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政  杨文焕  杨追科 《仪表技术》2013,(2):40-42,45
基于继电器接触电阻的接触原理,研究了影响接触电阻的各种因素,以及降低接触电阻的方法。采用大电流压降法,对继电器触头通以大电流,在焦耳热的作用下使触头膜电阻受热软化,从而降低接触电阻。选取机车继电器模块进行实验,理论结合实验,验证了大电流压降法降低接触电阻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用于K型热电偶回路中的镍铬接触对在电连接器的振动过程中发现接触电阻变大的失效现象,从接触电阻的理论构成和失效接触对的实物状态进行原因分析,通过更换绝缘体材料、固定接触对及更换接触对等方式进行试验验证,确定主要原因。针对分析结果,通过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接触压力、涂覆固体膜润滑剂和调整接触对固定机构等方式,解决了镍铬接触对在振动过程中的接触电阻失效问题。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总结了避免镍铬接触对失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烟炱对电接触磨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常见的铜作为电接触材料,将烟炱溶液喷洒于试样表面,进行不同载荷下的电接触微动试验,用3D形貌仪和SEM对磨痕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载荷对材料的电接触性能影响显著,接触电阻与法向载荷成反比,即增加载荷可改善摩擦副的电接触性能;接触区域的有效导电面积是有限的,故载荷达到某一值后,随着载荷的增加,接触电阻不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小载荷下,烟炱的加入恶化了摩擦副的电接触性能,随着载荷的增加,这种恶化作用逐渐减小;摩擦因数随着载荷的增加而降低,载荷较低时(2~6 N),摩擦因数曲线可见明显的上升期、跑合期、下降期、稳定期;而载荷较高时(8~10 N),只有上升期和稳定期;大载荷下,触头接触区域匹配良好,摩擦副表面迅速达到了平衡点,摩擦因数较稳定。在电化学的作用下烟炱颗粒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固体膜,起到减摩抗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属材料表面直流接触电阻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材料表面接触电阻的测试方法,测试了几种典型材料的表面接触电阻;分析了材料表面接触电阻随压力的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材料的表面接触电阻是压强的函数。表面接触电阻是材料的固有属性,是材料本身的电性能所决定的,可作为材料屏蔽效能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整压接机档位获取四种不同压接高度的端子试样,研究压接高度对耐拉力、接触电阻、接触温升的影响,获得了端子压接性能与压接高度的定性关系,同时基于接触电阻计算模型,采用参数回归法,得到了接触电阻、接触温升与压接高度的定量关系式,为指导工程上快速选取压接高度参数提供了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6.
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燃料电池中双极板(Bipolar plate,BPP)与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ion layer,GDL)界面接触电阻对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而螺栓夹紧力又是影响接触电阻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针对PEM燃料电池中的双极板与气体扩散层,采用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螺栓夹紧力对接触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螺栓夹紧力的增加,双极板与气体扩散层界面接触电阻呈下降趋势,起初下降较快,然后下降逐步平缓.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发一个力一电耦合程序预测得到了双极板与气体扩散层界面接触电阻,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螺栓夹紧力对气体扩散层孔隙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螺栓夹紧力的增加,气体扩散层孔隙率降低,特别是双极板与气体扩散层接触圆角区域,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于触点电接触状态的好坏,一般用静态下接触电阻的大小来衡量,而触点的动态接触电阻研究尚未深入开展。本文针对小容量触点的接触可靠性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小容量触点的动态接触电阻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简化的导轨安装结合面的接触模型,得到结合面接触电阻与接触面积关系式。设计立柱上的导轨安装结合面接触电阻测量实验,通过电阻值判断结合面各位置的接触状态。基于结合面接触刚度与接触面积的关系,通过锤击法实验获得立柱上导轨安装结合面各处的固有频率,证明设计的测量接触电阻方法能切实地用于判断导轨安装结合面的接触状态。基于设计的接触电阻测量方法,对不同加工方法加工的导轨安装面进行加工质量比较。  相似文献   

9.
接触电阻是汽车用插接器的主要电气性能,不合适的接触电阻是汽车用插接器工作时产生温升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电压降换算接触电阻和低电平接触电阻两种测试方法,这两种测试方法所测得的结果分别反映了插接器在强电流电路和弱电流电路下的实际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试分析不同石墨焊接池表面形貌、烧蚀率等性能,提出石墨焊接池均匀退化烧蚀特征,建立以线烧蚀系数为表征的烧蚀状态下动态接触电阻模型。且通过实验验证分析了15 N夹持力作用下,石墨表面烧蚀作用对接触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焊接池在直径方向的烧蚀速率较大,石墨表面烧蚀作用使得界面接触电阻呈缓慢增加趋势,普通石墨的烧蚀对界面接触电阻的影响相较于精细石墨的作用更加明显,并且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保证了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分析了产生接触电阻的原因,建立了切割回路中的导电原理模型。分析了如进电方式、进电材料、接触压力等因素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进电材料时,进电材料的功函数与所要加工的半导体的功函数尽量接近;选择接触形式,两个材料接触时要形成面接触,同时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增大接触压力来减小接触间隙,这样会得到更小的接触电阻。  相似文献   

12.
电器接触电阻及其测试仪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接点分离式连接法为基础,探讨了测试回路中接触电阻的性能,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有关标准,研制了一种专用微机控制的电器接地保护电阻测试仪。交流电为测试电流,可在5-30A内进行闭环调节,测量准确度由手动仪器的5%提高到0.5%,仪器准确度高,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线簧插孔电连接器在航空工业中的广泛的应用,它具有接触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特点,同时,航空工业中使用的电连接器经常处同动磨损状态。研究了线簧插孔连接器的在微动磨损条件下其电接触特性,并分析了引起这些特性的原因,研究表明,微动磨损的振幅、电流负载的大小对接触电阻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有害气氛H2S的作用下,接触电阻的变化随所振动条件的有无而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接触电阻是决定断路器温升、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分析影响断路器接触电阻大小的因素,说明减小接触电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陆志华  叶庆泰 《机械强度》1999,21(4):285-288
传统上,人们大多研究物体局部区域或简单结构间的接触问题及其详细力学性态;本文将接触问题放入机械系统中进行研究,不仅考虑物体间的接触,更关注机械系统中各物体的总体弹性变形与物体接触边界间的耦合影响。本文应用势能最小原理,建立了一类描述机械系统中多区域接触问题的力学模型,用一组代数方程组描述接触体间点的约束关系,获得一组包含力学模型和约束方程的代数方程组。用Newton-Raphson法求解之,可获得  相似文献   

16.
线簧插孔电连接器在航空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具有接触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特点,同时,航空工业中使用的电连接器经常处于微动磨损状态。研究了线簧插孔电连接器在微动磨损条件下其电接触特性,并分析了引起这些特性的原因。研究表明,微动磨损的振幅、电流负载的大小对接触电阻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在有害气氛H2S的作用下,接触电阻的变化随所处振动条件的有无而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用电阻法判断双圆弧齿轮润滑状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测量双圆弧轮齿面间接触电阻的大小来判断齿面所处的润滑状态,并且分析了转速及载荷对润滑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断路器导电回路的电阻测量的常见方法,主要介绍了微欧仪的测量原理。微欧仪采用了恒流源技术,有较大的测量电流。微欧仪利用四端钮接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采用高精度,低噪声的仪用放大器,有效地减少了测量误差,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9.
对单晶硅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电流爬坡式上升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爬坡式电流主要是由加工过程中接触电阻的变化引起的,而接触电阻主要由高温区的接触面积决定。对爬坡式电流曲线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温度、热导率和相变能量对接触电阻和放电电流变化的影响。最后,研究了电参数对加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大脉宽、高电压和小占空比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20.
铁路行业用电连接器有较严格的可靠性要求,但国内外有关国标在评价耐久性试验后接触电阻是否合格却有不同的结论,如按NFF61-030—1992判定合格时有可能不符合我国有关标准要求,因而在可靠性评价时必须考核试验后的接触电阻是否符合确定的要求。铜基接触件常采用镍打底镀金工艺或镀银工艺,由于它们电阻率从小到大排序是银—铜—金—镍,且金、镍电阻率差异大于银、铜电阻率差异,因而耐久性试验后镀金接触件接触电阻值比镀银接触件有更大的离散性。鉴于此,对电连接器耐久性试验前后接触电阻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