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爬壁机器人全方位移动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言正  门广亮 《机器人》1995,17(2):102-107
所谓全方位移动机构,它是由N个(N≥3)定向滑移轮组成的车体,无需绕垂直于车辆平面的轴作任何转动,仅造轮子的转向与转速的不同组全,便可实现沿任意方向直线前进的功能,并能在原地旋转任意角度,这种机构在爬壁机器人上使用有其突出优点,运动灵活,能行走到任意位置,本文对全方位移动机构进行研究及设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用履带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实现喷漆的问题,阐述了喷漆机构运动的实现以及如何保证喷漆连续条件.设计了可工作于平面和弧面的喷漆机构,并且在罐壁上进行了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履带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喷漆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沛霖  姜有 《机器人》1997,19(2):147-150
本文讨论了用履带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实现喷漆的问题,阐述了喷漆机构运动的实现以及如何保证喷漆连续条件。设计了可工作于平面和弧面的喷漆机构,并且在罐壁上进行了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型爬壁机器人机构,介绍了机构的构型及结构特点,推导了运动学正、逆解方程式,规划了直线行走、平面旋转及交叉面跨越三种运动模式.机构构型及运动模式的分析表明,该机构具有体积小、运动特性较好的特点.仿真结果证明,该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所需吸附力矩较小且占据的空间较少.  相似文献   

5.
传统爬壁机器人吸附参量存在同步不对称的问题,导致爬壁机器人吸附控制系统输出控制量精度降低,影响机器人整体控制效果;为了解决爬壁机器人吸附参量不对称问题,提出基于D-H参数的爬壁机器人吸附控制系统设计;基于D-H参数特点,设计系统总体框架,框架共分为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利用动态陀螺仪控制器控制处理指令数据,完成处理模块设计;通过无线控制遥感器KJ-F6000X-T6实现控制模块设计;软件部分采用与D-H参数相关的算法对控制程序进行设计;通过实验对比数据表明:提出设计系统具有同步爬壁机器人吸附参量对称性,单次控制量、双次控制量、多次控制量系数分别为0.7、0.6、0.5,符合控制系数标准范围,能够提升系统控制量输出精度。  相似文献   

6.
一种机器人新型足—掌机构研究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晋武  吴惠兴 《机器人》1997,19(2):139-142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作为多足爬壁机器人腿的足-掌机构。采用这种足-掌机构的抓壁机器人不仅能够顺利实现地-壁过 渡行走,而且有可能适应其他形状的非平壁面。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大容量立式金属罐检定方法效率低、操作危险等一系列问题,研制了一种立式金属罐非接触轮式爬壁检定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非接触永磁式吸附4轮结构,以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并配以倾角传感器、速度编码器等多种功能传感器;通过上位机,有缆遥控爬壁机器人的作业姿态.现场实验表明,该机器人不但运动灵活,而且解决了原样机在金属罐壁上的压痕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大容量立式金属油罐的检定效率和检定精度.  相似文献   

8.
徐芸  刘宝生  费燕琼  赵锡芳 《机器人》2005,27(4):346-349
介绍一种新型爬壁机器人,它以超声串列法自动扫查和检测在役化工容器筒壁对接环焊的危害性缺陷. 着重介绍了它的机械结构及位置调整运动控制算法. 这种机器人采用磁轮吸附和小车式行走,利用磁带导航,光纤传感器检测,具有结构紧凑、导航性能好、位置调整方法可行和定位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电弧传感器的轮式焊接机器人,对其硬件组成,各部分功能及整体机构的控制方法作了阐述和分析,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机器人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最后对它的应用作了展望并提出了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爬壁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爬壁机器人的用途和传统爬壁机器人的结构及其特点,并对未来爬壁机器人结构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1.
可编程控制器用于张力控制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雯 《自动化仪表》2000,21(2):28-30
介绍一种超细线拉丝机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测速传感器进行转速测量,然后利用PLC进行数值运数和数字PI调节,且通过PLC的PWM输出功能以控制变频器的运行频率,实现对收丝速度的调节,达到理想的张力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冯勇  徐殿国 《机器人》1995,17(1):36-41
本文介绍壁面爬行遥控检查机器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二级计算机控制。二极计算机之间采用光缆进行通讯,主计算机采有工业级PC总线计算机,从计算机采用STD总线计算机,主计算机能够对控制系统中的其他部分及视觉系统,检查系统和支持系统的行为进行协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The design and control of a four-legged robot for operation on vertical surfaces is described.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robot trajectory be continually modifiable on-line in response to external sensor data is addres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temporal gait control strategy. The ensuing gait automatically converges to various classical gaits for straight-line, turning and spinning maneuvres, and naturally accommodates transitions between thes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control strategy.  相似文献   

14.
油罐检测爬壁机器人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智能爬壁机器人检测技术及其系统 ,提出了机器人在大型垂直罐壁移动作业的路径规划方法 ,并分析了抗倾覆机构的作用 ,设计给出了机器人总体结构和控制系统 .系统以磁吸附爬壁机器人为运动载体 ,采用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技术 ,并配备多种传感器 ,具备较高的智能化水平 .现场实验表明 ,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运动稳定可靠、定位精度高 ,大幅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  相似文献   

15.
刘红  王从庆  盛敏  姜斌 《控制工程》2012,19(3):502-506,518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 F2812的飞机蒙皮检测机器人的控制和感知总体结构。机器人控制系统包括移动模块:吸附模块、感知系统和无线通讯模块4个模块。从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对各个模块进行设计,并根据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建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感知系统监控机器人的运行,并通过地面主控制机远程控制机器人。通过模块间的实验和蒙皮图像检测实验验证了检测机器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一种新型双手爪式5自由度仿生攀爬机器人(Climbot)的摇杆控制方法.首先,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可夹持空间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其双手爪交替夹持攀爬的特点,提出了直观的摇杆操作模式,包括对不同的攀爬步态设计了不同的操作坐标系,并利用建立变换矩阵的方法将交替夹持端前后的机器人描述在同一坐标系中.最后,通过尺蠖、扭转和翻转3种步态的路灯杆攀爬和应用示范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摇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全方位越障移动机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海洪  龚振邦  谈士力 《机器人》2001,23(4):341-345
针对清洗壁面作业对机器人提出的特殊要求,研制了可越障轮式全方位移动机构——-车轮组机构,该机构保证机器人在姿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沿壁面任意方向直线移动、或在原地旋转任意角度,同时能跨越存在于机器人运行路径中的障碍.该机构不需要传感装置来检测障碍,不需要复杂的辅助机构来实现平面上运动和越障运动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于涛  赵伟  孙汉旭 《测控技术》2017,36(7):60-65
针对一种球形机器人爬坡运动的位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基于对实际系统的合理简化,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球形机器人爬坡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并将动力学模型表示为状态空间形式.基于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将整个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并分别定义各子系统的滑动面.将其中一个子系统的滑动面引入到另一个子系统的控制设计中,采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了滑模控制律,并通过自适应律在线调节其切换增益.从理论上分析了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仿真和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锅炉排管爬壁机器人姿态模糊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为民  潘沛霖  王炎 《机器人》2001,23(6):545-549
本文针对锅炉排管爬壁机器人在现场工作和运行中出现的爬行不可靠现象,利用位移传感器建立机器人的姿态传感系统,提出模糊辨识的方法将位移信号变换成机器人的姿态角度,并由此确定机器人作业与运行的模糊控制策略,仿真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提高作业效果,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并能保证一定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