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分析鄞州区结核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特点,评价DNA测序分析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利用DNA测序分析方法检测5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KatG、inhA、rpoB、embB、rpsL及rrs基因片段。结果;50株结核杆菌中,对INH、RFP、EMB、SM耐药的基因突变率分别为88%(包括KatG、inhA基因)、70%(rpoB基因)、100%(embB基因)、55%(包括rpsL、rrs基因)。其中INH耐药以KatG基因突变为主,SM耐药以rpsL基因突变为主,KatG基因突变多见于315位点,rpoB基因突变多见于531位点,embB基因突变多见于306位点,rpsL基因突变多见于43位点。结论:通过对结核杆菌常见耐药基因检测,将在短时间内区分敏感株及耐药株,有效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建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序列,自行设计针对rpoB、katG、inhA、rpsL和embB基因中常见耐药突变区的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制成膜芯片,并对64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的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36株RFP耐药菌中,有32株被检出在rpoB基因上发生突变,突变检出率为88.89%(32/36);在39株INH耐药菌中,有30株被检出在katG或inhA基因上发生基因突变或缺失,检出率为76.92%(30/39);在34株SM耐药菌中,有25株被检出在rpsL基因分析部位发生突变,检出率为73.5%(25/34);在32株EMB耐’药菌中,有19株在embB基因分析部位发生突变,检出率为59.4%(19/32)。膜芯片检出的突变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用膜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四种主要一线抗结核药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常规药敏方法的补充,用于指导开展早期、有效的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rrs、embB基因突变的单链探针反向杂交试验技术(PCR-LiPA),评价该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耐药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临床标本,按照实验规程培养、鉴定结核分支杆菌,并对分离到的结核分支杆菌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rrs、embB耐药基因,单链探针反向杂交试验技术检测耐药基因。将PCR-LiPA结果与DNA测序比较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将PCR-LiPA结果与药敏结果比较,了解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表型与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50株结核分支杆菌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12株耐INH,7株耐RFP,15株耐SM,2株耐EMB。PCR-LiPA方法分析结果:耐RFP菌株中4株rpoB基因突变;耐INH菌株中5株KatG基因突变;耐SM菌株中7株、SM敏感株1株rpsl基因突变;耐EMB菌株1株、EMB敏感株1株embB基因突变。与DNA测序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用PCR-LiPA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一部分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株的rpoB、katG、rpsL、rrs、embB基因突变,可用于临床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耐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结核分枝杆菌的有关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对19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和254例全敏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提取其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测序并与标准株H37Rv进行比对。结果 19株耐多药结核杆菌和254株全敏结核杆菌均未检测到耐异烟肼基因inhA突变;耐多药组突变率最高的为耐异烟肼katG基因,突变位点为315;耐利福平的突变基因是rpoB,耐药位点为526和531,531位点突变率高于526位点;耐乙胺丁醇的突变基因是embB,耐药位点为206;耐链霉素的突变基因是rpsL和rrs,耐药位点分别为43和1401,rpsL基因的突变率高于rrs基因。结论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的突变基因分别为katG、rpoB、embB、rpsL和rrs,这对今后乌鲁木齐市耐多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耐药基因的了解正在逐步加深,已经发现的耐药基因包括与耐利福平有关的rpoB,与耐异烟肼有关的katG、inhA、ahpC、oxyR-ahpC间隔区、kavA,与耐链霉素有关的rpsL和rrs,与耐吡嗪酰胺有关的pncA及与耐乙胺丁醇有关的embC、embA和embB等。当上述基因的某些位点发生突变时,MTB就有可能对相应的药物产生耐药性。本文将对MTB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关系以及耐药严重程度与耐药基因的关系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尘肺并发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支杆菌L型(MTB—L)的耐药性及耐药株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在97例淮南矿区尘肺并发结核患者中分离出MTB—L52株,采用常规药敏试验(AST法)检测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耐药基因突变情况。结果52株MTB—L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和链霉素(SM)的耐药率分别为76.92%(40/52)、90.38%(47/52)和50.00%(26152),耐3种药物21例(40.38%),耐2种药物19例(36.54%),单耐药株12例(23.08%),耐药率100%。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7.70%(30/52)、65.38%(32/52)和40.38%(21/52),52株MTB—L中有41株回复为MTB细菌型,回复率为78.85%(41/52),回复后耐药基因不变。PCR—SSCP法检出3个基因联合突变的有15株(15/52,28.84%),2个基因突变的16株(16/52,30.77%),单基因突变的6株(6/52,11.54%)。结论淮南矿区尘肺并发结核患者感染的MTB-L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为100%,耐药株中存在katG、rpoB、rpsL耐药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7.
结核菌耐药pncA和embB基因突变与临床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别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的pncA和embB基因突变情况,研究其治疗对策。方法 通过传统药敏实验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一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初步鉴定106株临床分离株的药敏和embB、pncA基因。结果 与结核菌标准株H37RV对照分析94例TB菌耐吡嗪酰胺(PZA)的pncA基因突变率为44.69%(42/94),分析83例耐乙胺丁醇(EMB)的embB基因突变率为54.2%(45/83),两种基因同时突变率为11.8%(11/94),其中embB基因均在传统药敏的高耐药区域。根据上述分析建立的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痰菌转阴率为65.9%(62/94),病灶治疗有效率为69.1%(65/94),空洞治疗有效率为56.4%(53/94)。结论 临床部分结核分枝杆菌耐EMB和PZA是由于其embB、pncA基因突变所致,临床根据传统药敏的高、低耐药浓度和基因突变的情况制定的治疗方针,对多耐药结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结核分枝杆菌inhA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INH)临床分离株inhA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型的分子药敏检测方法。:方法: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法(PCR-DS)分析30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inhA基因。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对照观察所有INH敏感株的PCR-SSCP和PCR-DS图谱,均未发现inhA基因突变,在12株INH耐药株中,有5株无PCR-SSCP和PCR-DS图谱异常,占INH耐药株的41.7%,另有5株和2株分别发生核苷酸错义突变和同义突变,共占INH耐药株的58.3%,结果:多数结核分枝杆菌耐INH与inhA基因突变密切相关,但检测inhA基因突变不宜作为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rpoB基因突变和耐异烟肼katG、inhA基因突变,建立一种新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rpoB、katG、inhA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并制作DNA芯片,PCR掺入法荧光标记,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位点的目的片断与DNA芯片杂交,同时以传统药敏试验和DNA测序法为对照。结果 7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20株药物敏感株芯片杂交结果与标准株完全相同;30株耐RIF临床分离株均检测到rpoB基因突变;50株异烟肼耐药株中有41株检测到katG基因突变,9株检测到inhA基因突变,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用DNA芯片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大多数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rpoB、katG、inhA基因突变,可用于临床耐药性的检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乐山市2017—2022年收集得到的311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相关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特征,为本地区耐药结核病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线性杂交酶显色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检测,对RFP和INH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与不同耐药类型的病例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耐药基因突变位点频率的分布特点。结果 被纳入分析的311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单耐RFP 63例(20.26%),单耐INH 126例(40.51%),耐多药122例(39.23%),按单耐RFP、单耐INH、耐多药3种类型分类后发现不同年龄组(χ2=20.336,P=0.002)、不同患者类型(χ2=15.496,P=0.004)、不同民族(χ2=7.852,P=0.020)的耐药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耐RFP相关rpoB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发生在S531L、H526Y位点,单耐INH相关katG/inhA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发生在S315T1、C-15T位点,耐多药中rpoB基因和katG/inhA基因位点突变组合以S531L+S315T1为主。结论 乐山地区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分析福建耐多药结核病(multi-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情况。方法自福建福州肺科医院收集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采用PCR测序技术测定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包括rpoB、katG、inhA和mabA-inhA,并与标准菌株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基因突变特点。结果共对67株MDR-TB菌株进行了分析,91.04%的菌株在rpoB81 bp RRDR区发生突变,其中,88.06%(59/67)的MDR-TB菌株在rpoB531、526和516位发生突变;79.10%的菌株在katG、inhA或mabA-inhA上发生突变,59.70%(40/67)的菌株在katG315或者mabA-inhA(-15)位发生突变,没有检测到同时在inhA结构基因和基因调节区发生突变的菌株。结论 PCR-DNA测序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检测MDR-TB临床分离菌株对RFP和INH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安市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以及对常用抗结核药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TB)的相关耐药基因突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2020年1—12月西安市结核病定点医院上报的痰涂片阳性结核病患者的痰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对鉴定为MTB阳性的菌株样本进行药敏试验,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对耐药菌株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892例MTB阳性患者,其中初治患者758例,复治患者134例;耐药209例,总耐药率23.43%;单耐药(MR-TB)、多耐药(PDR-TB)、耐多药(MDR-TB)、广泛耐药(XDR-TB)和利福平耐药(RR-TB)率分别为10.43%、2.47%、4.60%、0.45%和6.28%。复治患者的耐药率(31.34%)明显高于初治患者(22.03%);且2组耐药患者MR-TB、PDR-TB、MDR-TB、XDR-TB和RR-TB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9例MTB耐药菌株对常用抗结核药品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主要为81株katG(77.14%,异烟肼)、54株rpoB(96.43%,利福平)、49株rpsL(84.48%,链霉素)、24株embB(88.89%,乙胺丁醇)、17株pncA(89.47%,吡嗪酰胺)、10株gyrA(90.91%,氧氟沙星)、18株rss(94.74%,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其中相关耐药基因突变位点频率最高的分别为katG S315T(72株)、rpsL K43R(42株)、rss A1401G(23株)、rpoB S531L(19株)、embB M306V(13株)和rpoB H526D(11株)。结论西安市结核病患者对常用抗结核药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菌株基因突变以katG、rpoB、rpsL、embB和pncA等基因突变为主,且主要发生在katG S315T、rpsL K43R等高频突变位点,针对上述突变特征开发敏感、特异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具有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与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鉴定结核分支杆菌;应用药敏试验、单链探针反向杂交试验技术(LiPA)和基因测序分析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与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50株结核分支杆菌中,12株耐INH,7株耐RFP,15株耐SM,2株耐EMB.LiPA检测耐RFP阳菌株,4株rpoB基因531位TCG→TTG突变;耐INH菌株中5株KatG基因315位AGC→ACC突变;酎SM菌株中6株、SM敏感株1株rpsl基因43位AAG→AGG突变,1株耐SM菌株rpsl基因88位AAG→AGG突变;rrs基因未检测到突变;1株耐EMB菌株与1株EMB敏感株的embB基因306位发生ATG→GTG突变. [结论]我市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增加趋势显著,加强监测与综合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基因突变的效果,了解绍兴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特征,运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构建特异性的PCR反应体系,并用1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3株其他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对该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同时用该体系对来源于绍兴市立医院的125份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痰液样本及150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5种耐药突变基因(rpoB、katG、inhA、embB、rpsL)的检测。结果构建的PCR-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用于1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3株其他菌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37Rv标准株可检出,但未检出耐药突变位点。275份结核分枝杆菌样本中对4种抗结核药物均敏感的菌株有201份(73.1%),单药耐药20份(7.3%),耐多药54份(19.6%);共检出133个耐药突变位点,其中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突变位点数分别为41个、51个、30个、11个;前5位突变位点为315M、43M、S531L、15M和H526Y。结论绍兴地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以耐多药为主。构建的PCR.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5.
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是抗结核药中的一线药物,近年来出现了大量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在中国INH-耐药率高达17.6%[1].INH耐药相关的最主要基因为katG,其次为inhA、ahpC和inhA94.为了解深圳地区INH耐药流行株的主要基因突变类型,本研究对深圳地区303株结核分枝杆菌的katG、inbA、oxyR-ahpC基因进行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rpoB、katG和rpsL的突变特征,为建立快速分子药敏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痰培养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选取46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和15株全敏感株,扩增rpoB、katG和rpsL的基因片段,测序,比对分析。结果全敏感株rpoB和rpsL基因未检测到突变。耐多药菌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91.30%,80.43%,30.43%。耐多药菌株三个基因的突变率均高于全敏感株的突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67,4.29和11.58,P均<0.05)。katG、rpoB基因同时存在突变的耐多药菌株占80.43%,三个耐药基因均有突变的耐多药菌株占30.43%。结论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常见突变位点为rpoB531和rpoB526,katG315,rpsL4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基因型特点及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为开展耐药结核病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ifampin,RFP)耐药相关基因rpoB和异烟肼(isoniazid,INH)耐药相关基因katG不同位点的突变频率,探讨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新登记涂阳病人菌株283株,其中255株结核分枝杆菌成功测序,包括38株RFP耐药株,50株INH耐药株,48株链霉素耐药菌株,21株乙胺丁醇耐药株,34株耐多药菌株。28株(11.0%)在rpoB 81bp的基因核心区发生了点突变,21株出现单个位点突变外,7株出现两位点突变,突变形式主要为rpoB531 TCG→TTG单个位点突变。30株(11.8%)发生了katG基因区的突变,所有突变形式为katG315AGC→ACC。rpoB基因突变全部发生于RFP耐药菌株中,katG基因突变全部发生于INH耐药菌株中。结论检测rpoB与katG基因位点的突变对判断江苏省地区耐药结核以及耐多药结核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为开展耐药结核病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INH)耐药基因的突变特征,为耐药结核病的分子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广西30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收集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库中122株耐INH菌株和530株全敏感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652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菌株中,127株(19.48%)发生INH耐药基因突变,分别为katG(15.64%,102株)、fabG1(1.69%,11株)、ahpC(1.07%,7株)、kasA(0.61%,4株)和inhA(0.46%,3株)基因突变。INH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的符合率为90.03%,比例法药敏检测INH耐药与基因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果吻合度不高(Kappa=0.677)。突变类型共有19种,单位点突变占96.85%,联合位点突变占3.15%。突变比率最高的位点为katG315(71.65%),碱基变化以AGC-ACC形式占比最高(12.13%)。katG、ahpC和kasA基因突变比例在INH耐药株中高于敏感株(均P<0.05),INH耐药株和敏感株inhA、fabG1基因突变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尘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02例淮南矿区煤工尘肺并发结核患者中分离出M.tuberculosis菌株32株,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与采用常规药敏试验(AST)法检测的耐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3.75%(14/32),53.13%(17/32)和31.25%(10/32);采用AST法检测INH、RFP和SM,耐药率分别为53.13%(17/32),65.63%(21/32)和40.63%(13/32),其中多耐药株19例(59.38%),包括耐3种药物的11例(42.31%),耐2种药的8例(30.77%),单耐药株7例(26.92%),敏感株6例,耐药率81.25%。PCR-SSCP法检出3个基因联合突变的有7株(7/26,26.92%),与AST法的符合率为63.64%(7/11);2个基因突变的6株(6/26,23.08%),符合率为50.00%(4/8);单基因突变的8株(8/26,30.77%),符合率为57.14%(4/7)。结论PCR-SSCP技术适用于淮南矿区煤工尘肺并发结核患者感染的M.tuberculosis katG、rpoB和rpsL耐药基因突变的筛选,将其与AST法联合应用,在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基因突变的单链探针反向杂交试验技术(PCR-LiPA),同时从分子水平分析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性表型与耐药基因rpsL、rrs突变的相关性,评价单链探针反向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临床标本,按照实验规程培养、鉴定结核分支杆菌,并对分离到的结核分支杆菌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结核分支杆菌rpsL、rrs耐药基因,单链探针反向杂交试验技术检测耐药基因.将PCR-LiPA方法结果与DNA测序比较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将PCR-LiPA方法结果与药敏结果比较.[结果]50株结核分支杆菌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15株耐SM.PCR-LiPA方法分析分析结果:耐SM菌株中7株rpsL基因突变、SM敏感株1株rpsl基因突变,rrs基因未发现突变;与DNA测序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用PCR-LiPA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一部分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株的rpsL、rrs基因突变,可作为临床结核分支杆菌链霉素耐药性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