before radiotherapy, and in cases of deficiency (<100 μg/L serum selenium level), selenium supplement can be beneficial.  相似文献   

18.
植物与低磷环境研究进展——诱导、适应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适应低磷土壤的作物根际磷的有效性明显增加的现象之后。植物与低磷环境的研究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植物如何适应低磷环境和如何有效利用土壤磷素资源的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低磷条件下,植物根系形态结构会发生适应性变化,根冠间的物质分配会向根部倾斜使根冠比增加;植物根际酸度变化、有机酸分泌和磷酸酶释放有利于活化和利用土壤中的磷素资源;不同种类或品种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磷营养效率基因型,具有不同亲和力的磷转运体,也具有不同的磷活化机制。人类对植物适应低磷机制的研究还将继续,揭示植物对低磷环境的响应对策和发掘植物有效利用磷素资源的潜力,在经济上和环保上均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apoplast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plant mineral nutrition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常见的地下共生菌,对植物和土壤具有多种有益作用.本文阐述了近年来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吸收土壤硫素的最新进展,在目前耕地缺硫状况下,着重分析了丛枝菌根真菌改善植物硫素营养以及丛枝菌根真菌利用硫素的分子调控机制,总结了影响菌根硫代谢的因素,并指出该研究方向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