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  相似文献   

2.
《石材》2017,(7)
<正>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面临加速增长拐点。"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出台,进一步推进了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工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及机器人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十三五"期间,机器人是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在建材工业领域,机器人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船舶行业推进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上透露,工信部已基本完成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编制工作,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及高端装备等五大工程实施指南已经发布。据了解,作为工信部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共涉及11项相关政策,将会在今年年内陆续出台。工信部总工程师王黎明介绍说,"1+X"规划体系中的"1"是指  相似文献   

4.
行业动态     
《Planning》2017,(12)
<正>部委声音工信部:将择优创建一批"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关情况。辛国斌介绍说,目前,已批复同意宁波等12个城市和4个城市群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下一步,将择优创建一批"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争取在金融、土地、人才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支撑光伏智能制造的软件和装备等竞争力显著提升;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并形成品  相似文献   

6.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一行赴北京市调研绿色制造,实地考察了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听取了企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绿色制造重点项目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他在调研中指出,要把握绿色发展大趋势,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增长新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实现高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为推进污水治理装备制造行业、环境监测仪器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根据《环保装备制造业(污水治理)规范条件》和《环保装备制造业(环境监测仪器)规范条件》(2018年第52号公告)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污水治理)规范条件〉企业公示名单(第一批)》《符合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分为5个方面、17项工作,其中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开展智能光伏建筑及城镇应用示范。按照计划,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支撑光伏智能制造的软件和装备等竞争力显著提升;智能光伏产品供  相似文献   

9.
《江西建材》2023,(2):1-3
<正>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领域,已成为稳定生产运行、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制造效率、确保服役安全的核心手段,对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智能检测装备需求日益增加,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0.
政策动态     
<正>工信部:尽快出台《建材行业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据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9日消息,9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联合装备工业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建材行业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座谈会。地方工信部门、部属单位和高校、行业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表示,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高端装备创新等"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正在积极推进。据了解,智能制造工程主要有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2015年确定了46个试点示范项目,2016年还将遴选60个以上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2)
<正>《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焊接作为工业制造中重要的一环,在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的革命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1月22~24日,由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2016智能焊接制造青年学者论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此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  相似文献   

13.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全国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节能回转窑和粉磨设备制造业领域雄厚实力,跻身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行列、江苏省"自主工业品牌五十强企业"。海安县工业起步晚,在奋力进行工业提速发展中,不一味猛追GDP,积极顺应国家节能减排大形势,支持21家规模实体企业按照"企业规模行业前列、研发高瑞、智能装备行业示范、品牌形象行业最佳、节能降耗行业最优"的要求,创新节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7月21日,工信部公布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全国共有46个项目入围。为促进制造强国建设,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此次试点示范项目,由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推荐,工信部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价得出。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5)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德、日等国为代表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股"再工业化"潮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不可避免的全球发展趋势。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正式提出"工业4.0"战略,希望以此来振兴本国制造业,该战略的推出迅即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转型竞赛。2015年5月,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明确要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启动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中的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建筑电气》2010,(1):14-14
<正>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主办,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智能电器与装备制造论坛"于2009年11月14日在温州举行。此次论坛特邀相关科研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专家,共同探讨智能电器与装备制造的诸多问题,以期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与智能电器的协同发展,从而实现"装备中国‘智’造,共享电气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2月7日,在世界智能制造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发布《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提出十大重点任务。《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对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以及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攻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9月1 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会议,研讨"十三五"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产能的工作思路。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强调,当前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面临一些新的情况:一是重点行业现有工艺技术、装备规模标准界定的落后产能已很少;二是淘汰环保、能耗、质量、安全不达标的落后产能日趋紧迫;三是依法行政要求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机制;四是一些行业产  相似文献   

19.
正为落实国务院统一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担任组长,副部长张克俭、辛国斌任副组长,18个成员单位包括部内司局和部支撑机构。设立了综合协调组、重点项目组、行业组、中小企业组和政策保障组5个工作组,统筹推进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  相似文献   

20.
《居业》2015,(6)
<正>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规[2014]67号),促进制造强国建设,2015年3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15年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决定2015年继续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持续提升关键基础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