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筑小知识     
《建筑工人》2012,(4):33
拱券——一种建筑结构。简称拱,或券,又称券洞、法圈、法券。它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其外形为圆弧状,由于各种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变化。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尖形拱券则为哥特式建筑的明显标志,而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有尖形、马蹄形、弓形、三叶形、复叶形和钟乳形等多种。  相似文献   

2.
拱券结构在西方建筑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特征,尖形拱券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有尖形、马蹄形等多种。拱券结构在中国形成于西汉前期。曾用于修建墓室,佛塔,拱桥,城门洞,明初出现“无粱殿”。拱券结构的民居主要为北方窑洞,按其结构形式,分为筒拱,丁字拱,十字拱,扶壁拱。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四种结构在黄土高原地区民居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拱券在门洞、无梁殿、桥涵、地宫等建筑及构筑物中应用十分普遍。一般筒拱,按照一定的券形曲线支搭券胎,以楔形券砖或券石砌成。近年发现清代北方官式建筑拱券的券形曲线存在着一个普遍规律,即:拱券矢高(F)与拱券半弦长(R)比值为1.1;圆心偏离对称轴的偏心矩(a)为0.105倍半弦长(R)的双心圆,这是清代北方官式建筑拱券结构最通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4.
拱券在门洞、无梁殿、桥涵、地宫等建筑及构筑物中,应用十分普遍。一般筒拱,按照一定的券形曲线支搭券胎,以楔形券砖或券石砌成。近年发现清代北方官式建筑拱券的券形曲线存在着一个普遍规律,即:拱券矢高(F)  相似文献   

5.
一 明清以降,砖石结构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砖石拱券在各类拱门、无梁殿或窑洞、桥涵、陵墓地宫等建筑物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以筒拱最为普遍,即在两道平行的承重墙即所谓“平水墙”上,按照一定的券形曲线,支搭券胎,以楔形的券砖或券石砌成。  相似文献   

6.
拱券是古建砖石砌筑工程的一项结构处理方法。拱券的形式多种多样的,在古建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半圆券。拱券的砌筑工艺是比较复杂的。前辈匠师在弹放实样方面总结出八句口诀,概括了三种基本形式拱券的定制与做法规则,虽然含蓄、难解,但对实际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哥特式的建筑艺术,从哥特式建筑的历史背景,发展以及特点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哥特式建筑的美学意义。哥特式建筑运用了当时超前的技术,采用了尖券结构与束柱有机结合,玫瑰窗与镂空结构完美契合,飞扶壁与拱券有机结合,自然主义与建筑整体有机契合,拉丁十字与建筑整体有机契合等几方面,还运用了尖形拱顶,飞扶壁,花窗玻璃,门上浮雕,特殊束柱和十字平面等多方面艺术元素突出了该建筑在当时的超高艺术价值,在全世界的建筑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康志涌 《山西建筑》2015,(11):100-101
简述了拱券的技术特点,通过一些简易的计算公式,介绍了双心圆砖石拱券简易起拱法,对拱券砌筑灰缝的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拱券的应用现状,为砖石拱券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海市珠海路有一条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英、法、德等国在该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券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券拱结构,券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  相似文献   

10.
继罗马式建筑之后,到了12世纪中后期哥特式建筑诞生了。哥特式建筑是从罗马式建筑中逐渐发展出来的新风格,以尖拱券、肋拱、飞扶壁、圆窗等一些构成要素为最主要的特点,且逐渐形成流派。其建筑中所蕴含的新式结构,以及这种结构所代表的技术的进步,是使之在建筑发展史上成为一种独立的、里程碑式的建筑风格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巩辉 《石材》2010,(1):51-53
四、古罗马的石材建筑 古罗马式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与古希腊建筑文化相结合并发展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特别是拱券和混凝土的发明与应用,加大了建筑的跨度,并使建筑具有了曲线美。使材料、力学、美学、空间和应用在建筑中达到了有机统一,这个问题对现代人来说仍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12.
五亭桥位于扬州瘦西湖内,桥基由12条大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组成。桥身为拱券形,由三种不同的券洞联合,共15孔,孔孔相通。桥上置五亭,亭与亭之间以廊相连。卢沟桥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10千米,因横跨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全桥用白石建成,两边石栏雕柱各140根,柱头雕蹲伏状石狮  相似文献   

13.
鸿坤美术馆位于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白色的外立面在纷乱繁杂的街道环境中十分醒目。美术馆的本质是对艺术品的保存与呈现的空间。最原始的史前艺术绘画是发生在洞穴中的,如法国发现的拉斯科洞窟被称为“史前卢浮宫”。同时,洞穴也是建筑的原型之一,后来罗马建筑中的“拱券”便是洞穴结构的一种发展,而且在上千年的建筑传承中,拱券一直被讨论与应用。因此美术馆中选择了“拱”这一母题进行艺术馆空间的重塑,利用“拱”作为载体,创造了一次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砖拱券施工一般多按给定的拱券半径,用木材做胎模,待胎模支完后再砌砖拱券。这种传统做法耗用木材量较大,而且只用一次,改锯利用率也不高。前不久,我们在某锅炉房烟道筒子券工程施工中,采用钢管券胎模施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求按图纸砌烟道墙,然后在烟道墙内用粘土砂浆每隔1米左右砌两个砖垛至要求高度,一般为拱脚高减去钢模板或其它搁置物厚度,见图1。  相似文献   

15.
张家骧同志的复信列举了“莲瓣式券洞”的实际案例,对尖开拱券的缝隙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有的农村住宅中,门、窗洞口采用砖拱券砌筑。这种做法,既可以节约钢材和水泥,对房屋的立面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在门或窗樘的上边需要安支木券拱形胎膜。制作胎模时,首先应在木板上弹出这条弧形券的曲线。  相似文献   

17.
自西周以来,"院落式"布置的"木结构"合院式建筑,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主流形式。但因为木结构建筑需要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和大量木材,而且易于遭雷击、火灾而损毁,所以,寻找能够代替木材的,耐火、成本低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成为历代匠师的历史使命。无梁殿,就是在这一历史使命驱使下出现的。顾名思义,无梁殿就是完全没有木构梁架的宫殿建筑。它常常是以砖、石砌筑、发券,为拱券结构,非常坚固。也有人称其为独立式窑洞。因为不需要木材,砖、石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所以成本低廉,而且有很强的耐火性能。山西现存较古老的无梁殿,是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的太原清徐县马峪乡东马峪村北的"香岩寺"建筑群。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无量殿"。其主体建筑为石构无梁殿三座,分别为地藏殿、释迦殿、观音殿。这些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依次排开,都是用抹角石梁逐层砌成穹窿藻井(图1),不用木构  相似文献   

18.
李华 《建筑学报》2023,(8):7-16
将地方建筑和地方性建造置于中国建筑知识构筑的脉络中,以追问“地方”之于建筑学的意义为起点,从建筑生产的条件、观念塑造、生产形式、具体实践和传统建筑研究等不同的方面,回溯“地方”作为一种建筑知识是如何被理解和形塑的,并以此考查其在当代的变迁和意义,不仅是实践上的,更是在对建筑设计的知识与认识上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古代城门砖拱券承载能力评估的问题,以故宫西华门的砖拱券为例,建立"拱券-夯土-侧墙"平面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分析,研究附加荷载下拱券的内力与变形情况,评估拱券的安全性能;并与传统桥涵计算方法——弹性中心法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了两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西华门砖拱券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附加荷载情况下结构安全。由于有限元法考虑了砖拱券与周围土体的工作协同作用,其计算结果更趋合理;而弹性中心法计算相对简单,所得的结果偏于保守,更适用于砖拱券结构性能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20.
<正>该草图绘制于方案概念设计阶段,设计构思采用传统"天圆地方"的东方传统哲学理念,用简约纯粹的几何构图形式突出文化圣殿的形象。方形的建筑基座与穹顶相结合,基座和穹顶通过玻璃天窗过渡,阳光可洒落在墙面和地面上。基座外围设置方形水池,建筑倒影在水池上,典雅而庄重。建筑四周采用拱券单元组合,56个优雅、隽秀的花瓣形拱券整齐排列布置,既有当地民族风格,又寓意着中华56个民族的团结。穹顶部分采用花瓣镂空,与基座花瓣相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