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在临床上治疗眼病从脾胃论治的机理进行观察确认。方法:从历代各家经典中引见,并举例从多方面论治,眼科临床从脾胃论治眼病的重要性。结果:在眼科临床上多种眼病治疗上以脾胃为本得到满意疗效。结论:“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在眼科临床上得到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2.
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探讨从脾论治在心悸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从《脾胃论》及各中医名家名篇中引经据典,对心悸的病因病机治疗进行分析,并举例论证调理脾胃在心悸诊治中的疗效性。心悸的治疗应重视调理脾胃,并对"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理论进一步作出论证。  相似文献   

3.
调理脾胃法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王英豪(山东省青岛市418医院青岛266071)关键词儿科疾病调理脾胃法临床应用1调理脾胃法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的重要性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小儿来说,尤其重要。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51-252
总结曹泽伟教授从脾胃入手治疗五脏的经验。曹老师认为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脾胃在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并举例论证治五脏者应先安脾胃。  相似文献   

5.
徐秋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74-675
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深感顾护脾胃的重要性,在治疗中重视脾胃的调理,收到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症肺系疾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症状危重,病死率高。中医强调“扶正祛邪”,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人体气血调节甚为重要。在治疗重症肺系疾病时,应始终注意顾护脾胃,脾胃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重症肺系疾病的发展及预后。临床上运用顾护脾胃的思想治疗重症肺系疾病,收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脾胃位居中州,其经脉互相属络,构成表里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痿论》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因此,在针灸临床上,调理脾胃具有许多功用,能治疗诸种疾病。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脾胃是人体脏腑中的重要一环,在脏腑中占着重要地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在治疗学和预防学上都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各科均有一定作用。笔者仅就脾胃学说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运用.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志勇  陆明奎 《河南中医》2005,25(12):15-15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是造成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辨证施治上,“调理脾胃”是一个重要的法则,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正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行,都有赖于脾胃的充养。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故小儿脾之生理功能常常不足,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导师李新民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小儿疾病中善于从脾论治,临床上往往有奇效。现举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合历代古籍关于脾胃的论述,从脾胃生理、病理、调治脾胃病常用治法及方药等方面论述脾胃同治的重要性。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人体赖脾胃以为立命之本。脾胃之间生理相依(水谷纳运相得、阴阳燥湿相济、气机升降相因)、病理相互影响,治疗上重视脾胃同治,方剂配伍中重视脾胃同调。  相似文献   

12.
脾和胃构成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机体的消化、吸收主要依赖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一升一降来完成。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在人体后天的生长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特别要注重脾胃,现将我多年在脾胃病治疗临床中的经验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健脾养胃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健脾养胃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谢林1郭振球2孙达武2中药内服治疗骨折,既往多从肝肾或从血论治,忽略健脾养胃。然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健脾养胃亦为骨折治疗之大要。1骨折与脾胃虚弱脾胃主运化水谷,气血生化之源,主四...  相似文献   

14.
<正>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在治疗学和预防学上有重要意义。脾胃病可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疾病也可影响脾胃。笔者将从脾胃论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咽喉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与脾胃联系密切,临床可根据咽喉症状和全身表现,从脾胃立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急慢性胃炎、肠炎、溃疡病、消化不良等脾胃疾病是临床上多发常见病。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一旦发生疾病必然会对患者的营养吸收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所以,一定要加强保健养生,以尽快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哲学尊土、尚土,认为土为五行之首,为五行之中最尊贵者,在中医学理论中,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体现了脾胃在人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脾胃为后天之本在中医学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一理论做了深入的梳理和探讨,对更加深刻深地理解该理论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立中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张“脾胃衰败,百病乃生”的观点,而脾胃功能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预后转归,同时深谙六经辨证及脏腑表里关系,临证擅于开表运中为先以复中气之升降出入,继而补火生土以壮后天之本来治疗疑难杂病,次第鲜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方专为脾胃虚弱而设,具有补脾益气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用此方化裁,治疗多种外科疾病,疗效满意,兹举例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0.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被称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临床上调理脾胃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关于脾胃学说,有耳熟能详的李东垣的温阳升脾说,叶天士的滋阴降胃说,王汝言的脾阴说,朱丹溪的脾主阴升阳降说,李中梓的脾为后天之本等数种学说。但若追本溯源仍当首推仲景对脾胃的认识,如《古今医统》中说:“汉张伸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张仲景著作中的脾胃学说,内容广泛,涉及面宽,有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本文拟从发病学、治疗学、疾病传变学以及护理学等方面对仲景学说中的脾胃理论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揭示仲景脾胃学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