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铸锻件》2012,(2):48-48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预计,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成本上升压力长期存在等多重因素下,2012年我国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将有所下滑。全年产销增速预计在18%左右,利润增速在12%左右,出口增速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2.
齐欣 《现代焊接》2014,(9):28-29
与我国宏观经济年初全面下行的走势相反,2014年1—2月机械工业逆势上行,且增势之强远超预期。但决不能因年初暂时的高增长而误以为机械工业已全面回暖,预计今后同比增速将逐月回调。1、2014年开局增速偏高(1)增加值增幅远高于工业平均增速。1~2月累计,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高出全国工业8.6%的平均增幅4.1%;与机械工业2013年同期9%的增幅相比,同比提高了3.7%。  相似文献   

3.
资讯     
《锻造与冲压》2013,(7):14-14
2013年3月18日.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增幅放缓,出口总额达到553.22亿美元,同比增长5.99%.远低于25.18%的整车出口增长率.汽车零部件增长乏力的态势显现。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额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74.31%。201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246.89亿美元.比上年多出35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正2月1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2016年全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6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1~12月同比增长9.6%,比上年增速提高4.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速3.6个百分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蔡惟慈介绍,2016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7.44%,比上年同期提高4.1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工业2.53个百分点。去年机械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68万亿元,  相似文献   

5.
《现代焊接》2013,(4):29-30
一、经济增速有望超“8”来自国内外各方预测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表现要好于去年,同比增速将超过8%。如果2013年欧元区情况不再恶化,美国能够阻止“财政悬崖”问题的发生,随着中国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效果逐渐显现,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温和的增长,GDP士曾长率为8.2%左右。  相似文献   

6.
《模具制造》2013,(12):I0017-I0018
根据海关统计资料,2013年上半年中国模具进出口总量为31.88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量为12.18亿美元,出口总量为19.6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出口总量同比增长11.45%,其中出口总量同比增长15.89%,进口总量同比增长4.90%。有关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7.
《磨料磨具通讯》2007,(6):36-36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局面,预计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增幅在20%左右;同期出口势头强劲,出口增长水平有可能达到25%。  相似文献   

8.
《模具制造》2014,(7):I0018-I0018
2013年我国模具进出口总额为710,076.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24%,其中进口总额为260,227.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4%;出口总额为449,849.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57%。总体情况发布如下:  相似文献   

9.
《模具工业》2014,(7):I0003-I0003
2014年1~4月,中国台湾机床出口值达11.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其中,2014年1月出口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月下降13.9%;2月出口2.31亿美元,较上年同月增长16.8%;3月出口3.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月增长14.4%;4月出口3.20亿美元,较上年同月增长1.12%。  相似文献   

10.
国家预计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西气东输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我国管材消费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按同比2002年增长7%计算,钢管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470万t。其中,石油专用管(无缝)预计表观消费量为130~140万t。无缝管按650万t计算,将比上年增长5%;焊管按820万t计,将比上年增长8.5%。预计国内生产钢管1400万t,比上年增长约7%,净进口比重约为4.7%。其中无缝管国内生产量约为640万t,比上年增长约5.2万t,净进口比重约为1.5%;焊管国…  相似文献   

11.
《模具工业》2014,(6):I0003-I0004
随着我国模具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海外市场对模具需求越来越多,我国模具出口市场将有望扩大,但2014年我国模具出口增长的难度在逐步加大,预计全年出口增速15%。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机械工业在2008年的前10个月中,仍然处于高位运行,但逐步呈现回落的趋势。1—9月份,我国机械工业共完成总产值6.75万亿元,同比增长27.9%,增速回落了3.24个百分点;完成销售收入6.51万亿元,增速回落了4.2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1.69万亿元,同比增长20.13%,增速回落0.9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是机床工具行业近年来经济运行形势最好的一年。据有关资料分析,2002年预计行业全年产、销总额分别达到750亿元和7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分别为16%和17%以上;预计机床工具产品全年出口近10亿美元.金属加工机床出口  相似文献   

14.
《锻造与冲压》2013,(14):17-17
合肥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1~5月,安徽省汽车零件出口22亿美元.同比增长882%。2013年1~5月安徽省汽车零件出口成绩良好.除了得益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出现好转带动汽车零件出口增长外.自主品牌车企对南美和北非市场开发力度成效凸显。在此期间.对美国、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合计出口08亿美元,占零件出口总值的36%。其中.对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出口分别增长2倍、5倍和12倍。  相似文献   

15.
《钢管》2000,29(6):1-3
钢管协会自成立以来为我国钢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钢管协会年会今天在宝钢胜利召开,特此代表国家冶金工业局行业管理司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现就当前我国钢铁生产与市场运行情况及钢管协会今后的主要任务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前三个季度我国的总体经济形势 2000年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形势比预料的好,实现了速度、效益、结构的有机统一,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有了提高,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充分见效。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6.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上年提高0.8%;工业完成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年提高2.3%;固定资产投资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年提高4.8%;消费品零售总额2.43万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年提高3.6%;进出口贸易总额3 454亿美元,同比增长35.7%。  相似文献   

16.
《铸造纵横》2005,(2):24-2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在其一份报告中预计,降幅大体在20%左右,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十分有限。2005年我国出口增幅将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大型铸锻件》2004,(1):23-23
在2 0 0 2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 0 0 3年机械工业的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3 0 %~3 5 %左右;利润总额预计同比增长5 0 %左右;产品出口预计同比增长3 0 %左右。在行业高增长的同时,有专家提出机械工业应正视“四个问题”“三大难题”。四个问题是:第一设备为代表的部分产品出现了超常需求。第二,原材料涨价和电力供应趋紧等瓶颈约束对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在增强。这将会使企业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第三,出口退税的下调和贸易伙伴非关税壁垒的增加会对2 0 0 4年出口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在加强,贸易摩擦趋于频繁,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铅锌锡锑》2010,(5):66-66
我国电池行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同比增长36.45%,3月份当月同比增长20.79%;完成新产品产值累计同比增长34.70%,当月同比增长17.38%;累计产销率97.04%;完成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增长32.51%,当月同比增长17.13%。  相似文献   

19.
宋才飞 《铸造工程》2008,32(3):41-42
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国汽车产量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4万辆;汽车销量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80万辆。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经济运行高位趋稳,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将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08年~季度我国磨床出口统计 2008年一季度磨床出口76.85万台,同比增速为8。79%,比2007年同期提高了8。44个百分点;出口金额3939。68万美元,同比增速为42.08%,比2007年同期提高了23.86%;出口金额增速远高于数量增速说明出口单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一季度磨床单价为51。27美元,比2007年同期的39.25美元和年底的38.66美元提升显著;我们判断单价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抛光机、砂轮机等低值产品的减少和数控产品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