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9例(正常组),冠状动脉有病变者76例(冠心病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股动脉IMT及肱动脉FMD.结果: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颈动脉、股动脉IMT明显高于正常组,肱动脉FMD则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1),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修正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股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与肱动脉FMD呈明显负相关(均P<0.000 1).结论:颈动脉、股动脉IMT及肱动脉FMD与冠心痛存在相关性,超声检测颈动脉、股动脉IMT及肱动脉FMD可为早期发现、治疗和预防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以及外周血管超声预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132例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0.87±0.16)mmvs(0.72±0.13)mm,P<0.01]。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多支病变组mIMTc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厚[(0.99±0.17)mmvs(0.85±0.15)mm,P<0.01],其斑块积分也较单支病变组高。在93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有47例阳性的冠心病患者以mIMTc≥0.85mm预测冠心病的有无,其敏感性为72.3%,特异性为76.1%,总符合率74.2%(69/93)。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6.21±1.92)%vs(9.04±3.03)%,P<0.01],132例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负相关,而在冠心病患者中两者无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冠心病患者存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受损和颈动脉內中膜厚度的增厚。  相似文献   

3.
陈雯  郭进 《临床荟萃》2004,19(15):851-85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30例老年冠心病组,24例无冠心病老年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D0)、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及斑块,螺旋CT检测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及冠脉总钙化积分(TCS).结果冠心病组的FMD、NID低于对照组(P<0.001), D0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c、CS及T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多发性硬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IMTc与CS、TCS呈正相关(P<0.01),IMTc、CS、TCS与FMD、NID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钙化.肱动脉舒张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测定对冠心病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烟者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与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高频超声检测34例健康吸烟者及34例健康不吸烟者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及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健康吸烟者肱动脉FMD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健康吸烟者颈、股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颈、肱动脉FMD呈负相关。结论吸烟可导致动脉内皮功能障碍,高频超声能够早期发现吸烟者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健康吸烟者无心血管疾病症状时已有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与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构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超声检测并计算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NMD),颈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p)及最大剪切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FMD降低,颈总动脉IMT增厚,Ep指数、β指数增高,最大剪切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FMD与颈总动脉IMT(r=-0.69,P〈0.01)、Ep指数(r=-0.48,P〈0.01)、β指数(r=-0.54,P〈0.01)呈负相关,与最大剪切率(r=0.57,P〈0.01)呈正相关。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改变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超声检测表浅血管功能和形态改变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检测表浅血管的功能和形态,探讨它们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作用。 方法 用高频探头检测135例有胸痛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内皮依赖及非内皮依赖性功能(FMD、NMD),作组间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ROC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分级(CPS)高,肱动脉FMD及NMD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血管参数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范围均相关,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B)相关性最大;Logistic分析示FMD、NMD、IMTB及CPS(Odds ratio OR分别为0.81,0.82,6.28,2.75)均可作为冠心病独立影响因素,而ROC分析则显示IMTB和CPS[-Roe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77、0.74]较肱动脉FMD、NMD(Az分别为0.27、0.28)诊断冠心病价值高。 结论 外周表浅血管超声检测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范围、程度,以颈动脉IMT和CPS预测冠心病价值高,表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评价则有利于冠心病早期动脉硬化发现和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内径评价冠心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舒张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呈渐进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名冠心病患者和20名正常人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测量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评价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患者组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比(3.68±1.91%)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比(16.33±3.33%)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6.37±3.59%和23.31±6.6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另外,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组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与低密度脂蛋白、肱动脉基础直径呈负相关(r=-0.377,P<0.05;r=-0.422,P<0.05),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与肱动脉基础直径呈负相关(r=-0.38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受损,肱动脉超声法检测血管舒张功能可用于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和肱动脉舒张功能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技术观察老年冠心病组30例、老年健康组27例及非老年健康组12例的IMTc、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ID)的变化。结果老年冠心病组的IMTc显著高于老年健康组及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冠心病组的FMD、NID均显著低于老年健康组和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健康组的FMD显著低于非老年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IMTc呈正相关(r=0.38,P<0.01),与FMD和NID呈负相关(分别为r=-0.70和-0.53,均为P<0.01);IMTc与FMD和NID呈负相关(分别为r=-0.64和-0.50,均为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常伴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IMTc、FMD等无创指标与老年冠心病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测定价值,颈动脉IMT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值(FMD)的相关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关联.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2例健康人颈动脉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采集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颈动脉IMT值(0.98±0.09)、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值(1.12±0.13)高于新诊断糖尿病无并发症组(0.72±0.10,P<0.05);新诊断糖尿病无并发症组颈动脉IMT值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糖尿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8.56,P<0.01).糖尿病组颈动脉IMT与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r=-0.358,P<0.01).结论 FDM值的降低发生于IMT增高前,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已下降,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周围大血管粥样硬化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高频超声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及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对SLE患者中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评估.方法 超声检查36例SLE患者(绝经前妇女,SLE病程1年以上)和36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endothelium-dependent dilation,EDD)及非内皮依赖性(endothelium-independent dilation,EID)舒张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LE患者颈动脉IMT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SLE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EID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 超声检查SLE患者颈动脉IMT及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可作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早期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从近些年来收治的肾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取37例尿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出3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测量观察组血液透析前和透析后6个月及对照组在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比较两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结果观察组透析前及透析后6个月的肱动脉基础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前及透析后6个月反应性充血后的FMD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透析前与透析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透析前后硝酸甘油介导的NMD相对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进一步加重尿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35(非洛地平治疗组)和B组n=35(福辛普利治疗组),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为C组n=30(对照组)。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roouse积分。对A、B组分别在治疗3个月、1年及2年后复查血压和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A组与B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颈动脉内中膜增厚(P<0.01)。非洛地平组与福辛普利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面作用相同(P>0.05),但非洛地平组在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结论非洛地平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外,还有逆转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和肱动脉舒张功能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包括血管内皮功能和平滑肌功能),并分析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平滑肌功能受损之间的联系。 方法 用高分辨力超声对50例经临床确诊为早期糖尿病且符合超声检查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标准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测定内容有:1、颈总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2、肱动脉对硝酸甘油(NTG)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D)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 结果 早期糖尿病患者IMT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增厚,EDD的变化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而EIDD虽较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无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与平滑肌功能受损不具相关性。 结论 早期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不全的发生早于IMT的改变和平滑肌功能不全的发生,超声检测内皮功能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糖耐量低减(IGT)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对IGT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评估。方法高频超声检查50例IGT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EDD)及非内皮依赖性(EID)舒张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GT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T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两组间无差异(P〉0.05)。IGT组颈动脉IMT与年龄,体重指数及2h血糖、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EDD呈负相关(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年龄和EDD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频超声检查IGT患者颈动脉IMT和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可提供干预治疗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良好方法,其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2],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值(FMD)能较好反映血管内皮功能[3],其受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就已存在[4],但是否一直贯穿于病变的进程中,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颈动脉IMT与肱动脉F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arterialoc-clusivedisease,PAOD)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dilation,NMD)状况,了解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测33例已确诊为PAOD的老年患者肱动脉FMD及NMD,并分别与40例健康老人及30例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非PAOD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PAOD患者FMD及N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2358~2.7317,P<0.01),;肱动脉基础内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FM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2,-0.479,-0.608,P值分别为0.0001,0.02,0.001);FMD与NMD呈正相关(r=0.364,P=0.004),肱动脉基础内径与NMD呈负相关(r=-0.391,P=0.0006)。结论老年PAOD患者FMD及NMD均受损;肱动脉基础内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是FMD独立的预测因子;而FMD及肱动脉基础内径与NM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吸烟人群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无创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吸烟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无创性高分辨率超声对 30例不吸烟和 5 0例吸烟的男性分别检测其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 (NTG- MD)活性变化。结果 吸烟组的FMD水平较非吸烟组呈显著降低 ,而 NTG- MD则无显著性差异。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吸烟者的 FMD水平与吸烟指数呈负相关 ,而与年龄无相关性。同时发现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与 FMD的水平呈密切负相关。结论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吸烟量越大 ,时间越长 ,其损害愈严重 ,并且吸烟者动脉硬化的程度与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超声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MS)及正常对照组20例。MS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两组,Ⅰ组(无斑块)23例,Ⅱ组(有斑块)19例。应用Celermajer的方法,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及舌下含服0.5mg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同时记录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形成。结果MS组与对照组之间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S斑块组与对照组之间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MS斑块组与对照组之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MS无斑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脂、血糖、体质指数均呈负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颈动脉斑块组非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亦有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贝尼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及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EH患者35例予以贝尼地平(4~8 mg/d)治疗12周,另设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ID)、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并观察EH组治疗前后血压和上述血管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肱动脉FMD减退,颈动脉ID减少,IMT增厚,Cmuse积分增加(P<0.01).贝尼地平治疗12周后,降压疗效明显,颈动脉IMT明显减低(P<0.01),ID增加(P<0.05),肱动脉FMD明显改善(P<0.01).[结论]贝尼地平降压疗效显著,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逆转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